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黎仲祛 《当代广西》2010,(21):36-36
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村镇、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全国优秀人民调解委员会、自治区文明村、广西村民自治模范村、全区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区群众体育先进单位……一系列荣誉称号。是兴业县葵阳镇四新村建设和谐村屯的最好注解。  相似文献   

2.
从2004年5月开始,云南省镇雄县在全县开展“百村万户文明示范”工程,着力打造镇雄“文明、开放、发展、进步”的新形象,以改善城乡群众生产生活环境、树立文明新风为突破口,按照点、线、面结合的要求,在全县100个村中(全县234个村)开展文明村示范创建,组织10000户农户集中开展文明村寨创建活动。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鄞州区姜山镇翻石渡村以推进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和宁波市生态村、鄞州区示范文明村以及和美家园创建工作为载体,以发展村民、服务  相似文献   

4.
重庆市江北区五宝镇干坝村幅员面积5平方公里,辖10个合作社,共578户1440人。设干坝村党总支,共有党员31名。干坝村历来高度重视、认真参加文明村镇创建工作,于2008年被评为“重庆市文明村”,2009年被评为“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村镇”。近年来,干坝村村支两委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大的力度积极开展文明创建工作,不断探索村民致富路子,改进村容村貌,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为实现干坝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全面发展、创建“全国文明村镇”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5.
创建载体 推进山区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柯昌荣 《政策》2006,(3):38-39
近年来.英山县适应农村发展新形势,广泛开展以创建生态文明新村、思想道德建设协会、文化中心户为载体的新村建设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也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6.
河南亿顺通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张业启致富不忘乡邻,倾心回报社会,先后筹资960余万元,对汝州市蟒川乡唐沟村山头自然村98户村民进行整体搬迁;筹资1900余万元,对汝州市蟒川乡任村自然村两个村民组235户村民进行整体搬迁,在荒坡上建起了一座座别墅式的新房。上图为蟒川乡唐沟村山头自然村的旧貌,下图为建设后的新村。  相似文献   

7.
崔家沟村位于灵石县城北12公里处的汾河岸边,紧邻汾西矿区,村内自然资源丰富;南同蒲铁路穿村而过,108国道隔河而行,交通十分便利。全村面积0.63平方公里,耕地1500多亩,全村辖6个村民小组,435户,1132人,党员53人。近年来,该村两委班子,坚持以发展经济,群众致富为己任,在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强集体经济的同时,积极开展文明村创建工作,有力地推动了其它各项工作的发展,村容村貌发生了可喜  相似文献   

8.
王建平 《重庆行政》2015,15(2):66-67
近年来,在梁平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梁山街道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紧紧围绕街道中心工作,以创建文明村社为基础,以服务广大群众为主线,以推动科学发展为目标,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所辖的2个基层单位创建市级文明单位,1个村创建全国文明村,2个社区创建全国和谐示范区.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安徽省巢湖市从创建文明户抓起.户、村、镇、城四级联动.大力开展创建文明信誉农户、城乡结对共建文明村、精神文明“十强镇”创建、创建文明县城竞赛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为构建和谐村镇探索了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精神文明导刊》2006,(5):F0002-F0002
北郎中村位于顺义区赵全营镇,现有450户,1,500口人,村域总面积6,500亩。随着村经济快速发展,村民的生产、生活环境大幅改善,经济收入稳步提高,干群关系融洽,邻里和睦,村民安居乐业。先后被各级党组织和政府评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造林绿化千佳村、全国先进村镇、首都文明村、文明富裕村、北京郊区生态文明村、京郊人均劳动所得超万元村等荣誉称号。该村结合自身条件和优势,确立了“发展绿色经济、营造绿色环境、奉献绿色产品、共享绿色生活”的发展理念和“生产、生活、生态、观光”四位一体发展定位。在大力构建以籽种农业、农产品加工和观光农业为主的都市型现代化生态产业体系的同时,实施了以改善村民生活环境和提高村民生活质量与产业发展有机结合的旧村改造工程,成为了该村经济、社会发展和促进村民就业增收的一个平台,  相似文献   

11.
遂昌县云峰镇的长濂村,曾是该县远近闻名的"猪粪村",当地百姓形象地自嘲道:"生猪满村走,猪粪随地有"。可如今,这个臭名远扬的"猪粪村",摇身一变成了省市县三级文明村、示范村,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村。说起这些变化,村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丽水市、遂昌县两级人大代表,长濂村党支部书记郑宗长。15年前,郑宗长刚当选村委会主任时,就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和顺县串村在党支部书记冀文会、村委主任杨新山的引领下,紧密围绕县委、县政府及镇党委、镇政府关于新农村建设的工作思路,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建设目标,以“建设新农村,兴办教育业、培养新农民,塑造新风貌”为己任,心系百姓,奋力跃升,在创建文明新村的征途上实现了历史性跨越。目前,农村经济大幅增长,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教育事业蒸蒸日上,串村先后被省、市、县授予“小康村”、“先进村”、“文明村”、“村镇建设先进村”和“校园建设模范村”等荣誉称号,该村被誉为太行山上新农村建设的一朵绚丽奇葩!  相似文献   

