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8 毫秒
1.
从博弈论的分析框架出发,论述了在区域生态风险治理过程中不同利益动机及其博弈行为,具体来说是地方政府之间,政府与企业之间和企业与公民之间的博弈。分析结果表明,区域生态风险治理需要地方政府间的合作和中央政府的适度干预,同时需要政府加大对存在潜在生态风险的企业进行规制和惩戒力度,提高公众的生态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2.
中国区域经济的发展需要地方政府紧密合作,但地方政府间利益冲突使得合作过程产生了不确定性并导致一系列问题。本文在博弈理论的框架下对这些问题进行了系统分析并进而研究其解决机制。  相似文献   

3.
区域海洋管理是适应海洋管理发展的新模式。基予以利益为视角的区域海洋管理的需要从利益层次角度对区域海洋管理的利益相关者进行利益解构,分析海洋治理中各主体的利益需求,通过海洋管理中的政府间依赖、构建政府与非政府组织间的伙伴关系,发挥各管理主体的功能,形成一种区域海洋管理视域下的海洋管理合作与协调治理的有效模式。  相似文献   

4.
建立和完善跨区域水污染治理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水污染治理中,跨区域水污染治理由于其性质复杂一直是个难题.究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统一有效的跨区域水污染治理体系建设滞后;二是流域内各级地方政府合作治理机制没有建立起来.为了走出这种困境,首先要树立流域管理为主的治理理念,提高现有的流域管理机构的权力,统一规划和协调流域内的水污染的防治工作,发挥流域管理机构在水污染治理中的主导作用;其次要建设流域内地方政府水污染治理合作机制,贯彻"谁污染谁买单,谁治理谁受益的原则:",互相监督,共同治理,更好地发挥流域内各级政府的主体作用.最后在司法层面可以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成立专门的环保法庭引入环境公益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5.
区域公共管理地方政府职能除需具有一般行政区的管理职能以外,还需具有区域公共管理即区域政府合作职能。区域公共管理地方政府合作需要在树立合作行政理念、转变传统行政职能、实施合作行政整体性治理以及在建立利益协调机制、合作监督机制和违约处罚机制等方面寻求对策。  相似文献   

6.
作为国际关系理论的一种研究范式,建构主义为分析区域安全合作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建构主义包括国家利益论(国家身份理论)、国际体系结构理论、国际体系转换理论以及安全共同体理论,与此相对应,运用建构主义理论分析区域安全合作问题也包括四个部分,即区域安全合作中的国家身份和国家利益、区域安全合作发生于其中的国际体系结构、区域安全集体认同的形成以及安全共同体理论对区域安全合作的解析。  相似文献   

7.
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要求完善和拓展区域合作发展机制,领域的升级和边界的扩大,是区域合作拓展的重要体现。其中,地方政府之间区域合作边界的拓展对推动实现区域一体化、深入区域协调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依据制度性集体行动框架,地方政府区域合作边界拓展实质上是地方政府对合作伙伴的理性选择,基于获取集体性收益和选择性收益两个动因选择合作行为。合作边界的存在,为地方政府区域合作提供了边界内合作和边界外合作两种合作途径。地方政府选择合作伙伴的主动性强弱与边界内外合作的不同组合产生了不同的合作边界拓展状态。地方政府根据个体动机的改变和外在环境的变化,在不同的组合中进行调整,以改善地方政府的合作绩效。2011—2017年成都经济区295项府际协议数据表明,地方政府边界拓展的主要趋势是从边界内合作演变为边界外合作、从被动合作演变为主动合作、从单中心合作演变为多中心合作。目前该经济区呈现出"纽带选择"的边界拓展状态。为提升合作绩效、实现区域一体化,地方政府可以通过优化偏好结构,激发合作主动性,改变合作途径,同时通过制度创新降低合作的交易成本。  相似文献   

8.
区域政府合作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必然产物,也是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但由于政治因素、经济因素以及环境因素的羁绊,区域间政府合作面临诸多困境。本文以海峡西岸经济区为个案,详细分析区域间政府合作的动因以及存在的问题,并对如何实现区域政府协同及共赢提出改进思路。  相似文献   

9.
在当代中国,区域政府间合作成为地方政府有效提供公共服务和公共物品的重要手段。区域公共服务供给的政府间合作有多种基础:基于行政职责形成合作关系;基于法律形成合作关系;基于契约建立合作关系;基于相互信任形成合作关系。  相似文献   

