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行政论坛》2017,(4):15-21
税收因国家存在而产生,本应成为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重大问题。然而,新中国成立以来,税收经历了由新中国成立初期作为政治斗争的工具、计划经济时代的长期"缺席"到改革开放以来政治属性逐渐回归的变迁过程。党的十八大以来,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中国才真正开启了以税制改革推进政治发展的新时代。以税制改革推进政治发展,这不仅意味着执政党对于税收政治属性的认识不断深化,而且标志着中国正在逐步走向税收国家,进而实现政治发展路径的创造性转换,逐步走上了以税制改革推动民主法治进程、实现政府有效治理、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而促进政治发展的新征程。认识和揭示中国政治发展的这个新路径,对于深度把握中国政治发展的规律和未来走向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完善和健全的政治沟通机制与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内在的契合性.当前我国政治沟通机制在沟通主体、沟通过程和政治信息等方面存在诸多缺陷和不足,与构建安定有序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因此要以安定有序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价值追求,以通畅而多元的政治沟通机制为路径选择,从沟通主体、法律制度和形式创新等方面完善政治沟通机制,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3.
马文霞 《学理论》2012,(23):28-29
我国的政治现代化已成为人们最关心的重要话题,西北少数民族地区是我国的有机组成部分,其政治现代化与我国整体的政治现代化形成互相制约和互相促进的局面.西北地区从传统政治向现代政治化的过程中,各少数民族的积极参与发挥着重要作用.而西北地区少数民族大学生以其特殊身份,为实现西北地区政治现代化的发展发挥着尤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学理论》2015,(26)
在我国社会转型过程中,伴随着一系列尖锐的社会问题,尤其是国家对于民众新的诉求的无力满足,政治文化中的极端激进,社会底层民众不满,这些问题都呈现出我国在现代化发展过程中政治包容的缺失,对于我国社会的平稳转型、和谐社会的构建都构成重大威胁。因此,我国应通过不断增强政治制度的包容性、培育宽容的政治文化、提高公民社会的自治能力等途径,为我国社会成功转型营造出一个包容、稳定、和谐的政治环境。  相似文献   

5.
宗春丽 《学理论》2013,(20):22-23
政治发展是西方政治学理论研究的基本内容之一,其与政治现代化和社会化也有着密切的关系,西方的政治学家从不同的角度对政治发展进行解释和研究。其中阿尔蒙德的政治发展理论以结构功能主义为理论基础,通过结构分化解释各种政治体系的政治发展,揭示结构分化是走向人类自由民主的共同规律。阿尔蒙德结构分化的政治发展理论对当代中国实现政治现代化和政治发展的启示意义。不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促进政治结构分化发展;提高执政党和政府能力,促进政治功能的实现;扩大政治结构和角色的自主程度,建立畅通的公民参政渠道。  相似文献   

6.
思想政治工作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功能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敏 《理论导刊》2006,(3):61-63
在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主要表现为构建共同价值观,推进合理秩序,化解矛盾冲突,激发人的创造潜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等。  相似文献   

7.
政治源于冲突,冲突是政治生活的内在属性,政治与冲突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无论是从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进程,还是从具体政治系统运行过程来看,冲突都是政治生活中不可避免的现象,冲突与政治如影相随。因此,和谐社会并非是没有冲突的社会,它是成功实现从冲突到秩序转化的社会。  相似文献   

8.
《学理论》2014,(36)
我国企业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目的不仅是为了与当前和谐社会的发展需求相适应,也是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使我国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是和谐社会下的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因此,企业应该真正实现以职工为企业主体,将企业职工的思想及生活方面的困难作为主要的解决目标。首先讲解了和谐社会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内涵,并阐述了和谐社会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转变的重要意义,最后针对和谐社会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转变的策略进行了探讨分析。  相似文献   

9.
人是社会的唯一主体,也是政治的唯一主体。政治文明的发展归根结底是人自身的进步和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治建设应当以人为出发点和归宿,满足人的普遍的政治需要,实现人在政治上的全面发展。政治自由、政治自主、政治自觉的人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政治价值追求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0.
现代化理论的一个基本预设是,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过程中,将经历经济、社会与政治的多维变化。其中,经济发展以及社会变迁对于政治转型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作为中国最大和最重要的经济特区,深圳在过去的30年间不仅成功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结构的急剧变革,而且也经历了显著的政治变迁。回顾深圳经济特区30年政治发展的进程,梳理政治发展的内在规律,有助于把握中国改革开放的政治逻辑。  相似文献   

