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最近,台湾当局重提“南向政策”,鼓动台商投资东南亚国家,引起了台湾岛内外的关注。“南向政策”并非为了发展台湾经济 与李登辉的“南向政策”如出一辙。1994年,台商投资大陆出现了新热潮,两岸的  相似文献   

2.
国际资本流动规律与台湾当局的“南向政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所谓“南向政策”,指的是为了避免台湾厂商的对外投资较集中于中国大陆,造成两岸经贸关系过于依赖大陆而产生政治风险,台湾当局在政策上引导厂商分散海外投资,鼓励台商投资于东南亚国家.“南向”的范围包括菲律宾、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新加坡、文莱、越南、老挝、柬埔寨和缅甸等国.台湾当局的这种“南向政策”,是否符合国际资本的流动规律?是否符合台湾厂商海外投资的意向?它关系到“南向政策”的成败.本文就这个问题,作一些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今年年初,台湾“行政院长”连战赴马来西亚、新加坡“度假”;春节期间,李登辉亦赴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泰国作“非正式访问”,为其“南向政策”造势铺路.台相关部门也配合制定了鼓励、辅导台商赴东南亚投资的措施.台湾当局本没有特定的“南向政策”.还是在去年“汪辜会谈”之后,岛内一些势力强烈反弹,台湾当局将学术界“南联、北进、西和、东进” 的政策建议明确化,决定努力密切与东南亚、俄罗斯、韩国和日本的经贸政治关系,在经济上突出推动台为“亚太营运中心”的目标,借以平衡两岸关系发展的影响.去年大陆确立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相继有一系列重大改革措施出台,在国际上产生巨大影响,考察投资的外商趋之若鹜;此外,还专门制定“台胞投资保护法”,努力改善投资环境.这些因素都对进一步推动台商赴大陆投资产生深远影响.面对整个国际资本和亚洲市场向大陆倾斜这一趋势,台湾当局试图以“南向政策” 扭转之.其意图是:进一步转移劳动密  相似文献   

4.
赵郁美 《台声》2000,(2):11-11
最近以来,台湾业者普遍认为:大陆加入世贸组织为期不远,台商拓展大陆内销市场刻不容缓,他们呼吁台湾当局放弃“戒急用忍”及两岸“三不通”政策,协助台商抢攻大陆市场。台湾“建大工业”董事长杨银明、东弟台商协会名誉会长叶宏灯等近日指出,现在台湾当局对投资大陆限制太多,阻碍了台商发展脚步。随着大陆“入世”后市场逐渐对外开放,预期台商加工贸易为主的经营形态将会改变。当局“戒急用忍”的僵化政策应尽快扬弃,努力营造两岸和谐关系,以适应新形势发展。台湾学者侯家驹发表文章说,台商已因“戒急用忍”而丧失许多投资良机。…  相似文献   

5.
“南向”政策的提出1992年初邓小平南巡讲话以后,祖国大陆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并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在这种形势下,台商投资大陆的信心大大增强,台湾岛内形成了一股投资大陆的热潮。据统计,1991年台商投资大陆的批准额为8.4亿美元,1992年猛增为33.26亿美元,1993年为59.78亿美元。在这种背景下,台湾当局于1993年7月提出了“南向投资”的政策,试图抵销台商“西进投资”的趋势,将台商对大陆的投资引向东南亚地区。统计资料表明,台商对东南亚地区的投资额从1993年的8.84亿美元增加到1994年的39.85亿美元,1995年…  相似文献   

6.
近期来,台湾当局出于"政治和外交"的需要,再度启动"南向政策",不断鼓动台商南向投资,然而实际效果却与台湾当局的意志相违。据台湾"投审会"公布的统计资料显示,台商赴东南亚投资已出现严重衰退趋势,以今年一、二月份为例,台商对东南亚地区的投资,金额仅有676万美元,较去年同期急剧减少87.57%;而与此同时,台商赴祖国大陆投资却非常热络,获准对祖国大陆投资为101件,投资金额近2亿美元,增长幅度逾九成。台商赴岛外投资的"冷"、"热"幅度何以会出现如此强烈反差?对此,台湾有关机构将其归结为是受东南亚金融风暴的影响所致。其实,台商岛外投资一"冷"一"热"现  相似文献   

