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个体从业者群体心态表现 现阶段个体从业人员的构成比较复杂,他们之中既有城镇居民,又有进城农民,还有留职停薪的干部职工,亦有外地流动人口。他们的总体构成了一个大型的联合群体,即我们称之为“个体户” 的群体。这样一支复杂队伍构成的群体,其心态是复杂的和矛盾的,当然,由心态引发的观念及所支配的行为也必然是千差万别的。我们先来探讨一下他们的消极群体心态及表现: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个实习生,究竟要在实习过程中获得什么,怎样才能把握实习机会为自己求职增加砝码?三个不同的实习案例或许能给正在准备实习的学生们一点启发。职业顾问认为,实习生一定要摆正心态,实习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在这家公司就职,而是增加自己求职的砝码。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5164万残疾人中,非智力和精神因素的残疾人有3953万人,占76%。这些残疾人有正常的思维能力,有丰富的情感。他们渴望社会对他们理解并提供帮助,但他们又不需要怜悯;他们有极度的自卑心理,但他们又拼命为实现与健全人"平等的价值"而拼搏。大部分残疾人就是在这种矛盾和困惑交错的心理状态中,艰难地生活着。笔者多年从事基层残疾人工作,对残疾人的心态变化作了些尝试性探索,现予笔录。一、非智力和精神因素残疾的人一般心态和心理异常现象  相似文献   

4.
徐乐军 《青年论坛》2009,(1):126-129
怨毒心态是怨恨心理的极端表现,以付诸实际报复行动为最终目的。唐末落第士子的怨毒心态主要产生原因在于科举失利。怨毒心态造成了士子们的人性裂变,影响他们在改朝换代中的人生选择;而他们基于怨毒心态作出的人生选择往往使他们自身也会付出沉重的代价。  相似文献   

5.
流行语与当代中国青年社会心态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年群体的流行语折射出了这一群体的社会心态现状及其未来的变化趋势.当代的青年群体作为中国世纪之交社会转型的"过渡人"这一角色的同时,又承担着中西文化交融碰撞的"边缘人"这一特殊角色.面对中国在新世纪的发展,青年群体的民族心态、政治心态、职业心态、婚姻爱情心态、生活心态和价值观念等发生了一系列的变迁.顺向的社会心态变迁呈现主导地位,而逆向的变迁也日益凸显.  相似文献   

6.
亚文化是指与主导文化既相从属又相背离、为社会上特定群体所认同的一套独特价值观、行为方式以及风格时尚等符号系统,即该群体人们所共同经历的一种集体认同形式.亚文化环境是指不同亚文化之间、亚文化与主导文化之间互动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文化氛围,它能促成不同亚文化群体对经历着的共同事物作出不同的反应,影响并规定着相关群体的社会心态.社会心态一般是指对人、事物以及观念等带有一定态度取向的群体性社会心理状态.青年社会心态则是青年群体中反映出来的带有一定态度指向的心理状态.青年社会心态受青年亚文化范型特征所规定,同时又受制、从属于社会  相似文献   

7.
台湾民众面对“中国大陆崛起”产生了一些矛盾而复杂的心态.本文认为主要的心态是:承认或不承认“崛起”的事实,既看到机遇又感受挑战,挫折感与自尊需求,参与与疑惧等,并对此加以概括性的描述.在提出矛盾与复杂心态的基础上,探讨它对台湾民众对两岸关系的态度,特别是对身份认同的影响,指出“强化自我认同,维持两岸现状”仍然是当前的主流民意.因此,如何面对这种心态及其影响才能有利于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应当是两岸必须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8.
李瑞明 《前沿》2013,(22):185-187
新学期已经开始,来自全国各地的学子来到西安汽车科技职业学院,他们既有对大学的热情向往,又在新奇中充满着期待.以什么样的心态和行动开始大学的学习生活,不仅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成长,而且会对他们的人生产生重要影响.青年是民族的希望、国家的未来,大学应当充分发挥其培养人才的主体功能,教会学生学习做人做事,鼓励学生奋发努力,志存高远,为社会培养更好更多的高素质技能型汽车专业人才.我院是一所培养技术类人才的高等职业院校,教育的目的是为社会培养高级技术类人才.学院既要帮助青年成为独立的个体、拥有独特思想和个性化生活,又要使他们适应社会需要,成为先进文化的继承者.要培养有理想、有激情、有耐心,有事业心的人;知书达理、能承担起传承人类文明传统重任的人;有恻隐之心、辞让之心、廉耻之心和是非之心的优秀青年.  相似文献   

9.
广西医科大学加强实习生党员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诚 《当代广西》2007,(14):28-28
实习生党员是指完成基础理论课程学习后进行专业技能操作学习的学生党员。广西医科大学自2005年以来共有实习生党员953人,占全校学生党员总数的62.4%。他们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河南、山东等地上百家医院,进行临床医学、药理学、护理学和检验学等的专业实习。  相似文献   

10.
略论历史工作者的心态——对几个典型个态的分析赵伯乐历史工作者的素质是一个结构,正如我国唐代史论家刘知几指出的“史才须有三长……谓才也、学也、识也。”①加上清代学者章学诚添加的史德,构成才、学、识、德四条标准。而这一切又都与他们的心态如何密不可分。历史...  相似文献   

11.
留学生作为在明显不同的文化与环境之间飘移运动的“主体“,他们在海外的生活经历就是一种同化与顺应的过程,他们的行为、心态在新的环境中发生变化,最后达到一个新的平衡点.通过对90年代以后大量留学生相关事例的观察,发现很多留学生适应异文化的结果,并不是大家所想的融入英国文化,恰恰相反,他们对待英国及留学的心态发生了很大转变,由原先的敬仰崇敬变成不屑一顾.……  相似文献   

