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0年我在国家计委“为‘十五’计划献计献策”征文活动中写了《“减少农民、增加市民”——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主攻方向》一文(见中央党校《理论动态》1512期),提出了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矛盾是我国经济结构诸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只有减少农民、增加市民,把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  相似文献   

2.
现有的解决耕地抛荒的措施不过是权宜之计,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民耕地抛荒问题。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新阶段,狭小的农产品销售空间是农民耕地抛荒的根本原因。而“减少农民,增加市民”则是解决农民耕地抛荒问题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3.
马智凯 《奋斗》2004,(8):17-18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建设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收入问题。现阶段农民增收困难.是农业和农村内外部发生深刻变化的现实反映,也是城乡二元结构长期积累的各种深层次矛盾的集中反映。随着我国全面进入小康社会,在农产品市场约束日益增  相似文献   

4.
党的中央领导集体十分关心“农业农村农民”(以下简称“三农”)的转型问题,提出了通过新型工业化、五个统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等措施来实现我国“三农”转型。而“三农”转型的核心是农民的转型,其实质是在减少农业人口、提高农民收入、富裕农民生活的前提下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传统农民向现代农民或市民转变,实现城市(镇)化的过程。厦门作为我国五大经济特区之一,在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积累了不少“三农”转型的经验。  相似文献   

5.
大力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能真正解决农民“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是农民致富的抓手。  相似文献   

6.
夏占义 《前线》2011,(12):8-10
让“首都的农民是拥有集体资产的市民”,是新的历史时期解决首都“三农”问题,率先形成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新格局的重要举措,也是维护农民财产权利和经济利益,增加农民收入,让农民过上更加幸福和更有尊严的生活,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千方百计解决好农民增收问题,始终是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当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正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而农民增收趋缓是当前农村中存在的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随着加入WTO的日益临近,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越来越成为各级党委政府的迫切任务。近年来,沾化县立足特有的冬枣资源优势,坚持把发展特色经济作为振兴区域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支柱产业,促进了全县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加快了农民致富奔小康的进程。1999年全县冬枣产业实现总收入6000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5…  相似文献   

8.
赵贡桥 《当代贵州》2007,(16):26-26
石阡县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矛盾突出,农业自我发展、自我积累的能力薄弱,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难度较大,只有统筹城乡发展、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才能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大幅度增加农民收入,从根本上有效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9.
胡景双 《奋斗》2004,(9):18-19
农村经济的发展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今年年初,针对当前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中共中央和国务院下发了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这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大事,充分体现出党中央对解决农民增收问题的高度重视和坚定决心。围绕贯彻好、落实好中央文件精神,实践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我们在深刻认识县情的基础上,紧紧抓住促进农民增收这一主题不动摇,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10.
《理论与当代》2006,(8):55-55
林双川在2006年第13期的《半月谈》上撰文指出:一是反垄断法:保护公平竞争的“经济宪法”。6月下旬,反垄断法草案如期提上审议日程,表明了中国高层深化改革、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坚强决心。对“行政垄断”说“不”,是反垄断法的最大亮点,也回应了民众对当前垄断行业收入过高、改变社会成员收入分配差距扩大问题的呼声。这部法律一旦获得通过,对于电信、铁路、电力、民航、金融等行业的垄断行为将会产生很大的遏制作用。二是突发事件应对法:最大限度保护公民权益。我国每年因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一般都要超过上千亿元。突发事件应对法草案的三大要点:一是建立统一的信息系统;二是保障应对突发事件的经费;三是加大官员问责力度。应对突发事件将有法可依,体现了“最大限度保护公民权益”的立法精神。三是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法:“放活”九亿农民。以个体分散承包经营为特征的农民,如何应对市场经济要求,一直是农村经济工作的难点与焦点。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实现一家一户小生产与大市场对接的有效途径和促进农民增收的好形式。该草案首次明确了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法律地位,取消了业务主管单位管理制度,实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工商登记管理等,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将迎来大发展的春天!四是“国十条”深切关注民生。《国务院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被称为保险业“国十条”,它强烈关注“社保未覆盖人群”尤其是农村人群,体现了民生为本的理念。“农业保险”被列为第一层次,位置最为突出,要求发展“适合农民的商业养老保险”、“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养老保险制度”等。大力发展商业养老保险和健康保险等人身保险业务,满足城乡人民群众的保险保障需求,反映了“保险为民”、改革为民的政策指向。  相似文献   

11.
王跃生 《新视野》2023,(2):60-69
20世纪的经济全球化结构以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为标志走到尽头,其本身固有的稳定性差、机制僵化、原则偏狭、包容不足等结构矛盾和缺陷,使其难于成为21世纪经济全球化的基础。疫情后国际战略的结构矛盾与俄乌冲突后相互制裁带来的规则破坏、信心缺失、价值链衰落、国际货币体系碎片化等效应则使各种修补这一结构的努力成为不可能。在未来世界经济全球化结构的可能发展方向中,全球经济的“双循环结构”成为一种较为现实、可行的选择,是有利于世界经济发展的次优方案。而中国的对策选择就是将自身的“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与全球经济“双循环结构”有机结合,推动“双循环结构”的形成。  相似文献   

