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弓形体病是由一种龚地弓形体(Toxoplarma gondii)所引起的寄生虫病。这种虫体可以寄生于多种家畜、禽类及一些野生的温血脊椎动物和冷血动物,人也可以感染。在美国和德国于1952年首先报告了猪弓形体病。1956年后许多国家亦相继有本病的报告。在我国,最早在福建曾于猫、兔、猪及豚鼠体内发现了弓形体。1977年8月,上海市畜牧兽医研究所及上海市乳肉管理所病畜化制站由病猪体内分离到弓形体,并诊断为猪弓形体病。  相似文献   

2.
为了查清猪弓形体病在我省是否存在及其危害范围,我们在郑州、南阳、许昌、新乡等地区对部分猪群进行了疫情调查、病原分离,血清学诊断、鼠继代虫株的形态学观察、鼠继代虫株的回猪试验等工作。现报告如下。猪弓形体病的流行病学调查(一)发病情况 郑州市郊区1980年元月份对所有猪只进行了猪瘟、猪丹毒、猪肺疫免疫注射,2月底和3月初猪只发生无名高热病,用各种抗菌素治疗无效,并从其中一头猪的血液、淋巴结组织抽出物内分离出了弓形体原虫。7、8、9月份发病率急剧上升。有的农  相似文献   

3.
本文把在实验兔弓形体病诊断上取得较好结果的滤纸干血滴供检的间接血凝试验法用于猪弓形体病的诊断。首先对实验感染猪弓形体抗体的出现情况进行了观察,进而对流行地区猪弓形体抗体作了检测,前后采自流行地区的753份样品中,阳性200份,阳性率26.56%。从而肯定了滤纸干血滴供检的间接血凝试验法在猪弓形体病诊断及流行病学调查上的实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我国于1955年由于恩庶等人首次发现弓形体之后,相继从猫、兔、猪、豚鼠、罗赛鼠等五种动物体内分离出弓形体。关于羊的弓形体国外虽有资料记载,但国内未见报道。现将我们发现的羊弓形体病报告如下。 (一)发病与流行情况 铁岭种畜场三台分场饲养的美利奴细毛羊,全群营养状况良好,饲养管理正常,可是1978年1月上旬在妊娠母羊中发生了流产。  相似文献   

5.
试验采用兔抗猪IgG 荧光抗体(IgGFA),对弓形体虫体涂片进行IFA染色,检查了人工接种弓形体猪、现场自然感染弓形体猪和屠宰猪的血清样品共444头份。在这些样品中,检出弓形体阳性血清样品的抗体滴度在1:16~1:1024之间。 本文叙述了兔抗猪IgGFA的制备和弓形体IFA染色的操作方法,并对试验检出弓形体抗体的滴度结果和IFA诊断猪弓形体病的实用价值,做了简单的讨论。  相似文献   

6.
由弓形体原虫引致的人畜共患疾病称为弓形体病。约有200多种哺乳动物及鸟类可以感染弓形体,感染途径也多种多样,从而使本病在自然界能反复循环、蔓延,是很典型而又难以消灭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家畜弓形体病的特征是多数呈隐性感染,显性感染的呈现高热,呼吸困难,中枢神经机能障碍,最后引致死丁;孕畜则出现早产或流产。剖检以实质器官的灶性坏死、间质性肺炎及脑膜脑炎等为主要特征。 五十年代后,随着弓形体病在世界各地陆续被发现,并且证实人及动物感染率都相当高,因而引起了广泛的注视。  相似文献   

7.
弓形体病是由弓形体原虫感染所引起的人畜共患的疾病。过去由于对本病缺乏认识,而将猪弓形体病统归于猪“无名高热”病群中,又因猪弓形体病所表现的症状与猪瘟难以区分,往往误认为猪瘟。我省在六十年代就出现猪无名高热病,直至现在尚未查清。为此进行了猪弓形体病的调查研究。 (一)血清学检查 1982年7月至1983年12月对贵州省八个地、州、市的23个县(区)的52个单位饲养的猪、耕牛、奶牛、绵羊、山羊、奶山羊、鸡、兔、狗、猫、豚鼠等动物,  相似文献   

8.
自1908年法国学者Nicolle和Manceaux首次在非洲分离出弓形体(Toxoplasma gondii)以来,不少作者陆续在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多种动物及人体发现了弓形体。1952年Farrel等在美国俄亥俄州报告了猪弓形体病。1957年我国于恩庶首先在猫和家兔体内分离出弓形体。1977年以来我国兽医部门先后在上海、江苏、北京、辽宁、湖北等地的无名高热猪体内分  相似文献   

9.
实验弓形体病的间接血凝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了检测弓形体抗体的间接血凝试验,以实验感染的32只高免兔血清供检,取得了100%检出的结果,有些滴度高达1:16384以上,并且有着良好的重复性。其中14只在首次感染后第7天检测,血清抗体均明显上升,提示了早期检出的可能性。整个试验无需特殊设备,操作简单快速,结果确实,适于弓形体病的生前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国内有关家畜弓形体病以及家畜弓形体抗体调查的研究报道甚多,但多涉及猪、牛和羊,有关马属动物的感染情况则未见报道。我们应用间接红细胞凝集反应(IHA)检查了四川省18个县(市)马、骡血清中的弓形体抗体,现将情况报告于下。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记述了用0.1%NaN_3浸泡、阴干的新华滤纸吸附血滴而制备的滤纸干血滴代替血清供检,并直接以2%NRS洗脱进行间接血凝试验。从14只实验感染弓形体的家兔上获得了100%的检出率,为弓形体病的生前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了便利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弓形体(Toxoplasma goudii)原虫的生活史可分为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两个时期。弓形体的有性繁殖,Hutchlson,W.M.等(1969)已做了详细的研究,特别是从猫的粪便中发现弓形体卵囊(Oocyst)以后,这对于弓形体生活史的探讨是一个重要的突破。关于本虫的无性繁殖,据现有资料报道,系在约有200多种哺乳类和鸟类体内的细胞中寄生,  相似文献   

