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东南亚问题评论中国与印尼经贸关系的互补性和竞争性分析 林梅(l一4)试析昂山素季对缅甸军政权态度的转变 林锡星(1一11)解析马来西亚的伊斯兰金融系统许利平(1一17)试论缅甸佛教青年协会张旭东(1一21》东盟“安全共同体”:从理论到实践 郑先武(l一26)在东亚新格局中的中国一东盟合作—论新型的中国一东盟关系曹云华(2‘18)东南亚地区的反恐形势与安全合作努力 汪新生(2一25)缅甸的穆斯林与缅孟关系林锡星(2一31)越南人世—背景、问题与前景许梅《2一37)菲律宾与印尼军人政治参与的比较 王锡(2一41)中国与东盟经济的互补和竞争及其发展趋势 …  相似文献   

2.
东盟与东亚新地区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亚新地区主义近年来备受关注,参加东亚合作的各方在新地区主义的发展、内涵、特征等问题上形成了各自不尽相同的观点和看法,因而对东亚新地区主义的理解也不尽相同.东盟是东亚新地区主义的一支重要力量,在推动东亚新地区主义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深入了解东盟对东亚新地区主义的理解,对于进一步推动中国与东盟的合作,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冷战后,东盟地区主义迅速发展。这不仅表现在东盟实现了大东盟的愿望,加强了东盟地区内部的各种合作,而且突出表现在东盟积极推动东亚合作和东亚一体化进程。在推动东亚合作和东亚一体化进程中,东盟对东亚地区唯一的发达国家日本寄予了厚望,但日本的表现与东盟的期待存在很大的反差。东盟和日本在东亚地区主义理念上的分歧是这一反差产生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崛起和东亚权力转移的背景下,中国—东盟双边关系正稳步发展,但近年来美国重返东南亚战略的实施给中国—东盟政治互信关系的发展带来一定变数。中国与东盟应该加强经贸合作,巩固政治互信,中国—东盟政治互信的加强,将为中国进一步赢得国际社会的信任奠定基础,在中日互信关系降到冰点时,这种国际信任尤为重要。中国与东盟应在全面合作中建构新的共同利益,同时正视中国—东盟双边关系中存在的问题,因势利导,选择恰当的政治互信关系模式。  相似文献   

5.
夏立平 《当代亚太》2005,20(6):17-24
东亚区域主义的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表现为东南亚次区域主义的发展.第二阶段是从90年代中期至今,其特点包括:区域主义由东南亚发展到整个东亚;经济合作与政治、安全合作同时发展;开放性与板块性并存;东盟发挥主导作用与中、日逐渐愿意承担更多义务同在;开始构建东亚认同的进程等.东亚区域主义发展将使中日两国可以更多地在区域合作框架内处理相互关系,以开放的区域主义处理与美国的关系,在东亚形成"反独促统"的区域框架.  相似文献   

6.
东亚合作与中国的战略利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东盟和中日韩的“1 0 + 3”经济技术合作框架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对于东亚区域合作具有里程碑意义。东亚合作为中国提供了多方面的战略机遇 ,积极参与和推动东亚合作符合中国的长期战略利益  相似文献   

7.
袁正清  董贺 《当代亚太》2023,(5):4-34+166
东盟是中国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先方向和重要伙伴。世界政治的关系理论能够为理解中国—东盟共建“一带一路”的合作逻辑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在关系性合作的视角下,关系因素建构了中国与东盟共建“一带一路”的合作基础和条件。通过对中国—东盟间政治、安全、经济关系网络的分析可知,中国与东盟及东盟国家的关系基础赋予中国—东盟显著的关系亲密度优势,为其合作进程提供了充分的保障。在中国—东盟关系网络的复合结构下,中国与东盟在各领域的关系水平决定了双方合作的空间,中国与东盟各国在关系网络中的不同位置也决定了合作条件的差异性。中国—东盟的关系基础使双方得以在理念层面相互融合,基于东盟地区合作的本土理念以及中国的国际发展合作理念建立起深厚的共识,共同推动“一带一路”合作的具体实践。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进程中,中国与东盟需进一步强化中国—东盟关系的韧性与弹性,提升双方的关系水平;同时,也需不断巩固理念共识,通过实践完善双方的合作模式,使“一带一路”建设成为中国—东盟关系性合作的持久动力。  相似文献   

