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据《环球时报》报道,奥巴马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反弹达到惊人程度。在不少美国人看来,这是奥巴马为美国抱回来的巨型糖衣炮弹,欧洲正悄悄地给奥巴马戴上“紧箍咒”,借此操纵美国的外交政策。无论在美国还是在其盟国,都有人呼吁奥巴马“如果是男人,就退掉诺贝尔和平奖”,或者要求他在领奖时,向世界说明他作为美国总统,“保留在必要时使用武力的权力”。  相似文献   

2.
李伟 《党建文汇》2009,(11):22-22
奥巴马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10月9日这条重大新闻在美国电视、网络等即时媒体报道中滚动了一天。几乎所有人都和奥巴马本人一样愕然。当路透社记者用电子邮件告诉奥巴马的高级顾问阿克塞尔罗德,许多人对奥巴马获奖感到惊讶时,他回复道:“我们也是。”  相似文献   

3.
据《环球时报》报道,奥巴马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反弹达到惊人程度。在不少美国人看来,这是奥巴马为美国抱回来的巨型糖衣炮弹,欧洲正悄  相似文献   

4.
李开盛 《学习月刊》2009,(21):46-46,51
诺贝尔和平奖评审委员会自己可能也没有想到.它的一纸授奖决定不但把获奖人置于争论的中心.也把自己推到了风口浪尖。2009年10月9日,当世界获知今年诺贝尔和平奖的得主竟是美国总统奥巴马时.包括美国媒体在内的许多方面的第一反应是surprise(惊奇)。  相似文献   

5.
奥巴马获得诺贝尔和平奖在全球引起了轩然大波。其实,这不是诺贝尔奖第一次惹争议。1906年,美国第26任总统  相似文献   

6.
2009年底,美国总统奥巴马在领取了诺贝尔和平奖的同时,宣布增兵阿富汗。经长达数月的“思索之旅”后出炉的这一新战略,不仅在国际社会引起非议,美国国内也是批评声音不断,有的甚至直陈阿富汗战争将会重蹈越南战争覆辙。这位因张扬“和平”大旗而当上美国总统的人,却也将政治前途赌博似的押在了战争一边。  相似文献   

7.
徐占伟 《党课》2009,(3):82-85
2009年1月20目,民主党人奥巴马宣誓就任美国第44任总统。作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黑人总统,奥巴马高举“变革”旗帜而当选,美国内政外交或将迎来变革时代,但美国民众和国际社会对他在竞选时许下的“重振美国领导地位”和“实行变革”的诺言能在多大程度上变为现实仍有疑虑。因为国内问题尤其是经济问题是奥巴马关注的重点,尝试超越党派纷争,应对美国发展模式的变化,发挥市场作用,同时又辅以市场监管,将成为奥巴马经济变革的重点。  相似文献   

8.
世情     
奥巴马:幸存而非胜利 2012年美国总统大选中,奥巴马获得的选票比四年前少了近900万张,可以说,这次连任对奥巴马而言,与其说是胜利,不如说是幸存。如今,美国网难重重。大多数美国人认为政府已经分崩离析。民主党大力推行医改和绿色产业,导致财政赤字过高,而反对党共和党则只会一味唱反调。民调显示,美国民众对联邦政府极为不满,信心不再。  相似文献   

9.
杨艳新 《党课》2011,(13):79-82
5月19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就中东、北非局势发表长篇演讲。这是继2009年6月埃及开罗演讲后,奥巴马两年之内再度全面阐述中东政策。在中东剧变、本·拉登毙命的微妙背景下,奥巴马的“中东新政”格外引人关注。美国中东政策的演变美国历来视中东地区为战略重地,  相似文献   

10.
徐占伟 《党课》2008,(8):78-81
经过长达5个月的激烈角逐,6月3日,美国民主党总统候选人预选终于落下帷幕,参议员奥巴马击败了竞争对手前美国第一夫人希拉里,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黑人总统候选人,踏上了争夺总统宝座的新征程。6月7日,希拉里宣布停止竞选,并呼吁她的支持者全力支持奥巴马。6月20日,奥巴马竞选阵营宣布,希拉里将于6月27日参加奥巴马的竞选活动,共同市对总统大选。  相似文献   

