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晁珊珊 《小康》2013,(8):90-92
因为太在乎它,所以怕失去。石库门对于上海,就像马可对于威尼斯,因为太钟情所以从不敢照耀。外滩、南京路、豫园、石库门是上海的四大标志性景观,石库门在仅有的一个半世纪的历史中,在上海辗转于极度的风华与飘摇,却始终保持着对上海文化的忠贞。有人说是上海成就了"石库门"文化,也有人说是"石库门"一直秉承着上海的  相似文献   

2.
就像北京的四合院是北京民居的标志一样,上海的石库门是近代上海民居的象征。石库门凝聚着上海人的回忆,积聚着上海人的邻里情分,是上海独有的“建筑艺术品”。石库门景观因此成为新“沪上八景”之一,也理所当然地成了上海世博会中上海馆的外观造型。  相似文献   

3.
上海石库门的土地利用率很高即房屋密度很大,怎么改造成具有极大商业价值的用房,一直是我很感兴趣的事。趁在上海的机会,慕名参观了由已故画家陈逸飞策划的石库门改造、开发的“新天地项目”。新天地项目保留了一小部分原房:有整体保留的,也有保留重点的——如弄堂的门脸、房屋  相似文献   

4.
青年邓小平     
《传承》2006,(4):11-11
上海市老成都北路7弄30号(原上海南成都路625号),有一座已有上百年历史的石库门房子,它掩映在延中绿地的碧草和青竹间,把一段光荣历史深藏门内.  相似文献   

5.
上海正站在世界的聚光灯下,开启灯光的按钮是世博会。来来往往的参观者都在凝视着上海,想象着这是怎样的一座城市?是摩天大厦,还是石库门弄堂?是风情犹在的十里洋场,还是日新月异的东方明珠?……  相似文献   

6.
有一位作家曾这样描述过居住在上海里弄里的居民——从早先的难民木屋,到石库门里弄,到后来的新式里弄房子,像血管一样分布在全上海的九千多处弄堂,几乎洋溢着比较相同的气息……他们是社会中的大多数人,经济实用,小心做人,有进取心,希望自己一年比一年好。  相似文献   

7.
坐在新锦江40层的行政酒廊.朗朗春光下,眼前展现的是一幅优美的画卷.近处是上海石库门,那是一片最具标志性的红顶房子.稍远处是川流不息的黄浦江,远处的世博园和她醒目的标志——世博为绿色环保留的“烟囱”清晰可见……  相似文献   

8.
不久前笔,笔者去了上海,到繁华的 市中心淮海中路南侧,黄陂南路和马当路之间的石库门街弄走了走。粗略一看,这里的老街弄似乎没太大的变化,依旧是青砖步行道,青红相间的清水砖墙面,隔不远,就有一扇乌漆大门,门楣上雕刻着欧式风格的卷涡状花饰,这厚重华美的漆门正是“石库门”建筑的点睛之笔,不觉让人驻足凝立,去追溯怀想往昔上海“石库门”的生活韵味。 进了乌漆大门,却没有想像中老石库门的幽暗、潮湿、挤窄,而是“旧”味既浓重,又新颖、整洁、敞亮的一片“新天地”。 在这片约3万平方米的地段内,有选择地保留了一批较完…  相似文献   

9.
正谈及原始而富有特色的城市民居建筑,北京自豪"四合院",上海骄傲"石库门"。重庆呢?吊脚楼。吊脚楼特色何在?现在的重庆人,一百个中九十九个未必能准确回答。倒非现今的城里人缺少观察力,实在是因为今日重庆城吊脚楼已然寥寥,特色不再;而早年的吊脚楼,又荡然无存,年少者见不多,知之少。可在我,吊脚楼是深刻于心的。那是"文革"后期一个寒冷的日子,我去拜访住在城里著名的"一号桥"的一位遗老——旱  相似文献   

10.
《上海支部生活》2011,(3):49-49
90年前,在黄浦江畔一个颇具上海地方风格的石库门建筑里,中共“一大”胜利召开。这一开天辟地的大事件,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相似文献   

