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霞飞 《党史纵览》2006,(2):51-55
(接上期) 陈白达败了一阵 陈伯达也真下了功夫,他夜以继日,字斟句酌,完稿后亲自动手把抄清的报告稿封在一个牛皮纸口袋里.  相似文献   

2.
江青与陈伯达相识较早,并且在一起工作过。“文化大革命”初期二人也合作过,但在“文化大革命”进行期间,二人却有了矛盾。后来,二人之间的明争暗斗达到了非常激烈的程度。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面和心不和的两个毛泽东的秘书早在1939年春天,陈伯达就在延安担任了毛泽东的秘书。到了20世纪60年代,陈伯达仍然担任着毛泽东的第一号政治秘书,同时,还是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作为毛泽东的夫人,江青也于1956年成了毛泽东的“五大秘书”之一,主管毛泽东的生活方面的事。由于二人工作性质不同,工作上也就自然没有矛盾,在平时,面子上也算和气。但陈伯达…  相似文献   

3.
一个是中央文革小组组长,一个是中央文革小组顾问,狼狈为奸却又勾心斗角。作者以亲身经历揭开了“中央文革”黑幕的一角。  相似文献   

4.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中央文革小组成立了,陈伯达为组长,江青为副组长。江青起初处处关心维护陈伯达,陈伯达便写报告给毛泽东,说在他生病期间,由江青代理组长职务,临时将权交给江青。然而,等到陈伯达出院后,江青却紧握权力始终不放手,从此,陈、江二人起了矛盾。  相似文献   

5.
霞飞 《世纪桥》2005,(10):40-43
中央高层多教人都知道,陈伯达与江青早在“文化大革命”之前就面和心不和,但他们在“文化大革命”初期却合作了一段时间。这是为什么?陈伯达与江青面和心不和陈伯达早在1939年春天,就在延安担任了毛泽东的秘书。毛泽东是看中了陈伯达的历史和理论功底,才选他当秘书的。由于陈伯达此前担任过中共河北省委常委,地位不算低。所以,毛泽东  相似文献   

6.
王凡 《党史博览》2002,(1):35-43
原中央办公厅警卫局("文革"时,也称警卫团)副局长邬吉成,在"文化大革命"初期进驻钓鱼台国宾馆,成为那里安全警卫的负责人.在那个特定历史时期,急遽蹿升复一一陨落的政治明星陈伯达、康生、江青、王洪文、张春桥等,都是钓鱼台的长住客,他们栖宿出行的安危,皆系于邬吉成等警卫人员的黾勉自厉.  相似文献   

7.
《湘潮》2015,(6)
<正>主持人:郑仲兵、李宇锋参加者:杨银禄、阎长贵、赵柳恩、周淑英访谈对象:马晓先(江青最后一任保健护士)时间:2006年2月25日初到江青处李宇锋(简称:李):您是江青最后一位护士,在江青那里一直工作到她被隔离审查,还监看了她一段,从服务到监护,这种角色转换很有意思。现在就请你谈谈有关情况。马晓先(简称:马):我的工  相似文献   

8.
在“文化大革命” 中,林彪与江青究竟保持什么样的政治关系,这是研究这场政治运动时必然遇到、也必须认真对待的问题。剖析他们的政治关系,不仅可以看清这两个人的本来面目,而且有助于了解“文革” 中一些重大事件的真相。而要深入研究此问题,只看他们的公开言论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仔细考察他们私人之间的来往和谈话;因为,通过后一渠道,才能了解到价值更高和真实性更强的材料。下面,就让我们沿着这个线索来进行研究。 (一) “文革”以前,林彪与江青很少单独见面。随着 “文革”的酝酿和发动,他们之间的直接接触和间接联系…  相似文献   

9.
10.
<正>眼前这位老人尽管已进入耄耋之年,但是动作仍十分稳健,谈吐仍十分清晰。老人极为低调,连小区的居民都不知道他曾位居最高人民检察院要职,曾以特别检察厅"两案"起诉组组长和公诉人及检察员的身份,在两个多月时间里亲历"两案"主犯江青的10次出庭:起诉、庭审、法庭辩论、宣判,且一次次与江青面对面较量。在多方面的努力下,我们得以走近最高人民检察院原副检察长江文,请他还原那场真实的世纪大审判。  相似文献   

