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期以来"后发优势"一直都是理论界十分热门的问题,而"后发劣势"的研究却略显薄弱,而对两者之间辩证关系的研究就更是少之甚少。本文通过对"后发优势"与"后发劣势"两者之间辩证关系的研究,认为贵州作为我国的欠发达地区,后发优势与后发劣势并存,其中后发优势是主要的,贵州可以通过发挥后发优势克服后发劣势来实现经济社会的后发赶超。  相似文献   

2.
对西部大开发的再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部大开发已实施四年多,在开发之初,大家都看到了西部的后发优势,却忽视了后发劣势。在发挥后发优势的时候,我们还应该认识到后发劣势并避免后发劣势的制约和阻碍作用。后发优势指经济发展中的后起者可以通过以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技术和经验的模仿和借鉴,从而促进本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从广义的角度来看,后发优势还包括欠发达地区的丰富的自然资源,廉价的劳动力和较低的土地使用成本等。后发劣势指经济发展中的后起者往往有更多空间模仿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技术,用技术模仿代替制度模仿。因为制度改革比模仿技术更艰难。更多模仿技术的空间反而…  相似文献   

3.
本文面向蓬勃兴起的第三次工业革命浪潮,对兵团实施工业化赶超战略的后发劣势进行浅析,着眼中长期发展提出把握新工业革命机遇、规避后发劣势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4.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作为一个后发国家,通过引进和模仿发达国家的制度、技术、赶超战略,实现了经济领域的快速发展。但是从长期发展的实践看,中国的经济发展在充分享受后发优势的同时,也存在明显的后发劣势。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发展历程,正确认识中国经济的后发优势与后发劣势,对中国今后的持久发展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夏敏 《理论学刊》2023,(1):23-31
后发优势是指由于落后的经济水平,后发国家往往会产生强烈的赶超意识,这种意识会激励整个社会积极引进技术、投身经济建设。然而现实中,并非所有的后发国家都能将这一潜在的优势转化为现实的优势,主要原因有二:首先,将潜在优势转化为现实优势需要强大的国家与社会能力,并非所有国家都具备这样的能力;其次,后发国家同样可能面临后发劣势,从而在现代化道路上走弯路。中国式现代化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建立起强大的国家与社会能力,成功将潜在的后发优势变为现实的发展动能。与此同时,中国式现代化也在实践中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避免了后发国家可能面临的后发劣势。  相似文献   

6.
一、念好“山字经”。思路转换天地宽 按照安顺市西秀区委的部署,新场乡要在2015年与全区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面临困难的现实条件和沉重的发展任务,新场乡决定走跨越式、提速式的发展道路。念好“山字经”,化劣势为优势,努力走出贫困乡镇的后发赶超奔小康道路。  相似文献   

7.
新疆作为一个经济欠发达地区,要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跨越式发展既是客观压力,又是主观诉求。作者就如何处理好跨越式发展与科学发展的关系;在认清后发优势的同时,还要深刻把握新疆的后发劣势;把发展新型工业化作为新疆跨越式发展的突破口等重大战略问题做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8.
《实践》2020,(2)
正季柯辛在2020年1月6日《内蒙古日报》撰文指出,从冰雪产业的发展现状和环境考量,内蒙古必须实施以文旅融合为核心的差异化发展战略。充分发挥内蒙古独有的文化资源优势,利用文化与冰雪产业融合发展,规避区位劣势和后发劣势,突破同质化竞争的局限,打造新的竞争  相似文献   

9.
作为现代化的发展,中国是属于后发型的社会。为了强力推进现代化,“后发型”国家必须以国家的力量和权威强势进行深刻的社会变革,强势推进高速发展,并且还要能控制这种高速带来的紧张局面。这也形成了中国作为一个后发社会所独具的时空压缩、优势与劣势并存特点。中国后发优势除具有一般后发国家在学习模仿先发国家技术、经验、制度等客观的有利条件外,还有着强烈的民族复兴自觉、可以进行有效社会动员与整合的国家权威、以及允执厥中的中道理性精神。而后发的劣势主要有:陷于依附性发展和“后发优势陷阱”的可能,“中等收入陷阱”的风险,容易出现集权专制风险及社会问题并发症。中国作为一个后发国家,大国再造是“后发型”中国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大国再造是物质性再造与社会性再造的统一。它至少有着这样明显三个特点,即内生性、复合性和风险性。因此,后发型中国大国再造亟需大国视野、大国思维,需要集传统与创新于一身,需要根据我们的理性和不断试错的方式,寻找出尽可能的代价较低的办法与路径,实现民族复兴与大国再造。  相似文献   

10.
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本质性基础源于生产力的交互发展.生产力交互发展→全球化→生产力跨越式发展→新型工业化道路是一个环环相扣的逻辑过程.生产力在全球范围的交互发展必然形成全球化的趋势.对后发国家而言全球化带来的机遇也充满着挑战.后发国家要实现民族振兴,就必须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而新型工业化道路则是后发国家实现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现实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