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城市的发展和最近几年房地产的高速发展,拆迁中的被拆迁人处于弱势地位,他们的合法权益屡屡受到侵犯,城市拆迁中被拆迁人的利益保护成为一个被广泛关注的问题.分析被拆迁人利益保护现状及现实立法中存在的缺失,房屋拆迁许可证的发放程序存在欠缺,<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的规定与其他有关法律规定相冲突,缺乏公益目的和纯商业目拆迁的区分.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保护被拆迁人利益的建议.完善拆迁许可制度,明确房地产开发商责任,完善拆迁房屋价格评估制度.  相似文献   

2.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面貌日新月异,与此同时,拆迁矛盾也不可忽视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之中.而导致拆迁矛盾的大部分原因都是因为被拆迁人没有得到妥善合理的补偿,合理制定城市房屋拆迁补偿制度,对其补偿原则、补偿范围及补偿标准予以界定,保障被拆迁人的合法利益,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关怀精神.才能推进城市房屋拆迁工作的顺利进行,也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3.
目前,由拆迁导致的群体性事件有增无减,其原因主要有《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缺乏公正性、合理性,不能维护被拆迁人的利益;政府行为中存在不规范、违法现象;城市房屋拆迁补偿标准不合理,没有推向市场等。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建立初层次和深层防范机制。  相似文献   

4.
城市房屋拆迁的合法性及补偿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房屋拆迁实质上是以国家权力为依托,被拆迁人和政府之间强制缔约的经济行为。由于我国法律规定不完善,城市房屋拆迁的前提即对公共利益的评判标准模糊。实际操作中,房屋拆迁的补偿原则、范围、标准以及补偿程序等一度引起人们的质疑和不满。当务之急是从城市房屋拆迁的现状和法学分析入手,通过对实践中房屋拆迁合法性的质疑,结合在城市房屋拆迁的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力求对相关法律制度的完善提出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5.
城市房屋拆迁实质上是以国家权力为依托,被拆迁人和政府之间进行强制缔约的经济行为。由于我国法律规定的不完善,城市房屋拆迁的前提即对公共利益的评判标准模糊;实际操作中,房屋拆迁的补偿原则、范围、标准以及补偿程序等一度引起人们的质疑和不满。作者在第一手数据的支撑下,从城市房屋拆迁的现状和法学分析入手,通过对公共利益内涵的界定,对房屋拆迁补偿中补偿原则、范围等的研究,力求结合在城市房屋拆迁的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对相关法律制度的完善提出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6.
城市房屋拆迁是个系统工程。我国的城市房屋拆迁包括三层内涵:收回国有土地使用权、拆除房屋、居民迁移到别处,而政府对此一直发挥着直接的作用,行政权力缺乏应有的监督制约。当前应主要就拆迁行为群中的原因行为进行规范,同时,针对城市房屋拆迁行为的类型化趋势,应合理定位政府角色、厘清政府的拆迁补偿责任,以公正保障被拆迁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7.
城市房屋拆迁问题是涉及到政府、房地产开发商及被拆迁人三者利益,影响社会稳定的一个重大问题。对城市房屋拆迁行为进行审批,这是整个城市房屋拆迁行为的第一环节。因此,房屋拆迁许可行为合法、公正与否直接决定拆迁工作能否顺利进行,被拆迁人的私有权利能否得到有效的保护。而目前我国城市房屋拆迁行政许可制度还不够完善,不利于保护被拆迁人的合法权益。因此,必须完善我国现行的城市房屋拆迁行政许可制度。  相似文献   

8.
我国现行的拆迁制度在《物权法》实施之后面临去留和改造难题,其中一个关键问题是如何界定公共利益。可能的出路在于实施双轨城市扩建制度,既要给政府以公共利益为目的征收房屋、收回土地的权力,也要给有能力的开发商协商取得土地使用权和房屋所有权、进行商业开发保留途径。商业目的“拆迁”用地具有继续沿用现行拆迁制度的可能性,但必须对拆迁规则做进一步调整,政府必须退位,将其完全变成拆迁入和被拆迁人协商解决的民事安排。  相似文献   

9.
城市拆迁法律问题之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城市拆迁也成为一个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然而,由于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完善,城市拆迁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和冲突.修改<拆迁条例>中与物权法相冲突的条款迫在眉睫,只有规范拆迁行为,化解拆迁中的利益冲突,才能推进我国的城市化进程,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并且让处于弱势群体的被拆迁人也能享受到城市化的实惠,实现政府利益、拆迁人利益、被拆迁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协调一致.  相似文献   

10.
城市房屋拆迁被拆迁人权益保护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市房屋拆迁涉及政府、被拆迁人以及开发商的利益,是一种相当复杂的利益博弈行为。从目前实际情况看,被拆迁人绝大多数是普通的城市居民,在拆迁过程中,他们处于弱势地位,其合法权益被侵犯后寻求救济艰难。究其原因,主要是行政裁决、行政复议、信访等救济渠道不畅。为了维护被拆迁人的合法权益,必须畅通其救济途径,特别是法律救济途径。  相似文献   