13.
《精神文明导刊》2004,(4):37-39
江阴市在文明村镇创建活动过程中,始终坚持以民为本,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诚心诚意为群众办实事,尽心竭力为群众解难事,坚持不懈为群众办好事,使创建工作与群众的实际需要形成“共振”,实现了从“一二三”家庭读书工程到“一二三”文明创建示范点建设的新跨越,再到“三区一学”文明创建工程的新创举,形成了点、线、面循序推进统筹发展的创建态势,把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推上了一个新台阶。目前,江阴市已建成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村1个;江苏省文明镇12个、文明村17个;无锡市文明镇12个、文明村39个;江阴市文明镇14个、文明村100个。  相似文献   

14.
钟振 《当代广西》2005,(20):46-46
大皇后村是南宁市武鸣县今年获得的两个全国文明村之一。在本刊记者探访广西获评的全国文明村之列中,这个经济强村给了我们“底气十足”的印象。建富村的引导力在党走进大皇后村之前,村里种养业早已名声在外。村支书覃道贵说,大皇后村村民早有养鱼的历史,为了引导村民发展具有优势的渔业,1996年村委会发动村民积极将村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河南省南召县大力开展以“创建民族团结先进县、标兵村和建设少数民族文明新村”为主题的“双创一建”活动,改善了广大少数民族聚居区生产生活条件,促进了特色经济的发展,民族团结和睦,村风民风焕然一新。目前在全县23个少数民族  相似文献   

16.
正美伴村是临高县博厚镇头国村委会的一个自然村,2012年12月开始创建文明生态村。三年多来,在省委宣传部的精心指导下,在村民的积极配合下,美伴村在危防改造、基础设施建设、生产发展、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目前,美伴村危防改造61户,并建成一座"美伴幸福院";修建水泥路、石板路、丁字路4700米,环湖水上栈道170米;拆除废弃房屋29间,  相似文献   

17.
从整治村容村貌、改变脏乱差到发展"一村一品"特色产业,从单一自然村的创建到开展百十村庄的"连片创建",从改变农民群众落后的生产生活习惯到全面提高农民素质,从生态环境好的村庄向"问题村"、"难点村"延伸……海南省文明生态村建设的内涵在不断丰富、提升和深化。海南的生态文明村创建始于2000年9月。针对当时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村容村貌脏乱差和乡风民风落后的局面,海南省委、  相似文献   

18.
图片报道     
《中国统一战线》2009,(5):F0003-F0003
近日,河南省辉县市裴寨新村一片欢腾忙碌的景象,150户村民喜迁新居。裴寨新村是全国人大代表、辉县市工商联副主席裴春亮个人出资3000余万元无偿为全体村民建设,其中包括160套别墅式连体住宅,集幼儿园、敬老院、活动广场、学校、商业区、居民区等于一体。  相似文献   

19.
浙江省永嘉县为了保证村民委员会更好地为村民服务,组织所属村庄议定了职责范围及议事规则。职责范围是:一、研究上级党政部门指示精神的贸彻落实,形成村党支部决议,协助乡镇政府搞好本村的行政工作和经济建设,办理乡镇政府委托的其他事项,及时向上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反映村民的意见建议和要求。二、教育村民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开展民主管理、依法治村活动,制定落实(村规民约)。三、兴办和管理本村的教育、文化、科技、卫生等公益事业,组织开展创建文明村、文明户等活动。四、为本村的经济发展作好服务协调工作。五、领导、…  相似文献   

20.
2008年,富林镇马塘村委会街路自然村被确定为云浮市云安县生态文明建设重点村,在此次生态文明建设中,街路自然村为了达到生态文明村的设计要求,共需拆除老旧建筑面积达1700平方米。由于阳光村务的实施,村里三个组成员积极参与,相互配合,分工合作,形成合力,利用马塘村举办民俗文化欢乐节的机会,依照阳光村务相关规定召开了村民代表大会,对环保村建设的相关事宜进行了审议,协调好拆除旧房及被占宅基地村民的利益关系,做好了各方工作,使生态文明村建设顺利进行。这只是云浮市实施阳关村务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