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何伟 《理论前沿》2004,(21):11-12
我国这次宏观调控在执行政策的力度上,在综合运用宏观调控手段上,比前几次的宏观调控大有进步,避免了一次经济大起大落,已取得初步成果。为了使政府对宏观经济的干预具有预见性、科学性、效果性,应将宏观调节与宏观调控区分开,加强日常的宏观调节,避免事后的宏观调控。(一)宏观  相似文献   

2.
国家宏观调控权的滥用对市场机制基础性作用的地位与私权利保护极易产生损害 ,所以在国内法律赋予国家宏观调控权的同时 ,建立对其有效的法律监督与救济机制已成为当务之急。建立国家宏观调控的法律监督与救济机制 ,具有经济学与法治主义方面的理论根源和权力观念基础。它对我国宏观调控法律研究上升到全面性与系统性之层次以及指导立法实践将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3.
宏观调控是协同推进改革发展稳定的重要抓手。经过长期探索,一套富有中国特色的宏观调控体系已初步建立,为实现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作出了重要贡献。当前,我国已进入新发展阶段,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化,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对宏观调控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要目标,以统筹发展和安全为重大原则,以加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为重要途径,以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为根本遵循,持续完善中国特色宏观调控体系,推动中国经济行稳致远。  相似文献   

4.
随着金融调控在宏观经济调控中已处于核心地位,其调控职能、方式和效力,直接影响到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质量和水平。本文主要探讨金融宏观调控主体信用制度建设问题,以期健全、规范我国的金融宏观调控,完善法治环境,促进经济协调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5.
论内需不足的市场规制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我国经济领域已持续几年的内需不足现象,理论界大多从宏观调控的角度思考问题和寻求对策.但是,近年来国家针对内需不足所采取的财政、金融等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未能取得显著效果.例如,尽管连续七次降低储蓄利率并开征利息  相似文献   

6.
我国的粮食流通体制长期以来是行政管制 ,虽然现在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已基本确立 ,但是在宏观调控上总是偏好和习惯使用行政管制 ,而不善于利用市场和经济手段来调控粮食的生产和流通。当前粮食宏观调控存在主体分散、权利不集中、调控工具不灵活、调控成本过高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我国粮食生产自2004年至2007年已连续4年增产,国内粮食供给相对充裕。但与此同时,粮食市场却波浪迭起、涨风不断。宏观调控措施似乎也难迅速奏效。除了国际粮食市场涨风波及等因素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政府对粮食市场宏观调控目标的公益性与粮食零售市场受控载体营利性的矛盾。  相似文献   

8.
对宏观调控程序法治化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职能日益彰显,宏观调控法受到了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但鲜有对宏观调控程序的研究。宏观调控程序是由法律所规定的,宏观调控过程中调控主体和受控主体必须遵守或履行法定的时间、空间和方式。宏观调控程序法治化就是宏观调控程序以法律的形式被确定下来并且得以实施。我们有必要根据宏观调控的需要和参与宏观调控的各方主体对宏观调控价值的追求,以正义的程序理念为指向,充分体现程序民主,建立起完善的宏观调控程序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9.
提高政府宏观调控质量已成我国当务之急。要提高宏观调控质量 ,首要问题是确定宏观调控边界 ,而具体措施则有 :转变政府职能 ,建立多元化调控体系 ;实行制度化分权 ,巩固分级调控体系 ;健全金融宏观调控体系 ,实行以货币政策为主的宏观调控政策 ;完善宏观调控法律体系 ,将宏观调控纳入法制化轨道  相似文献   

10.
宏观调控基本法对于完善宏观调控法律体系 ,保障我国经济的稳定和快速增长 ,以及应对WTO等 ,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必须尽快制定宏观调控基本法。宏观调控基本法主要是一部程序性质的法律规范 ,其内容建议由总则、宏观调控资格制度、宏观调控权运用程序和法律责任四部分构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