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评“西方马克思主义”对十月革命道路的批判陈振明“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对苏联社会主义革命模式尤其是以暴力夺取政权的十月革命道路加以批判,认为十月革命道路是俄国特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环境的产物,它不具有普适性,不适应于西方的社会主义革命,因此,必须探索适应...  相似文献   

2.
赖晨 《党史文汇》2012,(12):44-47
包清山(又译作包其三),这个名字在十月革命时期的北高加索、中亚的撒马尔罕(今属乌兹别克斯坦)几乎家喻户晓;在这些地区的档案、文献、著作中几乎每篇都提到。20世纪50年代,有两名苏联历史学者,对他进行了专门的研究。那么,他在苏联有过什么故事?  相似文献   

3.
韩强 《党建文汇》2006,(12):44-44
苏联常胜将军朱可夫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朱可夫应征入伍,从此开始了他的军事生涯。十月革命以后,朱可夫参加了红军骑兵,在保卫苏维埃的战斗中,多次立功受奖.  相似文献   

4.
80多年前,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发动和领导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开创了社会主义事业,并将其推广到世界许多地区。本世纪90年代初,在十月革命的故乡俄罗斯发生了“8·19”事件,又导致了苏共垮台、苏联解体及其社会主义事业的中  相似文献   

5.
夺目的旗帜鲜明的真理———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建党思想的基本观点探讨□简明才苏联十月革命胜利后,党和苏维埃面临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反动势力的武装叛乱,如何力挽狂澜保卫住十月革命的胜利果实?在战胜外侵内乱之后,如何克服困难尽快地改变被战争“弄得穷竭不堪”的...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一生所做的两件大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一生所做的两件大事胡绳毛泽东同志从来十分重视俄国的十月革命和苏联的存在对中国革命的影响,十分重视十月革命的经验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下面一段话是毛泽东同志在1949年所写的几乎人人都知道的话:“中国人找到马克思主义,是经过俄国人介绍的。在十...  相似文献   

7.
寻找列宁     
李忱 《新湘评论》2013,(2):56-56
初到俄罗斯,既没有感到新奇,也找不到一丁点幼年时对苏联的想象。上世纪50年代出生的人对苏联的印象大都由十月革命、卫国战争、中苏交恶、珍宝岛事件、苏联解体等构成。时至今日,还关心俄罗斯人怎么看已经解体的苏联。曾听说有人提出把列宁遗体从红场移走,还有种种"去列宁化"的言行……在俄逗留的短暂几天,我处处留意寻找列宁。在红场,刚刚整修完毕的列宁墓对外开放,  相似文献   

8.
1957年11月7日是苏联十月革命胜利40周年。临近苏联十月革命节,10月25日,苏联驻华大使送来赫鲁晓夫给毛泽东的信,信中建议乘纪念十月革命40周年之机召开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工人党以及法国共产党和意大利共产党的代表会议。  相似文献   

9.
寻找列宁     
初到俄罗斯,既没有感到新奇,也找不到一丁点幼年时对苏联的想象。上世纪50年代出生的人对苏联的印象大都由十月革命、卫国战争、中苏交恶、珍宝岛事件、苏联解体等构成。时至今日,还关心俄罗斯人怎么看已经解体的苏联。曾听说有人提出把列宁遗体从红场移走,还有种种"去列宁化"的言行……在俄逗留的短暂几天,我处处留意寻找列宁。在红场,刚刚整修完毕的列宁墓对外开放,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排队  相似文献   

10.
1957年11月,应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和苏联部长会议的邀请,毛泽东率领中国党政代表团出访苏联,参加十月社会主义革命40周年的庆典和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会议、各国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会议。  相似文献   

11.
去年十月,我们“中苏友好积极分子专业旅游团”和“中国青少年工作者考察团”在访问苏联和民主德国时,除了考察苏联的革命传统教育外,还考察了这两个国家的劳动教育。苏  相似文献   

