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也是不断发展的学说。它在解答人类社会问题过程中产生,也在解答人类社会问题过程中得到不断的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运用和发展。它对当代中国及相关世界问题的解答,集中体现了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发展和创新。在当代中国,进一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进一步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2.
科学发展观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是对中国共产党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思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坚持、继承、发展和创新,科学发展观开拓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3.
科学发展观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是对中国共产党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思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坚持、继承、发展和创新,科学发展观开拓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4.
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念,是十七大的一个重要建树。所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它包涵理论体系的灵魂、基石、主题、本质、基本理论等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在立论基础方面,它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这一马克思主义认知问题的根本方法,对当代中国面对的世情国情进行科学分析,使这一理论体系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在理论主题方面,它坚持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这一马克思主义根本立场和价值追求,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如何实现现代化作为自己所要解决的中心课题,使这一理论体系有着明确的目标指向;在理论演进方面,它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这一马克思主义的精髓,不断丰富和拓展我国现代化的目标和路径,使这一理论体系成为一个系统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探索和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三个基本问题紧密相联系。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科学水平的提高,正是通过对这三个基本问题思考的深化和理论的发展来实现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本身蕴含着把握规律的基本要求。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形态如何通过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行动,实现它对当代中国的真理价值,集中表现为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改革开放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就是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的过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同质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整合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最重要的基础。中国共产党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中,迈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步伐。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把抽象深邃的理论转化为通俗易懂的浅显道理,从被少数人理解和掌握转化为广大人民群众能够理解和掌握,进一步坚定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共同理想信念,这样一个学习、宣传、贯彻的过程。我认为,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关键是要从思想、内容以及方法等方面进行普及。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七大报告第一次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新命题和“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新要求,目的在于“整合”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中形成的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使之成为一个整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当然,对于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认识,我们需要借助把握它的科学体系才能完成。  相似文献   

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改革开放新时期形成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改革开放的新局面由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而开启,一部改革开放的历史就是一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运用于改革开放的实践,形成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具体内容,它为党的理论创新提供了历史空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多个重大战略思想的构成特征,表明了这个理论体系具有党的理论创新实践中整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阶段性成果的功能。具体表现为它的主题一致性、思想连贯性、内容交融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逻辑关联最紧密的体现就是"特色"两个字。实践特色、时代特色和民族特色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它是由一系列相互联系的基本观点所构成的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涉及精髓、主题、核心、关键、使命、阶段性成果等等。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再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整体性。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的起点、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关系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三者之间的关系,是当下亟须从理论上予以澄清的三个问题。判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的起点为何时,应当以具体的、真实的历史情况为依据;在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关系问题上,刻意纠缠于谁包括谁,无益于人们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毛泽东思想之间的坚持与被坚持、发展与被发展的关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核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都与中国化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相似文献   

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它们之间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面对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艰巨任务,我们要不断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不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  相似文献   

13.
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中共十七大的主题,必须澄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民主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别;必须理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的内在统一性;必须认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它批判地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优秀的文明成果,具有鲜明的向历史和世界开放的特性;它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统一,具有强烈的自我开放的特性;它形成和发展于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在不断总结实践发展经验的基础上丰富和完善,具有显著的向实践开放的特性;它坚持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在实践中开拓创新,具有独特的向未来开放的特性。  相似文献   

1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不断完善和发展,需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断丰富和完善,这就需要解放思想,不断创新。十一届三中全会思想路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批判地继承世界文明成果理论、对权力监督和制约理论、依法治国理论、深化改革理论六个方面的基本问题,都需要联系实际,认真审视,该坚持的要坚持,该创新的要创新,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而不是倒退。  相似文献   

16.
中国最近30年的历史,是改革开放史与理论发展史的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来源于改革开放的实践,并推动着实践的深化发展;对改革开放实践的新鲜经验总结与提升,丰富和发展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与互动中,我们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中华民族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潮流,迎来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相似文献   

1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创立,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新阶段。它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一以贯之;它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和马克思主义着眼新实践新问题的发展规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在历史新起点上的重要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1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涵盖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理论自觉的三重向度,科学整合了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创新理论,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相似文献   

1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基本范畴是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的整体性范畴,它们不是专属于某一特定理论形态而是统摄理论体系中的各个组成部分并贯穿于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始终的范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基本范畴并不直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和特定思想文本中表现出来,我们需要根据一定的科学思维方法对其进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基本范畴表现为十对对偶性范畴,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四项基本原则与改革开放,人民主体与党的领导,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公平与效率,独立自主与对外开放,改革、发展与稳定,党的建设与国家建设。  相似文献   

20.
延安整风运动的根本目的在于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确立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这样一个最根本的原则和最根本的方法。延安整风运动彻底清算了非马克思主义的党风、学风和文风,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党风、学风和文风,扫清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道路上的思想障碍,最终确立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根本原则以及"中国化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这从根本上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