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新京报》报道,某网站调查显示,超过九成网友赞同取消面粉增白剂的使用。也有网友对“拟设置一年过渡期”提出异议。有网友评论称,增白剂不是同粮食一起产生,即使对人无害也不能用,人吃的是面粉,不是增白剂,面粉不很白也没关系。该网友认为,天然食品最好。  相似文献   

2.
法政新知     
《江淮法治》2011,(10):5-5
取消部分死刑罪名、醉酒驾车将受严厉处罚、禁止在面粉中添加“面粉增白剂”……5月1日起,—批新的法律法规开始施行。将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百姓生产生活带来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3.
声音     
《法律与生活》2011,(6):25-25
“馒头不是海参,不吃海参可以,但不吃馒头很难。” ——济南民天面粉有限责任公司的副总经理潘耀民在提案中称,一个大馒头的价格是1.2元,但馒头税的税率却高达17%,这意味着老百姓买馒头的每1元就有近2毛的税。  相似文献   

4.
中国在普通面粉中添加增白剂即过氧化苯甲酰已有20多年,主禁方和反禁方两派的争论已经长达9年之久。我国法律法规一直没有给出明确的界定和表态,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一直处于不确定性中。继2009年6月1日正式施行的《食品安全法》的规定,法律已经宣布了面粉增白剂的"死刑",在相关部门的相关政策得不到切实得落实和推行下,面粉增白剂依然使用后,2011年3月1日卫生部正式发布公告,撤销食品添加剂过氧化苯甲酰、过氧化钙并于5月1日起禁产禁用。相关部门应做好政策宣传和落实,切实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利。  相似文献   

5.
告别增白剂     
假使时光倒退25个年轮,作为一名普通消费者,我们谁能预见从“吃得饱”到“吃得好”要付出惨痛代价。 那是1986年,如同我们曾经爱穿“的确凉”一样,城市消费者吃上了因增白剂而“美丽”的面粉。这一吃,就是25年。  相似文献   

6.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可是。目前食品安全状况却令人忧虑:蔬菜农药残留超标。面粉掺加增白剂。大米用矿物油“抛光”。食品中大量使用“添加剂”。“注水肉”、“瘦肉精”、“苏丹红”……为了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石家庄市桥西区人大常委会连续几年坚持对该区的食品卫生情况进行经常性的监督检查。近日.又组织市人大代表开展了一系列食品安全法执法调研和视察活动。  相似文献   

7.
济南市政协委员、济南民天面粉公司副总经理兼总工程师潘耀民日前提交了一份提案称“17%的馒头税设置税率过高,既不科学,还增加百姓消费的负担,更不利于食品安全”(2月20日《济南时报》)。  相似文献   

8.
刘德允 《江淮法治》2011,(21):18-18
“你们了解《食品安全法》吗?”“面粉增白剂可以使用吗?”……6月下旬,在萧县的诸多食品生产、流通、销售现场,但见一行人不时与群众交谈,向菜农了解农药和化肥的使用情况,向养猪专业户询问饲料的购买渠道以及购买票据和记录……他们有的细心查看,有的认真记录,  相似文献   

9.
报载郑州市、区两双政府都设置了“馒头办”。市“馒头办”查获了一家无证的“黑馒头”单位,要处以罚款。区“馒头办”及时赶到,坚持要由区“馒头办”罚款。两级“馒头办”人员当街争吵,引起围观群众的“耻笑”。郑州人爱吃馒头,政府部门就设立馒头办,做馒头卖就要办证,办一个证可收千元以上费用,于是“馒头办”们为本身的利益争了起来。  相似文献   

10.
上海盛禄食品有限公司分公司在生产过程中添加色素、防腐剂等,将白面染色制成玉米面馒头、黑米馒头等,并随意更改馒头的生产日期。这些五颜六色的馒头,在上海市浦东区多家超市销量都不错。  相似文献   

