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京支部生活》2006,(4):67-67
我朋友在三环辅路一桥下停车,车上的人开车门下车时刮倒了一个骑车人。骑车人腰、臀部软组织挫伤头也破了,医院建议休假75天。另外,他的电动自行车也被摔坏了。交通部门认定我朋友对这起事故负全责。对方借机小伤大养,还请了个护工伺候着,把特护费、护工伙食费也加入经济损失之中。他请护工也没有征得我朋友同意。请问,交通事故负全责对方的费用就得全包吗?  相似文献   

2.
友情评刊     
《北京支部生活》2010,(10):71-71
近日,北京市公安交通管理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本市200多个主要路口已经设立“非机动车禁驶区”。在这些路口,骑车人左转弯时必须遵守“禁驶区”规定。对违反者,  相似文献   

3.
赵国瑞 《前线》2013,(6):74-74
中国式过马路,近来在北京不好过了。不听劝阻、带头硬闯红灯的行人和骑车人,将分别被罚款10元和20元。当然,不好过的只在有交警和协警执勤的地方,没人管的路口还是“外甥打灯笼”——照旧。  相似文献   

4.
我被一辆电动自行车撞伤了,骑车人姓范。范某的父亲代表儿子到交通中队接受了事故调解。调解协议认定范某负主要责任,我负次要责任,由范某一次性赔偿我损害费5500元。范某的父亲当即给了我1500元,余款4000元打了一张欠条。后范某拒不支付余款,他声称调解协议没有他的签字不具有法律效力。请问,范某是否应按照调解协议支付我剩余的赔款?  相似文献   

5.
《北京支部生活》2011,(4):70-70
不久前,我驾车遇到一名骑车人横穿马路,我虽及时刹车但因距离太近,还是将对方撞倒。因怕耽误伤情,我没有报警就赶快开车将伤者送往医院。事后,对方否认违章,并以我未保护好现场为由要求我承担全部赔偿责任。请问遇到这种情况应如何解决?  相似文献   

6.
王石川 《学习月刊》2013,(1):15+39-15,39
一、悲剧再现2012年12月7日晚,北京市一名年过五旬的骑车人不幸被轧成重伤,急救车赶去抢救,但回程时,虽一直拉响警报,却鲜有车避让,医生眼睁睁地看着一个生命逝去。短短3公里路程,120急救车却走了40分钟,这名被轧成重伤的病人,与其说死于北京周末晚高峰"密不透风"的拥堵,毋宁说死于司机的冷漠与轻  相似文献   

7.
小王驾驶的出租车停在某大厦门口处,乘客杨女士打开车门下车时,车门将骑车人韩先生撞倒,致使韩先生左手骨折。交通大队责任认定,杨女士负事故的全部责任。小王和杨女士支付了部分医疗费用。韩先生提出进一步的赔偿要求,遭到二人的拒绝,于是告上法庭,要求他们共同赔偿3.4万元医疗费、误工费。  相似文献   

8.
近日,国内数家新闻网站转载了一组新闻照片,这组照片记录了厦门市的一位骑车人在暴风雨中栽进一个水坑而摔倒的全过程。对这名摄影记者的做法,网民们褒贬不一,争论的焦点是记者传播新闻的责任和社会公德心之间应如何平衡的问题。这些讨论涉及的问题也困惑着许多媒体工作者,理应引起我们的重视。面对水坑,记者是只管报道新闻,还是去提醒路人?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从记者的身份谈起。记者的身份是多重的。首先他是一个公民,这是自然身份;许多记者还是党员,这是政治身份;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记者”是他的职业身份。多重的身份决定了社会对记…  相似文献   

9.
日前乘车外出,观赏北京街景,发现街道护栏上多了些交通标语牌,诸如,提醒骑车人别闯灯越线的“不要着急,红灯亮了歇口气”,“进一步将受谴责,退一步将得到尊重”;提醒机动车驾驶员的“开车多一分小心,家人多十分安心”,“司机一滴酒,亲人两行泪”;提醒行人的“礼让——让出海阔天空,争抢——抢出飞来横祸”“您是首都的客人,您是遵章守记的模范;您是首都的主人,您是文明礼让的楷模”等,看了顿觉醒神悦目。一路寻踪望去,见此类标语牌还有不少,无奈车行匆匆,一晃而过,未及细览,遂引为憾事。后与友人议及此事,方知早在…  相似文献   

10.
《廉政瞭望》2013,(1):66-67
正12月7日傍晚,北京市海淀区田村北路一名年过五旬的骑车人不幸被轧成重伤。随120急救车抢救伤者的王医生亲眼看到,周五晚高峰的整条马路被堵得水泄不通,一路上及时避让的车却不超过4辆。就这样,王医生眼睁睁地看着一条生命在她面前逝去。"从现场到医院不到3公里的路,足足走了40分钟!"事后,王医生发了微博。她说,这是  相似文献   

