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女性犯罪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控制女性犯罪,成为一个刻不容缓的社会问题。女性犯罪呈现出犯罪群体集中、犯罪类型重点突出、刑事责任较轻等特点。女性犯罪是多元因素造成的,应当从影响女性犯罪的社会环境因素、女性心理因素、生理因素入手,预防和控制女性犯罪。  相似文献   

2.
当前,女性犯罪的增长率明显高于男性,女性犯罪总体呈上升趋势,而且女性违法犯罪的情况也发生了引人注目的变化。女性犯罪呈现中青年女性犯罪多、犯罪类型和方式多、激情犯罪与偶发性犯罪突出、文化程度偏低等特点。从女性违法犯罪的原因分析,既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本文从分析当前女性犯罪的现状、特点和剖析女性违法犯罪的原因入手,对如何有效预防和遏制女性犯罪的对策进行了探讨,以期对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和谐社会构建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女性犯罪的比例在上升,女性犯罪呈现出了文化素质低,犯罪年龄低龄化,以非暴力犯罪为主的特点。女性犯罪有其自身的因素,也有家庭和社会的因素。我们应该从增强女性的法制观念,加强女性的心理教育,建立良好的家庭关系,建立良好的社会环境等方面来预防女性犯罪。  相似文献   

4.
目前随着社会的发展,女性犯罪已经成为我国犯罪现象的重要部分,而且也已经成为犯罪的一种独立的类型。剖析女性犯罪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缓和女性犯罪的增长趋势。本文主要从大量的案件透出的女性犯罪特征和女性犯罪的生理和心理以及社会环境原因入手,挖掘女性犯罪趋势增长的潜在危害性,并根据此来制定相应的打击、预防和控制的方法,以便更好的达到减少和逐渐消灭犯罪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当前,女性犯罪的不断增长,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本文通过分析女性犯罪的特点,从社会学的视角剖析了女性犯罪的多种原因,提出预防女性犯罪的种种措施。  相似文献   

6.
女性是家庭的纽带,女性犯罪对家庭乃至社会的影响是长期巨大的,女性犯罪近年日趋上升的态势已使之成为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女性犯罪的原因是多方面多层次的,既有宏观微观社会环境的客观原因,又有其生理和心理等主观方面的原因。这些主客观因素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作用,极易导致女性犯罪行为的发生。本文从社会、家庭、个人、传统风俗入手分析女性犯罪原因。  相似文献   

7.
渎职侵权犯罪的现状、基本理论及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娟娟 《法制与社会》2011,(25):180-180,182
渎职侵权犯罪不仅威胁着公民的人身、财产安全,更影响着社会法治的实现。本文从渎职侵权犯罪的定义、特征出发,结合渎职侵权犯罪领域存在的问题与原因,进而提出建议,以期更好的应对渎职侵权犯罪。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女性犯罪率逐年上升,且其上升的速度和幅度都超过了男性犯罪的增长。本文从罗湖区人民检察院近三年办理的女性犯罪案件为探究点,分析女性犯罪的趋势、典型类别,并针对女性犯罪引发的连锁不良社会效应,提出在检察工作如何预防女性犯罪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女性,给人的印象是温柔、婉约,是社会的弱势群体,她们大多时候以被害者的身份出现。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女性以犯罪主体的身份出现,女性犯罪率不断升高,已严重影响家庭邻里的和谐关系和社会的稳定。本文从女性犯罪的原因及预防对女性犯罪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以及市场经济的建立,社会结构、价值观念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女性青少年犯罪呈现出新的特征。本文从犯罪心理学的角度分析、研究了女性青少年犯罪心理形成的个体外因素,并且从犯罪学的角度,指出对于女性青少年的犯罪的预防,既要看到预防的可能性,又不能不切实际。在此基础上,本文分别从政府、法律、家庭、学校以及女青少年自身等方面提出了预防女性青少年犯罪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女性的社会地位不断提高,女性越来越广泛的参与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女性犯罪的数量也呈现不断增加的态势.女性犯罪已经成为刻不容缓的社会问题.本文针对女性犯罪的发展趋势、现状、犯罪的特点及原因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了预防女性犯罪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女性是影响家庭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可忽视的力量。调查研究发现,近年来,我国女性犯罪不论是绝对数量还是相对数量都呈明显上升的趋势。女性犯罪给家庭、婚姻带来毁灭性的打击,使自身的继续生存陷入困境,给社会的稳定带来更大的难题。我们从分析女性犯罪原因入手,揭示女性犯罪对构建和谐社会产生的消极影响,提出了应对和防范措施,以引起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充分重视和社会关注。  相似文献   

