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孙华 《前沿》2010,(8):13-15
陆九渊,南宋著名思想家,提出了"宇宙即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心即理"等著名论断,其陆学思想与朱学思想是南宋理学思想的两座高峰,共同构筑了南宋儒家思想的主体部分。陆九渊在少年时代,便立志要发扬有益于治国安邦的"圣人之学",他对南宋王朝的外忧内患深为关切,对国家民族的前途与命运投以了极大的关注和热忱,他后来用一生的时间从不同方面来实践着自己的政治理想。本文主要从陆九渊对君、民、官关系的论述以及国家构想等方面来阐释其民本思想的主旨。  相似文献   

2.
刘伯良 《新东方》2007,(7):43-45
王阳明继承了陆九渊"心即理也"的见解,否认心外有理。他认为朱熹"格物穷理"是把心理截然分开,是错误的。"夫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而必曰穷天下之理……是犹析心与理为二也"。[1]"夫物理不外于吾心,外吾心而求物理,无物理矣;遗物理而求吾心,吾心又何物邪?心之体,性也;性即理也。"[2]这就是说天理就在人的心中,抛  相似文献   

3.
心学作为儒学的一门学派,最早可追溯自孟子,北宋程颍正是开其端,南宋陆九渊则大启其门径,从而与朱熹的理学分庭抗礼。至明朝中期,由王守仁(号阳明山人,即王阳明)首度提出“心学”两字,并提出心学的宗旨在于“致良知”,至此心学开始有清晰而独立的学术脉络。心学是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的重要学说之一,既强调道法自然,又主张天人合一,更重视人的主观能动性等一系列哲学思想之集大成,通过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等核心概念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主体与客体的统一和内圣与外王的统一。  相似文献   

4.
肖剑平 《求索》2010,(4):120-121,155
"心即理"是王阳明的"立言宗旨",是他知行合一论的基础,知、行之所以能合一者,乃在于本体之心。王阳明认为知行本体即是良知,通过致良知,人将领悟真正的存在,这是本体论层次上所理解的知行本体。"知行合一"实践了儒家"内圣外王"的品格,在成就自我的同时肩负社会教化、教育的责任,是君子品性的自然显现。  相似文献   

5.
理学与心学是宋明理学中两个最重要的思想流派.作为心学的开创者,陆九渊“心即理”、“发明本心”等心性思想使宋明理学更进一步接近“中正仁义”的“人极”指向.孟子的“万物皆备于我”与禅宗的有关心性思想皆为陆九渊心性论的重要来源,而后者往往为学界所忽视.通过将陆九渊以“心即理”为核心的心性论与禅宗北宗神秀、南宗慧能的心性思想作相关比较,分析与诠释其对早期禅宗代表人物神秀、慧能心性思想的借鉴、融合,有利于了解宋明理学与禅宗之间的相互融摄关系;发现儒佛两家在为学理路、思想旨趣等方面的具体差别;并对宋明时期儒家心性思想为何由传统之人生、伦理视角转向心性本体层面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6.
王盛开  程宏燕 《求索》2005,(11):118-121
针对当时的社会弊病和学术弊病,陆九渊以道德本心为本对物我之间的关系多方阐述,提出要掌握自己的话语权,崇尚观念自由和学术自由,强调用求知充实主体的自由精神,实现主体自在性与目的性、理想性的相互交融。陆九渊的自由精神对构建现代中国的民族精神,对现代人重塑积极自由理念以促进个性全面发展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研究者对陆九渊的诗作很少研究,其实,作为心学大师的陆九渊有着强烈的“生民”意识,在其为数不多的诗作中,忧民是一个很重要的主题。文道观中,“生民”构成了其“道”的一个另一个支点。  相似文献   

8.
鹅湖浅读     
在江西铅山,有一处闻名天下的文化遗迹——鹅湖书院。800多年前,大理学家朱熹与陆九渊、陆九龄曾在这里"相与讲其所闻之学",面对面论辩哲学观点,从而给世人留下"鹅湖之会"美谈。书院在离县城廿余公里的鹅湖山北麓。这里青峰突兀,秀岭相连,清泉莹沏,飞瀑如练。据《铅山县志》  相似文献   

9.
儒家以道德学说及其教化功能著称于世。它注重道德躬行,要求内得于己,外施于人,在道德践履中达到天地人之间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完善。因而它以正心、诚意、修身为本,以齐家、治国、平天下为目的。   后儒对尊德行的思想作了进一步拓展。从演变的历史过程看,宋明理学是集大成者。其中王阳明的贡献就在于将道德践履提升到心本论上加以淋漓尽致地演示,自成一系,终成显学。梳理其道德哲学,我们会发现,阳明心学已超越时代而洋溢着生命个体的道德激情,将感性主体的理性自制和理性主体的感性热望有机融合在一起。   一、心本论:以…  相似文献   

10.
通常的理学史和理学研究主要是以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之间的学派发展及其论辩为线索与焦点的,故而较多注重其学术思想的思想史一面,较少注意其官方哲学的经学史一面,从而对于程朱理学与陆王·G学之争的认识也就难以深化。所以,还必须回到经学史中来进行相关性的考察,以揭示其本来的历史面目。正是陆九渊指出:“古先圣贤.无不由学”,由此,“人生而不知学,学而不求师,其可乎哉?”于是,陆九渊认为:“秦汉以来,学绝道丧.世不复有师。以至于唐,曰师、曰弟子云者,反以为笑,韩退之柳子厚犹为之屡叹。惟本朝理学,远过汉唐,始复…  相似文献   

