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一、诉讼类别 [商标] 英国成文法中规定,商标假冒与侵权之诉彼此是不排他的。从历史上看,在英国禁止被告在相同于原告的产品上假冒商标的诉讼,通常就是禁止商标侵权的诉讼。但当商标注册制度在本世纪开始出现后,这两种形式就产生了一些差异。 (1)假冒之诉。假冒之诉属普通法的一种救济形式。假冒系属错误地获取他人商号或名誉的好处。任何人都无权在相同于他人的商品上使用他人的注册商标。在商业中因错误的陈述而使他人受到伤害的行为可能就是假冒案件中  相似文献   

2.
对假冒注册商标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认定张耕我国的假冒注册商标法犯罪行为十分猖獗,仅假冒“红塔山”香烟就导致国家一年减少税收57亿多元人民币。为有效扼制这类严重危害社会经济秩序的行为,我国及时修订了《商标法》,并颁发了《关于惩治假冒注册商标犯罪的补充规定》...  相似文献   

3.
陆其国 《政府法制》2012,(21):38-40
无论是达官富商,还是名流要人,多少年来,遭人假冒、被人蒙骗的事,不知有多少,而且被冒被骗还常常花样翻新,奇招迭出。这类事件一经披露,闻者无不为之愕然。然而,比起假冒皇帝、蒙骗太后,前者所为可就小巫见大巫了。  相似文献   

4.
羽儿是个巨蟹座的女子,她有一副好心肠,好到让别人当她是垃圾桶,什么不肯做的事都推给她去做。而且她做完后连一句谢谢的话也没得到,仿佛羽儿天生就该帮那些人收拾善后。他看不过去,为她打抱不平,这简直是欺人太甚!羽儿也太好欺负了,好人可以当,可是当成了烂好人就不足取。什么  相似文献   

5.
商标反向假冒理论与我国商标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自1994年出现了“枫叶”诉“鳄鱼”不正当竞争案以来,知识产权界对商标反向假冒理论这一“舶来品”进行了深入、持久地探讨。赞成者有之,反对者亦有之。有人认为“似乎难以自圆其说”,“本案判决尚有斟酌的余地”;还有人认为这“在国外是老问题,并且是已经解决了的”。正值我国商标法修改之际,对商标反向假冒理论的取舍将宜接关系到我国的立法。因此有必要全面认识这一理论,并对我国的立法提出尽可能多的建议以供参考。 一、商标反向假冒理论的发展 假冒侵权原本属于英国普通法中的违法行为。在英国判例法中,早在工业社会初…  相似文献   

6.
一个学者的论文成为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的参考范围并不让人觉得有什么稀奇,但是把一个和自己同龄本科生的论文作为硕士入学考试的复习教材,就多少有些不寻常了。当皮剑龙回忆起25年前准备硕士研究生考试所认真复习过的内容时,他的眼神里对论文的作者仍然充满了一种由衷的钦佩之情。  相似文献   

7.
金亦秋 《江淮法治》2008,(10):61-61
让匆匆的脚步暂停,采听一首老歌:让繁华的城市换一个频道.看一看流行与时尚之外的自然与朴素。在他的歌声里我看到昨天还在眼前,一种怀旧之情不禁油然而生。  相似文献   

8.
打假骁将──周建勇于建萍没有显赫的地位,没有耀眼的光环,却在围剿假冒商标犯罪的战场上大显身手,谱写了一首首维护“真品”的正义之歌。他,就是安丘市人民检察院干部,被人们誉为打假骁将的周建勇。自1991年被派驻景芝酒厂的那一天起,周建勇就深深意识到了自己...  相似文献   

9.
郭洁 《中外法学》1993,(6):78-79
<正> 人大常委会于1993年2月22日颁布了《关于惩治假冒注册商标犯罪的补充规定》(以下简称《补充规定》),对假冒商标犯罪作了全面的修改和补充。本文就假冒商标犯罪中的一罪与数罪问题谈如下认识。一、假冒商标罪与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从立法者本意上讲,是指单纯地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的行为,不包  相似文献   

10.
在希腊神话故事中,有一个力大无比的勇士叫安泰,任何强敌都不能打败他,因为大地是他的母亲,他是大地的儿子,只要他的双脚不离开大地,母亲就会给予他使之不尽的力量。当他的对手获知了他的秘密,把他高高地举到了空中的时候,他再也没有力量去战胜敌人。因为,他离开了大地母亲,离开了他的力量源泉。柏杨先生在《中国人史纲》中说得更直接。他说中国历史上的奴隶、封建王朝政权,当它建立四五十年左右后,或它传位到第二代、第三代时,就到了瓶颈时期。在进入瓶颈的狭道时,除非统治阶层有高度的智慧和能力,否则他们无法避免遭受足以…  相似文献   

11.
《法学》1989,(10)
五年前,当中国法律界和新闻界痛苦地写下了八十年代假冒第一案——“晋江假药案”时,反假冒的法律对策只是刚刚提到了中国法制建设的议事日程上。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假冒商品并没有被新生的法律所杜绝,反而,愈演愈烈。今天重提这一法律武器,我们就有必要对以往的有关法律、法规,执法效果,经济环境以及国际贸易等方面进行反思,从中找出重建中国反假冒的科学法律对策,有效地遏制假冒浊流在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内泛滥。  相似文献   