11.
由于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和城市框架的不断拉大,城市房屋拆迁已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拆迁房屋的补偿价格关系被拆迁人、拆迁人、政府的切身利益。本文就房屋拆迁估价的几个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城市房屋拆迁已经成为当今社会敏感而又普遍的社会问题,由于其关乎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因此一直为人们所瞩目,而政府权力的强制介入又进一步激化了拆迁矛盾,成为酿成双方冲突的主要原因和导火线。如何在强制拆迁过程中兼顾公共利益及拆迁人与被拆迁人的利益,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已经成为当前的一项重大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3.
城市房屋拆迁中的程序价值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城市房屋拆迁当中,程序规则能够弥补实体规则之不足,解决实体法所难以解决的一系列问题,如对于“公共利益”的界定、对拆迁中的权力(利)体系的整合、对拆迁中的法律关系的澄清以及对于拆迁补偿的规则的制定等,程序都发挥着重要的动态功能,这将有效地指导我国的相关立法活动逐步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14.
强制拆迁是近些年来引发社会矛盾的主要原因之一。究其根本,在于其所依据的《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存在缺陷。我国应废除涉嫌违宪违法的《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拆迁法》,在立法中明确强制拆迁的概念、内容,严格区分公益拆迁与商业拆迁,为强制拆迁设计切实可行的程序。  相似文献   

15.
城市房屋拆迁涉及拆迁人和被拆迁人的利益,还涉及到城市规划和发展及公共利益,是近几年全社会高度关注的一个敏感而普遍的社会问题之一。本文从学理上对房屋拆迁的特征进行了分析,这对解决房屋拆迁矛盾纠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城市房屋强制拆迁中"公权"与"私权"的冲突与和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城市房屋拆迁中,"公权"与"私权"的冲突主要表现在公权中的行政权与私权中的财产权的冲突,即政府行政权力强行介入城市房屋强制拆迁并辅之以地方立法权和司法权的滥用.二者冲突的主要原因在于存在一定利益上的冲突、法律配置上明显不合理以及对"社会公共利益"名义的滥用.公权已严重地侵犯了私权.为了使二者关系由冲突转为和谐,有必要采取有力措施控制公权,保护私权,提升私权在法律中的地位;修改有关强制拆迁的相互抵触的法律条款;对城市房屋强制拆迁规定严格的程序;提高政府强制拆迁行为的成本.  相似文献   

17.
房屋拆迁,既关系城市规划的具体落实,又关系到国家,开发建设单位,被拆迁单位及亿万城镇居民的利益,是一个敏感而又普遍的社会问题,广为社会各界瞩目。新宪法出台后,被拆迁人的合法权益得到了宪法的保障,实践中也出现了一系列公民高举宪法文本捍卫家园的故事。从我国房屋拆迁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来看,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一是政府角色定位模糊,对公民私有财产权和人权的漠视;二是拆迁人滥用公共利益侵吞私人利益的现象普遍存在;三是拆迁补偿不公平,民怨很大。  相似文献   

18.
城市房屋拆迁程序合法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俊 《工会论坛》2009,15(2):136-137
在城市拆迁过程中,各地“钉子户”事件,引发了社会上和学界关于公权和私权的讨论。笔者认为,产生“钉子户”的根本原因在于:“公共利益”难以界定,行政主体背离法律程序行政,造成了房屋拆迁过程中“钉子户”的大量涌现。公正合法的程序是防止专横和权力滥用的屏障,也是保障城市拆迁顺利进行,保障公民合法权益不受侵害,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笔者将从法律程序、行政权力、法律关系、行政理念四个层次上,对“钉子户”产生的原因做深层次分析,并就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了思路。  相似文献   

19.
1、坚持动拆迁政策的公开化 ,提高工作的透明度。在房屋拆迁中 ,动迁方必须做到办事制度公开 ,政策公开 ,程序公开 ,安置房源公开和动迁纪律公开。这样 ,就可以防止因操作不规范、政策不透明而引发的各类纠纷。同时也可以提高居民对拆迁政策的认识 ,遏制拆迁工作中个别人漫天要价 ,坚持不合理要求的现象。2、要加强对动迁人员的管理 ,提高业务素质。由于动迁政策具有一定的专业性 ,且动迁工作牵涉到被拆迁当事人的切身利益 ,因此必须重视和加强对动迁人员的业务培训。使他们熟悉动迁法规 ,掌握政策。对动迁人员要制定考核后持证上岗制度 ,做…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房屋拆迁冲突日趋激烈。拆迁冲突的实质是私权利与公权力的冲突,拆迁冲突的法律原因是法规之间的冲突。拆迁冲突呼唤房屋征收立法。必须坚持私权优位,清晰界定公共利益和严格规定征收程序才能有效预防拆迁冲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