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行政相对人是行政法律关系的一方主体,是行政法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范畴,行政程序法的发展为行政相对人参与行政程序制度的构建提供了法律依据。行政相对人参与行政程序制度的构建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必然结果。应立足中国的实际,适当借鉴西方国家的经验,为促进我国行政法特别是行政程序立法的进一步完善,以制度的形式充分保障行政相对人参与行政程序的权利。  相似文献   

2.
行政诉讼与行政复议作为解决行政争议和维护相对人合法权益的法律制度,既有许多相同点,又有很多不同之处,二者在互动发展中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然而由于制度设计与实践操作中的诸多原因,行政诉讼与行政复议制度脱节严重,影响了相对人的权益保护和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文章从制度设计与实践操作层面详细论述了二者脱节的具体原因。  相似文献   

3.
所谓行政合同,是指行政机关,法律授权的组织和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作为一方主体,与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为实现行政目的而订立的一种协议。 行政合同是行政机关实施的一种具有单方性质的行政行为,理由在于: 首先,虽然行政合同的法律关系的主体是双方的,即行政主体和行政管理相对人,但二者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命令者与服从者的关系,他们的法律地位是不平等的。行政主体决定同某行政管理相对人订立行政合同,是在行使行政管理权。在众多的行政管理方式中,行政合同仅仅是行政管理主体为完成行政职能,实现行政管理目标的一种方式。行政管理相对人只能接受行政主体订立行政合同的要求,无权拒绝,也无权改变行政合同内容。这是行政权和行政行为特性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4.
行政相对人作为行政法律关系的一方主体,在行政法律活动中处于弱势、被动地位。为维护行政相对人的利益和实体权利,必须充分尊重并保障其程序参与的权利。同时,行政相对人行使程序参与权也是民主与法治良性运行的必然要求。鉴于当前我国在行政相对人的程序参与权保障方面的现状,亟须建立一套具体的、可操作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探讨环境权的法律属性为切入点,通过对环境权法律属性的定位?公权与私权交错的多维权利,在强调环境权的公权属性的同时,从环境行政执法主体与行政相对人权力与权利失衡的视角出发,主张在环境行政执法实体上运用行政奖励、行政合同、行政指导;在环境行政执法程序上运用告知程序(事前、事中、事后)、陈述程序、磋商程序。发挥公众和相对人在环境行政执法中的积极作用,对公权利适当的规制,倡导一种人性化的执法,强调权利本位范式的人文精神,试图对我国的环境行政执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的建议和途径。  相似文献   

6.
行政不作为的研究具有理论与现实的意义。行政不作为的主体应为行政主体,相对人的合法申请也并非是构成行政不作为的必然前提;行政不作为只能针对法定行政作为义务而存在,是一种当然的违法行为,并只能界定为程序上的不为。  相似文献   

7.
和谐行政法律秩序的建构应当重新审狈行政相对人的地位,打破原来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对立的思维定势,挖掘行政相对人在行政法律关系中的主体地位,使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人在社会连带关系中形成良好互动,增进了解,消除隔阂,进而各司其职,各尽其能,并且通力合作将行政法律秩序不断的推向和谐。  相似文献   

8.
在公私法相互融合的背景下,传统物权向行政法领域拓展,衍生出相对人物权。相对人物权是指在行政法律关系中相对人自由处分物上利益并请求行政主体为或者不为一定行为的权利。相对人物权与传统物权既有密切联系又有根本区别。相对人物权包括利益处分、排他性请求和行政抗辩三项基本权能。相对人物权的确立不但有效保障了相对人私权利并规制了行政权的行使,也为行政法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范式,具有重要的实践与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9.
现代行政法与和谐社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行政法的核心是调整行政主体的行政权力和行政相对人权利之间的关系,行政法的目的即在于使二者形成一种协调、互动的关系。和谐社会是行政法治的社会,而行政法治是通过“控权”得以实施和实现的。“多元控权法”是现代社会变迁引起的行政法理论的产物,它契合了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在和谐社会的建设过程中,对“多元控权法”的行政法理论还应当进行具体制度的构建,以最终实现行政法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0.
行政相对人程序权是与实体权并列和对应的过程性权利,二者是派生与衍生、服务与制约的关系。程序权的功能在于平衡行政主体与相对人的法律地位,使行政权理性化运行,保障相对人权利现实化以及使权利与权力形成动态博弈协作状态。行政相对人程序权的救济途径包括自身救济、行政救济和司法救济。  相似文献   

