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风窗》1996,(11)
1994年,美国人在世界上拿了几个第一:经济竞争第一、汽车产销量第一、制造业产品成本最低。然而,在过去10多年里,这些“世界第一”大多在日本人手里,美国人靠什么超越了日本?美国副总统戈尔说:“把计算机和信息网络融人经济,提高了美国制造业的生产力、竞争力,以及对变化的适应能力。”最近,美国人经常说:“美国的发展在于美国的学习”,丽学习的目标主要是信息技术。  相似文献   

2.
19世纪早期,中国向西方渐渐打开门户,很快,美国商人、传教士和其欧洲同伴开始涌入中国沿海港口和内陆河流扩展贸易和发展基督教信徒。1844年的《望厦条约》中,中国政府不仅给予了美国“最惠国”贸易待遇,而且在中国生活和工作的美国人还获得了“司法治外权”。十年之内,美国军舰已经开始使用中国沿海的港口以“保护美国的利益”,并偶尔从在上海新建的美国“租界”访问长江上的港口。为了在远东建立更加持久的“存在”,内战  相似文献   

3.
被科幻电影《后天》惊人预见般的美国“新奥尔良”飓风刚刚平复,《霍乱时期的爱情》中所描绘的那种人类被疾病吞噬般的噩梦又笼罩在世人心头。自今年7月以来,曾一度肆虐亚洲地区的禽流感再度卷土重来,不仅印尼、越南等亚洲国家,同时包括欧美在内的世界其他地区也不断传出禽流感疫情报告。这使得世界各国的媒体频频回顾一个世纪以前的“西班牙流感”。专家担心H5N1型病毒变异可能会人传人,进而导致后果不堪设想的世纪大流感。美国《国家地理杂志》10月号刊登的一篇署名文章描绘了 1918年“西班牙流感”爆发时人类的脆弱。“西班牙流感”先在欧洲和美国的军营里爆发,然后传向港口和工业城市。历史学家艾尔  相似文献   

4.
观察和研究国际问题,可以有多个“切入点”。在现代国际关系和国际政治的研究中,有两个“点”是不能忽视的,这就是“新自由主义”思潮和“美国因素”。“新自由主义”思潮风行于世界已经20多年,成为世界主流意识形态,也是西方大国特别是美国的国内政策和国际战略的指导思想。“美国因素”则在世界上无所不在。从苏东剧变到伊拉克战争,  相似文献   

5.
外论摘要     
美国《福布斯》盛赞十六大方针政策在南京参加世界资本论坛的美国福布斯公司总裁史迪夫·福布斯,盛赞十六大提出的方针政策,他说:“我相信中共十六大后,中国继续推行改革开放政策,必将成为世界经济的巨大亮点。”史迪夫-福布斯在发表题为“世界经济展望”的演讲中多次称赞十六大提出的各项政策方针。他说,中国的未来是令人振奋的,我们将积极参与进去,我  相似文献   

6.
美国作为一个大国崛起之后开始缓慢地走出了“孤立”状态,在20世纪期间的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世界上发生的很多引人注目的大事,美国很少能够摆脱干系。本文从亨利·卢斯提出的“美国世纪”这个角度出发考察了美国借助其不断强大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力量实现世界领袖地位的过程,分析了“美国世纪”这一命题提出的背景、主要内容及其产生的影响,特别强调了在“美国世纪”中文化在实现和维护美国的世界霸权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7.
2005年7月21日,世界社会主义网站(http://www.wsws.org)发表澳大利亚社会主义平等党书记尼克·比姆斯题为《格林斯潘指出美国经济中“意义重大的不确定因素”》的文章认为,格林斯潘自任美联储主席后就不断通过向美国和世界经济注入美元的方法解决正在出现的问题。虽然该政策在短期内解决了问题,但从长远看则是进一步恶化了问题。当前美国经济出现的股市泡沫和房地产泡沫已到了难以持续的地步,所有相关数据都表明“美国经济的发展已从根本上失衡”。文章主要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8.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世界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表明了美国金融霸权的衰落。这是美国经济霸权的危机,也是美国大力推行的市场原教旨主义即新自由主义的危机。这场经济危机显示出当代资本主义的最新特点,即金融产业脱离实体经济片面畸形发展,全球经济过分金融化,因而被称作“全球金融市场资本主义”。目前经济危机还在持续,与此同时,世界政治也开始进入一个动荡不安的高风险的历史阶段。  相似文献   

9.
2007年下半年以来,美国经济中最引人注目的事件有两个,一个是美元贬值加速,另一个是次贷危机的爆发。由于全球化条件下世界各国经济的紧密相连,以及美国作为世界头号经济强国的地位,上述两个事件对美国经济和世界经济都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0.
2003年3月12日http://www.wsws.org网站刊登了尼克·比姆斯题为《论全球经济的日益恶化》的文章。由于世界经济复苏迟迟未出现,有人主张美国重走“二战”后的道路:用马歇尔式计划稳定世界经济,该文认为由于很多因素的限制,美国不再具有这种能力。文章主要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11.
论台湾在现代世界经济体系中的地位变迁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在美国学者伊曼纽尔·沃勒斯坦等人建立起来的“现代世界体系理论”中,“现代世界体系”15世纪末16世纪初首先出现在欧洲,这是一个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体系内各部分之间的基本联系是经济的,尽管这种联系在某种程度上是由文化联系而加强的,并且终于由政治安排甚至联盟结构而加强的。这个体系在地理空间上划分为三个地带,  相似文献   