13.
米兰 《法制与社会》2010,(12):298-298
近年来,有关女性犯罪的案件数量不断增长,严重危害了社会治安和社会的稳定,已发展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本文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了女性犯罪的原因,并提出了预防方法,对于预防女性犯罪,促进家庭和睦幸福,构建和谐社会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从传统上来说,女性犯罪比例显著低于男性.随着社会的变化发展,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女性犯罪在全球范围内呈递增趋势.这种女性犯罪的变化表现在犯罪数量增多、年龄范围扩大和手段多样化等方面.此种状况的出现是女性个体生理与心理结构差异和整个社会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各国大体上均对女性犯罪给予了特殊的刑事政策.我国对怀孕妇女在适用死刑和宣告缓刑方面作出特殊规定,在司法实务中亦有相应的政策观念体现.但与国外相比较,我国对新生儿妇女、子女年幼妇女的刑事政策保护仍有欠缺.对女性适用的刑种,刑期执行方式等方面仍有改进之处.  相似文献   

15.
<正> 1979年11月,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提出,“系统工程可以解决的问题涉及到改造自然,改造提高社会生产力、改造提高国防力量、改造各种社会活动,直到改造我们国家的行政、法治等等,一句话,系统工程涉及到整个社会。”他首次把法治系统工程列入了系统工程体系,使系统科学开始叩击我国法治领域的大门。本文试图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社会主义和法学思想指导下,把综合治理犯罪作为一个法治系统工程来研究,运用系统论的基本原理,结合常州综合治理犯罪的实践,从整体宏观出发,通过微观机制分析,设计系统结构模型,以期探索综合治理犯罪的优化和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16.
美国惩治有组织犯罪的理论与实践,经历半个多世纪的曲折发展,在观念上已趋至理性,法治运行效果显著。目前国内在这方面的研究尚停留于对相关立法规范的分析比较层面。本文通过研究表明:美国惩治有组织犯罪的刑事法治发展,从形式与立法上看,体现为其有组织犯罪的概念构建从狭义演变为广义;从机制及本质上说,历经法治实践中的曲折和认识观念上的反思,社会主流对有组织犯罪的演变规律、现实特征和特殊危害的认识到位是其关键原因和实质内容。上述要领,对于我国打击正处于活跃期的有组织犯罪,在观念反思和对策构建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借鉴与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7.
女性犯罪与预防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颖  陈慧 《法制与社会》2011,(3):274-274
女性犯罪作为一个犯罪群体,在犯罪特点、犯罪形式和犯罪原因方面均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女性犯罪主要由社会、家庭、个人等多重原因导致,解决女性犯罪问题,不仅要加强他们的权益保障,还要设置具体、系统的预防机制。  相似文献   

18.
进化心理学是西方心理学中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的研究取向,对犯罪学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启发作用。本文从进化心理学的角度阐述女性犯罪的成因,认为女性犯罪是对短缺资源的竞争,而女性比男性较少犯罪是因为女性进化出了较低的恐惧阈值和男性对女性的社会控制。  相似文献   

19.
犯罪具有两面性:从本质上讲,犯罪是一种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但作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犯罪也有其生成与存在的合理性,而且犯罪作为整体也以自身特有的方式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这就要求人们在认识犯罪时要避免绝对主义的犯罪观,克服重刑主义和泛刑论思想,树立辨证的、理性的犯罪观和刑法谦抑性理念,并以此为基础培育与现代刑事法治精神相一致的刑法文化。  相似文献   

20.
女性犯罪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犯罪现象和独立的犯罪类型.女性犯罪与女性的个性特征有着密切关系,同时也是社会、家庭、自身心理等主客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预防和控制女性犯罪率不断上升的趋势,对于维护家庭和社会的稳定有重大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