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三苏与杜诗     
杜诗对三苏的影响各具特点。苏洵的诗古质朴拙,木讷少文,受杜诗的诗歌影响很小。苏轼推崇杜诗,并继承了杜甫的写实传统,他的一些诗歌在风格上接近杜诗,其出蜀纪行诗和《荆州十首》等诗歌都直接模仿杜诗。苏轼学习杜诗,而又自成一格。苏辙对杜诗有较高评价,杜诗对其诗歌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化用杜诗方面。  相似文献   

2.
杜甫陇右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颇具个性化特征,在杜诗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且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不少文学史教材对此重视不够,定位不准,没有给予恰当的评价.因此,本文拟对杜甫陇右诗在杜诗中的地位及其影响简作论述,以期引起文学史界的重视.  相似文献   

3.
杜诗中的地位及其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杜甫陇右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颇具个性化特征,在杜诗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且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不少文学史教材对此重视不够,定位不准,没有给予恰当的评价.因此,本文拟对杜甫陇右诗在杜诗中的地位及其影响简作论述,以期引起文学史界的重视.  相似文献   

4.
杜甫湖湘诗不到百首,但却是杜诗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杜甫晚年生命历程的忠实记录。杜甫湖湘诗中所体现出来的爱国忧民和经世致用的思想,虽然不是湖湘文化的直接源头,但却与湖湘文化有着非同寻常的关系。湖湘文化的“爱国忧民”和“经世致用”的两大特点,在杜甫湖湘诗中得到了充分的反映和体现,这一点值得我们特别加以注意。  相似文献   

5.
在浩繁卷帙的杜诗中,有不少歌咏马的诗。这些咏马诗贯穿于杜甫创作的四个时期,从侧面反映了杜诗思想的蕴藉凝重和风格上的沉郁道劲之美。不论从思想上,还是从艺术上都堪称上品,值得我们认真研究。一同蜜蜂、海燕一样,骏马是诗的好题材。翻开杜诗,各种名马在他的笔下各显雄姿。仿佛是一幅骏马基苯图。作者咏写而马不离人,不仅仅描写了马的神情、姿貌、性格,更主要的是字里行间熔铸了作者真挚的感情,寄托了作者远大的抱负和美好理想。以下我们就分四个阶段对杜甫的咏马待加以具体分析。第一阶段是读书和壮游时期。诗人生于712年,卒…  相似文献   

6.
“仁爱”是杜诗的灵魂,也是杜甫为人的本色,杜甫首先是仁者,杜诗的仁爱主要是继承了儒家传统并有所发展;将仁爱精神放在现代人类社会的大背景下与博爱相比较,仁爱最符合中国国情,当前我们所提倡的“以人为本”首先需要仁爱;人类社会要实现和平共处、和谐发展同样也离不开仁爱。  相似文献   

7.
秦州是唐乾元二年 (75 9年 )诗圣杜甫的流寓之地 ,自北宋始即有刊刻杜诗传统。明成化十九年 (14 83年 ) ,秦州知州傅鼐主持重刻《老杜秦州杂诗》碑。本碑在 2 0世纪 5 0年代后湮灭无闻。 2 0 0 2年整修文庙 ,诗碑重见天日。本文对诗碑内容 ,涉及人员 ,所刻诗作个别字句和通行杜诗版本的异同等详加考证 ,并对其价值作出了基本评价  相似文献   

8.
《大学语文》教科书选取了杜甫的三首:《蜀相》、《秋兴》和《登岳阳楼》。其中《蜀相》“锦官城外柏森森”和《秋兴》“寒衣处处催刀尺”二句使用了叠音词“森森”和“处处”,恰切地表达了诗人对先贤诸葛孔明的缅怀和由于时序变迁秋日来临引发的人生感慨。通过进一步研读《杜少陵集详注》和《杜诗镜诠》等著作发现,在杜甫现存的一千多首中。  相似文献   

9.
杜甫陇右诗的主体意象及审美意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杜甫是中国诗歌史上用意象说话的圣手。诗人在客秦期间创作的 10 0余首陇右诗 ,是杜诗中一枝绚丽的鲜花。从意象的角度审视 ,陇右诗具有典型的意象化创作现象。其诗歌主体意象有田园意象群、羁旅意象群和边塞意象群三大系列。它们是诗人独特的人格、个性、审美情趣及客秦期间特殊心境的知觉化和对象化 ,也颇能代表杜诗沉郁的风格。  相似文献   

10.
自宋代以来的唐诗研究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盛唐气象”这个词。究竟什么是“盛唐气象”,它反映了盛唐诗歌什么样的美学特点。它所体现的盛唐诗歌的精神实质是什么,产生“盛唐气象”的社会、思想基础又如何,这些都是我们研究盛唐诗歌的重要课题。这里仅就一些基本的问题,谈谈我们的看法。最早提出“盛唐气象”的,是宋代严羽的《沧浪诗话》,但他并未作为诗论的专用术语完整地提出,只是在论述诗歌的发展演变,及概括诗歌的创作方法和艺术风格时,分别提到了“盛唐”和“气象”。《沧浪诗话》的第一章即开宗明义地指出:“夫学诗者以识…  相似文献   

