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震宇 《湘潮》2013,(1):95
不同于个人无意识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情结构成,集体无意识的内容基本上是由原型构成的。荣格认为:原型概念是集体无意识概念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关联物,它表示似乎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的种种确定形式在精神中的存在。原型的一种众所周知的表达方式是神话和童话,本文将对童话中"原型"、"集体无意识"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2.
辛斌 《世纪桥》2007,(6):4-5
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的最终目的应该是让每个党员具有先进性的人格。从深层心理角度审视先进性人格,它与人的深层心理结构中时优越性、超越性追求的人格结构共契。因此共产党员先进性人格的塑造有深层心理的基础,更符合共产党的建党宗旨和时代发展的需要。通过先进性教育的长效机制,是完全能够达到先进性人格塑造的目的的。  相似文献   

3.
曼荼罗的象征意义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曼荼罗本为佛教名词,体现的是与坐禅和修炼有关的内涵和意义。上个世纪著名的心理学学家荣格通过个人体验和临床实践发现曼荼罗的基本形态具有存在的普遍性,他深刻体会到其在心理整合过程的作用,并据之认为曼荼罗是心理完整性的象征。  相似文献   

4.
心理文化与现代主体意识的冲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理文化,又可称为“文化心理结构”、民族心态或国民性,是指人类悠久文化传统在民族心理上凝结为稳定持久的心理特征和精神状态,属于传统文化的深层结构,它是根植于民族心灵深处的东西,是看不见、摸不着而人又无时不受其影响的隐形客体。其内在机制主要包括价值取向、情感态度、思维方式等等。心理文化同传统文化一样,随着社会的变动、时代的发展,在多种文化的碰撞、融合中不断地发展变化着。但作为传统文化的深层结构其变化却相当缓慢。诚然,五四时期知识分子激烈地批判封建文化传统,剖析国民劣根性,也触及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层结构,但由…  相似文献   

5.
倪红兰 《唯实》2007,(4):91-94
当代短信文化是社会心理的传感器,其广为传播一方面与手机短信的结构特征相关,另一方面与中国传统文化心理的深层积淀以及现代时尚流行等相关。它承载了重要的社会心理功能,在不同程度上起到心理按摩和调节作用。在传播过程中它也凸现了一些负效应。应密切关注短信文化的发展态势,从心理教育、舆论导向、政策调控、法律保障等层面加强管理和引导,促进短信文化的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6.
文化大观     
娱乐化对学术文化有功美学家李泽厚认为目前一些历史剧编得太荒唐,所以他基本不看历史剧。但他对易中天还是支持的,李泽厚认为易中天至少是按正史讲的,可以纠正大家从历史剧得到的许多错误知识。李泽厚说:像余秋雨、易中天、  相似文献   

7.
林健 《探索》2006,(5):138-140
在西部农村,长期积淀的价值趋向、思维定势和社会心理已逐渐成为一种集体无意识、一种习俗、一种生活方式,致使教育发展缺乏良好的文化环境与深层支撑。只有立足于文化的变革与建设,立足于人的现代化,才能给西部农村教育的持续发展带来精神的支持和长久的动力。  相似文献   

8.
道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蕴含着丰富而独特的哲学智慧。"无为"作为道家思想的精华所在,不仅穿越时空积淀在中华古老哲学的深层结构中,而且以其顽强的思想扩张力渗透在当今的教育生活中。"无为"思想具有丰富教育内涵,无论是在教育理念和教育原则,还是在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等方面,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都具有重要的现实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正福建红色文化的主要特点黄超凡: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指出:"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革命文化是由中国共产党人和人民群众在血与火的革  相似文献   

10.
任何社会事件发生的前夜都有一个特定社会心理的积淀过程。西安事变的发生与和平解决是民族救亡、反对内战、政治民主的社会心理不断发展的必然结果。中国共产党在这一社会心理的形成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引导作用,并推动社会心理向着利于抗战的方向发展,逐渐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泛滥在哲学领域严重地存在着。现将李泽厚在哲学上鼓吹的部分资产阶级自由化观点摘录评议如下:一、“西体中用”评议按照李泽厚的解释,“‘西体中用’可以用很简单的一句话来说,就是现代化为体,民族化为用”“所谓‘体’,我认为首先应是社会存在的本体,以及对这个本体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者认为:人的社会存在决定人的社会意识,而人的意识又具有主观能动性。在社会群体中,每个成员都有归属感和荣誉感,都希望能改善自己在群体中的形象,得到社会群体给予的较高评价,使自己成为社会群体中不可缺少的、出类拔萃的一员。人的这种心理需要,是人存在于客观现实社会中的一种心理特质。社会主义制度为人的归属、荣誉和自我发展的需要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条件。在这种条件下,涌现出无数  相似文献   