10.
高校是高层次人才密集的地方,具有人才、智力、技术、信息等方面的优势,是地方决策民主化的助推器,是技术创新的研发器,是人才培优的孵化器,是科学发展的助跑器。地方政府要主动与所辖区域高校合作,充分发挥高校统战工作覆盖面广、辐射力强、影响力大的优势,充分发挥高校统战资源的政治协调、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职能,采取多途径、多角度、多方式整合高校统战资源为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1.
高校是高层次人才密集的地方,具有人才、智力、技术、信息等方面的优势,是地方决策民主化的助推器,是技术创新的研发器,是人才培优的孵化器,是科学发展的助跑器。地方政府要主动与所辖区域高校合作,充分发挥高校统战工作覆盖面广、辐射力强、影响力大的优势,充分发挥高校统战资源的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职能,采取多途径、多角度、多方式整合高校统战资源为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2.
政校合作办学模式研究——应用型地方高校的办学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齐齐哈尔职业学院通过政校合作机制,实现了办学模式的创新,构建了校企合一的办学体制.在"政校合作"的机制驱动下,应用型地方高校为区域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更多、更好的人才支持.对当下地方性高等教育中,政府、学校企业之间关系进行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3.
大气污染的传输性和复杂性决定了京津冀区域大气污染防治既需要三地政府的合作,也需要发挥政府、市场和社会的作用。京津冀区域大气污染防治中现有的合作机制,存在行政等级化特征突出、发展水平悬殊等问题,致使京津冀合作基础薄弱、合作效果较差。2013年中央政府强力介入后,京津冀区域大气污染的防治效果总体上大为改观,但仍存在横向府际合作不足、协调性欠佳和非政府部门主动参与程度有限等问题。立足中国国情,构建出政府、市场、社会协同治污的理论框架,从制度、组织、管理三个维度入手,才能解决京津冀区域大气污染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区域教育合作是区域内或跨区域教育合作主体基于各自的教育资源,围绕教育活动所开展的互利共赢的社会教育类活动。区域教育合作模式有政府主导型和自由结合型两种。区域教育合作的动力机制涉及影响合作的内生牵引力、外生推动力、合作阻力等因素。区域教育合作过程可划分为具有合作意愿、自我评估等九个环节,合作准备阶段、合作确定阶段等四个阶段。  相似文献   

15.
区域政府间合作"关系"制度化的关键是确定合作的条件和机制。借鉴西方政府间合作模型,开发中国情境的概念框架成为题中之意。行政性分权、发展型地方主义和干部晋升锦标赛体制不利于政府间合作,棘手问题和相互依赖改变了这一制度环境。政治驱动、府际契约或承诺塑造了约束机制;组织协调、目标考核和收益共享则构建了激励机制。激励约束机制嵌套下个体层次、治理层次和制度层次的互动塑造了区域政府间合作过程。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故事"显示该框架的有效性和独特性变量。  相似文献   

16.
区域公共管理的兴起带来区域政府以共管理职能的广泛变革。区域公共管理使政府管理职能、市场经济职能、文化职能以及公共服务与合作治理职都都发生了广泛变化。应对这一变革,政府应逐渐向强政府——强市场,冲突——合作协调治理,引领——提供模式型政府转变。  相似文献   

17.
本文立足于经济学中利益相关者理论,选取米切尔模型中三种利益相关者的典型——政府、企业和社会公众,以中国扶贫基金会的体制改革为例,强调中国慈善组织的管理应该充分发挥各利益相关者的主动性与合作精神,实现慈善组织由国家和政府主导的单边模式向"利益相关者合作"逻辑下的复合模式转型。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城市群建设的持续推进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发展,学术界有关地方政府合作方面的研究勃兴。在区域经济发展推动下,从地方政府间关系问题的初步显现到地方政府合作成为独立研究对象后对其内在机理的探究,我国地方政府合作研究展现出从目的性逐渐过渡到本质性探讨的发展脉络。当前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地方政府合作的实证研究、制度分析和类型化研究等方面,呈现出向规范性理论框架建构、多样性研究方法、跨学科交叉研究等方面的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19.
区域旅游合作是旅游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基于市场经济和公共产品理论要求,营造良好合作环境是政府有效作为空间。政府应通过改善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营造良好合作硬环境;通过多种机制建设和辩证看待竞争与合作关系,营造良好合作软环境,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大旅游格局,从而推动区域旅游合作的大发展。  相似文献   

20.
借助政府的执法实践以及学者的理论探索,我国业已形成整合、督政、合作三种区域环境执法模式。在上述三种执法模式中,整合模式和督政模式的实施成本较高且难以有效消除行政区划对环境执法的阻隔;相较而言,合作模式的实施成本较小且有利于地方政府积极性、主动性的发挥,因而更有利于保证我国区域环境执法的效果,应作为我国区域环境执法的首选模式。为了促成合作模式在我国区域环境执法领域的全面应用,应依循合作理念从下述三个层面对其进行完善:首先,明确区域环境执法的主体,并以促成上述主体间的执法合作作为实施区域环境执法的基本路径;其次,界定区域环境执法的客体,提高区域环境执法合作的针对性、实效性;最后,建立健全区域环境执法信息共享、外部监督以及利益平衡等保障机制,以促进区域内地方政府间环境执法合作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