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宏山 《传承》2011,(2):49-49
卡尔·波拉尼指出,现代社会的源泉和基础是市场经济,现代社会的各种变化受双重运动支配,即"市场的持续扩张以及这一运动所遭遇的在特定方向上制约其扩张的反制运动".市场经济的发展不仅改变着经济和社会结构,而且会对政府治理构成挑战,并促使政府重构治理结构和治理方式.这一发展逻辑为理解中国城市基层治理变迁及面临的挑战提供了较好的解读视角.  相似文献   

2.
在经济迅速发展的基础上,中国的社会政策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会和挑战。这些挑战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政策目标拓展的挑战,路径改变的挑战,服务和管理能力的挑战以及民主监督的挑战。我国的社会政策是否能够成功地应对这些挑战,对经济持续发展和国家长治久安,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城市社区治理的发展逻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宏山 《传承》2011,(4):49
卡尔·波拉尼指出,现代社会的源泉和基础是市场经济,现代社会的各种变化受双重运动支配,即"市场的持续扩张以及这一运动所遭遇的在特定方向上制约其扩张的反制运动"。市场经济的发展不仅改变着经济和社会结构,而且会对政府治理构成挑战,并促使政府重构治理结构和治理方式。这一发展逻辑为理解中国城市基层治理变迁及面临的挑战提供了较好的解读视角。  相似文献   

4.
臧得顺 《思想战线》2012,38(4):54-58
李培林研究员早在1992年就提出了"社会结构转型理论",这一理论对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和中国经济成长的过程具有较强的解释力、较好的学术脉络传承性和较高的理论体系开放度,是一套建立在中国经验基础之上、具有独特魅力并影响世界的"中国学派"的理论。这一理论对于把社会结构当做社会学学科研究的主题和重点、推动一种新发展观的确立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历来十分重视对社会结构、阶级、阶层的研究和分析,并把它作为制定政策和策略的重要理论依据。中国共产党依据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不同历史时期社会结构的变化和特点,尤其是改革开放后非公有制经济和新的社会阶层的出现,明确提出新的社会阶层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这一科学论断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6.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型中的社会政策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它不仅影响到我国的经济政策,而且影响到社会政策,需要通过新的社会政策去促进和保障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本文在简要分析过去经济发展方式的特点和问题,及其对社会政策的影响的基础上,分析了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对社会政策产生的新影响,及其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背景下我国社会政策发展中面临的新任务,认为我国需要进一步加强社会政策行动以保障经济发展方式转型过程的顺利进行.按照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要求,我国未来的社会政策应该以提高劳动力素质为主要方向,着力建设适度普惠型的社会政策模式,重点加强公共教育和培训体系、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建设与促进就业相关联的、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体系,以及建立全国统一体制与地方特色相协调的社会政策模式.  相似文献   

7.
从社区组织体系变革的角度来看,市场经济改革的影响超出了经济领域,促成了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向多元互动的结构和功能转变,从而打破了行政权力对公共事务的垄断。这种转变的益处在于社会成员更为自由地选择生活环境、社会服务以及维护其社会权利的方式,其局限性也决定了政府在基层社会管理中始终存在的必要性。政府出台与经济政策相协调的社会政策,是引导社会建设科学发展不可或缺的方式。  相似文献   

8.
上世纪末以来,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以中国等金砖国家为代表的新兴发展中国家在全球生产、国际贸易、投资和货币体系中的重要性不断增强,逐步开始挑战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对国际经济秩序和规则的主导权,并导致全球经济治理格局的变动。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动不再是发达国家之间内部力量的再分配,而是新兴发展经济体与发达经济体的角力。世界经济格局的这一新变化对现有世界经济领导者美国的对外经济战略和贸易战略产生了重大影响。面对长期严重的贸易赤字,贸易再平衡成为美国对外贸易战略的核心。在新的世界经济格局下,美国一方面通过推动TPP和TTIP等新的多边贸易协定重掌国际贸易规则主导权,应对中国等新兴发展中国家在WTO框架下提起的挑战,另一方面通过再工业化战略、出口倍增计划和量化宽松政策等的实施较以往更为重视国内经济结构和政策调整实现贸易的再平衡。  相似文献   

9.
熊跃根 《中国民政》2011,(12):19-21
过去30多年来,经济改革与开放主导的社会变迁,深刻影响了我国城市居民的生活方式与人际关系模式,对社区形态及其内涵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面对城市环境、人居生活形态和发展模式的改变,人的问题和需要产生与变更的方式也在发生变化,这对城市社会规划与社会福利服务的未来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本刊特刊发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北京大学中国社会与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博士熊跃根《转型进程中城市社区发展和公民参与的理论分析》一文,希望有助于我们对社会福利政策与社会工作服务的研究与思考。  相似文献   

10.
成玉玲 《前沿》2006,(8):220-222
明代晚期适为中国社会由古代及近代转型、中国经济与全球经济开始接轨的时期。以白银货币化为核心的货币制度的变迁乃为此一时期社会结构变化最直接之表现,同时这一变化又加速了明代白银货币化的进程。对此过程作一缕析,不仅有助于理解明代社会结构变化与白银货币化之关联,而且亦有益于对白银货币化之影响作整体性认识和把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