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高校学生申诉制度是一项法定的权利救济制度,是现代大学精神的具体体现,也是维护校园和谐的需要。本文结合高校学生申诉制度的现状,分析高校学生申诉制度存在的若干缺失,进一步完善高校学生申诉制度,从而有效解决高校与学生的纠纷,实现对学生权利的救济。  相似文献   

2.
我国的高校学生申诉制度是根据我国的《教育法》、《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所构建起来的对学生权益进行保护的一项专门性制度,它包括申诉人、被申诉人、申诉范围、申诉形式、受理申诉的部门、申诉时效六个方面。目前,这一制度正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在实践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3.
一所大学学生申诉制度的优劣反映着该校的法治水平和自治水平。很多学者认为,教育部2005年修改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对高校学生校内申诉规定得过于简单。但是,教育部立法的本意是尊重高校自治权。对此,必须从高校自治的角度来分析高校校内申诉理论问题,进而设计出符合现代法治精神的高校校内申诉制度。  相似文献   

4.
刑事申诉制度是我国刑事诉讼的基本制度之一。人民检察院办理刑事申诉案件,是检察机关履行法律监督职能和完善内部监督和制约的有效途径。现阶段,我国申诉制度还不是很完善,在实践中存在诸多问题。本文从现阶段我国刑事申诉制度存在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改进和完善刑事申诉制度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5.
公务员申诉控告制度,是保障公务员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监督制约国家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的重要措施和手段。经过几年的实践,公务员申诉控告工作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同时也要看到,在公务员申诉控告工作中还存在着与信访、监察、人事仲裁等相关制度概念混淆、界线不清等问题,这些问题不解决,必将成为制约申诉控告工作深入发展的“瓶颈”。为此,必须理清公务员申诉与复核,申诉与控告,公务员申诉与行政监察制度的申诉、人事仲裁、信访等相关制度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这是做好公务员申诉控告工作的基本保证。公务员申诉与复核之间的区别…  相似文献   

6.
当高等学校与大学生发生处分纠纷时,大学生可以通过申诉听证制度实现自身权利的救济。但当前高校实行的申诉听证制度存在申诉听证机构主体地位不明确、申诉机构组成人员角色不清和申诉程序保障缺乏等不足。高校需要明确申诉听证机构的主体地位,并赋予其足够权限;高校需要建立申诉机构人员信息库以选择合适的人员组成申诉听证委员会,并制定合理的申诉听证程序,才能逐渐完善大学生申诉听证制度,为大学生的权利救济提供有效途径,为和谐校园建设提供民主法制的氛围。  相似文献   

7.
中小学校内申诉制度建设是维护师生合法权益、推进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重要举措。通过研究现有各个层面教育法律与政策文件相关规定发现,由于中小学校内申诉制度法定性、规范性、协调性不足,导致其建设进程面临着效应承载力、问题解释力、治理配合力受限的现实困境。在教育治理现代化背景下,法治化是加强中小学校内申诉制度建设的基本理路。具体而言,应以明晰、准确为要求,加强中小学校内申诉制度整体建构的法定性;以自主、务实为要求,加强中小学校内申诉机制建设的规范性;以合理、融洽为要求,加强中小学校内申诉制度执行的协调性。  相似文献   

8.
高校教师在我国的教师队伍中占很大比例。近些年,高校教师与学校之间的纠纷不断增多,高校教师申诉制度也逐渐显现出它的作用,但申诉制度在实施过程中暴露出法律规定的缺失和制度不健全等问题。笔者建议在教育行政部门内部设立专门处理高校教师申诉案件的机构,发挥高校工会的作用,完善高校教师申诉之前的前置救济程序,完善高校教师申诉失败之后的后续救济途径,使高校教师申诉制度更好地维护高校教师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9.
尚蔚 《甘肃理论学刊》2010,(6):92-94,98
公务员申诉,是指公务员对行政机关做出的涉及本人权益的人事处理决定不服,向有关机关提出意见,要求变更或者撤销原处理后重新予以处理的行为。完善公务员申诉制度的实质是对公务员权益保障的法治化。完善公务员申诉制度可以在立法层面上对现有申诉制度进行改进,设立申诉制度的专门机构,以及引入司法救济程序等。  相似文献   

10.
我国刑事申诉制度允许申诉主体对于已经生效的刑事判决、裁定向人民法院或人民检察院提出申诉,请求再审,是刑事再审的启动程序之一。新修订的《刑事诉讼法》进一步细化、补充了通过刑事申诉而使案件重新审判的条件。刑事申诉制度的宪法基础并不是《宪法》第41条规定的公民民主权利,而是《宪法》第33条第3款规定的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它还可以在《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第14条第7款中找到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