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从公、检、法、政联席会议制度、涉法信访矛盾引导息诉罢访制度、“侦,捕、诉、控,民”联合接访制度的构建阐述了联合接访息诉罢访机制的实际运作。  相似文献   

2.
王峰 《法制与社会》2011,(30):47+51-47,51
今年密云县检察院以控申接待工作为平台,建立了365天24小时“无缝隙”接待工作机制。运行半年以来,实现了全员接访,“零距离”接触、服务来访群众,检民关系进一步密切,群众工作能力和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联合接访机制的结构特性分析入手,提出优化联合接访机制主体结构的设想,以充分发挥该机制的主体效能。  相似文献   

4.
张国庆 《法制与社会》2010,(35):279-280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科学技术发展一日千里,为我们“科技强检”注入了强大的动力。党的十七大提出的以人为本,全面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要求我们要更加重视处理好人民内部矛盾,完善社会管理制度。本文试从信息化技术应用的角度,提出建立全程同步录音录像接访机制,以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发生为切入点,以期引起社会的共鸣。  相似文献   

5.
最近,记者从最高人民检察院控告检察厅获悉。控告检察部门将大力推广视频接访和网络信访,2012年上半年在全国检察机关逐步全面推行视频接访工作。最高检察院2011年6月下发了《关于人民检察院开展视频接待群众上访工作的实施意见》,要求各地要为此加大资金投入,强力推广视频接访,不断完善便民设施。  相似文献   

6.
这个案件是一部中国版、真人秀的好莱坞惊险大片的现成剧本,领衔主演男一号是腰缠万贯的中国对外建设总公司深圳分公司老总姚传锐,女一号是楚楚动人、"有情有义"的情妇刘倩.……  相似文献   

7.
杨志宇 《法制与社会》2010,(34):262-262,264
当前检察系统对行使检察职能的探索趋于成熟,为应对快速的社会变化、纷繁复杂的申诉需求、化解日渐凸显的各类矛盾,检察机关提出了“大接访”制度。“大接访”制度的提出不仅是控中部门内部职责范围的变动,同时也使司法警察、保安两个保障部门的职责发生了很大变化。如何定位自己在接访工作中的角色,如何应对接访工作中的突发事件,如何依法妥善、有效的处置,已成为检察院司法警察工作面临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8.
税法并不当然整体属于经济法,其与经济法交叉之处是税收调控,基于此提取一种作为经济法上重要权力的税收调控权是十分必要和有意义的。文章按照经济法原理,对税收调控权进行概念解析,通过界定税收调控权的概念及性质,明确税收调控权的产生原因及其权力来源和行使主体,以期对税收调控及发展予以理论回应,进而指导与规范税收调控的实践运行。  相似文献   

9.
接访之后     
1月20日,离春节还有三天,蒙城县辛集乡七里瓒村的吴素芹从县法院城南法庭走出,手中拿着执行款,嘴里不停说着:"感谢人大,感谢法院,让我这位年近80岁的孤寡老人在春节前拿到了执行款。"事情的原委是这样的:三年前,吴素芹儿子被车轧死,吴素芹听到这一噩耗时,一下晕厥过去,被送进了医院抢救,一病三个月不省人事。当她治愈时发现她的儿媳在她病重期间,为她的儿子办  相似文献   

10.
王宗涛 《北方法学》2013,(2):153-160
近年来的房地产市场税收调控措施,普遍存在合法性问题。根源在于,税收法定主义与税收调控之间存在逻辑与现实的悖论,传统税收法定主义逻辑不适宜解释和构建税收调控的合法性。在合法性控制上,财政税与调控税的合法性标准应有所不同。鉴于税收宏观调控的不确定性,应对其施以灵活性的合法性机制,一方面是税收调控法定主义,赋予行政机关一定的税收立法权,完善税收授权立法制度;另一方面是建立税收调控决策程序的三方参与机制,拓展税收调控的合法性框架。  相似文献   

