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余洁 《观察与思考》2005,(17):60-63
<正> "大块本造化,雕琢况天工。灿烂漫世界,元气混沌中。"周沧米先生的这首题画诗,道出了中国画艺术更深的层次……六、七十年代他那屡变屡奇的《牧趣图》,就赢得了美术界的广泛赞誉;八十年代以来,其艺术触角则向着山水画伸展;九十年代初,他远离城市的喧嚣,而结庐故乡雁荡,寝昧于清泉怪石茂树闲云之间,开始了山水画的创作。他又在故乡雁荡山下的一块大石上造了个画室,近几年大约有一半时间是在雁荡山的画室中度过的。在山里隐居,他如鱼得水,画出了许多佳作巨制。他的中国画创作,向来以其造型谨严、笔墨畅达、情趣充盈而引人注目,他的写生稿数以万计。在当代的中国画坛,可以说,很少有哪位画家能像周沧米先生那样,对中国绘画的执  相似文献   

2.
毛亚旻 《前进论坛》2008,(12):53-54
在青海省文艺界说起杨海东,了解他的朋友都称他是京剧艺术道路上的“苦行僧”。他有许多的头衔,国家一级演员、“四个一”优秀人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省戏剧艺术剧院艺术顾问等等,是一个众所周知的名人。  相似文献   

3.
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邓小平同志,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设计师,他在指引中国人民向现代化进年中,展示了卓越的领导艺术。统战艺术是他领导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样具有非凡的艺术魅力。邓小平的统战艺术建立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基础之上,是马列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典范。  相似文献   

4.
论邓小平的统战艺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论邓小平的统战艺术文克成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邓小平同志,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设计师,他在指引中国人民向现代化进军中,展示了卓越的领导艺术。统战艺术是他领导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样具有非凡的艺术魅力。邓小平的统战艺术建立在解放思想、实事求...  相似文献   

5.
一 个艺术家在艺术上成就的 早晚,常被人称之为“少年得道”或“大器晚成”。夜冰先生当属于后者。他生于战火纷飞的年代,饱经战乱之苦。他走的是一条自学、自创、自强不息的艺术之路──生活是他的导师,人生是他创作的主题。 夜冰先生是地道的自学派和苦学派,他的艺术征程发端于弥漫着硝烟战火的抗日战争年代,解放后他自学完大学课程,系统地攻读了绘画理论,又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组织的进修班等进修学习,特别是他在青年时代因借调参加建国十周年北京十大建筑的陈列设计及绘画制作工作,有幸结识了中国当代的一些名家,诸如董希文、…  相似文献   

6.
徐勇 《协商论坛》2008,(11):53-53
张大中,在博爱县音乐艺术界,可以说是尽人皆知。他精通各种乐器,尤其擅长键盘演奏;他创作的歌曲散见于省内外音乐刊物并多次获奖;他创办的张大中艺术培训中心,在博爱县同行业中可谓时间最早、规模最大、设施最全。 张大中生长于太行山下丹水河畔的狄林村,周围竹林环绕,风景秀丽,优美的环境陶冶了他的艺术情操。极有音乐天赋的他,在父亲的熏陶下,从小就学会了电子琴等乐器。  相似文献   

7.
《群众》2021,(7)
正"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这是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在潍县知县任上赠给署理山东巡抚包括的一首题画诗。这首诗以竹为引,托物取喻,写他在衙署书房休息时,听到窗外风吹竹叶萧萧作响,仿佛百姓啼饥号寒,忧心如焚。虽然他官不大,  相似文献   

8.
刘克稳 《新东方》2012,(1):56-60
在《艺术作品的本源》中,海德格尔详细论述了他关于艺术作品的本源的哲学思考。从艺术的现实性出发,他彻底批判和剖析了西方传统意义上的形而上学之艺术观,反对将艺术作一种对象性的审视。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自己的存在论意义上的艺术观,艺术的本质乃是真理的发生,一切艺术本质上就是诗。但是,令人费解的是,海德格尔的最终结论却是:艺术是一个难解的谜。他也无意于揭开这个谜。笔者认为,要揭开这个谜,必须从思想之内在力量和现实的处境来加以着手。  相似文献   

9.
肖巩 《今日上海》2011,(8):54-55
在上海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职位中,徐庆华不仅是最年轻的一位,其在艺术造诣上也独树一帜。他成名干篆刻与书法,但与生俱来的对艺术的强烈兴趣驱使他也涉足绘画、雕塑等其他艺术门类,尤其他近年来更是以书法瓷艺蜚声沪上,令人瞩目。  相似文献   

