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段志超 《湖湘论坛》2002,15(3):64-66
一、国家主导现代化从某种角度来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现代化战略首先是一个重大的政治决策,由国家主导并制订具体发展方式。我国的国家—社会结构与西方相较具有鲜明的不同,由此决定了社会生产发展过程中国家所扮演着与西方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所不同的角色。计划与集中的体制只能通过国家主导的改革开放这种特殊的发展方式才能将之打破,从而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从对现代化前景有显著影响的几个方面来说,国家主导的主要根据在于:首先,国家最能推动和提升民族凝聚力,而民族凝聚力对社会意识具有强大的整合功能,因此,现代化进程中以…  相似文献   

2.
现代化是一个全球性的社会历史现象。就现代化的起步时间而言,世界各国是不同的。相对于欧美等发达国家为代表的“早发”现代化国家来说,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属于“迟发展”型。这种类型的国家在现代化发展中必然会遇到种种难题,如发展条件不充分,发展道路和战略...  相似文献   

3.
新的发展目标2035年远景目标:9个方面,包含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所有元素。其中包括5个"基本"——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 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基本建成法治国家, 美丽中国建设基本实现, 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相似文献   

4.
现代化的基本内涵和国际标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汤美莲 《桂海论丛》2003,19(3):85-87
现代化是一个涉及自然、社会、经济的复杂系统 ,是一个具有时空约束和时代内涵的动态过程。不同国家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所追求的具体目标有所不同 ,世界上研究现代化的各大流派都力求制订一个现代化的客观标准 ,以便衡量每一个国家每一个发展阶段的现代化程度  相似文献   

5.
《辽宁人大》2006,(11):11-11
不少国家在农业现代化过程中采用了农户兼业的经营模式。不同国家的农户兼业同其农业发展历程是联系在一起的,不同的时代背景,或者同一背景但处于不同农业发展阶段的国家,其农户兼业的动因和规律也是不完全相同的。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农户兼业既是现代化的结果,也是现代化进程的推动因素。  相似文献   

6.
政党的基层组织是政党的细胞.没有政党基层组织的现代化,就没有现代化的政党。政党基层组织功能的定位历来是所有政党建设的重要课题。当前,中国共产党和西方国家政党在党的基层组织功能的定位上有一定的不同。  相似文献   

7.
现代化的实现不是发达国家的特权,世界上所有国家都平等地享有发展权。在世界现代化时间谱系中,发展中国家处于后发位置。在国际上,当前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模式,集中表现为以阿根廷为代表的拉丁美洲的“钟摆式”发展,以伊朗为代表的伊斯兰世界的变革和以越南为代表的后发型发展中国家的崛起。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现代化不等于西方化,各国选择发展道路具有多样性,需要探索出符合本国国情的现代化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8.
不同的现代化道路依据不同的理论,马克思主义者立足于列宁的帝国主义理论,分析落后国家的现代化问题;而西方学者立足于流行于当今西方学术界和政治领域的"新帝国论",分析落后国家的现代化问题。认识列宁帝国主义理论在分析落后国家现代化的现状和本质等问题上的当代价值,必须对列宁帝国主义理论有新的理解视角,即必须与发展了的国际政治经济态势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9.
在现代化浪潮中 ,每个国家由于历史条件和背景的不同 ,其实现现代化所面临的任务和问题也不相同 ,从而决定了现代化模式的不同。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的三代领导集体为实现中国社会的现代化 ,进行了坚持不懈的艰辛探索。分析比较三代领导集体的现代化发展战略 ,探求其内在的规律性 ,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速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理论中蕴含着丰富的现代化思想,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实践性,正确对待和科学把握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现代化发展的经验和教训,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的实现有重大现实意义。从历史生成过程而言,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发端于马克思恩格斯经典现代化思想的萌动,发展于苏联社会主义现代化实践的探索,完善于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与实践的阐释,深刻体现了现代化发展的内在规律。从当代价值而言,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不仅极大丰富了现代化思想的价值内涵,而且激发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命力和活力,更为世界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提供了全新选择。  相似文献   

11.
<正>过去所说的实现四个现代化,都是经济物质方面的指标,所涉及的改革多属于发展生产力和调整生产关系。由于社会发展的不同步和不平衡,出现了许多新的社会问题,有的还严重呈现出某种危机态势。我们要看到,许多社会问题和危机实质上是由落后的文化环境和制度环境所带来的,国家的健康发展和长治久安必须正视并处理解决这些问题。当前中国在转型中面临的问题概括而言就是精神文化的现代化、制度的现代化和人的现代化。也就是说在物质的现代化逐步实现之后,要相应展开对上层建筑中不适应国家现代化发展的深层缺陷的变  相似文献   

