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东南亚国家的关税及非关税壁垒王文良赵子诚关税及非关税壁垒是东南亚各国政府对外贸易政策与措施的主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与东南亚各国经济交往的日益增加,了解东南亚国家的关税及非关税政策的情况,特别是涉及到进口政策方面的所谓“壁垒”问题,对我们发展与东南亚各...  相似文献   

2.
东南亚华文教育的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但是,我们不能不承认,国家间关系是促进当前东南亚华文教育出现热潮的主要推手,日益提升的中国—东盟经济贸易关系为东南亚华文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不断深化的中外人文交流则为东南亚华文教育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展望未来,东南亚华文教育将会有一个更加美好灿烂的明天。  相似文献   

3.
东南亚各国高度重视5G技术对本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着力推动5G技术在本国落地.新冠疫情虽然让部分国家推进5G速度有所放缓,但各国发展5G技术的意愿更加坚定.东南亚发展5G技术拥有丰富的人力资源和广阔的市场,随着东南亚数字经济的迅猛发展,诸多大型信息技术公司看好东南亚市场前景,纷纷加大对东南亚的投入.然而,美国执意将5G问题政治化,在东南亚封锁、打压以华为公司为代表的中国企业,扭曲生产要素配置,将经济、技术问题意识形态化,强迫东南亚国家减少采购中国企业的5G设备.同时,东盟缺乏在5G领域制定规则和制度的政治意愿,不够重视发展数字经济的基础设施,未能通过务实合作抢抓5G规则的制定权,逐步丧失引领区域5G合作的主动权.在此背景下,东南亚各国在5G设备选用问题上,采取了不同策略.一些国家继续使用中国公司设备,个别国家转而使用非中国企业设备,部分国家试图淡化地缘政治竞争色彩.未来,东南亚国家会继续游走在中美之间,从传统的"两边不得罪"的政策取向出发制定5G政策.东南亚国家将加强东盟内部在5G问题上的协作,创制数字时代发展新概念,制定相关规则和制度,在数字基础设施领域引领区域发展.东盟还将以5G合作为契机,加强与中国在各个领域的合作,助推中国—东盟合作提质升级.  相似文献   

4.
香港《远东經济評論》和日本《海外市場》先后发表了它們的評論員和通訊員写的有关英国、西德、“歐洲共同市場”和日本等資本主义国家对东南亚各国的貿易情况,这些文章都是从不同的角度提供情况并向其本国的統治者和資本家献策。但从这些文章中可以看出,由于美帝国主义对东南亚各国的扩張和掠夺,日益排挤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在东南亚各国的經济势力,被排挤的資本主义国家也采取了諸多的对策,因而,在东南亚各国的市場上,反映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間的相互傾扎,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尖銳化。同时,从这些文章中也反映了随着东南亚各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运动的日益高漲,帝国主义在东南亚各国的經济地位也日益动摇,它們的渗透手段遭到越来越大的困难。它們在哀叹之余,仍企图继续在东南亚作最后的挣扎,提出所謂“援助”、“友好”和“經济貿易合作”等等词令只不过是为其扩張政策搽脂抹粉而已。但是,近年来日本对东南亚的經济联系日益加强,扩張的手法也較多,已成为帝国主义国家在东南亚經济竞爭中的一个勁敌,也值得加以注視。  相似文献   

5.
中国封建政府对西方列强入侵东南亚的反应喻常森西方列强对东南亚的殖民入侵开始于16世纪初,经过长达4个世纪的征战与争夺,到19世纪末,东南亚竞相沦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中国与东南亚各国有着悠久的传统友好关系。按惯例,东南亚各国定期遣使前...  相似文献   

6.
南朝时期,汉族统治者理想中的"华夷秩序"因东南亚各国携礼"宾从"而似有其实;但实际上,随着与南朝距离的渐远,东南亚各国对"华夷秩序"的认同感也逐渐降低。东南亚各国对"华夷秩序"认同与否还取决于中原王朝的实力大小和外交努力。而在这些方面,南朝显然不及前代,这就从根本上导致东南亚各国对南朝各政权政治膜拜和实利诉求的减少;取而代之的,则是在东南亚国家主导下,南朝时期的中外佛教交流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  相似文献   

7.
东南亚国家与台湾关系的现状特点及发展趋势乔之随着冷战的结束和国际格局的变化,各国都在调整对外关系。东南亚国家与台湾对双边的关系也作了重大调整,对此,我们不能不引起重视和注意,本文拟对东南亚国家与台湾关系的现象、特点及发展趋势作一个分析。一、东南亚国家...  相似文献   

