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试论第三代领导集体对邓小平民族问题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党的十四大到十六大,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与时俱进,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的民族问题理论,科学地回答了新时期我国民族问题、民族工作的一系列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2.
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与我国宗教工作的具体情况相结合,从多方面丰富与发展了邓小平关于宗教问题的思想理论:把宗教工作确定为全国全局工作,要求全党高度重视宗教问题;提出“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突破长期以来对“宗教是人民的鸦片”的教条式理解,客观评价宗教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的社会作用;提出“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科学命题;在政治上为广大信教群众正确定位;巩固与发展党同爱国宗教界的统一战线;坚决抵制境外敌对势力的宗教渗透,严厉打击“法轮功”等邪教活动。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正确对待和处理宗教问题,开创了我国宗教工作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根据冷战结束后国际格局的一系列变化和民族宗教问题发展的形势,结合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实践,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宗教和宗教问题的基本观点。  相似文献   

4.
宗教是个重大而特殊的问题。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把握我国宗教的特点,正确对待和处理新时期的宗教问题:把宗教工作确定为全党全局的工作;全面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对宗教事务进行管理;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勇于探索,锐意进取,为开创我国宗教工作新局面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深刻总结了古今中外处理民族问题的经验教训,在全面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结合新时期我国民族问题和民族工作的实际,创造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有力地促进了我国各民族的发展繁荣。  相似文献   

6.
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创造性地发展了中国特色的民族理论。主要体现在:先后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构想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理论,为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勾画出美好蓝图;"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为新时期党的民族工作提供了理论指导和行动纲领;将民族工作纳入依法治国方略之中,强调要继续"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相似文献   

7.
常娥 《世纪桥》2002,(1):16-18
在我们这样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宗教问题始终是关系国家团结、稳定和统一的重大问题。党的第一代和第二代领导集体一贯重视民族宗教工作。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非常重视我国的民族宗教工作,在充分贯彻执行邓小平民族宗教理论的基础上,更是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民族宗教理论。  相似文献   

8.
袁瑛  雷春香 《世纪桥》2010,(15):39-40
民族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江泽民为代表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与时俱进,在坚持中创新。江泽民同志在西部大开发、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民族区域自治、不同民族文化和谐相处、民族精神建设等方面,丰富与拓展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  相似文献   

9.
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对邓小平新时期统战理论的发展创新主要体现为:1、在多党合作方面提出衡量政党制度的标准。2、在民族工作方面,把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促进各民族共同富裕、共同繁荣,作为党的民族政策的基本出发点和归宿。3、在宗教工作方面,提出“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科学命题。4、在非公有制经济工作方面,拓展新的统战对象,阐明开展工作的基本方针。5、在知识分子工作方面,明确党外知识分子是统一战线的一项基础性工作。6、在人民政协工作方面,把人民政协的政治协商纳入国家扣地方的决策程序。  相似文献   

10.
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高度重视民族问题和民族工作,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我国民族问题和民族工作实际相结合,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民族理论:科学地规范了民族问题的概念和范畴;正确阐明当代中国民族问题和民族工作的基本特点;深刻揭示了我国各民族亲密不可分割的关系;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本质要求在民族工作上的体现,也是党的民族政策的基本出发点和归宿;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为社会主义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毛泽东同志和党的第一代中共领导集体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实践中,创造性地把中国的民族实际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相结合,创立和发展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毛泽东民族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具体表现.本文从毛泽东民族理论的主要内容和当代价值进行分析阐述,为新时期的民族工作提供理论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开始了对宗教工作全面拨乱反正,恢复和发展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科学的宗教理论和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确立了我国社会主义时期宗教问题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政策,巩固和发展了党与宗教界的爱国统一战线,抵御西方敌对势力利用宗教对我国的渗透,反对利用宗教进行的分裂行径,开始了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探索,开创了新时期中国宗教工作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当代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经历了两个主要发展时期 :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时期 ,实现宗教工作指导思想的拨乱反正 ,奠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理论基础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时期 ,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理论 ,确立了跨世纪宗教工作基本纲领。这都是对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4.
新中国建立以来,邓小平作为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和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始终关注民族问题和民族工作,他着眼于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发展,在不同历史时期都对如何正确对待与处理民族问题做出重要的指示与论述。邓小平强调民族问题事关社会安定、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提出实现真正民族平等、争取整个中华民族大团结的重要思想观点;全面深刻地阐述了发展民族区域自治、发展少数民族经济社会文化、培养使用少数民族干部的思想理论。从而丰富与发展了毛泽东民族理论,成为新时期民族工作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5.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关于我国民族问题的思想主要包括:"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是新世纪新阶段我国民族工作的主题;加强民族地区人才资源开发和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等五个方面的内容。这一系列思想是对我国处理民族问题经验的科学总结,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是我们做好新时期民族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16.
对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论断 ,是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对我国几十年宗教工作的深刻总结 ,是解决当代中国宗教问题的大政方针和根本出路 ,是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的重大贡献和新发展。一、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理论和现实依据从理论上讲 ,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符合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规律的基本原理。一是宗教在社会主义社会继续存在符合马克思主义关于意识形态具有相对独立性的观点。宗教是人类早期人们在无法解释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下产生的一种消极厌世的意识。在庞大而复杂的人类…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发展,党的几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民族发展的探索和实践中,逐步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民族发展理论。党的几代中央领导集体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于民族发展的理论体系,对成功地解决我国不同历史时期民族问题的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李景山  张影 《奋斗》2005,(2):42-43
邓小平和江泽民作为党的第二代、第三代领导集体的核心,在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都坚持并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统一战线理论,紧密结合中国的实际创造性地解决了一系列新问题,丰富和发展了党的统一战线理论。  相似文献   

19.
刘相 《发展论坛》2001,(7):63-64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山东省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于6月14日在济南举办了“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对邓小平理论的坚持、丰富和发展”研讨会。会议总结交流了近两年我省开展的关于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对邓小平理论的坚持、丰富和发展研究的成果。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省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主任陈光林出席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对下一步如何进一步开展好关于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对邓小平理论的坚持、丰富和发展的研究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近两年,我省理论工作者特别是省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邓小平理论研究基地等单位,对党的第三代领…  相似文献   

20.
王有星 《实践》2004,(8):12-13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基本原理与中国民族问题的实际相结合,形成了关于民族问题的理论,并制定和实行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民族政策,开拓了一条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继承和发展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关于民族问题的理论,并对这一理论作出许多重大的创新.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的历史时期,做好民族工作应当全面把握邓小平关于民族理论的科学论述,特别要把握好邓小平对民族理论的重大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