11.
行政命令与行政处罚是两种重要的具体行政行为。法律对它们的规制不同,它们理应彼此区分。然而,现实中却存在一些界于命令与处罚之间、难以进行明确区分的行政行为。相对于以形式上是否表现为意思表示行为,以内容上是否具有制裁性为标准来对这类行政行为进行区分更有利于保障相对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2.
行政法治的途径之一是加强对行政权的限制,但行政权行使的诸多方面却是与法治无关的,或者是法治所无法彻底解决的,这一点可以从行政权的固有特征中揭示出来。因此,行政法治所涉及的问题绝不仅仅是理论上简单的限制,而是应努力寻找到行政法治的真实对象和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13.
治安管理处罚决定的执行程序包括警告、罚款、行政拘留、吊销公安机关颁发的许可证以及限期出境、驱逐出境等治安管理处罚决定的执行。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在治安案件调查和处理活动中,执行程序是最终程序,执行工作的完成标志着治安管理处罚程序的终结。  相似文献   

14.
本文就公安机关的法定刑事执行权作新的探讨 ,一、公安机关的刑事执行权 ;二、公安机关承担刑事执行职能的利弊分析 ;三、有关刑事执行权的立法与体制改革意见 :1、取消管制和拘役 ;2、应当将公安机关的刑事执行权转移给司法行政机关行使。  相似文献   

15.
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的提出是我国刑事政策的重大调整,暂缓起诉制度符合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非刑罚化的刑罚结构、区别对待的核心要求和促进和谐的终极目的。今后对我国《刑事诉讼法》进行修改时,应从适用条件、运作流程和监督机制三个方面构建我国的暂缓起诉制度。  相似文献   

16.
文章通过"赔钱赎刑"现象,结合办案实践,多方面深入解读经济赔偿与国家刑罚权的关系。同时提出了建立财产保全、国家补偿制度、丰富非刑罚惩罚手段等建议,以期发挥经济赔偿在新刑罚改革中的作用,为刑事案件轻缓化处理提供更为合理的法律依据。  相似文献   

17.
行政首长坐在被告席上,既是对原告的尊重、对法庭的尊重、对法律精神的尊重,也反映了政府对依法行政和政治文明更深层次的思考和理解。当前,行政首长出庭有其理论依据及现实意义,但也有多方面障碍制约行政首长出庭应诉,系统构建行政首长出庭制显得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18.
在政党政治时代,执政合法性是任何执政党必然面对和必须重视的首要问题,也是执政党有效运作的首要条件,缺乏合法性即面临合法性危机,就会导致执政党执政权力的削弱甚至执政地位的丧失。  相似文献   

19.
要落实中国特色的情报警务战略,必须加强执行力的研究。通过对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和我国情报警务现状的分析,文章提出情报警务在执行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从新的视角提出情报警务战略执行者应当具备的10种能力,以及提升警务战略执行力的必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
我国刑法中的管制刑有着一定的合理性,但存在着严重的缺陷,表现在先期羁押的时间与管制刑刑期的折抵不合理、管制刑执行主体不合理、管制刑与刑法中特殊累犯制度存在冲突等等。同时,管制刑与缓刑有着极大的重合性,因此可以将管制刑废除而对缓刑制度加以改革以吸收其合理成分,同时将拘役刑作一些调整以完善刑罚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