8.
中国的崛起对美国和东盟均产生重大影响,导致中、美和东盟在经贸、政治和认知方面形成了互动关系。由于经济领域的区域经济一体化、贸易转移效应和政治领域东亚一体化的排斥效应等因素,中美在东亚的权力关系发生了转移,东亚秩序经历了结构性调整。三方在经贸、政治和认知的互动相互影响并呈正相关关系,使得东亚的权力转移在和平中实现。互动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三方调适和合作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9.
在东亚区域合作进程中,不能不面对领导权的问题。由于东亚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制度等方面的多元化,决定了该地区合作进程中领导权问题的特殊性。目前东亚地区的领导权(主导权)现状是小国主导模式(东盟模式)。本文笔者对可能存在的美国领导模式、日本领导模式、中国领导模式、中日合作领导模式等进行了可行性分析,提出了东盟机制下的中美日合作领导模式。东盟机制下的中美日合作领导模式解决了中、美、日三大国都不具备单独领导该地区的绝对资质问题;承认了美国在东亚的利益存在,有利于实现美国与东亚国家间的共存共赢;尊重了目前东盟主导东亚区域合作的现实,弥补了东盟模式的不足;能够调动中等国家、非政府组织等利益相关者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0.
中国在国际关系中积极倡导多边主义,充分体现了中国外交与时俱进的精神和当代中国外交文化的先进性内涵.推动东亚政治合作是面向21世纪中国奉行多边主义外交战略的重要步骤,它事关东亚能否崛起为世界重要一极.中国在东亚的多边主义战略目标是构建一个和谐的东亚政治经济和安全环境.由于传统和历史的原因,东亚国家一直比较重视在"低政治"领域展开合作,但对"高政治"领域的合作却畏首畏尾,显得比较缓慢和迟钝.其实,东亚国家在战后初期就存在着大国主导"高政治"领域合作的空间.东亚虽然是世界主要的文明发祥地、战后各主要国家也先后实现了经济的起飞,但是政治上的作用却未能很好发挥出来.相反,东亚却成为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轻易得手和随意操纵的地方,特别是由于政治合作意愿淡薄,直接导致了东亚大国政治上的分散化和政治问题的频繁发生,进而也威胁到经济社会发展领域,中日关系就是一个突出的例子.解决朝核问题的多边主义模式应该机制化,这是东亚"高政治"合作的重要起点,而中国应该成为该机制化过程中的主导力量.  相似文献   

11.
中国同东亚的经济一体化与合作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基于直接投资和自身巨大的市场潜力,中国在东亚新型生产网络中发挥着平衡贸易收支和维持地区资本循环的重要作用。中国和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既有地缘政治的考虑,又可以为东盟提供更多的机会。中国积极推动东北亚经济合作,倡议在“10 3”框架下开展功能性的合作。东亚多层次合作框架将有助于规则的建立和良好治理能力的培育,未来的东亚自由贸易区将在三个“10 1”自由贸易协定之上按大致的时间表逐步建立。  相似文献   

12.
奥巴马就任美国总统以来对东亚政策进行大调整,出台了多边主义东亚新政策.东亚由此出现原生性地区多边主义与美国东亚多边主义并行发展的局面.内容上,美国的多边主义东亚新政策是在新形势下对其原有双边主义东亚政策的适应性调整.其在实践中表现为:将双边同盟关系合并或扩展成以美日同盟为核心的各种三边合作机制,在与包括东盟在内的东亚各行为体建立或加强双边友好合作关系的基础上构建各种小多边合作机制,以及选择通过成员资格具有开放性的“东亚峰会”机制加入东亚一体化.实质上,这一新政策与双边主义东亚政策一样是美国用以维持其东亚领导地位的工具.尽管美国的加入使东亚一体化的力量格局趋于平衡,但其带有很强的应对中国实力上升的色彩和将东亚一体化消解人亚太地区一体化中的意图,使东亚局势更加复杂和不确定.  相似文献   