11.
在"面粉增白剂"与"反式脂肪酸"的去留争议中,人们发现,对于食品添加剂的认识竟然是个漫长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公民与法治》2011,(8):15-15
央视“3.15”晚会对河北等地生产的廉价餐巾纸给予曝光。记者探访了河北石家庄生产餐巾纸的工厂,发现厂家将垃圾回收站收集的废纸、药品盒等原材料,加工成纸浆,再添加烧碱和荧光增白剂,最后制成餐桌上用的餐巾纸。让人难以相信的是,这些用来擦嘴的餐巾纸其实还不如卫生纸干净、安全。  相似文献   

13.
“早上,买两根地沟油油条,切个苏丹红咸蛋,冲杯三聚氰胺奶,吃完后去上班.中午,瘦肉精猪肉炒农药韭菜,再来一份人造鸡蛋卤注胶牛肉,加一碗石蜡翻新陈米饭,泡壶香精茶叶.下班,买条避孕药鱼、尿素豆芽、膨大西红柿、石膏豆腐.回到家,吃个增白剂加柠檬黄馒头……”这个广泛传播的段子,以自嘲而无奈的口吻,生动描绘了国人所处的“谈食色变”的年代.  相似文献   

14.
过年     
乡下老家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大人盼做田,小孩盼过年。”从某种意义上说,春节是孩子们的节日。如今,回忆起儿时过年的情景,总有一种很惬意的感觉。小时候,家境贫寒,生活拮据。经常能吃上白面馒头,半个月能吃上一顿内,就算奢望了;穿衣服也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更不用说赶时髦了。正因为如此,那时一年365天,惟  相似文献   

15.
张梦 《检察风云》2011,(20):45-45
近年来,国内先后发生了“三聚氰胺奶粉”、“地沟油”、“瘦肉精猪肉”、“染色馒头”、“毒豆芽”、“合成假如牛肉”等众多恶性食品安全事故,老百姓发出中国还有什么东西能放心吃的感叹?  相似文献   

16.
关启祥 《法治纵横》2011,(10):59-61
“瘦肉精”事件尘埃未落,“染色馒头”“回炉面包”“牛肉膏”又接踵而来。食品安全是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然而恶性事件却频频出现。记者梳理发现,这些事件多为“马后炮”监管。  相似文献   

17.
张团结 《政府法制》2013,(32):26-26
曾国藩为晚清中兴名臣,后世评价他“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纵观曾国藩为官,“穷”是其~大特色:十年北漂,年年借贷度日,“哭穷”始终是其家书一大主题;30多岁荣登高位后,连回湖南老家的路费都筹不起;  相似文献   

18.
初战告捷——环保法庭扬帆起航 “相比10年前,老家的山更绿了,水更清了,天更蓝了……”延庆县张山营镇的退休教师刘大妈兴奋地说。刘大妈是某中学的一名退休教师,2010年从单位退休以后,她和老伴把老家的房屋重新翻建,盖起了二层小楼,还在自家的小院里种上花草和蔬菜,生活过得温馨惬意。“我们开始要回家养老时,儿女们不同意,说这里环境不好,现在他们周末一有时间就从城里开车往我这儿跑,我们老两口能过上这样幸福的晚年生活,多亏了县法院环保庭的法官们”。  相似文献   

19.
《法人》2005,(10):33-33
每年的中秋节都是各式各样的月饼“大放异彩”的好机会。坦率地说,现代的都市人是越来越不能适应月饼的口味了,可是每年到了农历八月十五,大街小巷、人来人往的,几乎到处是大盒小盒的月饼。现在人们已经毫不在意月饼是什么馅的,好吃不好吃,更多的反而是关注  相似文献   

20.
送礼不单纯     
小时候在老家,送礼一般叫“挂礼”,每逢谁家有喜事,就会广发请帖,当时礼又不重,一斤白面粉,外加几块钱,也可以送出去,因为等你也办席时,别人就会参照之前记录在案“挂礼”,按不低于原价值的予以“还礼”。礼就是—种民间“往来”方式,鲜有办席是以“赚钱”或以获取额外回报为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