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济宁市在村党支部和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中,大力推行交叉任职,特别是村党支部书记依法兼任村委会主任。全市村“两委”成员交叉任职比例达68.93%,比换届前提高42.24%。其中村党支部书记兼任村委会主任的达87.68%,比换届前提高69.11%。推行村“两委”成员交叉任职,适应了农村税费改革的新形势,减少了干部职数,减轻了农民负担,理顺了村“两委”关系,使村级领导班子团结协调,  相似文献   

2.
十二年前,全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座谈会在莱西市召开,推广了莱西经验。“莱西会议”是一个里程碑,确立了党支部在村级组织中的领导核心地位,提高了农村基层组织的战斗力,吹响了在基层加强党的领导、巩固党的领导、改善党的领导的号角。这些年来,我市遵照莱西会议精神,不断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在新的一届村党支部换届工作中,我们抓住契机,以“建设一个好班子,选出一个好书记”为目标,实行“两推一选”,精心组织,严格程序,全市855个农村党支部已有807个按期换届成功,占总数的94.4%,其余的将于近期换届。具体工作中,我们突出抓了几点:  相似文献   

3.
今年,凯里市农村党支部换届工作全部推行"两推一选",换届结束后,笔者到全市15个乡镇、街道,采取听汇报、召开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等方式,对此项工作及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进行了调研.  相似文献   

4.
近两年来,两当县以“三级联创”活动和“基层组织建设完善深化年”为契机,强化措施,创新机制,狠抓落实,为全县改革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加强村级组织建设,提高村级组织自我运行能力一、加大村级班子建设力度。一是切实加强了村级两委班子建设。结合去冬今春的村级换届工作,全县118 个村按照“双强”标准,通过“两推一选”和“公推直选”的方式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年富力强、群众拥护的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班子,班子成员的综合素质比上届有了明显提高,村级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号召力进一步增  相似文献   

5.
在2004年的村级党组织换届选举中。江苏省丰县县委坚持因村制宜的原则,多措并举,使村级党组织进一步得到加强。一是全面推行了“两推一选”办法。95%的村采取了“两推一选”,对无合适人选的村,采取“高职低挂”的办法,在县直、镇直机关干部和镇站所分流人员中物色,并严格按照“两推一选”的程序进行推荐和选举。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山东省适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新阶段的要求,积极推进农村党支部领导班子选拔任用方式的改革,在村党支部班子调整和换届选举中,全省已有103个县(市、区)、1178个乡镇、22793个村实行了“两推一选”方式,选出村党支部班子成员68318名,有效地提高了农村党支部班子的整体素  相似文献   

7.
一、把握关键,选好配强村级班子,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坚强战斗堡垒。建选农村党支部班子,要不断完善“两推一选”的办法,条件好的村可以采取“两推直选”的方式,真正选拔那些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人,把那些想十事、会干事、干成事而又能共事、不出事的人,选进基层党组织班子中来,尤其要选好配强村党支部书记。最大限度地推行村两委成员交叉任职,  相似文献   

8.
经过两年来的努力,凯里市以党支部为核心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在四个方面取得新的进展:一、农村基层组织的建设有了新的进展。据1996年10月实地验收,全市有先进村20个,达标村42个,基本达标村41个,“软散瘫”支部由34个下降到6个。通过换届,现任村干尤其是村支书的年龄较上届下降22岁,文化素质较上届有明显提高,其中大专文化1入,中专文化2入,初中以上文化137人。二、农村党员和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有了新的进展。1996年全市共发展农民党员161名,比1995年增长71%,1996年农村团员总数达12287名,比1994年增长26…  相似文献   

9.
三年一次的“两推一选”村党支部班子马上就要开始了。“两推”就是村民推、党员推。推选出党支部委员的候选人;“一选”就是由党员从候选人中选出村党支部委员。前几天。我听到有位乡党委干部说:“上届‘民推’时我们就挨门入户,最后的结果是全镇‘民推’和‘党员推’的候选人高度重合。看来‘民推”的意义不大了,让党员们自己推选候选人就行了。”  相似文献   

10.
剡海明 《党的建设》2011,(12):34-34
在去冬今春的村“两委”换届中,清水县严格职数配备,通过“两推一选”和“公推直选”方式,共选出村干部950人,其中书记260、主任260人;村干部平均年龄45岁,较上届的47.5岁下降2.5岁;有166名政治素质高、  相似文献   

