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游伟 《检察风云》2014,(17):34-35
司法公正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环节和手段,也是社会公正的最后一道防线。自1999年人民法院第一个五年改革纲要算起。弹指一挥15年过去了,中国司法迎来了它的新一轮改革,其时间表和路线图也正渐渐清晰。可以肯定的是,接下来的几年是中国司法改革向前迈进的重要时期,此番改革的成果也将对我国的法制建设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
2008年对于中国来说是个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它是我国改革开放30年风雨见证的一年。在历史的长河中30年不过是一个小小的点,但对于中国来说,这个小点带给中国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经济面向世界的那一面窗口已全部打开,金融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将是中国未来金融法制改革的方向;如何将聚集30年的力量作用到中国金融法制的完善中,是对中国金融法制的未来提出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和很多地方的改革有所区别的是,白城的民主政治改革,已经脱离了作秀的形式主义。从偶然的自发,经过数年的实践,白城市委将特殊情况下被迫为之的党内干部任用制度改革,转化成为一种自觉自愿、全面深入的民主政治改革潮流,这不仅符合改革的发展规律,更是当前中国民主政治改革的一条值得关注的变化之道。  相似文献   

4.
《法治与社会》2011,(3):45-45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经济学教授张维迎在《未来30年:中国改革大势》一书认为.如果我们把中国改革以60年的跨度来看,过去30年,改革的重点是经济体制改革;未来30年,改革重点是政治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5.
江曾培 《检察风云》2013,(23):38-39
1978年11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将中国带出了动荡的局势,启动了我国迈向现代化的伟大历程。改革,自此与国家的昌盛、人民的幸福相伴而生。以后,每次三中全会都是一座改革的历史航标。35年来,  相似文献   

6.
新政改革篇     
正2014年是建设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关键一年,种种新政令人鼓舞;同时,2014年又被称之为中国改革元年,当前中国的改革已经进入到取得实质性重大突破的历史时刻,一个重要特点是,本届政府在推进制度改革的同时,坚持依法执政,善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死刑改革全国人大常委会于10月审议了刑法修正案(九)草案,拟取消走私武器、弹药罪等9个死刑罪名。草案如获通过,我国的死刑罪名将由现在的55项减至46项。近年来,尊重和保障人权,逐步成为我国民主法治建设过程中所秉持的重要理念。我国执行死刑的人数总体越来越少,现  相似文献   

7.
今年买房政府有啥优惠政策?住房制度改革是1999年老百姓最关心的问题之一。作为向住房制度改革目标过渡的重要一年,今年即将陆续出台的房改措施将使中国的普通群众最终告别已经实行了几十年的福利分房制度。  相似文献   

8.
对于中国行政机关乃至全体中国公民而言,2004年7月1日是个非常特别的日子。根据2005年8月27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的决定,《行政许可法》将在这一天正式实施。从此,中国的各级行政机关将告别“全能政府”,建设“有限政府”,可以说,这个日子将是中国政府改革的“分水岭”。  相似文献   

9.
2014年的中国经济将会有一条红线贯穿始终,那便是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这使人们对2014年的中国经济充满期待和热盼。就像时速240公里的高铁,不能在时速120公里普铁的轨道上运行一样,中国改革的高速铁路的开通,首先要为中国改革的高铁机车铺设高铁运行的轨道。短轨将变成长轨,有缝对接要改成无缝对接,中国改革的高铁才能高速安全正点。毫无疑问,三中全会精神将让中国梦越走越近,越真越切,可这个过程强度很大,难度很高。  相似文献   

10.
困扰中国证券市场发育的深层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学》1989,(8)
1986年是中国金融体制改革有声有势的一年。当年在上海、沈阳设立的证券市场被国外记者誉为中国市场发育的一个里程碑。中国的经济改革智囊人士也自喜此举“是给全国的改革进程发出了一只好球。”然而几年时间过去了,证券市场的形势并不令人鼓舞,表现在发行市场和流通市场严重不对称。到1987年底,中国的各类有价证券发行总额已达940亿元,而在证券柜台交易的总额为1.5亿元,仅占1.5‰。进入1988年,中央银行批准部分城市上市国库券,缓解了有行无市的窘况,但股票市场依然交投清淡。有些分析家将此归  相似文献   

11.
民生     
不能忽视工农群体的收入在中国收入分配差距日益被人们关注之际,中国政府启动了一场影响广泛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此间有关专家指出,此次改革将会使中国逾亿人受益。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杨宜勇说,这次改革将覆盖约1.2亿人。其中包括5000万离退休人员,3000多万事业单位人员,2400多万低保和优抚对象,600多万公务员及部分军队有关人员。遗憾的是,几项一相加,却不见有工农群体。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表明,2005年全国城镇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为18405元,其中深圳、广州平均工资超过3万元。看起来较为理想的平均数字,实则是极少数暴富群体起的…  相似文献   