10.
汪莎 《求索》2013,(8):101-103
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美学的奠基人康德在《判断力批判》中建构了他的美学体系。他对审美与艺术的剖析在西方关学思想史上具有重大且深远的影响,他通过审美判断和艺术中关的密切联系分析出美的本质问题。辨别判断之美与艺术之关运用审美判断进行区分并详细说明了四个切入点,因为它是分析艺术之美的基础。艺术之美的根本点是判断之美,也就是取决于审美判断并高于判断之关。它与通过审美判断而得出的判断之美都是以无功利、无概念的形式为基础,但是并不是所有事物通过审美判断都能成为艺术,因为艺术是审美过程的提炼.是以美为根本点的最终形式。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50年代,王维卿出生在一个艺术气氛浓郁的家庭,由于对绘画艺术的热爱,他高中毕业后考取了天津美术学院。考美院前,他曾向在天津人美社工作的画家杜滋龄先生请教,学习如何画素描、配色彩。在美院这座培养高级人才的艺术殿堂里,他亲耳聆听著名花鸟画家孙其峰、溥佐等老9币的教诲,扎扎实实苦练素描和色彩的基本功,由此打下了坚实的绘画功底。在天津美院的学习生活,是他最勤奋最快乐的时光,从那时起他就对花鸟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确立将来要以写意花鸟作为自己国画创作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中国著名的社会学家费孝通教授最近在谈西部人文资源的价值、保护和利用问题时提到:他发现中国的艺术和西方的艺术,有很大的不同点,就是中国艺术里面有玉器,而西方没有。他说:“玉器不仅是一门艺术,也代表了一种文化观念。”费老提出的这个课题,值得引起重视和探索。这里就个人所知,提出一些看法,以就教于学者专家。  相似文献   

13.
易宋江 《湖湘论坛》2009,22(3):105-106
托尔斯泰不仅是一位一流的作家,也是一位博大精深的思想独特的文论家。过去,人们在研究托尔斯泰时,多从再现与反映论的角度去分析托尔斯泰理论和创作中的现实主义因素,而事实上,托尔斯泰极其推崇情感表现,尤其是在对艺术本质的认识上,他从艺术的功用这一角度来界定艺术的本质,认为艺术是情感的交流与传达,因而他特别强调情感在文学创作中的重要地位和重要作用,强调艺术的感染力。从这一角度上看,托尔斯泰也是一位十足的浪漫主义作家。  相似文献   

14.
本期人物     
《今日浙江》2013,(8):60-60
金一德是恬淡自守的学者型艺术家,凝聚了自杭州国立艺专时代起就已明确的重学术研究的优秀传统,其严谨、朴素、激情内蕴的品格,渗透在他整个艺术生涯甚至所有艺术作品中。由于师从中国早期现代主义艺术运动的先驱——倪贻德教授,他的画风尤重现代主义,特别是表现主义手法,走到了同时代很多艺术家前面。  相似文献   

15.
幽默是造成艺术魅力和文笔情趣的重要手段之一,是作者观察生活和反映生活的一种特殊本领。它伴随着笑声来“惩罚不良的社会风尚”,净化人们的灵魂。因此,幽默的运用,是一种生活和斗争的艺术。毛泽东的文章妙趣横生,他是一位善于在著作中运用幽默和讽刺的语言大师。在他的笔下幽默的语句俯拾皆是。如他一再批评党八股是干巴巴、灰溜溜的东西,这样的文章千篇一律,千人一面,  相似文献   

16.
退休的陆小吉和他在上海市美术学校的同学张忠焕、完震峰,以及校友邓菲都进入了无拘无束、散淡自如的生活状态,但是艺术是他们心头的梦。纵然岁月流逝,青春不再,但是只要艺术在召唤,他们觉得人生永远是充满激情的交响曲。  相似文献   

17.
多年来,我一直关注着祁峰的书画创作,每当我看到他画的驴、马、骆驼等新作力作和他自作自书的题画诗时,总使我 十分欣喜、激动不已,多次在其画作上题 词留念。 祁峰是自学成才的画家,是诗书画印“四绝”集于一身的“全才”。自他八岁开 始习画至今,数十年来在墨海丹青中艰苦 磨练,勤奋劳作,笔耕不辍。他时刻牢记 并努力实践西北画派创始人倡导的“一手 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的宗旨,不断 向古今中外的书画名家学习,继承传统, 融汇中西。在绘画技法上,认真学习掌握 徐悲鸿、吴作人、黄胄等艺术大师的传统 技法,并勇于探索创新,逐渐形成了…  相似文献   

18.
《民主与科学》2009,(6):58-60
钱学森是我国航天科技事业的重要开创者和两弹一星元勋。作为一位杰出的大科学家,他具有深厚的人文艺术造诣。为缅怀钱老,本刊特选摘他有关科学与人文、艺术的部分论述,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9.
杨云飞 《前沿》2014,(11):230-231
洛佩斯是西班牙著名画家,在浮躁与颠覆充斥的当代西方艺术界里,他没有受到各种新奇的艺术思潮左右,而是坚持以具象写实为创作方向。同时,洛佩斯也没有墨守成规,虽然他推崇古典的写实风格,但他在此基础上做出了自己的创新。洛佩斯将众多生活化的场景入画,抽水马桶和洗手池等寻常物件,在他的画笔下,仿佛凝结了时间的光辉。本文从题材选取、创作手法两方面简要分析洛佩斯的绘画艺术。  相似文献   

20.
孙际垠 《求索》2008,(7):194-195
贾平凹是“大散文”的提倡者,他的创作历程,是对艺术的探索与试验,也是对自己生命力的享受和宣泄,更是其自身灵魂的搏斗与挣扎。他的散文渗透着强烈的生命意识,对生命有着非同寻常的思索和参悟。他力图探索生命奥秘,对生命的本真意义进行发掘。他用艺术的眼光审视生命,营造了一个充满生命活力和艺术底蕴的世界。他在“大境界”中倾注生命的真诚,字里行间,充溢着禅化的生命意识。这些共同构成了贾平凹散文韵味深长的基本审美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