11.
“以文为诗”始自杜甫,韩愈继承并发展了这一诗歌创作手法,而晚唐杜牧学习杜甫、韩愈,其诗中的“以文为诗”现象很明显,有句式参差;改变句律,打破诗歌句式的常规节奏,使其如散文那样流动自如;化偶句为单句,故避属对;以虚词入句;不顾声律;诗长如散文;诗题长如散曳序长如散文等八种表现形态。杜牧的“以文为诗”直接影响了宋人,成为宋诗的一个重要资源。  相似文献   

12.
中国社会由君主专制向建立近代民主国家急速变化的大转折时期,作为近代政治家的梁启超与古代改良派划清了界限,即他将政治变革的希望明确地建立在“国民运动”的身上,这与革命派并无二致。然而与后者不同的是:其思想表现为重“政体理化”而抑“国体革命”,即希望通过“国民运动”,建立起以近代政党制度为主导,和向国会负责的责任内阁;而这种内阁又必须执行“保育政策”,便从经济、政治,乃至文化各领域扶助民力、民智以及参政能力的增长,使整个国家在较为稳定的社会环境中,实现向世界强国的发展。梁启超的思想包含着深刻的革命内容,正因为如此,当袁世凯要实行国体复辟的时候,他便旗帜鲜明地发动了倒袁护国战争。  相似文献   

13.
薛世昌和孟永林的《秦州上空的凤凰——杜甫陇右诗叙论》一书,是作者厚积薄发、十年磨一剑的杜甫陇右诗研究之扛鼎力作。全书以"凤凰"为杜甫的精神图腾,并以此"凤凰意象"展开对杜甫陇右诗的叙论,获得了一种堪称高出云表的观察视角。在此叙述基点之上,全书"一喉两歌",叙述与议论穿插结合,形成了别出心裁的研究构架:有骨、有神、有力、有魂,骨肉停匀而形神兼备。  相似文献   

14.
苏轼“以议论为诗”并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最早的源头可追溯到尧舜时代,《诗经》是其重要的里程碑。入唐后杜甫拉开“以议论为诗”的序幕,韩愈有重要的承前启后之功,至宋代苏轼则最终确立了这种艺术形式。苏轼“以议论为诗”,大致有纯议论式与议论意象融合式,具体分为咏物时含“理”、借形象发议论、议论“带情韵以行”三种情况。苏轼的创作实践不但遵循艺术创作思维的规律,也符合艺术创作的本质,开拓了宋诗新体制,尽管成就中有缺陷,但掩不住它的整体光辉。苏轼站在盛唐诗的顶端,发展了宋诗新体制,对后世诗歌产生了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5.
对于“政制”的理解和看法,不仅表现了东西方法律文明的不同发展特质,也代表着中国对法治文化内涵的理解,同时,还引发了中西方在国家即社会治理中的不同发展轨迹。笔者认为,只有对“政制”这一概念加以分析,才能更好地理解宪政观念在我国“依法治国”中的作用和意义。这里所讲的“政制”是与“政治”相对称,与“法制”相区别的制度性框架,是以特有的国家制度机制或治理方略为内容而形成的一整套与国家观念相匹配的宪政制度和理论。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的诗》一书近30万字,是中共中央党校哲学教研部讲师胡为雄在较详尽地占有材料的基础上悉心研究的成果,将由文津出版社1991年10月出版。该书对毛泽东诗词产生的大时代背景、诗词总体艺术风格及所体现出的思想内容作了探讨,对毛泽东与诗的关  相似文献   

17.
文学史研究者不应不假思索地把新诗诞生期诗人们生气勃勃的尝试当成某个诗派的现成理论或标签来看待。从今天的眼光看 ,闻一多的历史贡献在于对节奏的敏感和洞见 ,他当年推重的“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的诗形 ,的确成了最常见的基本诗形。闻一多坚持的有诗意的形式才是诗的形式的观点对今天的诗歌研究者也应富有教益。令人信服的分析 ,从来不可能来自表面上形式谨严的平庸之作。  相似文献   

18.
朱自清散文尤其是他的后期散文 ,明显地受到了英国随笔的深刻影响。这种影响表现在他所身践力行的“美文”理念、在闲适中真诚地与读者交流的“谈话”风格 ,以及幽默睿智的叙事品格等多方面。  相似文献   

19.
“行政公共性”是“公共性”这一哲学范畴被引入到行政领域收获的理论成果,也是人类共同体演进和社会公共领域分化的结果.从共同体的视角来看,公共性反映的是人类共同体实现内部平等交往的基本属性和未来发展的目标趋向,它集中体现在人类公共活动领域之中.在人类步入工业文明以后,人类公共活动领域分化为“公共权力领域”和“社会公共领域”两大部分,相应地,公共性也呈现出“强制性共同体的公共性”和“非强制性共同体的公共性”两种情况.这样,“行政公共性”就从人类普遍主义视野下的“公共性”中被剥离和引申了出来,成为一个专门用于描述政府这种强制性共同体在社会公共活动中的关系状态和对其进行价值确认的学术概念,并且在公共行政活动中以“他利性”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20.
唐朝诗人元稹和李商隐 ,尽管他们所处的年代相近 ,但他们的悼亡诗却呈现出截然不同的艺术风格 ,表现在艺术追求不同、选材角度不同、写作技巧不同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