13.
自从Hutchison于1965年首次报告在弓形体感染猫的粪便中排出很强抵抗型的弓形体以后,引起了对弓形体生活史及卵囊感染性的广泛研究,并认为猫是弓形体的终末宿主。逐步认识了猫作为弓形体病传染源的重要性。在我国,1977年夏季以来,先后在一些省、市发现暴发性和散发性的猪弓形体病。但是,对其传染来源和感染途径尚不十分清楚。而了解弓形体卵囊的感染性,探索弓形体病的感染途径,对于认识弓形体卵囊作为自然界弓形体病的传染源,对于提供相应的预防措施都具有现实的意义。我们以含有弓形体卵囊的猫粪感染猪及小白鼠获得成功,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以供参考并希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4.
弓形体是一种负于细胞内的寄生虫,除了无核细胞外,它有广泛宿主细胞的易感性。为了研究动物弓形体病的需要,我们于1978年用PTPM和RTPM两个虫株对BHK_(-21)、PK_(-15)、IB-RS-2和Vero四种传代细胞做了适应性及其增殖性的观察,并对病原性进行了探讨,回顾了弓形体体外培养的历史资料,以资共同工作着的参考和评价其结果为:弓形体进入细胞3小时后就已开始进行二分裂,6小时钻入细胞的能力基本结束;两个虫株都能适应上述四种传代细胞,在72小时内可增殖大量的虫体,收集抗原;实验证明这两个虫株都是强毒株,细胞培养66天19代不失其病原性。  相似文献   

15.
弓形体病是感染范围极广的动物寄生虫侵袭病。截止目前已被证实有45种哺乳动物、70种鸟类和5种冷血动物可自然感染本病,流行于世界各地,人的感染率也相当高。我国早已发现有弓形体病,特别是七十年代以来,上海、江苏、广西、云南等地弓形体病呈现流行趋势,这些省市畜牧兽医科学工作者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工作。单从猪的污染率看,上海调查20个猪场,污染率为24.52%,广西为39.4%,江苏47个县调查污染率37.14%,黑龙江、天  相似文献   

16.
磺胺药物对控制急性猪弓形体病的临床症状及迅速恢复健康方面具有卓越疗效,但在治疗过程中对包囊形成的阻抑作用,迄今尚未见有比较系统的观察与报道。为此,特进行了本试验。 阻抑包囊形成试验 (一)材料及方法 1.试验动物:健康双月龄断奶仔猪,体况中上等,体重7.5~9公斤。购入后立即注射三联苗,并使适应营养环境。 2.试验虫株:选用本省分离的ZG株。虫体在小白鼠体内继代。虫株毒力较弱,较大剂量接种可引致典型病症,但一般可耐过。  相似文献   

17.
近十余年来,北京郊区散发性的流行着猪弓形体病,威协着养猪业的发展。对此病的防治,国内所见报道不多。根据国外和我国人医报道,所用诸药中以磺胺类药效果较好。日本曾报道,对猪弓形体病的早期治疗采用制菌磺(DS-36)、乙胺嘧啶单用或并用,或采用SDDS(胺苯砜制剂),对迅速消除临床症状具有卓效,特别是使用SDDS,康复后的猪可不残留孢囊。据人医的经验,认为用吡嗪磺(SMPZ)与抗菌增效剂甲氧苄氨嘧啶(TMP)合用,或用周效磺胺对治疗疟疾有较好效果,用乙胺嘧啶治疗效果亦佳。为了寻找疗效确实、方法简便、药源充足、价格低廉的治疗药物,根据上述经验,结合我国目前所生产的这类药物,1978年5月进行了本试验。  相似文献   

18.
1979年12月在我县良种繁殖种猪场进行过猪瘟、猪丹毒、猪肺疫预防接种的猪群中发生一种以高热、喘气、皮肤红斑为主症的疾病,引起猪只急性死亡。从二头猪的脑、肺、肠系膜淋巴结中查到弓形体,又经用小白鼠作虫株分离,从死亡小白鼠的脏器及继代小白鼠的腹液中查到了大量弓形体,从而确诊为猪弓形体病。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使用荧光标记的SPA检测弓形体病患猪血清并与间接血凝试验进行了对比。 (一)材料和方法 1.SPA免疫荧光试验: (1)冻干荧光葡萄球菌A蛋白(FITC—Protein A)系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临用时测定效价,稀释作为染色单位。 (2)抗原:使用我室保存的弓形体2号株,感染小白鼠,3~4天取腹水,注入消毒平皿内,大部分白细胞能附于平皿上,轻轻倒出悬液,加胰蛋白酶消化提纯,涂片吹干,丙酮固定,保存于低温冰箱内备用。  相似文献   

20.
弓形体(Toxoplasma gondii)的组织培养及其在组织内的分裂繁殖与传代培养,曾做了较为详细的观察(兽医科技杂志,1980年第1期)。现在报告弓形体的快速原虫(Tachy-zoites)用不同剂量的Co~(60)γ-射线辐射后对细胞的活力关系,目的是观察辐射虫体侵入细胞的能力与繁殖的抑制作用,从而探讨获得弱毒抗原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