11.
当前,要使农村基层党组织既得到多数党员的认可,又得到多数群众的认可,在农村干部选用中推行“两推一选”,是一项成功的做法。我市在2000年进行的农村党组织换届选举中,有1458个村实行了“两推一选”。经过换届选举,我市共调整农村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5905名,其中党支部书记1639名,班子成员的平均年龄较换届前下降了1.4岁,中专以上文化程度的提高了13.6%。绝大多数村选出了党员群众满意、上级党委放心的领导班子,90%以上的村两委关系得以理顺,干群矛盾得以缓解,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要有效地做好这项工作,我们体会,应注意三点: 一要加强宣传引导,切实解决基层党委、党员和群众三个层面的思想认识问题。引导基层党委克服怕麻烦、怕惹乱等思想倾向,积极主动地抓好工  相似文献   

12.
党建动态     
山东省积极改革农村党支部成员选拔任用方式近年来,山东省在农村党支部成员调整和选举时,普遍实行了“两推一选”、公开选拔的方式,取得了较好效果。主要做法:(一)宣传发动。(二)公开报名和资格审查。采取党组织推荐、群众推荐和党员个人自荐等形式公开报名,按照标准条件严格进行资格审查。(三)民主评议和民主推荐。实行“两推一选”的,组织民主评议和民主推荐,由乡镇工作组主持,现任村“两委”成员、全体党员和农户代表参加。村党员人数超过10名  相似文献   

13.
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在村党支部班子换届选举中,紧紧围绕村级“三个代表”学教活动,认真开展“两推一选”工作,充分发扬民主,扩大群众参与,拓宽选人用人渠道,真正把党员和群众拥护,有能力、有威信,能够带领群众勤劳致富奔小康的优秀党员选进了村党支部班子,村党支部班子的文化结构、年龄结构有了明显改善,整体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4.
江安县针对部分村党组织特别是后进村党组织人难选问题,选择了58个匝点村、难点村进行村党组织换届试点,采取逐村研判、分类定标、因村择人等办法,大力选拔治庸、治穷、治乱的“能人书记”。  相似文献   

15.
在村级组织换届试点工作中,宣汉县推行“两推两考三选模式”,公推直选10名大学生“村官”担任村(社区)支书或村(居)主任,进一步鲜明了用人导向。  相似文献   

16.
《求是》2004,(5)
为探索建立基层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新机制,湖北省在2002年全省乡镇党委换届中,确定l1个乡镇进行了“两推一选”乡镇党委书记和党委委员试点工作。“两推一选”即:群众推荐、党员推荐确定提名候选人、组织考核确定正式候选人,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党委书记和党委委员。最近,我们对此进行了追踪调查。实践证明,“两推一选”从改革基层党内选举制度入手,以扩大基层民主为突破口,是发展基层民主的一次有益尝试。“两推一选”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具有坚实的工作基础在乡镇党委换届中提出和开展“两推一选”试点工作,基本出发点是改革乡镇领导…  相似文献   

17.
《江淮》2005,(1)
1、村党组织委员会换届选举为什么要实行“两推一选”?皖办发[2004]28号文件规定,村党组织委员会换届选举要按照《安徽省村党支部换届选举“两推一选”暂行办法》的有关要求,全面实行“两推一选”。实践证明,实行“两推一选”符合党章规定和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有利于扩大党内民主,建立起与村民自治相适应的村党组织换届选举  相似文献   

18.
信息短波     
《先锋队》2003,(3)
高平市新一届农村党支部成员面对党旗举行就职宣誓。高平市本着“积极稳妥、依章选举、分类指导、民主集中”的原则,采取“三推一选”、“两推一选”、“一推一选”、“党内直选”的方法,在358个农村党支部中进行了换届选举,共选出农村党支部班子成员1584名。为了激励他们的光荣感、责任感和自豪感,高平市委决定组织他们集中在一起面对党旗进行就职宣誓,让他们重温入党誓词,努力为农村两个文明建设建功立业。(夏斐)阳高县机关干部赴乡村搞宣讲。前不久,他们抽调600名县直机关和乡镇领导干部组成265个宣讲工作组,分赴…  相似文献   

19.
根据德惠市的实际,我们市委确定了1998年创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市的总体目标:在年内全市所有的村党支部达到“五好”标准,其中“五好标兵村党支部”占15%;所有的乡镇党委基本达到“六好”标准,其中“六好标兵党委”占17%;年内实现创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相似文献   

20.
为加强先进性长效机制建设,探索农村党员发挥主体作用的新方法新途径,我们从2006年开始,采取试点先行,整体推进的方式,稳步有序地在全市农村无职党员中开展“设岗定责”活动,目前全市2339个村中已有2143个村开展了“设岗定责”活动,占91.6%,86126名农村无职党员中已有60985名上岗,占70.8%。“设岗定责”活动的开展,为农村无职党员发挥作用、体现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