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民行检察抗诉属于检察机关对法院生效裁判的监督方式,其价值日标是司法公正。然而,民行抗诉制度在实际运作过程中遭遇到了诸多问题,使其监督的实际效力受到影响。本文阐释了民行抗诉效力的衡量标淮,具体分析了影响民行抗诉效力的法律障碍以及抗诉负荷过重等制约因素。最后,着重指出民行检察理论基础与正当性论证是民行检察制度长远发展的现实要求。  相似文献   

2.
司法体制及操作规范等方面的原因,造成检察机关民事行政检察监督的乏力;为强化民行检察监督,须建立我国平行式监督、案件退补制度,建立民行追加抗诉制度等方略.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检察机关的民事行政检察监督问题可以说是一个热门话题。特别是民事行政诉讼检察抗诉制度,引起了诉讼法学界,司法实务界的普遍关注。一些法律类报刊和论著都针对检察机关的民行抗诉制度提出了不少的质疑。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两个观点一是民行抗诉制度是否有必要存在,二是民行抗诉制度不仅应该存在,而且应该加强。因为,民行抗诉制度的设立,是基于一种权力在行使的时候,多一个监督者,多一层审判监督程序,总比自己独立的行使会少犯一些错误,这样一个观点,它是最具有中国特色的一种法律制度,它的设置无疑是重树公众对司法信任度的信心,是维护社会稳定和追求司法公正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4.
刑事抗诉未改判案件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刑事抗诉未改判案件的成因集中表现为检、法关于证据采信、事实认定、案件定性和法律适用等方面的分歧。这些分歧的形成既有法律制度和司法体制方面的客观原因,也有审判权运行偏差和检察机关抗诉权亟需规范等主观原因。为提高抗诉案件质量、维护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的公信力,必须更新抗诉案件质量评价标准,加强对案件证据体系的审查、说理和论证,不断拓宽抗诉案件范围,健全抗诉工作内外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5.
在人民检察院的各项业务工作中,民行检察相对来说还是一个薄弱的环节。有些方面存在的问题还很严重,值得深思。这些问题主要的表现在两个方面:一、多重原因制约民行抗诉工作,致使这项工作处于一种进展不大甚至停滞不前的状态中。导致民行申诉以及抗诉案件数量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些原因带有积极意义。如随着法院审判活动的规范化、审判水平的提高以及法院大力主张进行调解,导致不服法院生效判决的申诉可能会减少。就检察院方面来看,在认识上由追求抗诉数量到追求抗诉质量方面转变,从而注重办案效率,提高监督水平,以  相似文献   

6.
根据法律规定,人民检察院有权对民事审判活动实行法律监督,依法开展对民事案件的抗诉。人民检察院在监督的范围上,只规定了事后监督,即人民检察院对法院已发生法律效力的错误判决、裁定有抗诉的权力,行使抗诉权利实际上是审查和认定证据的过程。为了提高抗诉案件质量,举证义务在民事抗诉案件审查过程中具有特别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我国民事行政诉讼检察监督制度存在检察监督手段单一、权力弱小、范围过窄、主体过少等问题。完善我国民事行政检察监督制度应在立法上明确民行检察监督的地位,并在司法实践中赋予检察机关应有的权限,扩大检察监督范围,规范抗诉案件再审案级。  相似文献   

8.
法律监督是我国以宪法确认的法律制度,其权力由检察机关统一行使。民事诉讼法律监督表现为检察机关民行检察部门对检察权的行使,具体表现为检察机关依法对人民法院提起的抗诉和提出的检察建议。民事检察是法律监督的有机组成部分,对维护民事司法公正、保障社会和谐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人民检察院对人民法院的民事行政审判活动有权进行法律监督 ,开展民事行政检察工作。如发现人民法院的生效判决裁定有法定抗诉情节的 ,检察机关可在法定权限范围内依审判监督程序提起抗诉。检察机关在抗诉再审案件中既具有法律监督者的地位 ,也具有抗诉人的地位。  相似文献   

10.
运用民行诉讼监督职能保护平等市场经济主体应该从根本上克服地方保护主义,树立对不同市场经济主体予以平等保护和服务的执法观念,充分运用抗诉职能、检察建议方式、耐心做好服判息诉工作,同时配合其他自侦部门做好枉法裁判案件侦查工作。另外,在立法上应赋予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主持和解和中止执行决定的权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