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一个道德认知问题,更是一个道德实践问题。一种道德观念,只有通过千万人的道德实践,才能蔚成风尚。因此,必须把实践作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中心环节,重在实际行动,重在持之以恒,重在形成机制,把“八荣八  相似文献   

2.
立章 《世纪桥》2006,(4):15-15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重在实践,贵在坚持。任何道德规范只有转化为道德实践,才能成为人们自觉的行为规范。落实“八荣八耻”不付诸行动不行,奢望一蹴而就,立竿见影更不现实,只有坚持不懈,细水长流,才能日积月累,见到成效。因此,要把“八荣八耻”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做到人人知荣而为之,知耻而不为,从身边事、眼前事、平凡事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在为家庭谋幸福,  相似文献   

3.
荣辱观是人们对荣辱的基本看法,是善恶、是非、美丑等价值观念在一个时代的具体体现,也是人们行为和自律的标尺。一个人只有知荣而为之,知辱而不为,才能自觉地约束自己的言行;一个社会只有树立了是非分明的荣辱观,才能成为文明和谐的社会。改革开放20多年来,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的全面进步,给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社会精神风貌的主流是好的,但应该看到,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发生了深刻变化,在这个过程中,思想道德领域也出现了一些不明是非、不知荣辱、不辨善恶、…  相似文献   

4.
胡锦涛同志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论述,明确了我国社会当前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和改革开放的时代要求,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和现实针对性。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师德建设注入了新的内涵,对于高校新师德建设有很强的针对性。只有树立社会主义的新师德观,通过全方位的师德建设,才能真正使广大教师成为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排头兵,成为科教兴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生力军。  相似文献   

5.
一种健康向上的道德观念,只有通过人们的道德实践,才能蔚然成风,成为改变社会风气的强大力量。当前,把树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活动引向深入的关键,是要牢牢抓住践行这个环节,通过道德实践,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渗透到人们的日常工作生活之中,贯穿到各行各业的生产、经营、管理之中,使之成为人们的行为准则和习惯,成为所有社会成员的自觉行动。一要注重抓好重点对象。抓准对象才能事半功倍。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对全体公民的普遍要求,需要全社会普遍倡导和全体公民共同奉行。同时,也必须突出重点,抓好党员干部和青少年…  相似文献   

6.
《世纪桥》2006,(4):11-15
党员干部要带头践行荣辱观西藏军区副司令员兼总医院院长李素芝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一个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过程。党员干部要身体力行,重在实践。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最重要最本质的东西就是要立足本职岗位有作为。我是军人,社会主义荣辱观对当代军人提出的本质要求和最高标准是什么?我认为,军队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最高标准和本质要求是忠实履行好使命,就是在祖国需要的时候能挺身而出、不辱使命。  相似文献   

7.
胡锦涛同志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论述,明确了我国社会当前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和改革开放的时代要求,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和现实针对性.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师德建设注入了新的内涵,对于高校新师德建设有很强的针对性.只有树立社会主义的新师德观,通过全方位的师德建设,才能真正使广大教师成为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排头兵,成为科教兴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生力军.  相似文献   

8.
传媒视点     
《求是》2006年第12期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重在建设荣辱观属于道德范畴,影响和规范着人们的思想观念、行为准则和价值取向。树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说到底,就是要形成维系社会和谐的精神纽带和道德风尚,使思想道德建设与时代  相似文献   

9.
理论广角     
深刻理解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战略意义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从整体上精辟概括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导价值观,旗帜鲜明地指出了在社会主义社会里,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应当坚持什么、反对什么,提倡什么、抵制什么,明确了当代中国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是引领社会风尚的光辉旗帜。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形成良好社会风尚的迫切需要。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科学阐明了在我们的社会里,什么样的思想行为应当受到…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生动体现,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道德理想与道德利益、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道德奖赏与道德惩罚的关系,这样,才能真正把握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最终尺度、时代特征、实现途径和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1.
一个党员领导干部的荣辱观,是其世界观、价值观的集中体现,决定了其从政道德、执政理念和个人的价值追求。党的领导干部积极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对于加强自身党性修养,提高拒腐防变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也是干部健康成长的不竭动力。一、社会主义荣辱观充分体现了社会制度的优越性一个社会制度的优越与否,不光表现在他本身要反映什么、确立什么和追求什么,而在于这种制度在执行过程中谁得到了更多的利益和实惠,社会主义社会制度是要保证广大民众得到更多利益和实惠的,只有广大民众从中受益,社会主义制度才能得到拥…  相似文献   

12.
2006年3月,胡锦涛同志提出了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战略思想。“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十六大以来党的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之一,创造性地概括和阐发了新形势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科学内涵,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的道德建设思想,明确了当代中国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为我们划出了评判是非、荣辱、美丑的界限,对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树立了一个明确的标准。具体讲,这一重大战略思想有四大创新:  相似文献   

13.
胡锦涛同志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论述。明确了我国当前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改革开放的时代要求,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和现实针对性。荣辱观古已有之,荣辱心人皆有之。恩格斯说,“每个社会集团都有他自己的荣辱观”。社会主义荣辱观,回答的是社会主义社会中,什么是光荣,什么是耻辱。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既要发扬优良传统,又要体现时代精神:既要立足本国.又要面向世界:既要把握今天,又要面向未来。每个时代、每个民族的荣辱观.归根结底是由那个时代、那个民族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的,同时也极大地作用于经济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现实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新时期我国社会道德建设的基本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树立正确的荣辱观从来就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精神动力,是民族振兴的道德保障,更是当前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条件。我们要深刻认识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必要性、重要性,增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紧迫性。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对社会主义基本道德的简明概括。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旗帜鲜明地指出了在社会主义社会里,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明确了当代中国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是引领社会风尚的光辉旗帜。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从而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提供精神支撑。  相似文献   

16.
《党课》2006,(6):36-36
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重在实际行动,重在持之以恒,重在形成机制。要把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与日常工作生活结合起来,鼓励人们从自己做起、从身边事情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教育党员干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带头实践,使“八荣八耻”的基本要求成为广大干部群众的行为标准和自觉行动。  相似文献   

17.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从整体上精辟概括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导价值观,旗帜鲜明地指出了在社会主义社会里,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应当坚持什么、反对什么,提倡什么、抵制什么,明确了当代中国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是引领社会风尚的光辉旗帜。  相似文献   

18.
胡锦涛精辟概括的以“八荣八耻”为核心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对传统荣辱观的继承和发展,是对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成果的深刻总结,旗帜鲜明地回答了当前广大干部群众普遍关注和关心的社会现实问题,明确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大是非问题,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和很强的时代气息。要将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落到实处,首先必须要准确把握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深刻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一个古老而崭新的哲学命题、构建和谐社会的强大动力、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道德支撑、让社会主义荣辱观转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等方面论述了树立和坚持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对于明确当前社会思想领域内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促进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于推动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有什么样的荣辱观,不仅关系到自身的成长成才,还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大学生的荣辱观属于道德观念范畴,是由知、情、意、行四个要素构成的。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过程就是培养大学生的知情意行相结合的过程。因此,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让大学生养成合乎社会道德的行为习惯。针对目前大学生荣辱观存在的问题,高校教育要加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认知,将认知上升为情感,发展于意志,贯穿于行为,才能使大学生更好的成为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