7.
陆红梅 《台声》2002,(4):30-32
在2001年12月11日中国大陆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台湾也于2002年元旦以“中国台北”的名义成为WTO的正式会员。由于台湾当局对两岸经贸交流的限制有悖WTO自由贸易的规则,而且束缚了台商在大陆的发展,因此在两岸正式成为WTO成员前后,台湾当局着手对其大陆经贸政策作出了一系列的调整。但这些调整很有限,“犹抱琵琶半遮面”,与两岸经贸交流的现实发展及两岸人民特别是工商界的要求,仍有相当差距。正式松绑“戒急用忍”审查原则2001年11月20日,台湾“经济部”宣布修正“在大陆地区从事投资或技术合作审查…  相似文献   

8.
李登辉发表检讨“以大陆为亚太营运中心为腹地”的讲话后,台湾当局大举紧缩大陆经贸政策,设置两岸经贸障碍,极力限制台商赴大陆投资。这一做法,充分暴露了台湾当局“假缓和,真对抗”、“假统一,真分裂”的真实面目。手法多样台湾当局于去年8月下旬开始紧缩大陆经贸政策,其主要手法有:(-)改变以大陆为腹地发展亚太营运中心的经贸政策,改采“南向推动”、“台湾优先”。李登辉及其他高层人士出于多种政治目的,曾多次宣示要以大陆为腹地发展亚太营运中心,但李登辉“就职”并改组“内阁”后,却出尔反尔。8月14日,李登辉在“国民…  相似文献   

9.
朱磊 《台声》2008,(5):19-20
随着两岸经贸交流不断发展,大陆不仅是台湾第一大出口市场和第一大贸易伙伴,还是台商的第一大投资地。据大陆方面统计,截至2007年12月底,大陆累计批准台资项目75146个,按投资者注册地和实际到资额统计,累计吸收台湾直接投资457.6亿美元。而据台湾方面估算,包括以第三地名义进入大陆的台资,台商在大陆投资超过1000亿美元,占台商对外投资总额的60%以上。然而在台商蜂涌投资大陆的同时,大陆企业赴台投资的项目和金额却几近于零,这种不正常的经济局面主要是台湾当局的限制性政策所致。随着主张发展两岸经贸关系的马英九和萧万长上台,人们开始关注这些限制性政策是否能够大幅调整,两岸能否迎来双向投资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10.
台湾当局对两岸经贸实行限制性措施的“戒急用忍”政策,并不能阻挡台商赴祖国大陆投资;在经济利益和市场法则的驱动下,台商纷至沓来,投资势头有增无减。据台湾“经济部”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去年台当局核准赴祖国大陆投资案件为729件,比上一年增长了90.8%;投资金额为16.1亿美元,增长了31.3%。迄今台商赴大陆投资案累计已达15602件,总投资金额已接近100亿美元。台商赴大陆投资额已跃居台湾对外投资的首位。看好祖国大陆极具潜力的消费市场,是台商赴大陆投资的主因。由于祖国大陆被认为是21世纪全球最看好的经济成长地区,世界…  相似文献   

11.
王建民 《台声》2008,(3):19-20
近年来,“台商回流”已成台湾当局两岸经贸政策的重中之重,全力推动。春节过后,在岛内“大选”之前,台“经济部”再次增加200亿元新台币的工业区投资租税优惠额度,鼓励台商回流。然而,台商回流现象虽有所增加,成效却非常有限,与台商对外投资相比不成比例。特别是,台商回流不是台商从大陆撤资,而是台商在海峡两岸新的战略布局,是看好两岸直航与开放大陆民众赴台旅游后的新商机,是海峡两岸经贸关系发展与合作的新现象。  相似文献   

12.
最近,台湾岛内有一种观点认为,台湾新竹科学园区高科技产业迅速向大陆转移,加上没有其他新的高科技产业诞生,台湾硅谷将出现“空洞化”现象。可以说这是岛内前些年认为台商赴大陆投资会造成台湾产业“空洞化”观点的一种延续。每当台商对大陆投资出现高潮时,岛内就会有少数人忧心对台湾经济的不利影响,提出台湾产业可能“空洞化”的警告。这与日前台湾当局高层称台商投资大陆拖累台湾经济的论调是一致的。实际上高科技产业对大陆投资不会也没有带来台湾产业或科学园区的“空洞化”,而且有利于台湾科技产业生命的延伸与经济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台声》1994,(11)
来自台湾新闻媒体的一位朋友说,今年两岸关系曲折不少,最明显的是“千岛湖事件”和李登辉与司马辽太郎的谈话;尽管如此,两岸经贸并未停顿.本期发表的台湾作者、两岸经贸咨询中心总经理王义信先生的文章《大陆三资企业管理中的缺失》一文,也持相同看法:“1994年开始,大陆采取单一汇率制度,台湾准备定点货物直航,均有利于两岸经贸发展.两岸经贸有进无退.”随着大陆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随着各地投资环境的不断改善,台商赴各省市投资日益活跃.在所有外来投资者中,台商对大陆各地的投资目前仅次于香港而居第二位,各地台资企业已经超过2万家,在各地生活的台商及其亲属、雇员估计有10万人之多.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台商回流”已成台湾当局两岸经贸政策全力推动的重中之重。春节过后,台经济主管部门再次增加200亿元新台币的工业区投资租税优惠额度,鼓励台商回流。然而,台商回流现象虽有所增加,但成效非常有限,与台商对外投资相比不成比例。特别是,台商回流不是台商从大陆撤资,而是台商在海峡两岸新的战略布局,是看好两岸直航与开放大陆民众赴台旅游后的新商机,是海峡两岸经贸关系发展与合作的新现象。  相似文献   

