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枢纽型”社会组织:背景、概念与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促进社会组织的良性发展,北京市创新社会组织管理模式,加快政社分开、管办分离的步伐,构建了“枢纽型”社会组织工作体系。本文对“枢纽型”社会组织进行了理论阐释,分析了“枢纽型”社会组织产生的实践背景,对“枢纽型”社会组织的概念进行了界定,阐述了“枢纽型”社会组织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
当前,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问题发生了重大转变,以“民生为本”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社会管理体制创新具有非常紧迫的意义。社会管理体制创新的核心是建立“良性的社会运行体制”,消除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的体制机制障碍,锻造符合新时期“社情民意”的“民心工程”,让人民过上心情舒畅、幸福美满的好日子。  相似文献   

3.
《中国民政》2013,(6):F0002-F0002
近年来,青岛市市北区政府注重把社会组织作为服务和改善民生的有效载体,因地制宜加强引导和扶持,各类社会组织应运而生、蓬勃发展,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小政府、大社会“格局逐步形成。区政府坚持”民生优先、服务为先、基层在先”的原则,不断推出社会组织建设创新举措,探索形成了”三类服务”工作模式、“三级管理”培育模式、“三个提升”党建模式和“三个网络”管理模式,构建起全方位立体化的社会组织管理新模式,有效激发了社会组织发展的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4.
“健全社会组织、增强服务社会功能”是党和国家完善社会管理体系、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对“社会组织”进行了多方面论述,把“重视社会组织建设和管理”作为“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具体任务。  相似文献   

5.
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协同治理成为回应复杂社会需求和提供公共服务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社会组织作为协同治理的重要主体,如何助推多元主体持续参与协同治理?本文选取两个典型案例,发现社会组织助推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协同治理模式及其策略集合:一是以“需求回应”为中心的协同治理,社会组织依托行政权威设计了“瞄准政策窗口”“塑造典型方案”及“借道行政承诺”的助推策略;二是以“价值创造”为中心的协同治理,社会组织嵌入合作网络设计了“培植协同网络”“启动任务激励”及“设置可视反馈”的共同体生成策略。社会组织面对不同制度环境,选择了不同的助推策略。研究结论深化了社会组织微观行为研究,对于社会组织助推协同治理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使中国社会进入了由“单一”走向“多样”、由“一元”走向“多元”的嬗变时期。改革开放极大地激活了中国社会各种要素,使中国社会呈现出跳跃发展的态势。同时,社会的变迁,必然反映到人们对社会的认识中。如何准确把握社会的主体,不仅关系着对社会性质的判断,而且关系升社会发展的走向。作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总设计师的邓小平同志,运用主体思维反复论证“中国的主体是社会主义”,为中国社会的发展指明了正确的社会主义方向。  相似文献   

7.
“健全社会组织、增强服务社会功能”是党和国家完善社会管理体系、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对“社会组织”进行了多方面论述,把“重视社会组织建设和管理”作为“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具体任务。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报告,  相似文献   

8.
劳动,是人类最古老的社会活动之一。可以说,有了人类,就有了社会劳动;有了社会劳动,也就有了管理社会劳动的机构。劳动保障机构与人类的社会劳动几乎是相伴相生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及其机构不仅越来越重要、越来越得到重视和加强,而且其“安全阀”、“稳定器”、“调节器”和“润滑剂”等作用也日益凸显,并被摆上前所未有的位置。  相似文献   

9.
《广东民政》2009,(9):1-1
“社会服务”对大多数民政人来说,还是一个陌生的概念,正因为如此,什么叫“社会服务”。它与“社会福利服务”和“社会保障”是什么关系等问题,才成了前不久在东莞召开的“粤港社会服务交流与研讨会”的热门话题。此次东莞会议的目的之一就是要把“社会服务”引入中国大陆,助推它今后在神州大地星火燎原。  相似文献   

10.
一、“非左即右”让改革发生严重偏差。右对市场经济的错误理解。造成了今天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因此遭到“左”的反弹.而“左”右相争使改革陷入停滞甚至倒退。二、“非公即私”,僵化了经济,割裂了社会。“非左即右”造成的恶果之一就是形成“非公即私”的错误思维。进而导致我们习惯把所有问题都当成经济问题来解决。“非公即私”的思维不仅割裂了“政府与社会”、“经济与社会”的天然联系,也人为地造成了社会的对立。  相似文献   

11.
张健 《长白学刊》2009,(6):26-31
社会主要矛盾的本质是一种“需求一供给”矛盾。当前,社会需求已经完成了从温饱向小康层次的转换,决定了社会供给的模式、层次及其性质也将逐渐实现转换。体现在社会主要矛盾上,即出现了由“生产性不足”向“分配性急需”、由“基础性薄弱”向“发展性紧张”、由“经济增长历时性落后”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共时性挤压”转换之趋向,这构成当前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新特征。其中,“分配性急需”对中国社会争谐提出新的要求,实现公平正义就是合理提高分配率、不断促进消费率、积极改善薪酬制度,就是要建立社会保障制度,保证社会福利的水平,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  相似文献   