13.
当前印度学界对印度与东盟关系的研究,重点集中在冷战后印度参加东盟一体化进程和双方政治经济合作两大方面。以"东向政策"为先导,印度通过次区域合作、印太战略等政策,逐渐嵌入到东南亚的地区一体化进程中。印度与东盟的政治经济合作成效明显,但是中国因素的影响也较为突出。总体来看,现有印度—东盟关系研究存在较强的地缘政治色彩,政策实务描述居多,问题意识明显,但是理论分析较少,研究方法单一,研究范围和深度有待拓展。大国博弈、中国因素、东盟中心地位等,将成为未来印度—东盟关系研究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亚洲地区主义战略构建要着重注意三个方面:一是加强自己的亚洲认同,在国际事务中尽可能反映亚洲的利益.二是建设好三个支点,包括提升与东盟的关系,加强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重视中亚,使上海合作组织发挥更大的作用;积极主动地促成以中日韩为核心的东北亚地区合作.三是在亚洲地区合作中应积极参与和主导规则的制定和机制的构建,在亚洲自由贸易区建设中发挥一定的主导作用,发挥中国的政治大国优势,构筑亚洲地区主义发展的政治基础,在形成本地区多边安全机制中有所作为,逐步建立起涵盖各领域的互惠共赢和开放包容的地区合作网络.中国在构建亚洲地区主义战略过程中,既存在诸多有利条件,也有一些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15.
亚太地区东亚金融危机的拯救及其宏观经济效果刘明兴、罗俊伟 (0 1- 1- 33)……………………韩国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经验与启示王守初、钟庆才 (0 1- 1- 4 0 )……………………“亚洲式民主” :功能及其限度吴辉 (0 1- 2 - 4 1)…………………………………太平洋战争前后的泰日关系张声海 (0 1- 2 - 4 7)………………………………东亚地区合作进程与有关各方的态度和立场张锡镇 (0 1- 5 - 34)………………………………东盟、美国的亚太安全制度及对地区安全的影响颜桂丽 (0 1- 5 - 4 1)………………………………世纪之交APEC中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16.
东亚合作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2001年11月东亚领导人会议("10十3"会议,即东盟10国与中日韩3国领导人会议)在文莱召开,会议所取得的成果引人注目.本文对东亚合作的进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及其与东亚合作的关系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中国东亚战略的展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亚是中国崛起的战略核心地区。随着东亚制度化合作的进一步推进,中国东亚战略的走向成为世界关注的重要议题。本文概述了中国与东亚关系的发展历程,总结了中国东亚战略的得失,指出中国正在成为东亚负责任的利益攸关方,并通过与地区内各国达成以共同利益为导向的建设性合作,为中国地区战略的优化奠定了基础。本文认为,展望未来,中国应推动创建东亚利益共同体,全面推进东亚合作,确立基于开放地区主义的新单边主义、新双边主义和新多边主义战略路径。  相似文献   

18.
一 绪 论世界经济呈现出全球化和地区协作两种发展趋势。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 0 0 4年 12月末展开关于服务行业与农产品领域多方会谈 (DohaDe velopmentAgenda)等全球化的进程正在加快 ;2 0 0 4年欧盟扩大为包括 2 5个国家的庞大联合体 ;2 0 0 5年北美自由贸易协定 (NAFTA)也要发展为包括 34个国家的地区经济联合体。世界经济的这种变化 ,已经成为韩、中、日以及东亚国家重新确认地区经济合作必要性的良好契机。东亚金融危机以后 ,ASEAN十国于 1998年举行了ASEAN +3峰会 ;随着中国的发展 ,韩、中、日三国讨论了有关在地区内…  相似文献   

19.
在安全体簇生的东亚地区,并存有美国主导的东亚联盟体系式安全合作、东盟地区主义式安全合作、中国倡行的多边协治式安全合作等三种安全合作模式,其中,美国的东亚联盟体系式安全合作模式在复合型的东亚安全结构中占据主导地位,而东盟和中国所倡行的安全合作模式,还停留在安全合作观念倡导和通过集体联合来尝试性建构地区制度性安全纽带的层面。东亚地区所存在的三种安全合作模式之间,是一种不平等的权力相互制衡关系。再加上地区范围内大国间的结构性对抗和潜在冲突,东亚安全困境的产生和存在成为必然。东亚目前不具备建构地区多边安全合作机制的可能,三种安全合作模式的共存仍将是地区安全结构的主要内容,复合型的安全结构态势将长期存在。  相似文献   

20.
东南亚问题评论再论‘,9 .n”事件对东南亚伊斯兰文化圈的冲击 曹云华《03一1一4)东南亚金融风暴对泰国盘谷银行的影响 陈伟明陈丽(03一1一9)属灵的冲突来自属物的冲突—东南亚宗教冲突初探吴杰伟《仍一1一16)浅论丁加奴州的伊斯兰教刑事犯罪犯 许利平(03一1一22)国外东盟研究:方法与观点王子昌(03一1一刀)东盟与全球化的挑战 《印尼)黄道根著汪波编译(仍一1一33)“弱国家”形态及其根源:印尼的案例 庄礼伟(03一2一刀)独裁政体何以促进经济的快速增长—李光耀命题的理论论证与实践检验王子昌(03一2一34)云南的缅籍印度人和瑞坎穆斯林 《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