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巴基斯坦独立以来,国内政治危机不断。穆沙拉夫执掌巴基斯坦政权后,采取种种举措,抓住有利的国际机遇,应对多变的国内外局势,使巴基斯坦国内政治和外交环境有了很大的改观,但是还存在着不少矛盾与问题。总的说来,巴基斯坦国内政治与外交环境正在逐渐适应时势的变化,在向和平与发展的道路上迈进。  相似文献   

2.
自2001年阿富汗战争结束后,阿富汗局势持续动荡不安,国家重建面临安全形势严峻、经济发展乏力和恐怖主义威胁等多种挑战。作为中国十四个陆上邻国之一,阿富汗局势的发展已经对中国国家安全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为有效应对这些影响,中国政府正不断深化两国政治经贸联系并支持阿富汗早日实现国家重建。  相似文献   

3.
2004年,国际安全形势仍然呈现出总体和平,局部战争;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部动荡的基本特点,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的主题。与此同时,影响国际安全的不稳定与不确定因素也在发展,美国谋求单极世界霸权势头不减,地区热点问题此起彼伏,国际恐怖主义活动反弹强烈,非传统安全问题更加突出。这些问题危及到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也使我国在维护和平稳定的周边安全环境方面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一、美国谋求单极世界霸权势头不减  2004年,美国因忙于国内大选和稳定伊拉克国内动荡的局势,注意力和力量的投放受到牵制,单边主义有所收敛。但其…  相似文献   

4.
来自传统与非传统安全、国内与国际安全的威胁很多,但当前国家安全委员会面临的突出问题,依然是国家政治安全问题,是国家传统安全领域的延续。我们要努力完善新型的综合国家安全观,当前工作重点是传统国家安全中处于核心地位的国家政治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5.
政权安全是社会主义国家安全的核心内容。当前我国政权安全正面临着国际国内敌对 势力的多种威胁。如何维护和巩固人民政权?这是一个严肃的现实问题。随着我国改革的发 展和国际形势的变化,除了要反对国内外敌对势力的渗透、颠覆、破坏外,更重要的是要加 强内部建设,即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等。  相似文献   

6.
从综合安全观的视角观察中国政治安全,其面临的主要威胁表现在五个方面:刚性稳定具有极大的社会风险;全球化对国家主权的消弱;中国社会主义制度面临的威胁;国土安全是中国政治安全的要害;三股极端势力对中国政治安全的威胁。维护中国政治安全的对策主要有:重构国家安全体制是政治安全的体制保障;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的根本在于增强综合国力;维护政治安全,要练好内功;实施正确的国际战略,创造一个良好的、安全的国际环境。  相似文献   

7.
政治安全是国家安全的根本,具有丰富的内涵。政治安全可定义为政治制度、政治体系、法治体系及其主导的意识形态等各因素,保持自身结构相对稳定和有效,能够抵御国内外各种威胁,发挥其正常功能。当前,我国政治安全面临着政治认同弱化、改革中坚守政治定力、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法治化和党的建设面临风险等挑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增进政治认同、全面深化改革要坚守政治定力、全面依法治国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法治化、全面从严治党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是"四个全面"视域下维护政治安全的战略策略。  相似文献   

8.
"普尔瓦马事件"是印巴克什米尔问题的一个延伸.从观众成本理论的视角来看,"普尔瓦马事件"后,印度国内观众呈现出"鹰派"偏好.莫迪政府为了回应国内观众,宣称此次事件与巴官方存在联系,扬言惩治巴基斯坦,并做出越境打击的武力威胁.在巴方做出不退让的回应后,莫迪政府放弃交战,却未曾触发观众被欺骗而产生的惩罚成本.尽管莫迪政府在此次事件中成功规避了观众成本,但近年来印度国内印度教民族主义不断攀升,印度面对此类危机时所拥有的政策灵活性越来越低,南亚安全局势将更加脆弱.  相似文献   

9.
概论国家经济安全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安全问题伴随着主权国家的诞生而产生。随着冷战的结束,尤其是以“和平、发展、合作”为时代主题的今天,国家安全与传统意义上的战争与和平关联度减弱,与稳定和发展休戚相关。经济全球化又使一国经济安全与世界经济发展和稳定密不可分,经济安全在国家安全中的地位上升,内涵扩大,环境复杂,威胁多样,风险加大。保障经济安全必须从国内和国外两条战线着手,但经济安全的基础在国内,保障重心在国内。  相似文献   

10.
解毅 《理论前沿》2001,(4):22-23
随着世界局势和国内局势的深刻变化,思想政治工作无论从环境、对象、内容、任务、方法、手段等都要求有很大的变化和创新。一、认识四个新变化1.教育环境的新变化。一是我们正处在经济全球化,世界大转折的伟大时代。科技日新月异,经济迅猛发展,封闭日益打破,交流更加广泛。这种世界性的变动局势给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既带来了新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和考验。二是冷战结束以后,东西方对峙的局面被打破,但在思想文化领域争夺群众、争夺阵地的斗争在长期内不会结束。思想政治工作将长期负有争取群众、捍卫阵地,服务大局,化解矛盾,维护稳定…  相似文献   