11.
王凡 《党史博览》2002,(2):18-25,31
邬吉成和江涛到警卫师,把江青搞试点的情况说了一遍/江青提出给她找一支自动步枪和一支半自动步枪/我们中央警卫团明明有半自动步枪,汪东兴为什么说没有/“请八连以战士名义写成大字报,贴到军报主楼墙上……”  相似文献   

12.
船过留沫,车去留辙。人死了,总然要在人世间留下痕痕迹迹。张贞,1963年客死台北;陈伯达,1989年猝逝北京。他们都死了,但两人间的生前关系,却烙印在永远抹不去、擦不掉的历史车辙上。张贞,字干之,福建下南部的诏安县人,曾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军委第一、四军风纪巡察团主任委  相似文献   

13.
霞飞 《党史博采》2005,(11):17-21
"点火"有"功",被确定为"中央文革"副组长 出于反修防修的良好愿望,毛泽东在1965年即下决心发动一场自下而上的"文化大革命",但毛泽东一直苦于找不到突破口.正当此时,摸到了毛泽东心思的江青开始大显身手了.她先是到上海伙同张春桥、姚文元,写了<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点燃了"文化大革命"的导火索,接着,又向"三家村"(邓拓、吴晗、廖沫沙发表一些杂文、评论时所共同使用的笔名)开刀,向北京市委发起了政治中击.  相似文献   

14.
当年,作为第一夫人的江青,力人骄横跋扈.在“文革”十年的政坛上出尽了风头.那么生活中的她,又是如何一番情景?她曾几度上江西庐山,她在此间留在人们脑海中的印记是什么?请看——  相似文献   

15.
陈尚友被监禁大牢,又是张贞第二次救了他!1931年11月,张贞赴南京出席国民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会议上,他提出“建设嵩屿为商埠”的提案。孙中山《建国方略》规划厦门港时提出:“吾意须于此港面之西方(注:即嵩屿,时归漳属海澄县辖)建新式商埠,以为江西、福建南部丰富矿区之一出口。”张贞根据《方略》所示建议嵩屿设商埠,打算开发  相似文献   

16.
林彪自我爆炸,陈伯达下台,张春桥的眼睛开始盯着空出来的中共中央副主席的位子。特别是毛泽东下令筹备中共十大之后,张春桥以为机会来了。一天,毛泽东忽然问了张春  相似文献   

17.
(八) 1970年,特别是下半年以后,林彪与江青的政治关系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在当年8、9月间召开的九届二中全会上,林彪进行了抢班夺权的阴谋括动,他公开打出的旗号是维护“天才论”,暗地里是企图早日成为国家主席。在林彪的部署下,叶群、吴法宪、李作鹏、邱会作等以不点名的方式,大批张春桥,从而在林彪集团与江青集团之间,爆发了一场争斗。这场争斗,对林彪与江青的政治关系产生了相当大的冲击。但是,由于问题爆发后毛泽东在全会上只是重点批判陈伯达,避开了林彪;而叶群等人发难时的斗争矛头也没有直接涉及江青。所以,在…  相似文献   

18.
(五) 1968年,林彪与江青的政治关系又有了新的发展。 一是表现在重大事件中。 1968年3月,在整个局势稍为稳定之下,突然爆发出“杨余傅事件”。在此事件中,江青与林彪再次紧密地进行合作。 3月9日晚上,叶群紧急约见江青;一见面,就说:“杨成武和余立金勾结起来,要夺吴法宪的权。林总叫我来向你报告,看怎么办?”还表示:“林总很为难,他不好直接找主席,问题又很严重!”江青一听,劲头就来了,立即去见毛泽东。她除了提出杨成武“要夺空军的权”之外,又说:“杨成武跟傅祟碧勾结,要夺北京市委的权。” 这些罪名都…  相似文献   

19.
怀倩 《世纪风采》2009,(8):22-25
一 陈伯达于1904年10月生于福建惠安县岭头村一个破落的秀才之家,原名陈建相,字尚友。15岁那年,他考入华侨富商陈嘉庚先生创办的厦门集美师范学校。在集美师范学校读两年半后,17岁的陈伯达回到惠安老家当上小学教员,一年后改到厦门小学任教。  相似文献   

20.
陈伯达是一位“大名人”,号称党内“一支笔”,人们习惯地称他为“老夫子”。他曾写过《中国四大家族》、《窃国大盗袁世凯》、《人民公敌蒋介石》等政治论著,他写的《墨子哲学思想》还受到毛泽东的夸奖。陈伯达一度成为党内有影响的理论宣传家之一,但他在“文化大革命”中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行,晚年成了阶下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