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1932年至1939年,奥托·布劳恩以李德这个名子在中国生活了7个春秋,且位居党和红军“统帅”之位。这一时期正是中国革命最为艰难的阶段,李德“左”倾军事教条主义的错误,给艰难的中国革命雪上加霜,党和红军被迫开始漫长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周恩来作为这一时期党和红军的主要领导之一,面对李德的错误和失误,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给予了坚决的抵制和纠正,并在遵义会议上,与李德彻底决裂,站出来支持毛泽东出来领导党和红军,从而挽救了党和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正当中共党领导红军开始第五次反“围剿”之际,奥托·布劳恩以共产国际在…  相似文献   

2.
李德是德国人,原名奥托·布劳恩。1932年,被共产国际派到中国担任军事顾问。虽然说是“顾问”,可是由于其身分的特殊,当时成为中共中央的“太上皇”。在1935年1月15日召开的遵义会议上,中国共产党人将他赶下了台。在这之后,李德随红军长征到达了陕北,1939年夏奉命返回前苏联,结束了在中国7年多的生活。从突然接到返回前苏联的命令时开始,李德便陷入了一种莫大的恐慌之中。他以为这一次一定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共产国际那里狠狠地奏了自己一本,弄不好要有性命之忧了。实际上则恰好相反,中共根本没有为难他。不久,国…  相似文献   

3.
《党课》2006,(9):90-91
除了德国人李德(奥托·布劳恩)外,还有三位外国人也参加了红一方面军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相似文献   

4.
李德即奥托·布劳恩,德国人。三十年代是共产国际派驻中共中央和中国红军总部的军事顾问。由于他支持王明“左”倾冒险主义,推行错误的军事路线,导致第五次反“围剿”战争失败,在遵义会议上遭到严厉批评,并失去了对红军的领导权。1935年底,离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工农红军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中,先后有五个外国人自觉或不自觉地成了这一人类壮举的参加者。跟随中央红军的外国人有二个。第一个是共产国际派来的军事顾问、德国人李德(原名奥托·布劳恩)。此人自1932年到中国后,一直推行“左倾”军事政策,对第五次反“围剿”的惨败和长征初期的失利负有直接责任。李德  相似文献   

6.
德国人李德(1900——1974),即奥托·布劳恩,30年代作为共产国际派驻中共中央和中国红军总部的军事顾问,直接参与和组织了中国共产党的军事政治斗争,由于他支持王明“左”倾冒险主义,推行错误的军事路线,导致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在1935年1月的遵义会议上,李德受到严厉批评,被剥夺了对红军的领导权,1935年底,李德辞去抗日军政大学教授、中共中央军委  相似文献   

7.
李德(1900—1974)原名奥托·布劳恩,德国慕尼黑人。中国名字叫李德,曾用名华夫。青年时期参加创建巴伐利亚苏维埃共和国的战斗和德国东部的工人起义,1928年前往苏联。1932年毕业于莫斯科伏龙芝军事学院,受共产国际派遣来华任中国共产党军事顾问。同年秋,到达上海。1933年春,随中共中央到达江西瑞金,  相似文献   

8.
李德,原名奥托·布劳恩,德国人。1932年春从莫斯科伏龙芝军事学院毕业后,即来中国工作。在华期间,他同当时的“左”倾错误领导者一起,对第五次反“围剿”战争实行一系列错误的军事指挥,使红军受到重大损失。他在红军长征中,一直随军行动,但在遵义会议以后,不再担负指挥责任。1939年离开中国。那么,李德是谁派来中国的呢?他执行的又是谁的指令呢? 李德在《中国纪事》中自称,是“由共  相似文献   

9.
除了德国人李德(奥托·布劳恩)外,还有哪几位外国人参加了长征?据我所见到的资料,仅在红一方面军里的就有: 洪水,越南人。他的事迹,《人物》杂志1985年第3期已有介绍,不赘述。  相似文献   

10.
李德,原名奥托·布劳恩,德国人。1932年春从莫斯科伏龙芝军事学院毕业后,即来中国工作。在华期间,他同当时的“左”倾错误领导者一起,对第五次反“围剿”战争实行一系列错误的军事指挥,使红军受到重大损失。他在红军长征中,一直随军行动,但遵义会议后,他不再担负指挥责任。1939年离开中国。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史学界才逐渐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