11.
李晓平 《理论探讨》2006,2(6):174-17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当前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然而,着眼于和谐社会的构建,思想政治工作正面临着信息网络技术所带来的大好机遇和严峻挑战。只有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把思想政治工作网站作为当前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着力点,不断探索网上工作的新办法,才能使思想政治工作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更好地发挥其“生命线”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发展中国家政治合法性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发展中国家在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不时受到骚乱、暴力冲突和武装政变等非正常制度变迁的困扰,政治统治合法性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研究现代化进程中发展中国家合法性危机的表现和成因,从政治文化、政治制度的变革入手,研究克服合法性危机的措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政治沟通是政治系统良性运行的关键所在,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时期,政治沟通是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一环。通过对政治沟通相关理论和当前我国政治沟通现状的阐述与分析,提出对加强和谐社会构建中政治沟通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4.
史苗苗 《学理论》2014,(6):109-110
孙中山所构建的和谐政治是基于"天下为公"和"五族共和"的全民政治,人民当家做主,人人平等的和谐社会;"天下为公"实现的是政治和谐的深度,"五族共和"实现的是政治和谐的广度。从深度和广度两个维度来全面深入地阐述孙中山的政治和谐思想,为弘扬"依法治国",实现各民族的团结、友爱、平等奠定基础,为当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政治秩序要求政治系统保持高度的稳定性.政治主体只有通过政治秩序的构建来保障发展的实现,当代中国政治发展过程中通过在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完善和发展的基础上创新政治秩序的运转机制;加强公民社会建设实现政治体系全面有效运行;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实现权力与权利的有效运转等方面的措施是推进现代型政治秩序实现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治要素的性质、作用和运行方式的深刻把握,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运行机制的三个理论支点;架构了政治运行机制体系的五个子机制;阐发了政治运行机制在运行过程中的价值实现、整合和创新;并在理论形态上对构建和谐社会进行了科学厘定,使构建和谐社会从合乎目的性的工具价值观向合乎规律性的科学价值观转化.这不仅具有理论上的创新意义,同时所架构的政治运行机制也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的共同体思想不仅是对漫长的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的理论概括,更是对存在于人类文明传统中的共同体思想萌芽的文化传承.在马克思的理论视野中,个体的生成是与共同体的变迁同步前行的,血缘共同体中人的不自由必将经过政治共同体中的虚假自由而走向真正共同体中的人的自由联合.遵循这样的致思逻辑,马克思着眼于未来社会的发展趋向阐释了“人的本质是人的真正的共同体”的思想,不仅深刻展示了哲学共产主义的理论底蕴,也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指明了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民生政治:国家治理体系建构的合法性向度与发展理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行政论坛》2016,(6):30-34
民生政治是考量国家治理体系合法性的重要价值面向,在民生政治建设过程中,政府扮演着"主导者"和"协调者"的双重角色,政府围绕公共服务这一条主线,逐渐实现民生政治建设的整体性治理。民生政治是行政善治与国家治理合法性的价值诉求,善治回应是以民生政治为基础的国家治理程式。落实国家治理现代化与现代政党的理性执政是国家治理体系合法性自身的题中应有之义。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民生政治发展理路,主要呈现为民主与民生的互动对公民理性的吸纳与塑造,在政治话语与法治论域中民生权利的调适与转换,民生建设与民权保障的价值寻绎与审视,民生改善与政治认同的治理导向和运行逻辑。  相似文献   

19.
当代西方政治发展理论始于 2 0世纪 5 0年代末、 6 0年代中的现代化研究 ,现代化语境下的政治发展理论往往倾向于把政治发展道路界定为朝着西方政治民主的进程 ,而随着 70年代现代化理论的衰落和 80年代以来新制度经济学的兴起 ,西方政治发展理论很快摆脱现代化规范式的理论困境 ,实现了从“现代化”到“制度变迁”的语境转换。  相似文献   

20.
世界历史进程中世界政治生态的变迁极大影响着我国人民大众政治观念的变化,这要求我们必须自觉地构建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当代政治观.当代政治观构建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内在地决定了政治观必须以人民为本位,这是我国当代政治观与西方政治观的原则分野.当代中国政治主体主要是中国共产党与人民大众,顶层设计与民意推动就成为当代政治观自觉建构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