11.
朱熹、陆九渊之间的学术争论,是中国学术史上的一大公案,自南宋鹅湖之会至明清一代一直争论不休。朱陆本人及其门人前后有六次争论,反映了朱陆在本体功夫论方面的分歧点。基于此,根据文献资料,拟从鹅湖相会、铅山相会、南康再会的朱陆三次谋面为基点进行考察,分析出朱陆之辩的主题演释及实质,对于理解朱陆之争的理论性质诠定、根本分歧及其理学发展进程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王廷国 《创造》2019,(4):36-40
导言:王阳明哲学是在明代中叶土地兼并、贪污腐败、朱学失衡、士风不端的背景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其去欲存理、知行合一、致良知的治心实践,意在追问人生存在的价值和意义。王阳明在不断学习、讲学、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心即理、亲民、立圣人之志、知行合一、致良知等一系列治心思想,对于新时代共产党人精神建构有着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江西省抚州市是素有“才子之乡”、“文化之帮”美誉的历史古郡,名儒巨匠晏殊、曼几道、王安石、陆九渊、汤显祖等就曾诞生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而近年来,抚州市不仅在教育事业上闻名全国,城市建设、基础设施及工业建设也发生了较大变化。然而,这一系列的建设都离  相似文献   

14.
湖湘学的奠基者是胡安国的儿子胡寅、胡宏。胡寅儒佛邪正之辨,是从道学家道统论立论而辟佛的,他守儒家三纲五常而辟佛不忠不孝,违背伦理道德;不穷理尽性而至于命,而以万物皆空;反对佛教三世轮回说等。胡宏思想路线,是其对父兄胡安国、胡寅“心与理一”思想路线的继承和阐扬。正由于胡宏的道性形上学的本体学的哲学个性和特色,而为湖湘学奠基,并为湖湘学与程朱道学、陆九渊心学鼎足而三奠定基础,与其学生张拭哲学思想发展开出新的精神路向。  相似文献   

15.
一派哲学,是一种人生的导航。儒学教人积极入世,老庄诱人避居山野,儒家劝人遁入空门。作为儒学断代称谓的理学构成之一———陆九渊所创立的心学,在当时国家积贫积弱,强敌环伺的严峻形势下,呼唤人的主体意识和创造精神,激发人的自我意识感和历史使命感,启迪人们以...  相似文献   

16.
童中平  粟红英 《求索》2010,(4):122-124
湛甘泉与王阳明在"格物"与"格心"、"天理"与"良知"上进行了激烈论辩,并分别以"随处体认天理"与"致良知"的为学宗旨分庭抗礼,而又互相吸收与借鉴,从而促进了阳明学的不断修正与完善,对明代心学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7.
石兰荣 《求索》2012,(8):139-141
对格物的不同理解,导致朱熹与王阳明不同的修身义路。朱王对格物理解的不同表现在格何物和如何格。朱熹认为外物包括客观事物也包括主观事物,格物是向外求索的认识过程。王阳明则认为心外无物,格物是向内反思的道德体验过程。朱熹的格物学说更有利于新知识的产生,王阳明的格物说更注重主体的自由和张扬。  相似文献   

18.
胡小琴 《求索》2013,(9):114-116,70
“知行”关系是中国哲学的重要内容。“知行合一”是王阳明提出的重要命题。它在王阳明的哲学体系中占有重要位置,对后来中国哲学思想的发展,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王阳明针对朱熹的“知先行后”论和言行脱节的社会时弊,大力提倡“知行合一”,强调“践履德行”,“事上磨炼”。“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王阳明不仅认为“知行”是以“良知”为本体。知行合一并进;而且还强调行而后有真知.注重实践的重要性。王阳明“知行合一”的哲学命题凸显了道德主体的能动性和自觉性.这是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知行范畴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中国古代哲学家希望建立统一理性和实践理性的理论体系的一次尝试。  相似文献   

19.
江西省抚州市是素有“才子之乡”、“文化之帮”美誉的历史古郡,名儒巨匠晏殊、曼几道、王安石、陆九渊、汤显祖等就曾诞生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而近年来,抚州市不仅在教育事业上闻名全国,城市建设、基础设施及工业建设也发生了较大变化。然而,这一系列的建设都离不开土地资源的供给与管理。抚州市是如何做好土地资源的供给与管理的?有哪些新鲜的经验和做法?就此,记者近日采访了抚州市委副秘书长、市国土资源局局长吴福才。  相似文献   

20.
王欢 《前沿》2009,(10):45-48
马克思通过资本逻辑诠释了现代社会一切现象的动力和核 心。当今社会,资本逻辑向符号悄然进行,鲍德里亚认为当今社会已经从马克思的生产社会过渡到消费社会,人也从马克思时代受制于"资本逻辑"到当下受制于"符号逻辑"。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对资本逻辑以及资本逻辑的当代形态符号逻辑做出理论的回应是彰显马克思主义思想当代性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