11.
当前维护国家政治安全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政治安全是国家安全体系的核心。新世纪新阶段,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新变化,社会改革新目标的确立,使政治安全问题日益凸显。维护国家政治安全成为当前我国国家安全的首要任务与核心内容。新形势下我国国家政治安全面临的威胁和挑战,为维护国家政治安全提出了新的要求、新的思路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破碎地带仍然是深入认识当前国际武装冲突乃至全球安全局势的一个重要视角。冷战结束以来,国际武装冲突比较集中地发生在所谓破碎地带的地理空间,历史积怨造成“冲突一破碎化”的恶性循环,经济贫困和国内政权衰弱为冲突滋生蔓延提供了必要条件,国际政治的深层矛盾则成为冷战后破碎地带冲突加剧的驱动力量。国际政治内在逻辑的发展作用于破碎地带,并使主要集中于破碎地区的武装冲突充分反映出时代条件的特定变化;而破碎地带安全局势的演变,反过来也推动着国际政治尤其是地缘政治的深化发展。  相似文献   

13.
美国战略调整基于其对外部安全环境和其全球军事战略的全面评估,有着复杂的政治、经济和安全动因,应对中国崛起并非美国战略调整的主要目标,更不是唯一目标。但是,从美国加紧调整亚太军事部署的动向看,其中防范中国的意图也十分明显,如果说,几年前美国还把中国界定为潜在"威胁",现在则将中国不断增强的实力视为日益现实的"威胁"。美国战略调整将使中国周边安全局势中的不确定性增加,相对平静局面极有可能出现波折和动荡,中美关系的战略稳定将受到冲击。中美之间的战略博弈具有前所未有的广泛性和深刻性,并对中国大战略筹划提出更高要求。为此应全面准确把握中美关系的时代特征,拓展战略合作空间,有效制衡和努力消解美国战略调整对中国带来的战略压力,维护中美关系基本的战略稳定。  相似文献   

14.
政治稳定指政权性质(国体)与国家基本制度稳定前提下的政治运行有序。国家转型中政治稳定受权力结构、文武关系、国家认同、经济水平、社会结构和国际环境等因素的影响。通过国际比较可知,转型中政治稳定的条件包括:转型由控制局势能力较强的政府发动,文官控制军队,其他认同与国家认同不产生重大矛盾,经济分配相对公平,国内中产阶级和国际整体格局都支持转型等。  相似文献   

15.
浅析中国与巴基斯坦开展反恐合作的缘由及实现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与巴基斯坦都面临着来自恐怖主义的威胁与挑战,携手打击恐怖主义对于维护中巴两国国内社会秩序的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分析中国与巴基斯坦目前所面临的恐怖主义现状,以理清中巴进行反恐合作的缘由,探究开展反恐合作的路径。在中巴互利互信的基础上,通过为巴基斯坦提供资金上的援助,建立中巴反恐合作机制与反恐合作平台以及加强军队与警方的交流与合作,中国就能够与巴基斯坦建立有效的反恐合作,进而解决两国目前所面临的反恐工作难题。  相似文献   

16.
1989年6月,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登上了中国政治舞台。面临政治风波之后的严峻局势,党中央采取了一系列战略举措,稳定了中国政局。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之后,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历史新阶段,我们党经受住了来自国内外各种风险的新考验,积累了丰富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经验。  相似文献   

17.
在各类突发事件中,社会安全事件直接威胁我国国家安全与社会稳定,但因现阶段两类不同性质矛盾以及国内外多种冲突交织,社会安全事件难以预测和完全控制。考虑到由境外敌对势力与国内矛盾引起的复合型危机,将新型社会安全事件与重大群体性事件、严重暴力刑事案件共同讨论,同时利用突变理论对上述社会安全事件的发生与演变机理进行分析,参考加固、引导、阻断和对冲四种策略,思考公安机关的具体应对策略,推动营造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稳定的良好氛围。  相似文献   

18.
高校是社会主义上层建筑的重要领域,高校的稳定对于社会局势的稳定具有异乎寻常的作用,公安高校担负若培养国家保卫力量的神圣责任,所以公安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常抓不懈,不能有丝毫的放松,这是由公安高校的政治属性及其特点决定的。  相似文献   

19.
19世纪末以来 ,阿富汗一直处于周边大国的夹缝中 ,因而奉行中立外交。二战后 ,亲苏势力成为威胁阿独立的重要因素。阿国内存在着民族、部落和教派矛盾 ,加上君主制现代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引致196 5年以后国内激烈的政治斗争 ,1973年君主制被推翻 ,1978年亲苏势力上台 ,从而结束了阿富汗中立外交的传统和君主制的现代化努力。苏联撤军后 ,阿陷入连年内战 ,塔利班因此夺权 ,并接纳了国际恐怖主义势力 ,阿富汗此后从一个缓冲国演变为对欧亚局势产生重大影响的国家。未来阿富汗应当确立一个具有广泛参与的政治结构 ,维持中立和不结盟的传统。  相似文献   

20.
中巴经济走廊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巴基斯坦恐怖主义的威胁, 2008年以来,巴基斯坦恐怖主义问题相关数据的对比,显示了中国在巴投资重点地区的安全态势。通过近十五年巴基斯坦恐怖主义问题的具体分析,客观评估中方在巴海外利益面临的实际状况,进而深入探讨中方在巴海外利益遭受恐怖袭击的原因,并就如何防范恐怖主义提出对策。加强情报建设、完善自身管理制度、强化基础设施和应对某些特定恐袭的方法,力求可以对中方在巴投资利益的保护起到一定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