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书摘     
法学方法论原理李可著,法律出版社2011年12月版李可博士的这部著作至今在以下四个方面实现了理论创新:首先,提出"法学方法论原理"这一重要概念,并对其理论要素、关系、特征、结构和体系进行了剖析,是该著的概念创新。其次,全面分析和建构了法学方法论内在构造和理论体系的各种要素及这些要素之间的内在关系,是该著的体系创新。  相似文献   

2.
《宪法修正案》中涉及对土地征用制度的修改,引入“给予补偿”的法定原则,对于加大农民切身利益和农民土地权利的保护力度,促进征地补偿制度改革,其意义重大而深远。我国的征地制度为城市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伴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渐确立,现行征地制度的缺陷日益明显。作为一种宪法性的行政行为,土地征用必须遵循法定的原则。在征地补偿原则上应由“适当补偿”转为“合理补偿”;从立法上严格界定“公共利益”的范围,控制征地规模;制定合理的征地补偿标准;建立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制度;完善征地程序,尊重农民土地权利和民主权利。  相似文献   

3.
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补偿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户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是农户享有的最现实最直接的土地权利,受法律保护。国家应该在土地补偿费中设立专项,依据土地承包经营合同,对被征地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给予合理的补偿。并通过司法救济和行政救济的方式,保障农民的这一权利。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城市化的提速和大量农地被占,农民的土地权益受到损害。本文分析了驱使各地政府大量征地、提速城市化的成因、后果以及导致农民土地权益受损的体制原因、克服我国目前土地管理制度存在问题的对策思考。认为:我国权力本位的体制所形成的权力与权利间的不对等和严重失衡是农民土地权益受损的根源。  相似文献   

5.
土地是农民最重要的财产、基本的生产资料和重要的生存保障,保护土地权利就是保护农民最根本的利益。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迅速发展,农村集体土地被征用的规模不断扩大,被征地农民数量急剧增长。海南存在同样的问题,2000年以来海南省耕地平均每年减少4527公顷。土地征收会导致农民土地及土地上的各种权利的消灭,成为目前影响农民土地权益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研究征地制度,有助于加强对可持续发展战略及当前农村问题的认识。现代中国征地制度在促进城市发展、开发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土地、保护耕地、保障城市用地需求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其弊端也日益凸现,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其进行改革与完善:严格界定"公共利益"的范围,规范政府征地行为;按市场经济规律提高征地补偿标准,拓宽征地补偿范围;完善征地监督救济程序,实现程序正义;建立并完善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广开渠道促进其就业。  相似文献   

7.
农民盼征地、盼拆迁是一个普遍存在的事实。通过对"什么农民?"、"农民的土地财产权是什么?"以及"什么叫与民争利?"等三个基本问题的探讨,对当前征地制度研究进行反思。通过采用基本匡算,发现国家"被征地机会"的实际供给十分有限,真正有被征地和拆迁机会的农民仅占全国农民中的极少部分,绝大部分农民盼被征地、被拆迁而却没有机会。农民的土地财产权既包括个体农民的土地财产权,也包括农民集体经济组织的土地财产权,还包括全体劳动人民的土地财产权。在现行法律框架下,当前的征地制度并没有侵犯农民的合法的土地财产权,真正侵犯了"农民土地财产权"的恰恰是那些想要成为"土地食利者"的城郊农民。实际上,"与民争利"的不是政府,而是这些"土地食利者阶层"。  相似文献   

8.
集体土地征收中农民权益受损的原因主要在于"公共利益"界定不明确、"集体"的内涵模糊、忽视了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国家垄断农地发展权、征地补偿收益分配秩序不明确、"土地财政"促使地方政府变相或强行征收集体土地及司法救济途径的缺失等方面。本文从法律的角度提出完善我国现存土地征收制度对策。  相似文献   

9.
随着城市化进程步伐的加快,土地征用过程中问题日益突出,如何制定合理的征地补偿以保护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已成为社会各界极为关注和亟待解决的焦点问题。本文以漳州市农村征地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文献研究与实证调查,对漳州市征地情况的进行分析研究,进而提出科学合理的政策建议,以保障被征地的农民权益,妥善解决好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的利益关系。  相似文献   

10.
我国现行征地补偿制度与市场经济相悖.不论从补偿原则、补偿依据到补偿方法都严重偏离价值规律,有损农民利益.本文认为,土地价值是衡量征地补偿是否合理的唯一标准.在土地被征用,即将由农业用地转变为建设用地之时,地价应取决于建设用地的收益而非农业用地的收益,因此,征地价格应属于建设用地价格.我国征地补偿制度改革的关键是以土地价值为补偿依据,按照市场经济原则和价值规律还原征地价格,应当使土地估价体系科学化、估价方法大众化,降低征地成本,维护农民利益.  相似文献   