11.
一天晚上,马云在上夜班的路上看到几个人正在偷井盖,他想起前几天由于井盖被偷,有一个孩子掉进井里被淹死,马云立即前去制止。本想迎接一场恶战,谁知这竟是电视台的测试,而马云是唯一一个通过测试的人。此时,面对搬走的井盖,潜伏的隐患,马云选择了毫不犹豫地上前制止。  相似文献   

12.
有这样一个故事:徒弟问师傅,一碗米有多少钱的价值?师傅说,这太难说了,看在谁手里。要是在一个家庭主妇手里,她加点水蒸一蒸,半个钟头几碗米饭出来了,就是三四块钱的价值。要足在小商人手里,他把米泡一泡,分成四五堆,包成粽子,就是十几块钱的价值。要是到一个更有头脑的大商人手里,把它适当地发酵、加温,很用心地酿造成一瓶洒,有可能是几十元上百元钱的价值。所以一碗米到底有多少价值,要因人而异。  相似文献   

13.
冯金彦 《新湘评论》2014,(23):64-64
包公祠斜挂在蜿蜒的护城河上,几座斑驳的建筑仿佛是落在护城河枝头的几只鸟儿,在讲述一个人的故事,讲述一个时代的故事。我总有一种感觉,一千年的包公祠只是包公一个人的荣耀,却是一个民族的耻辱。因为在这个世界上,无论什么名义的纪念碑,其实都是一枚针,用一个个逝去的名字作线,缝补一个历史的伤口,一个民族的伤口。  相似文献   

14.
乡愁的幻觉     
长平 《廉政瞭望》2009,(11):66-66
弟弟特地向老婆要了一笔钱,请了一个晚上的假,因为我们几年不见,他要找一个像样的餐馆,好好地搓一顿。结果我一下飞机,就要求去路边小店吃肥肠粉。为了表示盛情。  相似文献   

15.
《思考与运用》2007,(1):46-51
作为一个做新闻的人,现在有一个新的兴奋点,就是手机。手机作为媒体,对我们来说可能是一个很大的未来的空间。手机媒体现在叫做第五媒体。第一媒体是报纸,第二媒体是电视台,第三媒体是电台,第四媒体是互联网,那第五媒体应该就是手机。媒体的威力,我在北京就深有所触:现在许多北京人都接到一条短信,内容是说北京现在的猪肉有一种叫做化脓性脑炎,医院已经开了会,然后马上要怎么样,宁信其有,叫大家不要吃猪肉。该事传播了几天,市政府发现不对头了,卫生局、农业部纷纷出来澄清。可以说这个事情闹得整个北京沸沸扬扬。为什么会引起这么多关注,后来新华社发了很长的评论,就是因为手机短信——它的传播威力。在北京这个地方,一份报纸的读者可能几十万;一个电视频道、一个节目,在北京的观众估计是几十万、百万:但是一条手机短信几乎传遍了所有的人群,这就是第五媒体的威力。  相似文献   

16.
发现民俗产品商机 2002年7月,我从北京一所民办学校大专毕业后,没有回河南老家,而是留在了北京。几次求职失败后,我通过海淀区一个家政公司介绍,成了亚运村一个富裕家庭的一位72岁老太太的专职保姆。  相似文献   

17.
李海文 《湘潮》2012,(1):28-32
卢冬生,1908年出生于湖南湘潭七都一甲,一个贫穷而风景秀丽的山村。卢家房无一间,地无一垅。父亲背井离乡下窑当窑工,母亲租了几亩薄地,仍是吃了上顿没下顿。几年内母亲又连续生下了两个弟弟,生活更加艰难。为了糊口,卢冬生7岁就到湘乡二都柳树做了牧童。  相似文献   

18.
轻松的奥秘     
吴若增 《党课》2011,(6):121-122
有一回,我在媒体上读到,某地准备出售几个海岛……心里边不禁一动。就想:我要是买下一个海岛,那有多好。在岛上盖几间茅草屋,屋前屋后种瓜种豆。再搭一个葡萄架,养一只大狼狗。  相似文献   

19.
袁国兴 《奋斗》2006,(11):63-63
几年前我去日本访问,在日本盛行的“工作餐”,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每人一个小方盘子,里面放一碗饭,几个小菜,既简单又实惠。像国内这样的圆桌聚餐方式,一般很少举行。  相似文献   

20.
《学习导报》2013,(11):1-1
一位新闻前辈曾经这样形容新闻工作者,他说:新闻记者是“前进大军的积极参加者,是一个战士,而且是最前线的一个哨兵。”如今,我们这样的战士、哨兵,已经有了一支浩浩荡荡几十上百万的队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