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中央纪委五次全会明确指出:“反腐败正在逐步从侧重遏制,走上标本兼治、加大治本力度的轨道,平稳、健康地向纵深发展。”“加大治本力度”涉及方方面面的工作,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必须改革现行的行政体制、行政机制和行政管理。第一、要精简政府机构,理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从行政体制上解决问题公共行政管理是有成本的,这一成本与行政人员的数量、公共权力设置的数量成正比。当前,我们要在积极推进政府机构改革,拆“庙”送“神”的基础上,切实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的要求,大力精简行政审批项目。就目前而言,政府…  相似文献   

2.
建国以来,我国政府大规模的行政机构改革已经进行了多次。回顾改革历程,往往是"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机构改革陷入了无效的怪圈。机构庞大,人员臃肿,政企不分,官僚主义严重,阻碍了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政府职能转变较慢、行政体制与经济体制不协调、法制不健全为其主要原因。行政机构天然的膨胀性导致改革必将影响部分机构及公务员的利益,人员的分流也是改革的难题之一。跨入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经济体制的改革以及全球化要求有效的机构改革势在必行,这是一个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  相似文献   

3.
县域扩权改革,是对我国行政管理体制的基础性改革。推行县域扩权改革,有利于解决影响县域经济发展的体制性矛盾,推动县域经济发展;有利于破解县域财政困局,增强县域财力;有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而实现城乡协调发展;有利于减少行政层级,提高政府管理效能。目前推行县域扩权改革,迫切需要明确省、市、县的职责权限,切实落实县级政府的职能和责任,稳妥调整市级政府机构和人员,合理确定市的行政级别,改革行政区划体制。  相似文献   

4.
《政法学刊》2015,(4):76-82
我国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实质上是在发展市场经济的前提下政府的自我改革,改革中必然会面临困境,行政审批过程中目前面临诸多的困境:法律和现实的交锋——非行政许可审批概念的存在;政府与市场之间力量的较量——政府的越位、缺位和错位;政府和社会之间的纠结——第三部门的尴尬等。面对以上几种困境,我们借鉴日本和美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经验,在《行政许可法》的基础上将非行政许可审批概念取消;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型,在服务型政府之下审视当代政府和市场经济的关系;积极培育政府和市场之间的"润滑剂"——第三部门(中介组织和行业协会),逐步建立起政府依法监管、行业协会依法自律、中介机构依法执业的配套体制。  相似文献   

5.
——客观评论’93政府机构改革取得的基本成果1993年以前的几次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由于当时的客观条件限制,政府行政管理的方式和机构的职能,基本上还是沿续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既定模式,没有也不可能发生方向性或体制性的改变.这种改革的局限,导致政府管理重于微观,政府在管理经济和社会事务中定位不准,作用发挥失偏.虽然各级党委和政府对改革和完善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曾多次进行统一或自主改革,下决心控制机构编制膨胀,大力削减超编人员,努力理顺部门间工作关系,规范政府行政行为,提高工作效率,但是成效不够明显,成果也没有得到很好地巩固.  相似文献   

6.
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是当前和今后相当一段历史时期改革和发展的主要任务.改变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模式,就是要改变政府统一组织社会主产,用行政办法配置经济资源.直接管理国有企业的政府主导型经济体制模式,使企业  相似文献   

7.
转变政府职能使其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政府行政权力的要求,是党和国家(特别是国家行政机关)在今后一段时期内的重要任务.搞好政府职能的转变工作,关系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能否顺利建成,关系着国民经济体制能否健康运行.由于政府职能转变之后各级政府将实现从大政府小社会向小政府大社会的过渡,实现政府工作效率的全面提高,现有的政府机关中的冗员将被裁减,这些人员如果得不到合理安置,会成为阻碍改革、阻碍政府职能顺利转变的力量.最近一段时期,笔者对转变政府职能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发现转变政府职能工作并没有按照人们事先所期待的那样有条不紊地进行,有的地方政府职能表面上在转变,但实际上并没有转变,多数地方政府职能的转变收效甚微,有的地方出现原有职能继续膨胀的情况.造成这些情况出现的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最根本的一点在于有关国家机关借新旧法律、法规不能顺利接轨和主持与参与立法之机,不断巩固自己的职权,不愿意将自己直接控制社会的职能转移到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所提出的“建立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上来.所以不从立法上把握好转变政府职能关,就无法实现政府职能的真正转变.  相似文献   

8.
中国中央政府的机构改革姜贤荣中国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与经济体制改革相配套,于1993年开始,正在进行一次为期三年的行政管理体制和各级政府机构的改革。作为这次改革的重点和龙头,中央政府即国务院率先进行了机构改革。国务院这次机构改革的研讨...  相似文献   

9.
所谓“透明化”政府主要有以下几层意思:公共权力机构建制要公开;政府公共决策全过程要公开;行政权力施用、管理运作过程要公开;公共权力监督要公开化、社会化。在世贸组织体制下,权力设置要公开,这是达成“透明化”政府的根本前提。世贸组织规则主要是规范约束政府如何对经济贸易进行管制的规则。但在世贸组织规则所要求的政府行政“透明化”问题上,目前我国各级政府的行为与该规则的要求还有相当的差距,某些机构设置、人员安排和职责权限划分都处于一种半神秘的内部氛围之中。因此,要按照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  相似文献   

