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学社会主义是以深入研究和科学揭示资本主义发展规律为基础的。马克思和恩格斯运用唯物史观对资本主义进行了科学的剖析和批判,在充分肯定资本主义历史地位的基础上论述了资本主义灭亡的历史必然性。中国共产党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发展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坚持和强调资本主义的当代发展没有改变其必然灭亡的历史命运,得出了认识和对待当代资本主义的正确观点。  相似文献   

2.
李虹  王梅红 《求索》2013,(7):104-106
奥康纳提出资本主义第二重矛盾理论,对资本主义国家及其生产条件的官僚化和政治化,资本主义积累、不平衡和联合的发展以及资本主义技术对生产条件的破坏进行了系统的考察,从资本主义制度本身及其内在矛盾的演化揭示了生态危机产生的制度根源,论证了资本主义的反生态性及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可持续性,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新发展,为认识当代资本主义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3.
资本主义社会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在资本主义制度确立以来的 2 0 0多年里 ,发生过三次科技革命、带来了生产力的三次大发展 ,与生产社会化相适应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有过三次调整 ,资本主义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生产社会化和国际化的发展 ,使资本国际化经历了不同阶段和不同形式 ,资本主义的国际经济关系不断进行调整和变化。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实质上就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发展的历史。当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发展到资本主义制度自身无法缓解时 ,资本主义私有制就必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所取代 ,因为 ,只有社会主义公有制才能适应社会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吉布森和格雷汉姆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者,在其合著《资本主义的终结》中从女权主义的角度,运用了后结构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解构了原本对资本主义的认识方式。主张打破资本主义/非资本主义二元对立中资本主义类似于男性的等级优势和霸权地位,寻求性别和阶级的多样化联合,力图解构全球化中假定的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男性霸权。  相似文献   

5.
二战后,随着两次新科技革命和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发展,当代资本主义在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运行机制、产业结构、企业组织管理模式、社会阶级阶层结构等方面都发生了新变化。国外学术界围绕当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新变化、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资本主义的未来发展趋势,以及当代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关系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提出了"人民资本主义论"、"新工业国理论"、"后工业社会论"、"全球资本主义论"、"涡轮资本主义"、"金融垄断资本主义"、"失败的资本主义制度论"等代表性观点。西方资产阶级学者对当代资本主义由于新科技革命和经济全球化而引起的重大变化加以理论分析,却有意掩盖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和私有制的弊端;西方左翼学者则更深刻地揭示了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实质及其必然灭亡的历史命运。  相似文献   

6.
根据江泽民同志提出的坚持与时俱进,就要正确地回答如何认识社会主义的发展进程,如何认识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本文简要回顾和探讨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发展进程,认识到资本主义在当代的发展得益于社会主义的启示,资本主义在体制方面的改革和调整挽救了资本主义制度。社会主义的失误在于固守僵化体制,全盘否定资本主义。中国社会主义改革的成功同样得益于资本主义经济运行机制的启示。“一球两制”将长期共存,社会主义需要借鉴和利用资本主义,“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7.
高科技引领下的新经济给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使资本主义仍然具有一定生命力。但是新经济背景下资本主义国家进行的自我改良和改善,并没有触动资本主义统治的根基,也没有改变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的基本原理的真理性。资本主义孕育了新经济,但完善的新经济体系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却没有出现,反而使得新经济发展受到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关于利用和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思想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萧新桥 《理论月刊》2004,(12):18-20
本文从毛泽东思考利用和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逻辑起点、如何理解“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的思想、利用和发展资本主义的条件等问题入手,对毛泽东有关发展和利用资本主义经济的思想进行了分析。并指出:他关于利用和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方面的正确思想,对我们今天来认识经济发展的诸多问题依然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
论经济全球化对当代资本主义命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佩宇 《前沿》2005,47(3):43-46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重大趋势之一, 而经济全球化与当代资本主义的命运是息息相关的。研究当代资本主义, 不能不与经济全球化结合起来。经济全球化使资本主义出现了新的矛盾、新的变化和新的危机, 进一步加快了资本主义的灭亡。研究经济全球化, 有助于我们加深对资本主义的本质及其发展趋势的认识和理解, 有助于坚定资本主义必然灭亡, 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信念。  相似文献   