11.
李天 《法人》2010,(7):13-13
今年以来,虽然中央先后出台了“国十一条”、“国十九条”、“新国四条”、“新国十条”等地产业调控政策,但老百姓们似乎早已习惯了这些调控的失灵。公众的反应可以理解——回顾2005年以后的历次房地产调控,均可以发现“政策收紧,房价走高”的奇怪现象。  相似文献   

12.
陈真诚 《法人》2010,(11):58-59
一场中央政府导演的新形势下的房价调控"攻坚战"已经开打。在房产市场预期遭受重创的另一面,调控在实际执行中的结果仍然过于保守,亟待有效的经济手段来加以辅佐。  相似文献   

13.
14.
刘志云 《时代法学》2006,4(5):46-53
随着我国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保证充分就业逐渐成为我国政府所肩负的一个长期与艰巨的任务,促进就业立法也进入全国人大的立法议程以及成为全社会的关注焦点。相比之下,对于就业调控法的理论问题的探讨,却一直没有引起法学界的重视。因此,对就业调控法的概念与调整对象、性质与定位、与劳动法的关系、基本原则以及体系等等基本理论的探析,应是一个经济法研究,尤其是宏观调控法研究中必须面对的任务。  相似文献   

15.
金融调控法作为宏观调控法的重要组成在理论界已基本达成共识 ,但金融调控法体系之构造却是众说纷纭 ,莫衷一是。本文依照法学部门传统划分方法———调整对象一致性原则 ,对金融法之调整对象进行了分析 ,归纳出金融调控法律关系之特征 ,并据此对学界金融调控法体系的九种代表性观点进行评介 ,最后提出金融调控法科学体系之框架。  相似文献   

16.
自我调控不当与犯罪性社会适应不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自我调控决定着个体是否适应社会。个体适应的是有益于人类的社会环境、合理的社会管理机制、主流文化和健康风气占主导地位的社会。自我调控与社会适应有正向和反向之分。自我调控不当导致社会适应不良,社会适应不良是指不符合社会道德、法律、心理健康三个标准的心理和行为。个体认知、社会智力,价值观和品德等多纬度的自我调控不当,导致谋生本领、人际关系和物欲、性欲、信仰的犯罪性社会适应不良。  相似文献   

17.
王平  刘慧勇 《法学杂志》2012,33(5):77-81
对房地产调控的税收措施相对比较完善,但"土地财政"却消解了部分税收调控作用。要改革财政体制,在体制内增强地方财力,改变地方对"土地财政"的依赖,取消对个人自住房产免纳房产税的规定,强化土地增税清算、完善并严格执行"二手房"交易相关税收政策,降低房产交易价格,抑制投机购房,发挥财税制度对房地产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8.
单彬 《中国公证》2009,(3):22-24
公证是依靠预设的法律效力和国家公信力支持的一种非讼法律证明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使社会信用得以更好的建立和保障,使民事法律行为、有法律意义的事实和文书的真实性、合法性得到不特定的人群和某些采证部门的普遍认同和采纳,进而规范民商事活动,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实现预防纠纷、减少和保障诉讼的公证作用和价值.然而,这种作用和价值并非仅来源于法律的预设,或基于法律预设而产生的国家公信力,相反,更多的是来源于公证活动本身具有的严谨的办证程序和良好的监管体系.可以想象,那些缺乏质量保证的公证活动,即使有再强的预设法律效力,也难以抵挡人们对公证信任的日益离弃.  相似文献   

19.
纪代表接访     
“俺是宿州市踊桥区人大代表,您老有什么事跟俺说,俺帮您呼吁……”日前,宿州市踊桥区蕲县镇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信访接待室里,区、镇人大代表纪丰收正在热情接待徐桥村村民徐继宗。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围绕着"高房价"问题各路学者展开了一轮又一轮的讨论。同时为了使房价尽快回落,我国政府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调控政策。然而,政策总有其内在的缺陷与不足,遏制房价增长的势头也并非一蹴而就,这就需要在今后的实践中不断加以磨合与调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