12.
近代以来,上海一直是新旧文明和东西方文明的交汇点,在这个交点上,代表“上海文化”的“上海人”又都从来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本地人”,他们来自全国各地甚至世界各地,不断地为上海文化注入新的文化基因,也不断地被“上海文化”所同化。因此,从相当程度上说,“上海文化”的种种鲜明特征,乃是国民心态在那种特定环境下的折射与激发。于是,今天我们解构上海文化,实际上也是在解构我们的民族心态民族心灵:面对这样一个新旧交替东西方文明激烈碰撞的社会大转型大变革时期,国人心态现在怎样将来又会怎样。  相似文献   

13.
北京奥运会的脚步正向我们走来。在这个千载难逢的大好时机,我们应该怎样看待金牌的价值,如何向外国友人展示我们的精神风貌? 受访的多位专家认为,正确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又不使之演变为狭隘民族主义,考验的是东道国的国民心态。他们指出,要想真正做到“文明观赛事,理智对输赢”,需要公众的心态有一个前所未有的超越。  相似文献   

14.
英国的年轻人高中毕业以后是上大学,还是参加工作或是失业?他们的心态如何?他们生活方式有什么特征?他们是如何找到工作的?失业对他们又有什么影响?本文将作简要的介绍.上大学还是参加工作据80年代英格兰与威尔斯847所国立中学12500名学生进行的调查表明,有32%的学生继续升入高等学校深造,29%的学生开始工作,17%的学生在青年培训规划中接受职业培训,15%的学生失业.虽然,继续深造是最受欢迎的选择,这种选择在16岁的女孩中最明显地显示出来.对每一个高中毕业生来说,是继续上大学还是参加工作,要作出选择是比较困难的.各种各样的人都对学生在作这一选择时施加他们的影响.影响大小的排例顺序是:家庭、学校教师、专业教师、人事部门的官员.但不论谁提出建议,一般趋向都是认为继续受教育是较为理想的选择.  相似文献   

15.
依据湖北省辖区内6所高校的2006届毕业生择业心态状况调查结果,对比分析了农村与城镇、重点(部属)与非重点(省属)高校、贫困与非贫困三个对比组学生的择业心态,他们在就业前景、求职中最令人困惑的因素、就业能力和提高就业能力等方面呈现出不同的心理倾向和表现,既有积极之处,又有消极之点;有良性心态,也有不良心理疾病。从政府、学校、大学生三个方面提出应对性策略。  相似文献   

16.
陈静 《前沿》2011,(12):173-175
近十数年来,学界关于胡适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其文学革命、思想改革、文化建设及政治主张等方面,对于胡适青年时期的心态及其与现实社会的互动却鲜有论及。而青年时期的胡适与同时代人相较而言,确有不同于他人的心态特征,并且其心态在理想与现实的磨合中又不断出现新的变化。具体来说,青年时期胡适的心态轨迹呈现出如下的特征和变化:开始是书生意气与狂放心态的产生和发展,在与社会互动过程中,又产生出妥协、折中的心态,接着又产生出自我安慰—心理平衡—快乐的心态,这些心态对其以后的治学途径、政治生活及其人生哲学理念的最终形成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1.崇尚理性的心态。当代大学生从社会的悲剧和现代科技的发展中唤起理性的猛醒和思维模式的重建。他们以批判的精神来审视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对现成的结论及理论从不盲从、不迷信、不崇拜、而乐于去探究这些结论和理论的来龙去脉以及支撑他们的各种深层原始的依据,另求为自己的信仰和真理建立一个真实合理的基础。强烈地表现出以思维的自主性和独立性为特征的崇尚理性的意向。 2.讲求实效的心态。实践标准和生产力标准的大讨论。使大学生树立了实事求是、讲求实效的心态。他们从  相似文献   

18.
学术卡片     
学生中出现"寻找毛泽东"的现象最近一个时期,大中学生中出现了"寻找毛泽东"的现象.其原因大致有以下一些:(一)学生们想重新寻找精神支柱.他们经过反思开始从追求空洞的民主自由转向研究中国的实际,而毛泽东则被他们认为是土生土长的最了解中国国情的人.(二)许多学生想从"人"的角度重新理解和认识毛泽东.他们觉得毛泽东不是"神"而是位伟人.他们很喜欢阅读研究反映毛泽东日常生活的书籍.但是他们中大多数仍是从"人性论"的角度来认识和理解毛泽东的.(三)部分学生带着"否定"的心态"寻找毛泽东",将动乱与过去的历史现象进行类比,想从中找到自己不正确思想或言行的理论依据.(四)一些学生以某种消极的"怀旧心态"去"寻找毛泽东".有的学生前一段时间自己的爱国热情受挫,对现实生  相似文献   

19.
周作人与当代文人的散文心态张育仁周作人的散文近年来备受人们的偏爱。他们对“性灵小品”的钟爱,是来源于对现实人生的无奈和逃避,在救世无力而自救又非常尴尬的情形下,躲进闲适──把玩人生、及时行乐就此成为最便捷而有效的选择。我当然不能指斥他们对周所谓的“苟...  相似文献   

20.
现阶段,普通公众的权力心态如何,他们又是如何看待官场权力的?权力为何会让人上瘾?权力瘾又有哪些危害?近日,人民论坛杂志在人民网、搜狐网、人民论坛网推出公众权力心态调查,共3256位网友参与调查。如何看待官场权力39.5%的受调查者选择厌恶,很多人以权谋私,不屑;24.5%的受调查者选择迷恋,权力能带来很多好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