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4 毫秒
1.
夏泽宏  胡启南 《求实》2012,(8):68-71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演化,先从多维发展到一维,而后又由一维发展到多维。从维度的延展看,当前我国所普遍认同的、由邓小平提出的社会主义本质论是以"经济本质"和"物本"为重心的一维论。江泽民、胡锦涛从新的时代实践中提出的"人本"和"社会和谐"的新认识则弥补了它的不足。根据最新的理论认识,融合经典作家的思想精髓,从人、社会与制度多维综合再建全面的、切合时代的新的社会主义本质论,是升华社会主义本质论的时代选择。  相似文献   

2.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核心内容是社会主义本质论,即:“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是邓小平同志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贡献。社会主义的思潮和运动经历了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过程,人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也经历了由表层到深层、由特征到本质的逐步深化的过程。社会主义本质论的确立正是这一认识过程的理论结晶。全面了解和深刻分析社会主义本质论形成的理论渊源和形成过程,将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刻地领会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正确地指导社会…  相似文献   

3.
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思想前提.传统社会主义观长期没有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这是社会主义运动遭受重大挫折的主要原因之一.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以巨大的政治和理论勇气,通过长期思考和反复论证,概括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论,从而超越了制度的狭隘眼界,从社会主义的目的和结果角度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新的科学水平.它给我们的启迪在于,认识社会主义既要坚持基本制度又要超越制度,要追问制度以外更深层次的内涵,要注重社会主义价值取向,解决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目的问题.没有这些就发挥不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不足以凝聚人心.从这个意义上说,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把社会主义拉回到人类文明大道,实现了社会主义观念从传统到现代的飞跃.  相似文献   

4.
辛世俊 《学习论坛》2004,20(9):8-12
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就是社会主义对人民群众的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伟大成就,促使我们用价值学的视角研究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实际上,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就是关于社会主义基本价值的宣言,围绕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问题进行反思是邓小平对社会主义再认识的显著特点.这从他提出的五个否定性判断中可以明显地看出来,即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也不是社会主义;僵化封闭不能发展社会主义,照搬外国也不能发展社会主义;平均主义不是社会主义,两极分化也不是社会主义;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没有法制也没有社会主义;不重视物质文明搞不好社会主义,不重视精神文明也搞不好社会主义.张扬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是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的基本内容.社会主义本质论蕴涵着社会主义的价值根据、价值目标、价值标准等重要思想.努力实现社会主义基本价值是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的落脚点.社会主义本质的实现必须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必须依靠党的领导.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的提出 ,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 ,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和实践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的形成过程中的思维形式 ,对我们有着同样重要的意义。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的形成 ,有其客观基础和主观基础。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的形成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形成的逻辑对我们的启示主要表现在 :首先 ,对于事关全局的概念必须搞清楚。其次 ,明确概念要有科学的世界观基础。再次 ,要用辩证思维的方法去把握概念。第四 ,正确处理成熟的实践和成熟理论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认识社会主义的两次飞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从目的和目标的层次上揭示了“什么是社会主义”,突破了仅仅从制度层面理解社会主义的局限性,加深了我们对社会主义价值目标的认识,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深化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必须确立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社会主义本质论的提出和社会主义价值目标的逐步确立,是改革开放以来认识社会主义的两次飞跃。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的社会主义观--社会主义本质论,和前人相比,有五大创新:即在前提上,实现了从发达论到初级论的突破;在方法上,实现了从定义法到否证法的突破;在角度上,实现了从片面论到协调论的突破;在视野上,实现了从固态化到流程化的突破;在观点上,实现了从特征论到本质论的突破.  相似文献   

8.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进行再认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对邓小平提出社会主义本质论的立意进行再认识的基础上,对"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和"共同富裕"两个论断进行了辩证解读,力图澄清当前对邓小平这一重要思想存在的一些认识上的误区。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不仅从社会主义特征深入到社会主义本质,而且还展示了社会主义本质的系统性,社会主义本质的系统性凸现了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的辩证法。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系统辩证法,主要体现在社会主义本质论的整体性。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本质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主义本质论中,并不存在有人所说的"邓小平讲生产力多了,讲公有制少了"这样的"一多一少"问题。从解放思想的角度来看,邓小平强调"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一点也不为过;从这个命题的前提来看,从命题本身的表述来看,从小平同志一贯的思想来看,讲"公有制少了"这种观点也不能成立。其实,邓小平在社会主义本质论中,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同以公有制为主体这两方面都讲全了,而且恰到好处。  相似文献   

11.
由于时代条件的局限,传统社会主义只注意到了社会主义的某些特征或初级本质,而忽略了社会主义的深层本质,继尔割裂了社会主义本质之间的关系。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立足于实践,比较完整地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关系,恢复了历史发展的唯物论和辩证法。  相似文献   

12.
马捷莎 《理论学刊》2007,3(6):32-35
本文从两个角度分析邓小平社会主义理论的方法论原则:第一,科学性与价值性相统一的方法论原则。邓小平从信念论、本质论、实践论和认识论的角度,全面阐释了科学性与价值性相统一的社会主义原则。第二,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统一的方法论原则。在二者关系上存在辩证思维方式和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由此得出两种不同的矛盾普遍性——具体普遍性和抽象普遍性。邓小平运用具体普遍性的思维方式考察中国实际,创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理论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关于"发展"的思想。在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中始终贯穿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认识论,"三个有利于"的价值论,党的基本路线的实践论。这三方面既是邓小平理论科学体系的精髓、基础和灵魂,也是邓小平理论科学发展观的三条主线,它们分别回答了怎样认识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三个层面上的问题。把握这三条主线,对于我们认识和实践邓小平理论有着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是他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的伟大贡献。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揭示了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质与量相统一的过程,社会主义本质系统及每一个要素自身都是一个发展的过程,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揭示也是一个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15.
王平 《理论学刊》2012,(5):4-7,127
马克思恩格斯从多个角度阐述了社会主义价值思想,包括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性、社会主义的特征、本质、实现方式和目标等,一些反映社会主义特征、本质的重要概念也表达了深刻的价值思想.梳理马克思恩格斯社会主义价值思想,对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研究和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科学社会主义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理论逻辑。科学社会主义有两个关键词,一个是科学,一个是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科学认识传统的社会主义基础上科学回答中国现实问题的理论和实践,这为我们深化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7.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原则,进一步开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进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时代性与实践性相统一,进一步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新境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积极回应时代变化和实践发展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进一步开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精辟揭示共产党执政的规律、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进一步提升了对社会主义发展方向的新认识。  相似文献   

18.
走自己的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髓。走自己的路有两个指向,最初是针对苏联提出来的,后来又有针对西方的意味。走自己的路有两层含义;走自己的路曾经侧重于"不"字,强调与他人的差别,而走自己的路的真谛是自主选择。只有国力的强大和理论的成熟,才能以我为主,真正地走自己的路。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新概念,它首先是与传统科学社会主义相比较意义上的发展与创新.传统科学社会主义强调它是无产阶级的解放的科学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则凸显它是现实的人的解放学;传统科学社会主义强调只有依靠无产阶级专政才能建设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则强调完全可以依靠人民民主建设社会主义;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和实践形式包括:改革开放是动力基础,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是基本途径,各阶级、阶层的和谐与和睦是社会阶级基础,多种所有制共存发展和全民共同富裕是社会经济基础,制度公正和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政治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