11.
陈献锋 《工会论坛》2007,13(5):79-80
本文就目前一些学者对现行征地制度改革在土地征用范围、土地补偿、土地征用权约束等方面的观点进行了归纳和分析,指出对征地范围的严格界定,预先制定土地补偿标准等方式难以从根本上解决征地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可建立一种土地使用者与农民集体直接协商征地补偿的模式。  相似文献   

12.
和谐社会建设中的农民土地权益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物权法》规定的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度、集体土地所有权行使制度以及征地补偿制度,对农民土地权益保护存在不足。保护农民土地权益是解决“三农”问题、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必要途径之一。明晰农民的土地权益,完善农民通过农民集体行使集体土地所有权的方式,保障征地过程中失地农民的应有权益,完善农民土地权益被侵犯时的救济途径是本文研究的重点内容。  相似文献   

13.
本书是一部对被征地农民问题、土地征用问题行进行法社会学研究的专著。本书在占有第一手实证材料的基础上,围绕“征地事件”这一主要场域,以“角色一事件”为分析策略,展现了被征地农民、用地单位、征地部门和村官等的各种作为在法律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宪法权利视角下的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被征地农民的大量增加似乎不可避免。虽然中央明确要求要“确保被征地农民原有生活水平不降低、长远生计有保障”,但目前被征地农民的现实状况仍不容乐观。在合法权益缺乏有效保障的情形下,被征地农民整体生活状况日益陷入贫困,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越来越迫切。从保障被征地农民的宪法权利着眼,按城乡一体化的基本思路来构建公平、有效、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是确保被征地农民的基本生存权与发展权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5.
文章对我国土地征收的情况以及土地征收纠纷的特点进行概括,并从立法和实践全面分析了土地征收纠纷产生的主要原因,提出完善我国土地纠纷解决机制的针对性建议。包括:非公益性用地由农民出让土地使用权,政府只能在"公共利益"需要情况下征收土地;建立与被征地农民和被拆迁居民平等协商的机制,保障被征地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申诉权;完善征地补偿制度,推行补偿标准听证;建立和健全农村社会保障机制,采取多项措施解决农民生活和生存问题;建立公平、公正、可行的征地纠纷裁决制度;完善诉讼等救济途径等。  相似文献   

16.
地方政府土地违法利用背后的主要原因:非科学发展的政绩观及其考核指标体系;不合理的财税管理体制与利益驱动;土地立法存在漏洞与相关制度的不完善;政府之强势与农民之弱势的历史遗存。地方政府土地违法利用的治理对策: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用科学的政绩观及考核指标体系来约束各级政府和官员;破除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修改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改革征地方式,加强对农民合法权益的保护。  相似文献   

17.
我国现行土地征收制度关系到国之根本且具有其基本合理性,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项制度本身所固有的缺陷也逐渐暴露并激化,如公共利益概念模糊,征地范围过宽;征地补偿标准偏低,补偿范围较窄;征地程序不规范,救济程序不完善;征地收益分配不均,安置工作滞后。本文通过分析我国现行征地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对安徽省太和县253户失地农户的实地调查,提出几点深化土地征收制度改革的建议,即严格界定公共利益,缩小征地范围;按市场经济规律提高征地补偿标准,拓宽补偿范围;完善征地监督救济程序,实现程序正义;规范征地收益分配,建立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8.
政府非公共利益征地行为,给农民土地所有权造成严重侵害,这种无偿占有农民土地发展权行为是不合理的。文章分析了农民土地发展权的被损害过程,并提出保护农民完整土地产权和土地发展权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我国现行的土地征收制度存在着诸多的缺陷,不利于在当前形势下保护被征地农民利益,已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和谐社会建设的制约性瓶颈。改革现行土地征收制度,必须明确“公共利益”标准,严格控制土地征收范围;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征地补偿标准;界定明晰土地产权;增加征地透明度,赋予被征地农民知情权、参与权和起诉权;建立健全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20.
我国征地补偿法律制度存在着土地征收范围过于宽泛,土地征收程序不健全,土地征收补偿标准过低等问题。应当明确土地征收目的。明确界定公共利益的范围,将公益性用地与商业性用地区别开来;完善征地程序制度,保障被征地农民的知情权和参与权;确定市场化补偿机制。明确征地补偿的原则,实行征地补偿标准市场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