12.
法官法从1995年颁布实施至今已整整10年了。随着中国司法制度改革的推进,特别是法官职业化建设的开展,适应新形势、新发展的需要,2001年曾对法官法进行了修改。据悉,人民法院组织法和法官法的修改工作已提到全国人大今年的立法日程。为了配合人民法院组织法和法官法的修改工作,并纪念法官法颁布10周年,本期选发了《关于完善中国法官选拔制度的理性思考》一文。本刊以后还将陆续刊发相关文章,与读者共同关注中国法官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13.
中国近30年的体制改革本质上是一种"中央主导型"的改革模式,改革开放的30年历程既是中央不断向地方释放政策性资源的过程,也是中央不断向地方下放权力性资源的过程.随着中央政策性资源和权力性资源释放空间的扁平化,中国改革模式有必要从"中央主导型"向"中央调控与地方创新结合型"转变;其中,汇聚了国家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优势资源的直辖市,已经具备了引领中国改革向纵深发展的能力和条件,如何充分发掘和发挥这种能力和条件,并充分认识其在中国未来体制改革中的引擎性地位,将足以影响国家改革模式的转变乃至整个改革向纵深发展.为此,制定专门的直辖市法,明确和规范直辖市的宪法地位及其与中央政府的相互关系,实属时势所必需.  相似文献   

14.
中国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王善述中国地方政府行政体制和机构改革是一项宏大的工程。早在1989-1990年中央就先后确定在两个省、四个市、九个县及一些乡镇进行地方机构改革试点,1991年开始对改革方案进行研讨,1993年中央对地方各级党政机构改革正式进行了部...  相似文献   

15.
北京大学出版社最近出版了刘隆亨教授所著的《中国税法概论》(第四版),这是当前我国阐述得比较全面、系统、新颖的税法理论著作。该书突出了以下主要特点:一、反映了中国税制改革和税收立法的历史轨迹。自1950年起我国开创社会主义新税制,一直延续了30余年。1984年,我国国有企业开始利改税,突破了企业所得税制在中国的固有模式。与此同时,涉外税制也从无到有,不断完善。到1994年,开始对中国现代税制进行改革。最新的一轮税制改革,是在加入WTO以后,这是最完善的一次税制改革。《中国税法概论》的第四个版本,详实地、客观地反映了我国四次重…  相似文献   

16.
刘武俊 《中国司法》2005,(2):106-108
2004年是中国法制建设稳步推进,立法和司法改革比较活跃的一年,同时也是法学研究相当活跃,法学热点频频出现的一年。紧扣法制建设的脉搏、追踪立法进程和司法改革, 堪称是2004年中国法学研究的一大特色,难怪包括《物权法》的制定、三大诉讼法修改在内的几乎每一部重大法律的制定修改总会引起法学界的极大关注,诞生诸多颇有价值的理论观点。下面不妨从几个法学学科的视角简单梳理2004年中国法学界的若干理论热点。  相似文献   

17.
国家调节权:第四种权力形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陈云良 《现代法学》2007,29(6):15-22
中国的改革已进入攻坚阶段,下一轮改革的关键是改政府。长期以来,我们的改革一直致力于"政企分开",即国家行政管理权与国家所有权分开,却将国家调节权长期混同在行政权之中。国家调节权与行政权有明显的区别,是一种独立于传统的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之外的第四种权力形态。实现"十一五规划"政府职责的科学化目标,将改革深入下去,必须进一步分权,将国家调节权从行政权中分离出来。  相似文献   

18.
李曙光 《法人》2004,(5):118-119
事业单位市场化只是一个总方针,并不意味着要将所有的事业单位都推向市场3月23日由国家发改委、经合组织和世界银行共同举办的“公共服务部门改革国际经验与中国事业单位改革国际研讨会”在京召开,拉开了我国事业单位改革的序幕,预示着事业单位全方位、大规模改革的开始.这是继国有企业改革、政府机构改革之后的又一项重要改革,也是中国政府面临的又一项艰巨任务.事业单位的改革在千呼万唤中终于正式启动.  相似文献   

19.
在众多的讨论民事司法改革的著述之中 ,齐树洁教授主编的中欧高等教育合作项目研究成果《民事司法改革研究》(厦门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一书可谓独树一帜。其独特之处在于本书的编著者不仅从具体的制度层面上探讨中国的民事司法改革如何合理借鉴外国的经验 ,更为难得的是 ,本书将中国的民事司法改革置于各国普遍性的民事司法改革的大背景下进行讨论和审视 ,从而使本书对中国民事司法改革的探讨具有了开阔的视野。介绍国外的司法改革的著述 ,目前尚不多见。作为齐树洁教授访欧归来第一手资料的梳理 ,本书对欧洲各国及日本和美国的民事司…  相似文献   

20.
1935年 11月 3日 ,南京国民政府宣布实施法币政策。这既是国民党统治初期的一项重要财经改革措施 ,又是中国近代货币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本文主要对法币改革的动因、内容、主要帝国主义国家对此次改革的态度及如何评价法币政策这几方面作了一个初步探讨 ,以就教于读者。一、法币改革的原因国民政府实行法币改革 ,是有着多方面原因的。具体说来 ,有以下几点 :(一 )中国原有的货币制度紊乱 ,存在诸多弊端。 2 0世纪30年代初期的中国是一个银本位国 ,本位币实行银两、银元双轨制 ,辅币则是成色不一的多种银角、铜币及各种各样的纸币。这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