11.
杨艳新 《党课》2009,(8):80-83
6月4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埃及发表演讲,系统阐述了美国同伊斯兰国家关系的新思路、新政策,呼吁彻底摆脱不信任与敌视的恶性循环,开启双方关系的新篇章。奥巴马集中梳理了美国与伊斯兰世界的分歧,包括极端主义、中东问题、伊朗核危机等,并表达了一些创新观点。奥巴马的演讲引起强烈反响,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就表示,希望演讲能对中东和平进程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2.
天下事     
奥巴马在白宫宣誓连任美国总统 1月20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华盛顿白宫蓝厅举行宣誓仪式,履行法定连任就职程序,开始第二任期。最高法院首席法官约翰·罗伯茨主持,第一夫人米歇尔和两个女儿在现场观礼。  相似文献   

13.
《党课》2010,(4):15-15
美国总统奥巴马日前在华盛顿发表就任以来首份国情咨文。在长达70分钟的演讲中,美国国内经济与民生议题占了2/3的篇幅。奥巴马在国情咨文中说,促进就业是2010年的第一要务,他同时提议国会通过一项新的促进就业法案。与就业问题相比,奥巴马最为关注的医疗改革则退居相对次要位置。  相似文献   

14.
在奥巴马赢得美国大选一周年之际,时隔一年奥巴马的民意已经“犹如冬季里的水银缓缓下降”,这种现象的出现不是国人眼中的“美国人不喜欢奥巴马了”,这与媒体的关注点从个人形象和生活品质转移到对他的内政外交政策上密切相关,这种媒体关注度的转移是由美国大选前后的公众心理和政治预期决定的,而自美国建国起便埋下的精神基因“共和思想”和“理想主义”则决定了总统权力衰落的必然。  相似文献   

15.
《理论与当代》2009,(2):54-54
2009年1月,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非洲裔总统奥巴马定于当地时间20日宣誓就职。犹如100多年前在时代风口浪尖上演绎风云激荡的林肯,奥巴马手按《圣经》,让全美国充满期待,也吸引了全球人的目光。  相似文献   

16.
11月19日,在结束访问韩国后,奥巴马的首次亚洲之行落下了帷幕。通过此行,奥巴马向世人宣告了美国新政府亚洲政策的成形。  相似文献   

17.
《党课》2011,(20):21-21
9月11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肯尼迪艺术中心,美国总统奥巴马在“9‘11”纪念音乐会上讲话。奥巴马表示,自“9·11”恐怖袭击事件以来,前总统小布什发动的两场反恐战争代价巨大,并称“战争并不光荣”,美国的强大并不是用驻军来衡量的。奥巴马说,“9·11”事件后,200万美国人参与了战争,但他们中很多人从此再也没有回来,即便是平安回来的人,也长久留下了心灵创伤和对逝去战友的黑色记忆。  相似文献   

18.
长平 《廉政瞭望》2012,(5):57-57
4年前的某期《纽约客》的封面画上,奥巴马夫妇进驻了椭圆形总统办公室,露出了恐怖分子本相:奥巴马穿着传统的阿拉伯服饰,目露凶光;米歇尔留着非洲狮子头,腰挎一挺冲锋枪;壁炉里燃烧着美国国旗,墙头上挂着本拉登的画像。奥巴马竞选团队立即发出了抗议,但是《纽约客》解释说,这幅画是在讽刺奥巴马的竞争对手,因为他们老是把奥巴马描绘成这个模样。  相似文献   

19.
《党课》2010,(18):17-17
美国盖洛普民意调查机构日前进行的最新民意测验显示,美国总统奥巴马的支持率跌至历史新低。在受访的美国民众中,认可克林顿的有61%,认可乔冶·W·布什的有52%,而认可现任总统奥巴马的只有45%。在美国各党派中,情况亦是如此,克林顿至今仍是民主党内的“人气王”,  相似文献   

20.
视界     
1月2l日,美国连任总统奥巴马在华盛顿国会山举行的公众就职典礼上宣誓就职。图为当日奥巴马的家人在总统就职典礼上观看奥巴马宣誓。1月27口凌晨,位于巴西圣玛丽亚市中心一家名为“吻”的夜总会发生严重火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