12.
论斯大林模式对苏联解体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80年代末90年代初,存在了70多年的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几乎在一夜之间解体。这一历史事件的发生,引起了所有关注社会主义命运的人们的思索。本文认为,斯大林模式的长期固守,是苏联解体的一个根本性原因。一、斯大林模式的形成意味着苏共对正确发展道路的偏离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它是在没有现成经验可借鉴、受到资本主义世界包围、自身经济文化落后的情况下建设社会主义的。十月革命胜利后,迫于严峻的国际国内形势,苏维埃政权被迫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保证了国内战争的胜利,但俄国国民经济濒于崩溃,…  相似文献   

13.
<正>在对待错误的问题上,有的人总是躲躲闪闪,文过饰非,生怕丢了面子。而李立三同志则不然,他直面错误,能够知错改错,敢当反面教员,为我党树立了一个榜样。解放战争初期,李立三在东北局和东北民主联军工作。在一次庆祝苏联“十月革命”纪念大会上,负责同志请刚从苏联回国的李立三同志讲话,他欣然同意了。主持人宣布:“请李隆郅同志做报告。”当时,大家都不知道李隆郅是谁。只见李立三走到讲台前讲开了,他先讲了苏联“十月革命”的伟大意义。在讲到中国革命特  相似文献   

14.
苏共是在一个农民占人口多数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从十月革命胜利到苏联解体,这一时期,从理论到实践,苏共实施的都是轻视农业和农民的政策。没有处理好农业与农民问题,是苏共失去政权和苏联社会主义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作为西方世界“和平演变”的武器.其破坏性早已被苏联东欧国家的剧变所证实。它承认支流.否定主流.孤立分析历史进程中的某一事件进而否定整个历史进程的特征.更是让许多专家学者直指其实质就是历史唯心主义。自赫鲁晓夫以来.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从萌芽到形成一股思潮.矛头直指苏联社会主义制度标志性的代表人物和重要事件.力图通过否定斯大林、否定列宁、否定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等来彻底摧毁苏联的历史功绩.制造俄罗斯历史的断裂带。  相似文献   

16.
在对整个世界历史具有强大震撼力的俄国十月革命以后,社会主义从科学的理论变成了活生生的现实。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模式,由于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欠缺和众多复杂的现实原因,一度被看作是现实社会主义的唯一模式,并被广泛输出到东欧、亚洲和美洲一些社会主义国家中。由...  相似文献   

17.
沙皇俄国遗留给苏联的民族问题是一份沉重的历史遗产。苏联的成立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列宁的民族平等、自愿和民族自决的原则。1924年颁布的苏联宪法是人类历史上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它的历史意义无疑是巨大的,它以法律的形式巩固了十月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成果。但是这部宪法也遗留下致命的缺陷,为日后苏联的解体埋下了隐患。  相似文献   

18.
胡绳 《世纪桥》2004,(6):4-10
毛泽东从来十分重视俄国的十月革命和苏联的存在对中国革命的影响,十分重视十月革命的经验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下面一段话是毛泽东在1949年所写的几乎人人都知道的话:"中国人找到马克思主义,是经过俄国人介绍的。在十月革命以前,中国人不但不知道列宁、斯大林,也不知道马克思、恩格斯。十月革命一声炮  相似文献   

19.
1957年11月,莫斯科大规模地庆祝十月革命胜利40周年,为此举行了隆重的纪念大会。参加大会的,除苏联外,还有100多个外国代表团。会后举行了各国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会议。由于举行这两个会议,我有机会在两周时间内天天为中国人民的杰出女儿、伟大的民主主义革命者孙中山的遗孀宋庆龄做联络、服务工作。当时宋庆龄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  相似文献   

20.
我应俄罗斯联邦科学院邀请,最近去莫斯科参加了讨论中华文明的“国际汉学家大会”。开会只3天。其余时间我在莫斯科与彼得堡访问、考察,与各界人士交谈。我们这一代人从小向往苏联,梦想有一天去看莫斯科和列宁格勒。如今梦想实现了,但是我看到的是一派破败景象。十月革命胜利后,经过70多年奋斗,苏联从贫穷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强大的、富裕的社会主义国家。我这里特意加上“富裕”二字。因为剧变前的苏联人民的生活水平,早已超过“小康”,达到相当富裕的程度。每个人从娘肚子里的胎)L到出生,从幼)L园到大学毕业,直到老死进坟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