12.
江天 《江淮法治》2009,(24):50-50
如果丹尼尔·伊斯图林不是一个谵语者、疯子、精神错乱者或者幻想家,那么他就是一个英雄——“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我宁愿相信他是前者,因为他在《彼德伯格俱乐部》里写下的一切,比看最血腥的恐怖电影还要让人魂飞魄散。但他极有可能是后者。当彼德伯格俱乐部经由伊斯图林和有良知的媒体的强行介入,在世界民众面前日益显露出它的本相,  相似文献   

13.
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分则第3章第7节,对假冒注册商标作了规定。这是在1979年刑法的基础上,吸收了1993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惩治假冒注册商标犯罪的补充规定》的有关内容加以充实的。本文就刑法理论界和司法实践中提出的假冒注册商标犯罪适用法律...  相似文献   

14.
今年6月9日,湖北省枝江市安福寺镇桑树河村农民曾祥华,在田里劳动时,巧遇来村视察的温家宝总理。 当温总理问他有什么困难时,他说,"要是能有专家帮着测测土,看土里缺什么元素,就好对症施肥了"。总理当即 表示要帮助解决,问题很快就有了消息。更让曾祥华没想到的是,7月5日,农业部全国科技推广中心人员送来 了500公斤配方肥,他一年的用肥有了保障。  相似文献   

15.
商标反向假冒是指未经他人许可,将他人合法使用在商品上的商标去除后更换上其他商标,并将该更换商标的商品又投入市场的行为。比如,1994年,新加坡鳄鱼公司的经销商购买北京服装一厂生产的“枫叶”牌西裤,随后将西裤上的“枫叶”牌商标去除,换上“卡帝乐”商标,并以高价出售,这就构成了商标反向假冒。商标反向假冒是相对于商标正向假冒而言的。商标正向假冒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商标假冒,他是指在商品上冒用他人的商标,混淆商品来源的行为。通常表现为假冒者在自己的商品上非法使用他人的商标,把自己的商品假冒成他人的商品。  相似文献   

16.
李腾 《犯罪研究》2016,(4):79-89,102
以低价白酒灌装冒充高价白酒出售的行为符合假冒注册商标罪的犯罪构成。当犯罪对象为质量合格产品时,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与假冒注册商标罪才会发生竞合,即该产品同时符合伪劣产品中“以次充好”的情形和假冒注册商标罪中“同一种商品”的要求。两罪竞合时,应遵循以下路径适用罪名:当冒充物与被冒充物缺少统一评价标准时,应适用假冒注册商标罪;当冒充物与被冒充物有统一评价标准时,应基于行为数对其罪数形态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7.
今年65岁的王有杰是迄今为止河南省级别最高的落马官员,收受他人钱财价值人民币660余万元,堪称“河南第一贪”。然而,就这样一位省部级高官,在儿子因涉嫌重大经济问题被有关部门带走调查后,他四处奔波,急欲帮助儿子“摆脱困境”。之后,被一位颇有来头的“假冒少将”诈骗百万元。2006年7月,“假冒少将”胡建军一审被判无期徒刑。2006年12月,王有杰也因涉嫌受贿罪、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走向法庭。  相似文献   

18.
克制欲望     
美国心理学家瓦特·米契尔曾经做过一个实验、他挑选了一些史丹福大学幼儿园的孩子,在他们面前放一些糖果。告诉他们:如果立刻拿去吃.就只能吃一颗,如果等一段时间再吃,就可以吃两颗。有的孩子立刻拿了一颗吃,有的则想尽办法忍受着糖果的诱惑,尤其当看到同伴吃得很开心时,更是坐立不安,他们有的闭上眼睛不去看.有的把头埋进手臂中,自言自语、唱歌、玩弄自己的手脚,甚至努力让自己睡着、好让自己等到两颗糖。  相似文献   

19.
焦淑敏 《经济与法》2003,(12):90-91
商标反向假冒,是相对于一般商标假冒之特殊的侵权形式。一般商标假冒侵权行为是指未经商标权人许可,将他人的注册商标冠于自己的产品之上进行销售的行为。商标反向假冒是指不经商标权人许可,将他人产品上的商标标识隐去或除去,冠以自己的商标,或者不冠任何商标而将商品在市场上出售的侵权行为。一般商标假冒侵权是假他人商标之名、行销售自己产品之实,商标反向假冒则是假他人产品良好质量之名、行扬自己声望之实,二者表现形式不同,实质都是商标侵权行为。  相似文献   

20.
1960年,科斯发表了被张五常称为“石破天惊”的《社会成本问题》一文,这不仅对经济学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而且掀起一场席卷欧美、声势浩大、影响深远的法律经济学运动。该文分析了一位放牧牲畜的牧主与相邻的一位种植作物的农民之间的冲突,以此为例说明了一个后来被称为“科斯定理”的道理,即当交易费用为零时,责任规则的改变不会影响资源配置。例如,只要满足了该定理的大胆假定条件,即零交易费用,这一定理预测,让牧主对自己侵扰他人之牲畜所造成的损害承担责任,不会使牧主减少自己的牲畜数量,他或是建立更多的栅栏防止牲畜越界,或是更注意看管他的牲畜。总之,牧主会有法律上的激励,采取一切成本合理的措施来控制自己的牲畜。但是,如果法律不要求牧丰承担这种侵扰的责任,科斯推理认为,潜在的侵扰受害者就会付钱给牧主,让他来采取同样的措施来防止这种侵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