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完善的利益表达机制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前提,是我国政治文明的重要标志。构建完善的利益表达机制,关键在于实现利益表达权利的平等,重点在于疏通利益表达渠道,另外,加快培育非政府组织是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完善的利益表达机制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前提,是我国政治文明的重要标志。构建完善的利益表达机制,关键在于实现利益表迭权利的平等,重点在于疏通利益表达渠道,另外,加快培育非政府组织是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众多的监督形式中,公民监督是当前民主监督中最为薄弱的,最需要加强和完善的环节。要积极构建公民利益诉求机制,强化公民监督意识,建立公民社会,依法监督、保障公民的监督权利,发挥人大监督、舆论监督在公民监督中的作用,形成监督合力,建立和完善我国公民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4.
完善的利益表达机制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前提,是我国政治文明的重要标志。构建完善的利益表达机制,关键在于实现利益表达权利的平等,重点在于疏通利益表达渠道,另外,加快培育非政府组织是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本文结合国内现状和国际经验,从文化和制度两个层面,探讨了如何建立行政问责的长效机制,使“问责风暴”走向“问责常态”。具体包括:倡导新型官场文化,强化行政主体责任意识;培育完善公民社会,增强公众问责意识;明确职责划分,严格权责对等;健全法律法规,实现“制度问责”;强化监督机制,加强监督力度;加强配套制度建设,完善问责机制等。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析了现代政治文明的两种传统及其基本价值,指出人是政治文明的主体和核心。发展政治文明,需要培育具有权利意识和理性精神的现代公民社会。培育现代公民社会,是建设现代政治文明的重要前提。首先,公民社会的成长,是推动现代化的重要力量。其次,公民社会是公民意识和公民文化高度发展的产物。再次,现代公民社会要求建立协商政治。  相似文献   

7.
群体性事件的本质是一种利益表达形式,是现代化过程中公民权利意识觉醒后社会冲突的一种表现形式,是符合矛盾运动规律的一种现象。应对群体性事件的基本策略是,构建一种容纳并可以制度化的解决机制,群体性事件在合理的框架内予以解决,而不至于造成社会秩序失范。当前,应当着力从四个方面着力构建利益表达机制:即利益主体的培育机制、利益表达渠道的实现机制、利益表达方式的规范机制和利益表达主体与客体的保障机制。而且这一机制的构建与完善,应当成为今后规范化解决群体性事件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8.
我们能否在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带来利益分化和差异的基础上实现社会和谐与公平正义。关键在于能否有效协调好各方面利益。实现利益协调最关键的就是要让公民享有平等的表达和追求自身利益的权利。协商民主克服了简单的多数通过的民主决策机制的缺陷,把更多的利益主体纳入到决策领域和决策过程中来,实现尊重多数和保护少数的统一。  相似文献   

9.
“黄蓝战略”的提出为东营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提供了重大机遇,但是,社会矛盾的复杂多变正严重制约其进一步发展。当前,东营社会矛盾主要表现为矛盾主体、内容、形式和地域的多元化,究其原因就在于群众需求超越现实购买力、矛盾表达渠道不畅、收入分配机制失灵等,解决的途径就是通过发展经济、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完善收入分配调节机制、政府部门运行机制和社会利益表达机制建立起多元化化解社会矛盾机制。  相似文献   

10.
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既是现代社会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民主政治的内在动力,更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需要。但是作为教育主渠道的我国高校,由于公民意识教育课程设置本身、其相应的评价机制、教师队伍建设的不完善,大大制约了公民意识教育的发展。加强法制教育、权利义务教育、价值观教育成为公民意识教育的重点。我国高校应通过完善课程设置、增加实践活动、改善评价机制、进行教师培训的途径,来推动高校理论课教学的发展,切实提升学生的公民意识。  相似文献   