12.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这样研判当前复杂的经济形势所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宏观经济平稳运行面临复杂形势,粮食稳定增产和农民持续增收基础不牢固,经济结构调整压力加大,资源环境约束强化,改善民生和维护社会稳定任务艰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短期问题和长期问题交织,结构性问题和体制性问题并存,  相似文献   

13.
王孝东 《前线》2009,(12):46-48
北京市委书记刘淇同志在北京市2009年上半年经济形势分析会上强调,要重新认识首都的“三农”问题。他指出:首都的农村是北京郊区的一部分,是北京新的战略发展空间;首都的农民是北京的市民,是推动郊区发展的动力,是拥有集体资产的市民;首都的农业是都市型现代农业,是一二三产相互融合的产业。要在这样的认识基础上拓宽富裕农民的思路,并在下一步工作中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4.
由于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农产品供求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 ,农民增收难度大 ,影响农民增收的因素有增收渠道单一、结构失衡、产业化进展慢、农外就业难等等 ,其深层次的原因是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矛盾。在新形势下 ,促进农民增收要“围绕一个中心 ,实现二个突破 ,奠定三个基础 ,推进四化”。  相似文献   

15.
理论新视点     
《前线》2001,(3)
论点交锋 在我国,城市与乡村体制政策不同,农民与市民身份待遇不同。著名社会学家陆学艺在《读书》2000年第五期上主张通过放开户籍管理、让农民自由进城的办法,打破这种“城乡分治、一国两策”的格局。而南京大学陈晓律则在《读书》2001年第一期上提出了不同看法。陆学艺:走出“城乡分治、一国两策”的困境 五十年代,我国逐步建立了一套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对城市、市民和农村、农民,在所有制基础和诸多方面实行两套政策。这是当时短缺经济和集中力量进行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是不得已而为之。但这种体制由于保留的时间太长,带来…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城镇化过程中,之所以会出现"不完全城镇化",即农民工很难转化为市民,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城乡差别甚为悬殊。要把农民转化为市民,农民缺乏积累进城的启动资本,城市政府又无力承担农民市民化所必需的公共财政支出。城郊经济是城乡接合部经济,处于城镇化的前沿阵地。城郊经济繁荣了,既可支持城市发展,又可带动农村发展,城乡差别就会逐步缩小,城镇化就会顺利推进。同时,小城镇经济又是城郊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城郊经济的发达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小城镇经济的发达程度。这就要求把小城镇建设提到重要议事日程。  相似文献   

17.
《党课》2014,(20):19-19
如今,关于城市化的一个共识是,不论城市化的外延有多丰富,离开了人民(农民和市民)生存发展的福祉,就都偏离了城市化本来的特质和方向,就都是“被动城市化”或者堕为“城市化的异化”。一言以蔽之,城市化的本质就是不断解决改善人的生存与发展问题,从而增加人的福祉,就是解决完善人的生存与发展问题。不论是刘易斯二元经济现象之农村剩余劳动力从农业向非农业转移、从农村向城市转移,还是将来市民从城市向农村转移(即反城市化),人们只有一个目的,就是生存得更好些、发展得更好些、福祉更多些、活得更自由些。  相似文献   

18.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这个时期,我国继续处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和社会矛盾凸显期,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四个阶段性特征:一是发展任务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转为“经济、社会并举”;二是发展导向从经济总量增长转为国民收入增加;三是发展方式从投资主导转为消费主导;四是发展阶段从工业化中后期阶段转为工业现代化加速阶段。  相似文献   

19.
杨扬 《党建文汇》2006,(4):26-26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在于党的领导。薛凯等在近期的《半月谈》撰文指出,近年来,我国农村的政治、经济、社会结构等发生了深刻变革。“村改居”进程加快、农村出现阶层分化、新兴经济组织大量涌现、农民思想更趋开放、人口流动打破社会固有结构、乡村治理面临突破与转型等等,均对党建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也使得传统的农村党建出现了诸多新的走势。  相似文献   

20.
朱镕基总理在九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当前我国农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对农业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是这个阶段的重要任务。”改革开放以来,我县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综合生产能力有很大提高,农民生活显著改善,农村面貌发生了重大变化。但是,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进入新阶段,许多新的矛盾和问题开始凸现。从农业内部结构来看,农产品的品种品质不优化,多是大路货、老品种,科技含量低,市场竞争力弱;从农村一、二、三产业结构来看,第一产业比重过大,二、三产业发展缓慢,特别是农产品加工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