10.
日本政府经过长期改革的摸索和研究.对行政机关的公务人员实行定员制,这对于防止随意增加人员提高现有人员的水平,挖掘潜力和充分发挥公务人员的积极性,具有重要意义。我国政府改革首先要解决行政管理中存在的机构膨胀和人浮于事等问题。直至目前,日本仍是世界中的高效政府之一,也是政府改革成功的典范,对中国有重要的启示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一、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的两大难点 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新一轮的地方政府机构改革已经拉开序幕,这次政府机构改革的力度之大、范围之广,都是前所未有的。尽管改革的目标已经明确:就是要建立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行政管理体系,完善国家公务员制度,建设高素质的专业化行政管理干部队伍,逐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有中国特色的行政管理体制。但是,要达到这样一个目标,对改革的难度绝不能低估,尤其是将面临以下两大难点:  相似文献   

12.
中共十五届二中全会强调,机构改革,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是密切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联系的迫切要求,是党和国家领导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必须坚定不移、积极稳妥地搞好政府机构改革.根据现实的需要和发展的要求,不断调整政府的职能和机构,进行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任何一个时期的机构改革都有它时期的需要和特点,都应该分析具体的形势和客观需要,确  相似文献   

13.
WTO与中国行政救济制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我国加入WTO与行政救济制度的关系 ,目前的研究比较表面化。应当以加入WTO对政府活动的影响为出发点 ,以市场经济体制对政府提出的要求以及政府活动方式的一系列转变为基础 ,完善行政救济制度。具体包括 :一是从信访制度、行政纠纷的司法审查前置程序和行政补偿三方面完善行政救济制度体系 ;二是要在救济制度的规则方面强调裁判机构的中立性。  相似文献   

14.
县级政府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是对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职能、行政组织结构、行政活动方式及行政关系进行全方位的变革。因此,构筑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行政系统,必将是我们对县级政府改革进行理论思考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相似文献   

15.
一、我国现阶段行政体制改革的价值取向(一)我国传统的行政体制二战以来,发展中国家的行政体制特点之一,是具有显著的主观因素.主要表现在国家政权的高度集中性,国家领导人的特殊作用以及与此相联系的所谓“政权个人化”,他们竭力使自己的领导广泛地体现法律,他们通常是唯一的执政党的首脑,同时又是行政长官,最后又是官方意识形态的代表者,有时还是奠基人.发展中国家的行政体制特点之二,是行政文化与民主机制的不发达,习惯势力和传统行为准则对行政生活的巨大影响.上述这两个特点是所有发展中国家的共性问题,在我国原有的行政体制中也有体现.我国原有的行政体制以权力高度集中为基本特征,它具有三个特点:在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权力分配上表现为中央政府高度集权;在政府对经济管理上表现为政经不分、政企不分,政府集中经济管理权过多,实行以行政手段为主的直接微观控制;在政府机构设置上表现为机构庞大臃肿而效率低下.权力淤积在各级政府部门.企业缺乏应有的生机和活力;但经济体制的改革,使企业的行为日益多样化、复杂化,与政府僵化的管理体制形成了尖锐的矛盾.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1982年、1988年、1993年乃至2003年的历次政府机构改革的基本情况进行了回顾,作出了改革开放后历次机构改革的总体成效是呈现出一个阶梯式发展态势的基本评价。指出了由于历史与客观条件的限制,机构改革仍然有些问题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主要是政府机构自身内部问题和整个行政体制的制度设计问题。提出了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应破解的难点和应完成的任务。  相似文献   

17.
专栏导语     
<正>一段时期以来,行政体制改革作为国家制度改革的重头戏,无论在机构改革、政府职能转变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等领域都有突破或欲寻求突破的积极尝试。如:在2008年和2013年进行了两轮次的大部制改革;将政府职能转变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并尝试建立政府权责清单制度这一新的制度安排以更好地厘清政府职能边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更是如火如荼,力度空前,除了延续过去改革的做法如大幅度裁减审批事项和下放审批权力外,不少地方积极尝试打  相似文献   

18.
行政权的定位与政府机构改革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政府机构改革并不能通过单纯的精简就能实现,它涉及到政府行政模式的改革与重建,其实质是对行政权配置和运行方式的调整和革新。本文通过对行政权历史嬗变的剖析,指出准行政权的基本特质。然而,在我国现阶段,国家本位文化传统和计划经济体制的惯性与正在逐步确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碰撞,表明准行政权在我国的发生发展将是一个曲折漫长的过程,这也正是我国机构改革一直在“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怪圈中循环的症结所在。准行政权的特质,要求政府在行政权的运作中遵循行政权有限原则、民主原则和法治原则,这是政府机构改革的目标,自然要求政府行为受此原则的规制。唯此,政府机构改革才能取得更大的突破  相似文献   

19.
吴玲 《中国司法》2002,(3):49-50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完善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我国政府的职能、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大政府、小市场”到“小政府、大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必然要求相应的政治体制改革。作为政治体制组成的公证制度的改革正在进行中,而公证体制的改革是其重点和难点,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公证机构是其终极目的。我们现在正朝着这个目标迈进。我国的公证组织模式从单一的行政性质的公证处发展成为行政、事业、合作和合伙等性质公证处并存的局面。哪种性质的公证处最适合当前公证制度改革的需要?《关于深化公证工作改革的方案》(…  相似文献   

20.
政府机构改革与体制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机构改革与体制创新不仅是加强政府自身改革和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而且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文章认为,政府机构改革与体制创新应从转变政府职能;创新管理方式;依法规范中央和地方的职能权限,理顺条块关系;加强法制建设,改革和完善国家公务员的选拔任用机制和公共财政体制七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