11.
苏州石库门     
深匿在纵横小巷里的石库门也算得上是苏州的一景。高高的粉墙上嵌着两扇黑漆漆的大门,乍一看,也谈不上什么气派,称不上多大的炫耀,可是门上那两只冷晃晃的铜环却给人以几许的神秘,从院中探出墙头的花木和贴在墙上的爬山虎也为石库门增添了几分秀色。石库门里面的建筑结构大致相仿:中间是客堂,两边是正房,客堂前有一块不大的庭院,又称天井,天井的两边是厢房,与正房相连,常谓一房一隔厢,厨房一般在客堂的后面,这样一组结构就称一进。一扇石库门内有好几进,少则二三进,多则也有五六进。最后一进的厨房大多临河,有石级可以一级…  相似文献   

12.
在上海兴业路上,有两栋坐北朝南的两层砖木结构建筑,外墙青红色交错,黑漆大门配着醒目的铜环。这个典型的石库门建筑,就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会址。  相似文献   

13.
《上海支部生活》2011,(4):32-32
90年前,在黄浦江畔一个颇具上海地方风格的石库门建筑里,中共“一大”胜利召开。这一开天辟地的大事件,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相似文献   

14.
袁华 《天津人大》2013,(6):45-45
凝望神圣的党旗 想起一个伟大政党的往昔 从上海石库门里的“一大”会议 到南昌城头的“八一”起义 从井冈山点燃的星星之火  相似文献   

15.
《小康》2017,(33)
正在一大旧址中重温誓词,在南湖红船旁沉思历史,追寻党的根脉,这是绿叶对根的情意。把党的领导植根于基层、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则是绿叶对根的反哺。96年前,在一处朴素的上海石库门民居内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改变了全体中国人民的命运。1921年7月23日,来自各地的十余名代表,聚集在狭小的石库门厅堂里,探讨中国的前途和命运。中国共产党人在这里点燃了第一簇革命星火。不久之后,在浙江嘉兴南湖的一只游船上,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党纲和决议正式通过,庄严宣告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人的"红船"正式起航。  相似文献   

16.
<正>在上海开车走上延安路高架桥,在经过老成都北路时,能看到被大片浓郁的绿色"包裹"着的一处典型石库门建筑。这就是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曾经的地址是"辅德里625号",现为静安区"老成都北路7弄30号"。  相似文献   

17.
《传承》2006,(Z1)
石库门里的秘密会议上海市老成都北路7弄30号(原上海南成都路625号),有一座已有上百年历史的石库门房子,它掩映在延中绿地的碧草和青竹间,把一段光荣历史深藏门内。1922年7月16日到23日,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就在这所房子召开,房子的主人是中国共产党党员、时任中央局宣传主任李达。当时,12名党代表热烈地讨论中国的时局及对策。隔壁是中国共产党第一家地下出版社“人民出版社”的印刷间,满屋的柴禾堆里藏着一本本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书籍。而此刻,李达的妻子王会悟则抱着孩子在门口放哨,警惕地注意着来往行人。毛泽东:忘记了开会的地…  相似文献   

18.
正3月7日晚,正在北京出席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曹可凡、廖昌永两位上海代表团的代表,参加了"从石库门到天安门"诗歌朗诵会的演出。这是该项上海重点文艺创作作品首次在全国两会期间晋京演出,是上海红色文化、海派文化的一次重要展示。  相似文献   

19.
1921年7月30日,酷暑中的上海,气温高达37摄氏度。就在这闷热的晚上,一些代表陆续来到法租界望志路的一幢石库门——李公馆里,他们将参加中共一大的第六次会议,也就是最后的闭幕式。会议由张国焘主持,毛泽东担任记录。  相似文献   

20.
余玮 《观察与思考》2007,(19):32-35
繁华的大上海有一座已上百年历史的石库门房子——老成都北路7弄30号(又称"辅德里"),它掩映在延中绿地的碧草和青竹间,把一段光荣历史深藏门内。这就是中共二大旧址。日前,纪念中共二大召开85周年座谈会在这里举行。与会的著名党建学家叶笃初站在这二层小楼的老房子前陷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