11.
建构我国公益诉讼制度的略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益诉讼是指为维护国家和社会公益利益而提起的诉讼。它是自然人或组织对公共事务进行管理的方式之一。建立和完善公益诉讼可以完善我国司法制度,促进法治发展。它是我国民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建构我国公益诉讼制度,要建立监督权力行使的权利运作之机制,明确公益诉讼提起主体和条件及受案范围,提高公民的公益诉讼意识,建立我国的公益诉讼团体组织,并改善法院的工作效率和执法水平等。这对于建立和完善我国的公益诉讼制度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生态文明建设仅有美好的愿望和法律规范体系的重构和完善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法律规范内在价值的转型和法治思维的确立。良好的公民生态法治意识是"美丽中国"的公民作为"现代化的人"所必须具备的素养,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可靠支撑。公民积极自律的精神能够使普遍有效的生态法治秩序得以实现,公民生态法治意识的形成能够使环境权利保障更为有效,生态法治意识有利于理性实现人类自身的可持续性发展。根据我国的国情、社会发展需求与公民的实际,根据法治的要求,善用法治方式,通过一系列法制路径、行政路径、社会路径来培育公民树立生态人权意识、生态公平意识、生态责任意识、生态秩序意识、生态自我约束意识。  相似文献   

13.
十八届三中全会把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而基层社会是整个社会最庞大的一层,其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稳定和发展,所以研究基层社会治理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城市社区为例,研究基层社会治理,发现当前基层社会治理所面临的困境:政府角色转变缓慢,社会治理缺乏推动力保证;公民意识薄弱,社会治理缺乏理念支持;制度不完善,社会治理缺乏机制保障。本文通过引入协商民主,寻找突破基层社会治理困境,实现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途径:积极作为,明确政府职责,推动社会治理;强化公民意识,培育协商文化,提高社会治理能力;协调多元利益关系,化解矛盾冲突,维护社会稳定;完善协商民主制度,健全治理机制,规范社会治理。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是网络社会中的重要活跃主体之一,培育大学生网民公民意识则是中国政治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从理论逻辑上看,新时代大学生网民公民意识的核心要素主要包括权利意识、责任意识和主体意识;从实践逻辑上看,立足于法治信仰与道德自觉的网络公民参与是新时代大学生网民公民意识实践的必然路径。  相似文献   

15.
公民意识培育以增强主体意识为基础,涉及权利与义务、道德与法律、国家和社会等全方位的内容体系。对大学生进行公民意识教育旨在增强其公民身份认同,促进其健康成长。培育大学生公民意识可从环境优化、内容完善、方法革新三个方面入手,在吸收传统教育理念的基础上,开创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隐性与显性相结合、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大胆利用大众传播载体等灵活多样、生机勃勃的方法和形式。  相似文献   

16.
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也是城乡统筹的主力军,因此摊进城乡统筹发展离不开对新型农民的培育问题。新农民培训从政府角度看应首先建立和完善惠农、优农的保障制度;其次,应引导农民树立科学的生活理念和发展讽以及公民意识和主体意识,提高农民的技能性素质和经营性素质。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植根于公民社会,公民主体性的实现是政治文明建设的最终目标。当前,推进这一进程的现实主体呈现出多重主体复合结构的特点,在这一结构中,基于我国完政体制、中共的领导体制以及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共是主导政治发展、实现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的核心;作为党领导下的群众组织和政治团体,各个制发性政治主体在具有广泛的社会经济职能的同时,也在建设政治文明进程中具有重要的利益表达、利益综合、民主教育、政治录用、政策执行、社会动员、思想政治工作等功能。以党为主导的制度性多重主体复合结构是推进社会主义事业包括政活文明发展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8.
建立健全社会监督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监督是权力监督制约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阶段我国反腐倡廉的可靠保证。由于当前社会监督存在知情权难以保障,监督主体缺乏应有的权威,监督主体意识淡漠,监督机制不足等问题,影响了社会监督的威力与效能。实现权利系统对行政权力系统的合理约束,保证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推行政务公开是前提,建设新型文化、培育民主意识是基础,完善社会监督机制,实现社会监督制度化是关键。  相似文献   

19.
"维稳"新思考:完善公民利益表达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社会改革的深化,新的社会矛盾不断出现,新的社会利益群体逐渐形成。不同的社会群体利益诉求的内容不同。畅通公民利益诉求表达渠道关系到30多年来改革的成败,也是衡量政府执政理念的一个重要标准。文章就完善公民利益表达机制,实现社会持续稳定进行思考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0.
社会转型期弱势群体利益表达的困境与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畅通有效的利益表达机制是协调社会各阶层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但在社会转型期,由于权利缺失,制度化利益表达渠道的缺陷及利益表达组织的缺位等问题,使弱势群体的利益诉求常处于无效表达,无处表达和无力表达的境地。新时期为了实现社会和谐,我们要给弱势群体赋权,建立和完善弱势群体利益表达机制,加强弱势群体利益表达组织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