12.
潘虹 《前沿》2010,(14):142-144
现代化是国家各领域持续转变的过程,面对这一过程,社会各成员会产生不同的反映。从近现代中日社会结构的比较看,社会结构对现代化的型塑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中日社会在家庭结构、社区结构、农村经济结构、基层政权四个方面各具特征,成为了中日农村现代化不同的发展轨迹与发展模式的结构性原因。  相似文献   

13.
现代化进程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张式谷(中央党校科社部教授)中国的发展道路在邓小平同志指出的当代世界的两大问题中,目前十分突出的是第三世界国家的发展问题。所谓发展问题,换句话说,就是实现经济和社会的现代化。发展,也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中国应该怎样发...  相似文献   

14.
在人类现代化的进程中,现代国家的建设一般是在三个维度上展开:基于主权独立的民族—国家、基于自由的民主—国家、基于公平的民生—国家,三者尽管有逻辑上的划分却没有时空上的分界。中国近代以来的现代化发展历程恰恰伴随着中国现代国家的成长。不同的历史时期,中国现代国家建设的维度也有所侧重,呈现出迭次嬗变的基本状态。  相似文献   

15.
18世纪中叶以来,实现工业化、现代化已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趋势。各种各样的现代化模式产生的重要原因,是每个国家和地区具有不同的国情和发展条件。实践证明,任何一个国家的现代化道路都必须植根于该国家的具体国情中。我国是一个经济落后、现代化起步较晚的国家。在致力于现代化事业过程中,由于它本身缺乏进行现代化的任何经验和实践,所以交织着各种极为复杂的矛盾,其焦点是:内部缺少现代化因素,却在外部因素的影响下,施行开始现代化进程;由于现代化进程起来晚,造成先天不足,但却要在很短的时间内,走完发达国家在几百年间…  相似文献   

16.
陈培永 《求索》2022,(5):5-11
当今中国已经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以“中国式现代化”为标识性范畴,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在新时代得到创新突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其中的“全面”说明要在有些领域、某些地域、一部分人口已经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进一步全面化。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表明的是强国,不是达到一般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实现共同富裕,表明是社会主义的而不是资本主义的现代化强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对我国现代化的定性判断,中国式现代化则强调了我国现代化的特殊性,既相对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又相对于其他非社会主义国家的特殊性。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都是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创造出来的道路的称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强调的是在中国走出来的不同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独特道路,可以给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提供借鉴;中国式现代化强调的是在中国走出来的不同于其他国家的现代化的独特道路,可以给所有追求现代化的国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关于现代化代价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现代化早已从原先的西方社会过程转变成全球性的过程,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国家要么已经现代化,要么正在致力于现代化或试图现代化,各国的现代化进程汇合成了一股世界性的潮流。当年孙中山所说的“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主要指的就是现代化的潮流。为什么现代化会成为顺之则昌逆之则亡的世界潮流呢?简而言之,现代化意味着迄今为止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最高发展。但是,事  相似文献   

18.
潘洪伟 《长白学刊》2006,(5):109-109
在我国,现代化、复兴、崛起正式表述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中国“和平崛起”。它们是党和国家领导人根据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在不同历史时期提出的不同内涵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现代化、复兴、崛起的演进,体现了时代的要求,丰富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容,成为当代中国不断进步的核心动力。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思想的形成与发展。1953年毛泽东提出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内容,就是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1954年以后,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在谈到国家发展战略目标时,开始更多地使用“…  相似文献   

19.
宋玉军 《中国发展》2007,7(1):60-63
混合经济的提出有相当长的历史,对其含义的理解有不同的观点,但应联系市场经济对其进行界定。混合经济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结果,是市场经济现代化的重要体现,“混合化”也是市场经济的一般性发展要求。市场经济现代化的特殊性决定了中西方国家向混合经济演进的几个不同方面。  相似文献   

20.
从一个传统的农业国家转向为现代化的国家,需要广泛的社会动员,这已被世界各国现代化发展的历史所证实。中国在向现代化国家发展过程中,同样也需要广泛的社会动员。对这种社会动员的重要性,邓小平有着深刻的认识。在领导中国人民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