15.
台湾当局的“南向政策”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览台湾当局“南向政策”的经纬,可以看出这一政策的目的是抑制台商对祖国大陆的投资热潮。在1994至1996年的三年时间中,这个政策推动取得一定成效,但是,自1997年下半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台湾当局错估了形势,以为是推动新一轮“南向政策”的好时机,结果是以失败而告终。  相似文献   

16.
沈正一 《台声》2000,(11):15-15
前些日子,台湾有关方面提出要对赴大陆投资的台商课征“国家安全税”,立即遭到广大台商的强烈反对,认为这种做法不但抹杀了台商的贡献,也侮辱了台商的尊严。台湾各界人士都纷纷提出质疑和强烈抗议。这个风波刚刚过去,最近台湾“经建会”和“经济部”又宣布将采取“总量管制”来规范大陆投资,规定台商赴大陆投资不能超过岛内生产毛额(即 GDP) 2%;还规定台商赴大陆投资应是其全球布局的一部分,如果台商仅是“外移大陆”,并非进行全球化布局,“政府”就不准其赴大陆投资。这是继李登辉 1996年 8月提出“戒急用忍”之后,又一次…  相似文献   

17.
台湾高科技产业投资祖国大陆的现状与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莉 《台声》2001,(4):22-22
尽管台湾当局一再试图以“戒急用忍”政策来阻碍两岸的经贸交流,但自 1987年海峡两岸开始民间往来至今,已有近 5万家台湾公司来大陆投资,投资总额达 3万亿新台币。近年来,台商投资祖国大陆呈现大型化、高科技化及上下游集体化的趋势。许多台湾高科技企业受祖国大陆经济发展前景吸引并基于自身生存与发展的需要,突破台湾当局的诸多限制,筹措巨额资金,加快投资祖国大陆的步伐,设立大型生产基地,为企业发展创立新的根基。 台商投资大陆 高科技产业的原因   80年代末期到 90年代初期,投资大陆的台湾企业,多采用 “区域分工型”的经…  相似文献   

18.
台商投资祖国大陆与两岸关系——一个政治经济之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吴能远 《台湾研究集刊》2000,89(1):1-7,,16,
台商投资大陆是世界经济格局变动、大陆改革开放与台湾产业升级需求,构成强大拉力与推力的结果。台商投资大陆的三次理论争议,凸显了台湾当局对两岸经贸关系发展的种种政治考量,遂使台商投资大陆,深受政治的干扰与阻碍,因此,对于促进两岸产业分工与经济整合,功能不显。鉴于“两国论”的出现,未来两岸关系尚难令人乐观,两岸关系仍将受到不同程度的禁止与阻挠。  相似文献   

19.
据岛内主要报纸透露, 台湾当局将宣布开放 海外企业回岛上市筹资,而其中首先适用的对象将是在大陆的数万家台资企业。这实际上是台湾当局从去年开始实施的吸引海外台商资金回流岛内政策的最新配套措施,其主要目的是要将台商流往大陆等地的资金重新吸引回岛,在经济上确保台湾在两岸产业分工中的上游地位,以便在政治上继续遂行其分离两岸的图谋。  相似文献   

20.
正1994年以来,台湾当局为加强与东南亚地区经贸合作,突破"外交困境",同时借此缓解台商投资大陆对台政治、经济形成的压力,三次提出"南向政策"。2015年9月,时任民进党"总统"候选人蔡英文宣布,若重返执政将推动"新南向政策"。这一政策能否具体落实,仍有待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