8.
在东南亚各国中新加坡是唯一华族人口占绝大多数的国家,华人经济在新加坡经济发展过程中一直占据重要的地位。本文以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以来新加坡华人中小企业变化发展为主线,对1997—2008年期间,新加坡华人中小企业变化和发展状况及特点进行分析。尽管1997年金融危机对新加坡华人中小企业冲击较大,但相对东南亚其他国家华人企业而言,新加坡华人中小企业在这十年中得到较快的恢复并迅速发展,尤其是新加坡华人中小企业国际化步伐的加快,对中国中小企业走出去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1945-1970年间,美国利用其霸权地位所缔造的国际贸易和支付体系、冷战地缘政治因素以及美国实施的战略储备计划,都对东南亚国家的对美贸易产生了重要影响.在冷战动力的作用下,东南亚国家的对美贸易被纳入了东西方竞争的轨道,美国成为这一时期东南亚原材料和初级产品最重要的进口国,东南亚国家也通过对美商品出口增加了财政收入和资本积累,一定程度上为其经济增长提供了动力.  相似文献   

10.
在全球石油资源日益减少,各国竟相开发新型环保替代能源的背景下,美国空军正走在研发和使用替代能源的世界前列.目前美国空军使用的替代燃料主要有生物柴油、F-T技术CTL/GTL燃料等.但是由于在技术进步、商业投资方面面临较大障碍,新体制也有待形成,替代能源的商业应用尚需时日.对于美国空军使用替代燃料,美国国内存在一些争议,但是美国国内使用替代能源的立法和国防部的各种替代能源规划,终将推动发展和使用替代能源的步伐.从应用前景看,未来生物质燃料生产和战场、军事基地使用的可再生能源生产技术将有很大发展.美国空军的替代能源政策将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1.
九一一事件以来美国与东南亚国家关系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九一一事件后,出于安全的需要,东南亚国家与美国加强了反恐合作,美国与东南亚国家在政治、经济等领域的合作也有所加强.美国利用反恐使自己在东南亚的影响有所扩大,但东南亚地区原有的大国平衡关系没有受到影响.今后五至十年内,恐怖主义仍将是影响美国与东南亚各国关系的基本因素,东南亚国家会继续加强与美国的安全合作,但不会让美国肆意妄为.  相似文献   

12.
在今天中国与东南亚国家间越来越频繁和多样化的交流活动中,东南亚各国的对华友好协会是这个地区发展对华关系的重要民间桥梁,而华人精英则不同程度地在各自的协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他们有的在前台起主导作用,有的在幕后起主导作用,有的担任辅佐角色,也有协会华人尚处于缺位状态。在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公共外交中,各国的对华友好协会可以作为公共外交的平台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国际产业转移理论为基础,从东南亚国家产业转移的演变轨迹与路径选择两个维度出发,探讨东南亚国家产业转移的过程、特点和优势。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东南亚国家产业转移所造成的结果--产业结构优化与层次分化。最后,结合次贷危机后国际产业转移趋势出现的新变化,文章提出东南亚各国应当根据各自在区域内的产业发展层次进行战略设计,推动产业结构再升级。  相似文献   

14.
“科伦坡计划”是英国打着所谓抵御共产主义以及提高东南亚各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招牌而创立的。而实际上是企图保持和巩固战前英国对东南亚各国的殖民地统治的地位。它的原先打算是:执行科伦坡计划的领导机构全由英联邦各国的代表组成,“计划”的费用也由英国来支付。但是,给軍备竞赛弄得精疲力竭的英国,负担不起这笔开支,不得不在1951年请求美国来参加科伦坡计划,企图靠美国的支援来达到它的目的。但是美国插手之后,却利用它来竭力排挤英国,扩张它在东南亚各国的势力,同英国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目前,美国已成为对科伦坡计划国家的最大的投资国,这个计划的中心随之转移到了华盛顿。1958年11月在美国西雅图举行的科伦坡计划组织会议中,美国已更进一步夺取这个组织的领导权,并利用东南亚国家的经济困难把它作为加强控制和掠夺东南亚各国经济的工具,同时还想达到它不可告人的政治目的,竭力挑拨参加科伦坡计划的亚洲国家同中苏两国的关系。日本在科伦坡计划中也有着很大的野心。它依靠美国的支持,并利用美英的矛盾从中渔利。而实际上,参加科伦坡计划的东南亚国家得到的援助却少得可怜。它们所得到的是美、英、日资本的大量侵入,压低这些国家出口的原料的价格,使这些国家输入增加,出口减少,外汇短缺,赤字激增,从1957年开始,生产显著地下降,使些国家陷于严重的困难中。本文作者系科伦坡计划局情报处的工作人员,在文中极力为科伦坡计划粉饰,强调外国“援助”对东南亚国家的作用,鼓吹这些国家接受“援助”。但是,尽管如此,我们还可透过一些数字,看出东南亚各国在科伦坡计划的控制和掠夺下经济困难的情况,以及美、英、日以“援助”为名,对这些国家实行经济扩张的情况。在这篇文章中也可看到美国已经成为这些东南亚国家的主要控制者,八年来西方国家对科伦坡计划的亚洲国家的投资,美国已佔80%以上。这篇译文,编者作了若干删節。  相似文献   