13.
老六月雪 《党课》2011,(24):102-106
在中国文化中,复仇是深植于种族集体意识中的情感,是远古时代血族复仇遗留下来的深层文化积淀。在古代中国以血亲复仇为核心,主要是指君主、父母、师长、兄弟、朋友等被人杀害或侮辱后,对仇人采取暴力手段进行报复,以杀死仇人为目标的行为。复仇事件,从古至今反复上演,成为一种较为稳定持久的文化心态。  相似文献   

14.
<正>程式化是公文规范性、约束性和权威性的最重要特征,它体现为公文外在的结构形式和内部的组织关系,使公文在历史和现代都表现出旺盛的生命力。对于公文程式化的特点,人们往往认为是公文在长期使用的过程中形成的固定格式和规范体式,笔者则更认为公文外在结构的程式化形成是约定俗成的,而公文内部组织关系的程式化形成还有更深层的原因。因为文章内部的组织关  相似文献   

15.
领导干部思想道德建设社会心理剖析王汝芬在领导干部思想道德建设中,领导干部的社会心理对其思想道德建设有着深层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很有必要进行分析、研究。一、影响领导干部思想道德建设的社会心理有以下几种一是认知心理。一切心理活动都由知(认识)、情(...  相似文献   

16.
晋江精神多元历史品格的整合、定位与价值方文任何一种成熟的,富有生命力的文化精神都是整合的。在精神发生、发育和发展的不同时期,由于各民族、各地区生存环境、生产方式、社会转型等等因素的变迁,一部分精神质料被选择、吸收、内化、积淀成文化──心理结构,另一些...  相似文献   

17.
很多男人都认为自己很成熟,但实际并非如此。成熟既不是自己说的,也不是装出来的,是人在经历众多事情后的积淀。有人总结人在成熟前,要经历下面几件事情。经历失败失败使人反省自己。遭受失败后,人们会获得一段使自己蜕变的时间。很多人发现,巨大的打击会使自己有更多的勇气和机会。  相似文献   

18.
民事诉讼文化是民族文化和心理、国家结构与现实政治经济等多重因素的积淀,对人们的民事诉讼行为模式有着深刻的影响,并对整个社会的法治程度和状态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将民事诉讼文化放置于和谐社会语境下进行重新构建,对理论研究和实务操作都有深远的影响和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张三元 《探索》2014,(2):102-108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的发展能力"是"由历史限定的",而不是"由技术扩大的"。技术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展示和确证。一定的文化只能是一定的历史条件的产物,或者说,特定历史结构形成特定的文化。但艺术(或整个文化)以及艺术生产(或文化生产)有自己的发展规律,自主性和独创性是其本质特征。历史塑造文化"思想者"的姿态,而自由精神则赋予文化以高贵的品质。希腊艺术的深层底蕴激荡着人的原始欲望自由外观的强烈渴望,蕴藉着人的生命力要求充分实现的心理驱动力,是希腊艺术具有恒久魅力之源。  相似文献   

20.
陈亚杰 《理论学刊》2005,(5):107-110
20世纪80年代中期李泽厚提出的“救亡压倒启蒙”论说,是中国近现代史研究中最具新意也最有影响的观点之一。在某种程度上,它成了80年代人文知识的一种“元叙事”,许多关于现代中国研究的人文社会学科,都受到了这一观点的影响,甚至以这一论说为中心而构建。当然,这一观点提出后,不同声音不绝于耳。仔细分析这些不同声音,无论是对理解“救亡压倒启蒙”论本身,还是对加深中国现代史研究,均不无裨益。一、“救亡压倒启蒙”说李泽厚把“启蒙”与“救亡”当作两种内涵不同的思路和要求,认为整个中国现代史便是这两种要求的纠缠和冲突的历史。李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