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经历了一个深刻的再认识过程,其基本内容大体上包括如下一些问题。关于过渡时期 1875年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一书中提出了完整的过渡时期的理论:“在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之间,有一个从前者变为后者的革命转变时期。同这个时期相适应的也有一个政治上的过渡时期,这个时期的国家只能是无产阶级的革命专政。”但是,在马克思那里,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是经常作为同一概念使用的。因此,过渡时期是指从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的高级阶段过渡,还是指向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过渡,可以作出不同的理解。列宁对马克思的过渡时期理论作了完整准确的解释。他在《国家与革命》这部名著中,把从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过渡,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  相似文献   

2.
一、党中央作出这一论断的重大意义党中央关于“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的论断,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以往在很长时间内,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一直存在急于建成社会主义并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思想。现在能够明确认清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思想认识上很大的转变和提高。1875年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针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情况,把未来社会具体划分为三个阶段:从资本主义社会到共产主义社会的“革命转变时期”,即过渡时期;“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即后来通称的社会主义阶段;“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马克思认为,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是否划分为若干阶段?倒底区分为哪些阶段?这是社会主义实践中提出的迫切需要回答的问题,也是社会主义辩证法理论研究应当着重探讨的现实课题。(一) 马克思和恩格斯只是论述了共产主义社会发展阶段的问题,并未明确提出社会主义社会发展阶段的思想。早在《一八四四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共产主义原理》等著作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就已有把共产主义社会划分为依次发展的两个阶段的思想萌芽。后在《资本论》和《哥达纲领批判》中,则全面地阐述了这一思想。他们明确地指出,从资本主义社会到共产主义社会,需要经历三个发展阶段:过渡时期、共产主义社会的低级阶段和共产主义社会的高级阶段。至于从社会主义社会到共产主义社会还要经历哪些阶段,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他们对此没有也不可能作出明确的论述。  相似文献   

4.
列宁是否改变了马克思的社会主义观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列宁与马克思的社会主义观是一致的。列宁的合作社思想、无产阶级取得政权后利用和发展商品货币关系的思想以及在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国家还没有消亡的思想 ,都没有改变马克思的社会主义观。列宁有关新经济政策的理论是对马克思过渡时期理论的重大发展。  相似文献   

5.
一、社会主义建设中理论与现实的矛盾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之一。马克思和恩格斯曾对未来的社会主义制度作过一些美好的描绘。如对所有制 ,马克思和恩格斯都认为 ,在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 ,即社会主义阶段 ,就是要消灭私有制 ,建立生产资料公有制。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 :“共产主义的特征并不是要废除一般的所有制 ,而是要废除资产阶级的所有制。”“从这个意义上说 ,共产党人可以用一句话把自已的理论概括起来 :消灭私有制”① 。又如对未来社会的生产组织形式 ,指出是在全社会范围内集中统一有计划按比例组织生产 ,他们论…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早年的“跨越”思想和晚年的“跨越”思想一样,指的都是“跨越”资本主义的经济制度,而不是指“跨越”政治革命和政治解放,直接实现社会革命和人类解放。马克思早年“跨越”思想的理论基础是“共同胜利论”和“发达国家带动论”。19世纪40年代,德国的社会性质是半封建半资本主义社会,德国的资本主义制度已经存在并正在发展。马克思、恩格斯把此时代的德国看作是“支配着世界市场”,并能首先进行无产阶级革命,建立共产主义社会的国家,因此认为德国能把前资本主义国家或非资本主义国家带到共产主义新社会中去,因而也不存在跨越“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问题。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又一次指出,我国社会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论断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关于共产主义划分阶段问题,马恩列斯以及其后的马克思主义者经历了由笼统到具体、由直接到间接的思想发展过程。十九世纪五十至六十年代,马克思在总结1848年欧洲革命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从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发展必须有一个过渡时期的思想。并在《法兰西阶级斗争》一书中提出了无产阶级专政是一个必然过渡阶段的概念。1875年,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  相似文献   

8.
人们通常将马克思称之为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叫做社会主义阶段。近年来有的同志提出,“社会主义阶段是达到马克思设想的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的过渡阶段”,也就是“政治上的过渡时期”。这个问题涉及社会主义的性质,不可不弄个明白。以下提出几点意见,与有关同志商榷。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认真总结了社会主义实践经验,明确提出“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关于社会主义历史分期的崭新判断,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是一个重要的新贡献。马克思和恩格斯从1844年开始,先后在《经济学手稿》、《共产党宣言》等著作中,提出了社会主义发展阶段论的思想。在1875年的《哥达纲领批判》一文中,则明确地提出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后,社会的发展可分成过渡时期、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从当时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独立运动和民主革命运动掀起这个时代特征出发,认为对未来社会的划分不能提任何适应一切条件的一劳永逸的方案,半文明国家进入社会主义和文明国家不一样,不会是简单的“三大段”,而是有一个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主义原理》、《共产党宣言》中,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看作是资产阶级社会的直接对立物和代替物,并把未来的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社会称之为一个“联合体”。这个“联合体”被看作是联合起来的个人的集合,是首先实现了每个人的自由发展,并在此条件下能够使一切人的自由发展成为现实的自由人联合体。    马克思、恩格斯所阐述的这样一个代替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自由人联合体,是建立在如下一些理论和认识的基础之上的:    (1)过去的一切阶级在争得统治之后,总是使整个社会服从于它们发…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的价值理论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理论基石.本文阐发了马克思价值理论的基本内容,即马克思价值理论的根本基础是历史实践,马克思价值理论的目标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和共产主义,马克思价值理论的主体是无产阶级,马克思价值理论的实现路径是发展生产力、推翻资本主义私有制.并以马克思价值理论为指导,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发展优先、人民主体、生态友好”.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作为学说,它与共产主义是同义语;作为社会制度,它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作为运动,既可称为社会主义运动,也可称为共产主义运动,自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以来,共产主义已由最初限于西欧范围的少数人运动,逐步发展成为席卷全球的广泛的群众运动,并在一列国家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初步显示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和强大生命力。国内外一些敌视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人,无视这一历史事实,胡说什么“共产主义正在全世界走向最后灭亡”,“社会主义的尝试及其失败是二十世纪的遗产。”对于这种污蔑和挑战,必须予以批驳和回击。本文拟通过回顾  相似文献   