15.
浅议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国际贸易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东  栾雅钧 《东南亚研究》2001,(4):29-33,37
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在出口贸易上的关系 ,一直是是经济学界讨论的一个热点问题。根据目前比较流行的两种范式———“雁行模式”和“贸易竞争关系模式” ,对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关系有两种完全不同的解释。目前有一些学者 ,特别是一些国外学者比较倾向于用后一种模式来解释。这种解释从表面上看似乎存在一定道理 ,但若仔细分析中国与东南亚各国的出口市场份额、出口结构及决定各国出口贸易的因素 ,就会得出中国与东南亚各国的经贸关系更大程度上属于产业和技术引进的合作关系。良好的东亚经济关系和经济环境是该地区持续发展的一个根本前提 ,中国与东南亚各国不存在 ,也不应该存在货币贬值的“多米诺骨牌效应” ,东南亚金融危机与中国在九十年代初进行的外贸与汇率制度改革以及人民币汇率的变动根本不具有相关性 ,构建东亚地区贸易及货币协调机制是东亚地区寻求经济发展的一个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16.
美国金融危机影响下东南亚国家的经济表现与未来走向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2008年9月,美国次级信贷危机演变为金融危机并迅速席卷全球,在危机加剧的情况下,东南亚国家经济大幅下滑.本文分析了2008年东南亚各国在危机影响之下的经济表现,并对东南亚经济的未来走向作出预测.  相似文献   

17.
作为全球能源转型的关键因素和重要力量,中国和东南亚在清洁能源领域开展了全方位、多层次和宽领域的战略合作,为全球能源转型做出重要贡献.近年来,东南亚核电增量需求旺盛,中国核电发展势头强劲,为双方核电合作提供巨大机遇.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中国和东南亚核电合作不仅具备"天时""地利""人和",而且前景乐观.然而,中国和东南亚国家的核电合作尚未取得突破性进展.由于东南亚的核电开发仍处于早期阶段,中国核电走向东南亚面临不确定性多、政治风险大和国际竞争激烈等严峻挑战.在后疫情时代,中国应制定东南亚核电市场开发的长远战略目标,突出重点、循序渐进,妥善处理与其他核电出口大国的关系,为世界经济绿色复苏和能源低碳转型注入活力和信心.  相似文献   

18.
跨国公司在东南亚的投资战略王勤跨国公司在东南亚的迅速发展跨国公司在东南亚的投资经营活动,是跟着各国工业化进程而迅速发展的。60年代中后期,东南亚国家相继开始推进“面向出口”的工业化政策,加速了“替代进口”工业转向“面向出口”工业。同时由于东南亚政局走...  相似文献   

19.
东南亚国家华文教育与经济发展温北炎东南亚华文教育,在战后十年有过短暂的发展,后经过几十年的风风雨雨,受到各国政府的限制或禁令,陷于衰落时期,到80年代中期,尤其是90年代,东南亚国家与中国大陆和台湾、香港等地区使用华文的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关系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在中国同东南亚关系的问题上,美国政界和学界有不少人士颇为热衷于"中国软实力威胁论"。本文从近十几年美国和中国的东南亚政策以及东南亚国家的反应等方面入手,对这一新版威胁论的分析框架提出质疑:美国在东南亚软实力的相对下降主要是由美国自身政策以及东南亚各国在外交上的战略选择引起的;"中国软实力威胁论"的缺陷在于夸大中国在东南亚的软实力,回避美国自身政策应当承担的责任,同时还忽视东南亚国家的自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