12.
孙中山先生早在《建国大纲》以及其它文章中,‘就曾提出社会建设。他说:“统一以后,则重心又移在社会问题。”他不仅把社会建设视为“重心”,还对社会建设做了系统论述,完整阐发。他的社会建设思想虽然没有在他手中变为现实,但是,他的先进理念启迪了后人。孙中山先生在社会建设方面有哪些见解呢?孙中山把“人本”、“民本”作为社会建设的指导思想。孙中山脑子里充满着自由平等。他认为人人共处于世界大家庭;他认为,“中国者中国人之中国”,一国之内,实行“民有”、“民享”、“民治”。“天下是人民公有的天下,国家是人民公有的国家”,人人平等,“无尊卑贵贱之见”,“无贵族、平民之阶级”;他认为人人“各尽其事,各执其业,各得其所”,“国家的利益大家可以均沾”,“全国男女,无论老少,都可以享乐”,“全国之人无一贫者,共享安乐之幸福”;他认为人人具有极高的道德境界,“人人当以服务为目的”,“为国家,为人民,为社会,为世界来服务”,具备“为四万万人谋幸福”的博爱精神。  相似文献   

13.
农村“失依儿童”作为社会的弱势群体,其社会化的家庭角色缺失的特殊性决定了其社会化的不同。本研究依据“失依儿童”的情况进行分析,应用社会化理论及社会化途径、社会支持网络探讨“失依儿童”的社会支持情况,应用社会系统类型学对“失依儿童”的社会化与社会支持网络进行交叉分析,试图找出如何更好地构建农村“失依儿童”的社会支持网络,以利于“失依儿童”更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4.
社会治理政策是推动中国式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关键抓手,也是影响社会治理质量的制度基础。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在社会建设领域制定了一系列符合中国社会实际的社会治理政策。以1987—2022年国家层面出台的95份关于社会治理的权威政策文件为分析样本,借助扎根理论与Nvivo软件,编码并构建了中国特色社会治理政策变迁的政策表达理论模型,通过政策文本内容所呈现的“故事线”对中国特色社会治理政策变迁进行解读,总结出中国特色社会治理政策演变的四个阶段,即1949—1978年以“社会管控”为主的政策萌芽阶段、1978—2002年以“社会改革”为主的政策发展阶段、2002—2012年以“社会管理”为主的政策转型调整阶段、2012年以后以“社会治理”为主的政策完善提质阶段,并利用政策表达模型诠释出中国特色社会治理政策演化的四重逻辑,即政策理念——从单一化的“社会管理”迈向多元化的“社会治理”;政策结构——从权威主体包揽的“管控型结构”迈向权威主体引导的“元治理结构”过渡;政策内容——从中微观的“经验治理”迈向宏观的“制度建设”;政策过程——从当前的“问题导向”迈向长远的“战略布局”。  相似文献   

15.
观点摘辑     
《时事报告》2007,(5):6-7
切实增加“三个意识”,从“大社会”着眼,从“小社会”着手,初级阶段要把握好两大任务,“君子真始而无后忧”,没有物权就没有最基本的人权,大学生不是多了而是少了,  相似文献   

16.
当代社会“剩男剩女”现象形成的原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磊 《青年探索》2014,(4):74-78
“剩男剩女”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其形成既有制度因素的影响,又有社会因素的影响,还有自身因素的影响。具体而言,市场经济体制、男女平等基本国策、“门当户对”的社会择偶标准和社会结构压力在青年身上的内化,以及青年自我同一性的延迟和对婚姻家庭的“心理恐慌”,分别从制度、社会和青年本身等方面,催生出了当代社会的“剩男剩女”现象。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的转型发展,新社会组织如雨后春笋纷纷出现,给新时期党的建设提出了新课题。“抓组织组建、抓规范运行、抓作用发挥”。江苏省海安县创新新社会组织党建“三步工作法”,深入开展“暖心、强身、铸魂”三大行动,有效提升了新社会组织党建水平,促进了新社会组织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贺立龙  陈中伟 《求索》2013,(10):223-225,145
关于社会成本问题,人们倾向于认为科斯与庇古观点对立。我们认为,科斯摒弃了庇古“致力于消除社会和私人产品差异”的方法论,坚持了庇古确立的“社会成本理论命题”、“社会福利最大化取向”及“资源配置分析方式”,并在市场再造、法律判决、政府管制的综合运用方面,拓展了庇古开启的社会成本理论。科斯对庇古的理论之争,是社会成本问题现代分析范式的理论共建。  相似文献   

19.
《中国妇运》2013,(2):40-42
北京市妇联作为市级首批“枢纽型”社会组织,充分发挥“稳定器”、“孵化器”、“调节器”、“助推器”、“聚力器”的作用,开社会服务,促进社会协同,和谐社会关系,在参与首都社会建设和管理创新中积极发挥妇联组织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马峰 《中国青年研究》2023,(11):109-118+89
从“青年震荡”到“哥布林模式”,欧洲青年的社会参与与欧洲社会发展环境的变化一起发生了共振,其背后是欧洲社会发展危机的长期化、持续化。一方面,更多的欧洲青年从价值观到行为模式,倾向于极右翼等激进政治思想,渴求以“青年震荡”带来“改变”;另一方面,“哥布林模式”下的“躺平”成为欧洲青年新的行为选择。这些所折射的是欧洲社会日益固化的社会阶层和利益格局,所反映的是欧洲日益陷入的复合危机。欧洲青年正常的社会参与渠道受阻,社会排斥和各种“隐性”的社会屏蔽无处不在,加重了欧洲青年可能的未来选择和人生发展规划。这也让曾经被欧洲人引以为傲的欧洲社会发展模式失去了往昔的光泽,其教训值得反思,要努力为青年创造更好的发展未来,促进青年发展与社会发展正态循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