12.
回顾2011年的世界大势,似乎可以用一个“变”字概括。从年初的所谓“阿拉伯一北非之春”,到“印度之夏”、“华盛顿之秋”,再到所谓“莫斯科之冬”,国际政治格局在变;美国经济挣扎复苏,欧债危机深重,金砖国家未雨绸缪,世界经济格局调整;亚太和东亚国际关系也在酝酿重整;中美关系面临重新定位……那么,应当如何评估世界变局,如何观察在此变局之下的中国国际战略走向呢?  相似文献   

13.
冷战结束以后,世界各国都把优先发展本国经济作为基本战略。在西方国家看来,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必然会促使西方民主政治在全球的推广,最终实现西方民主政治的全球化。美国强调以美国为核心的西方民主价值观,强化美国人的特殊优越感,以经济“合作”为手段,成就其全球霸权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经济是政治的基础,金融是霸权的基础。金融危机削弱了美国综合实力,使美国霸权战略不得不进行一系列调整:在经济领域,实施经济优先的战略方针,推动霸权战略的“国内化”转向,夯实美国在世界政治经济中的霸主基础;在国际政治领域,加速推进“转型外交”进程,倡导多边主义和国际协作;在军事领域,采取相对收缩的军事战略,适时调整海外军事布局,全力应对国际金融危机。  相似文献   

15.
“9·11”之后,美国经济专家皮特·恩卡迪尔(Pete Engardio)在10月8日的《商业周刊》指出,“不确定性(Uncertainty)、风险是美国和新世界局势的重大标志。”美国在阿富汗反恐战争是一条明线,国内反恐怖战争是一条暗线。在美国国内,超限战的怪诞、恐慌心理,源于敌手出招  相似文献   

16.
福建港口走出尴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造船能力的大小与港口的深浅密切相关,而港口吞吐能力的大小又与铁路和高速公路的连接相辅相成。”对于马尾船厂的“地域局限”及福建的港口建设,不仅福建省社科院院长严正有以上论述,孙中山早在1919年就在其《建国方略》中有所预见。针对闽江下游日渐淤塞的情况,孙中山提出采用东流刷沙的办法,闭塞福州城上游故道,引水冲击南港,“自罗星塔以至于海,必须范围整治之,以求一深30英尺以上之水道,达于公海。于是福州可为两世界大港间航洋汽船之一寄港地点”。遗憾的是,孙中山的愿望未能化为现实。沦落的尴尬“福建的港口历史上曾因‘海上丝绸…  相似文献   

17.
布什断腕?     
这个春天布什可谓麻烦缠身:不受欢迎的战争、居高不下的能源价格以及迪拜收购美国港口遭大多美国民众强烈反对等因素叠加起来,把他的支持率拉到美国半个世纪以来总统第二任期支持率排行榜的倒数第二位。因此众多共和党大员反复呼吁“整顿”白宫。消息灵通的《华盛顿邮报》一早放风说,上任后马不停蹄地忙了5年多的白宫办公厅主任安德鲁·卡德每天只睡6个小时,已经“心力交瘁”——意图营造他要离任的舆论气氛。不久,《邮报》专栏作家萨莉·奎因公开呼吁第一夫人“出马”向丈夫建言“换人”,结果害得劳拉不得不在CNN当晚的访谈节目中坦言自…  相似文献   

18.
帝国主义与“全球化” 帝国主义从霍布森时代的帝国主义变成了“二战”的帝国主义。在20世纪60年代晚期和70年代,第三次变迁发生了。 随着德日的快速崛起,西方国家之间的经济平衡发生了变化。20世纪60年代初期,日本的制造业出口只有美国的1/3。到70年代末,与美国持平。美国以军事支出维系了世界经济并为此付出了一定的代价。德、日两国不  相似文献   

19.
2008年始于美国的金融危机及至今仍然看不到“光亮”的西方国家主权债务危机,不仅严重冲击了西方经济,也对西方社会的经济发展模式产生广泛质疑.对此,西方国家不仅需要调整国内制度与政策,其对外经济政策与方式也将面临重要变化与调整.其中近年来美日两国围绕“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TPP)的政策变化就是其中一例.如果说2009年美国总统奥巴马高调加入TPP是美国回归亚太战略在对外经济领域的集中体现,那么在亚太地区的重要国家——日本一改过去东亚共同体构想转而宣布加入TPP谈判,使TPP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自由贸易区则是日本呼应美国“回归亚太”战略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20.
当世界从近几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俄罗斯金融危机、巴西金融危机等等危机中刚刚趋于平静时。保罗·克鲁格曼这位自称有“危机癖”的专家在接受美国《领导者》杂志采访时,仍然对短期内的世界经济形势表示悲观(虽然他表示最终趋势“仍然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