13.
李刚  欧阳 《理论视野》2020,(1):21-27
在共产主义思想的创立过程中,马克思通过《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德意志意识形态》及《共产党宣言》三部经典著作,解析了“共产主义是什么”“共产主义何以是必然”“如何实现共产主义”等重要问题,从而凸显了马克思在研究共产主义的过程中所蕴藏的逻辑起点、客观必然和实现路径等演进规律。这一演进规律表明,回到马克思来理解共产主义,就是要把共产主义从真正人的人性升华、贵在追求的现实运动、社会与个体的双重解放等维度来辨证看待,从而批判对共产主义的“遥遥无期论”“与己无关论”。  相似文献   

14.
近代社会以来的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思潮,提供了人类力求反观自身的一种镜像理论,其意义不在于它所映射社会的真实性,而在于它以真实的形式触摸社会现实问题时,催逼了马克思关于共产主义问题的思考。在确立了历史唯物主义前提和人类社会理论起点的基础上,马克思在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的进路中,完成了关于共产主义概念的科学性和实证性解释。它的目的在于以此来克服已有镜像理论的空泛、模糊和碎片化倾向,进一步规范和明确共产主义概念的指向。共产主义概念首先以规律性的指向证明了共产主义运动的客观性和必然性,又在共产主义社会的目的性指向中,通过弱化经济和政治等外在社会因素,阐明了以情感伦理作为自由人联合体联结纽带的社会组织形式与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关系。共产主义概念指向性问题的理论辨析,不仅仅是关于马克思如何以科学性和实践性摆脱乌托邦的空泛、构建自己理论的历史铺叙,同时也是完整把握共产主义思想、进而理解共产主义运动价值和意义的现实所需。  相似文献   

15.
吴俐磊 《学理论》2012,(32):44-46
唯物史观的建立为我们科学考察人类社会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马克思从青年时代直到晚年都是运用唯物史观来观察、分析人类社会,他认为人类从原始社会向共产主义社会的发展是一种复归式发展。马克思复归思想对于当代中国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恩格斯的最伟大贡献就是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但是他们认为,“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7卷443页),所以,马克思恩格斯在设想实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程中必然有一个过渡阶段,尔后,“共产主义必须经过若干年以后才能确立起来,它是经过若干个阶段”。这个思想早在1844年经济学手稿中就初  相似文献   

17.
国际反共势力在战争和武力威胁屡遭失败而达不到目的的情况下,不得不改变手法,更多地采用“和平演变”的战略,即在保持强大军事威慑力量的前提下,在同社会主义国家的接触和交往中,用思想渗透的办法,传播资本主义的价值观念、政治经济模式和腐朽的生活方式,来促进社会主义国家从内部演变。尼克松在《1999:不战而胜》一书中说:“我们应帮助那些为防止共产主义胜利和推翻共产主义胜利而战的人们。我们还应努力改善其他国家人民的生活条件,降低共产主义口号对这些国  相似文献   

18.
浅析“乌托邦革命”理论与马克思主义社会革命理论的对立赵巍恩格斯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一书中,曾经提出,由于唯物主义历史观和通过剩余价值揭露资本主义生产的秘密这两个伟大的发现,马克思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了科学。也就是说,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不...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早期共产主义思想发展轨迹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早期共产主义思想发展轨迹探析焦坤马克思早期共产主义思想是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这一课题的理论价值在于阐明:(1)社会主义并不是在既定的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基础上由空想变为科学的。它是马克思在探究唯物史观的道路上,逐步形成发展起来的。《德意志意识...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一词,是近代十九世纪二十至三十年代,由法、英两国空想社会主义者带头使用并流行起来的。后来,马克思、恩格斯发现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使社会主义从空想成为科学。马克思最早使用这个词,是在一八四二年的《共产主义和奥格斯堡〈总汇报〉》一文中。马克思、恩格斯为了同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相区别,在“社会主义”前面冠以“科学”两字,科学社会主义一词即由此而来。在十九世纪三十年代的西欧,当社会主义流行的时候,它和共产主义是不同的。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一八八八年英文版序宫中曾指出,在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是有区别的,因而在改组正义者同盟时,采用了“共产主义者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