10.
黄刚  王建敏 《桂海论丛》2008,24(6):53-55
西方学者用“数字资本主义”、“赌场资本主义”、“涡轮资本主义”、“全球资本主义”、“新帝国主义”、“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消费资本主义”等生动描绘了资本主义的最新发展及其特征。在此基础上,西方学者还进一步分析了资本主义在发展中所蕴藏的不可克服的自我否定的内在矛盾和历史趋势,指出了资本主义衰亡崩溃的未来命运,并研究了以“后资本主义社会”学说和“新的历史蓝图”构想为代表的替代资本主义的方案选择。对于西方学者这些关于资本主义未来的新看法,我们应进行辩证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列宁、毛泽东等关于学习和消灭资本主义的理论,是1949年至1956年党对私人资本主义政策的理论依据。毛泽东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利用资本主义和“和平赎买”的思想,提出了“新型资本主义”理论。这一理论是合乎当时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实际的,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对私人资本主义的政策也具有指导作用。但是,这一思想在1953年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后,就发生了急剧变化,1955年10月,毛泽东又提出“让资本主义绝种”的思想。  相似文献   

12.
从金融危机看全球垄断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球垄断资本主义存在三个方面的内在矛盾:资本的本质是追求剩余价值,由此造成了全球垄断资本主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全球垄断资本主义把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扩展到全球范围;全球垄断资本主义不仅造成了人的异化,而且造成了人与环境的异化,造成了全球生态危机,成为资本主义社会无法克服的矛盾。要解决全球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政治危机、文化危机和生态危机,就必须根本改造资本主义制度而代之以新型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全球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为新型的更合理的高级社会形态取而代之创造了条件。2008年爆发的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和经济危机为此作了很好的注解。  相似文献   

13.
论文主要分析了西方和中国资本主义的起源以及东亚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问题.评述了韦伯的资本主义发生命题和他的社会历史观,并对中国学者对韦伯理论的回应作了剖析.认为在传统中国社会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不会自发产生资本主义.在文章的最后,论述了与东亚资本主义起源有关的东亚资本主义道路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4.
文革"后期,陈云经过深入思考和研究,提出了"不研究资本主义,我们就要吃亏","既要利用资本主义,又要防止消极后果"等思想。深化了党对资本主义的认识。陈云的这些思想对于我们今天正确认识和利用资本主义,应对国际经济危机,仍然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传承》2016,(3)
资本主义社会在经历了竞争资本主义阶段之后,逐渐过渡到了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和福利资本主义阶段,但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并没有得到解决,反而进一步加深了。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科学论断依然是正确的,社会主义经历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6.
贺敬垒 《前沿》2013,(3):19-22
资本主义时代的到来为科技革命的产生与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推动了科技革命的开展。科技革命产生后又极大地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但是并未改变资本主义走向灭亡的趋势,资本主义走向社会主义仍是资本主义未来发展趋势。把握资本主义与科技革命之间的历史逻辑对于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准确分析当前资本主义的变化的实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7.
周淑芳 《前沿》2004,23(1):164-166
文章分析战后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现状 ,阐明资本主义制度必然被社会主义制度代替的历史规律没有改变。严格区分资本主义制度和非资本主义制度的有关内容、资本主义萌芽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与现实制度 ,对于正确认识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及其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晓东 《前沿》2005,42(8):16-19
自“二战”以来,当代资本主义出现了很多新变化。本文论述了当代资本主义在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等方面的主要变化,并论证了科技革命、中心—外围格局和资本主义社会同化机制是当代资本主义社会新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列宁、毛泽东等关于学习和消灭资本主义的理论,是1949年至1956年党对私人资本主义政策的理论依据.毛泽东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利用资本主义和"和平赎买"的思想,提出了"新型资本主义"理论.这一理论是合乎当时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实际的,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对私人资本主义的政策也具有指导作用.但是,这一思想在1953年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后,就发生了急剧变化,1955年10月,毛泽东又提出"让资本主义绝种"的思想.  相似文献   

20.
刘茜 《传承》2012,(22):36-37
自"二战"以来,当代资本主义在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等各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之所以发生这些变化,科技革命是直接动力,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矛盾运动是内在依据,工人阶级的长期斗争是推动当代资本主义发生新变化的强大动力。当代资本主义的变化发展是部分质变和新质的产生,而不是根本性质的改变,资本主义的剥削本性和基本矛盾依然存在。值得注意的是,资本主义随着内部部分质变和新质的产生,以和平方式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可能性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