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6 毫秒
1.
我国法律关于黑社会性质组织的规定过于原则和笼统,致使司法实务中在理解和认定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上存在不确定性和随意性。在认定黑社会性质组织非法控制特征时,应注意把握对行业、区域、控制程度的理解。对一个组织是否属于黑社会性质组织的判断是一种法律判断,行为人的主观认识并不影响该组织的实际性质;黑社会性质组织维持结构稳定的要素或纽带既可以是团体的纪律,也可以是组织者、领导者的个人魅力以及组织产生、分配的利益。对其经济实力特征的认定,不宜对立法解释规定的"以支持该组织的活动"作狭隘理解。对黑社会性质组织违法行为的理解,应紧扣黑社会性质组织的侵害客体和本质特征,即限于扰乱公共秩序,包括扰乱公共生活秩序和公共经济秩序的违法行为。  相似文献   

2.
刑法没有对黑社会性质组织作界定,司法缺乏认定黑社会性质组织的实质标准,导致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认定的疑难。为此,应将非法控制作为黑社会性质组织的核心特征,黑社会性质组织的其他三个特征围绕着非法控制特征证成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黑社会性质组织对内采用非法手段控制成员形成稳定的组织结构,对外针对不特定的人或多数的人通过实施违法犯罪活动非法控制一定的区域或行业获取经济利益。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种有组织犯罪 ,黑社会性质组织分别与黑社会组织、犯罪集团有一定的共性 ,但又具有自身的特征。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特征主要表现在其组织特征、目的特征、背景特征和行为特征四个方面。在对黑社会性质组织进行认定时 ,要从其特征着手 ,掌握了其特征 ,就有助于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认定。  相似文献   

4.
黑社会性质组织的本质特征是非法控制性,这也是黑社会性质组织区别于一般的犯罪集团最显著的特征。黑社会性质组织的四个特征是有机的整体,非法控制性特征是其他三个特征有机结合的效果体现,并且危害性程度达到非法控制性,此时才可以认定为是黑社会性质组织。  相似文献   

5.
黑社会性质组织是一种有组织犯罪集团,是犯罪集团中的一种高级形态,其组织性比普通犯罪集团更强。黑社会性质组织的本质特征是非法控制特征。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组织犯罪与成员个人犯罪的区分标准是是否为组织利益实施犯罪。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积极参加者应仅限于骨干成员。打击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同样应体现宽严相济刑事政策。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立法应从多方面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6.
刑法典第294条对黑社会性质组织规定并不完整,于是全国人大常委会于2002年4月28日通过了相关的立法解释。立法解释对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界定可以概括为组织性特征、经济实力特征、行为手段特征和非法控制性特征,其中非法控制性特征是黑社会性质组织的本质特征,是区别于一般的犯罪集团最显著的特征。在认定黑社会性质组织时准确地把握立法解释,四个特征需要同时具备,既不可随意降低标准,也不可刻意拔高标准。  相似文献   

7.
理论上将组织、领导、参加和包庇、纵容黑社会性质组织以及入境发展黑社会组织的行为类定为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要准确认定此类犯罪,必须把握其犯罪特征,并将其与恐怖组织犯罪、聚众犯罪、单位犯罪和邪教组织犯罪相区别。  相似文献   

8.
黑社会性质犯罪作为一种有组织犯罪,是共同犯罪结合程度较高的一种形式.当前,黑社会性质犯罪越来越严重。其在组织结构、行为方式、反控制手段等方面均不同于一般团伙犯罪。如何在司法实践中认定和预防黑社会性质犯罪,值得认真研究,本文以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特征为起点,认为建立具有综合性、相对性、特殊性、法治性的控制体系是防范黑社会性质犯罪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9.
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是我国1997年刑法新增设的罪名,它的增设为我国司法实践惩治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提供了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法院2000年12月4日<关于审理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和2002年4月28日<全国人民代表人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九十四条第一款的解释>对如何准确认定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提供了统一、明确、具体的标准.本文拟对黑社会性质组织的法律性质和特征进行一定的论述.  相似文献   

10.
黑社会性质组织行为特征是界分黑社会性质组织与其他犯罪组织的重要特征之一,但司法实践中行为特征的认定存在行为手段认定泛化,有组织认定混乱和为非作恶,欺压、残害群众要素虚化三个问题。鉴于此,司法有必要明确行为特征的规范目的,统一行为特征三个要素的认定标准,准确厘清行为特征三个要素与本质特征之间的关系。黑社会性质组织的"其他手段"应当立足于体系解释的立场,即与暴力、威胁具有相当性;黑社会性质组织的违法犯罪活动必须基于组织性;从语义解释的角度,"为非作恶,欺压、残害群众"是危害特征对行为特征的约束,为非作恶是行为表现,欺压、残害群众是危害后果,二者不能虚化。  相似文献   

11.
依靠主体社会的资源和营养生存、发展的黑社会性质组织,凭借其内部非正式群体力量对主体社会进行局部区域和行业的非法控制,极大地威胁社会公共安全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打击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维护社会稳定,必须要对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载体--黑社会性质组织进行合理界定.探究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称谓、厘定黑社会性质组织概念和把握黑社会性质组织特征对防控和打击黑社会性质犯罪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依靠主体社会的资源和营养生存、发展的黑社会性质组织,凭借其内部非正式群体力量.对主体社会进行局部区域和行业的非法控制,极大地威胁社会公共安全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打击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维护社会稳定,必须要对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载体——黑社会性质组织进行合理界定。探究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称谓、厘定黑社会性质组织概念和把握黑社会性质组织特征对防控和打击黑社会性质犯罪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依靠主体社会的资源和营养生存、发展的黑社会性质组织,凭借其内部非正式群体力量对主体社会进行局部区域和行业的非法控制,极大地威胁和社会公共安全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打击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维护社会稳定,必须要对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载体——黑社会性质组织进行合理界定。探究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称谓、厘定黑社会性质组织概念和把握黑社会性质组织特征,对防控和打击黑社会性质犯罪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成立黑社会性质组织,应当同时具备组织结构特征、经济实力特征、暴力行为特征、非法控制特征等四个特征。科学地界定黑社会性质组织的内涵,明确黑社会性质组织与其他相关犯罪组织(如,黑社会组织、犯罪集团、恶势力、恐怖活动组织等)之间的界限,按照犯罪构成的要求,在司法实践中,才能准确认定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对此罪与彼罪以及定罪与处罚等问题作出正确地裁量。  相似文献   

15.
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疑难问题新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刑法》第2 94条规定,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包括: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入境发展黑社会组织罪;包庇、纵容黑社会性质组织罪。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刑事立法以及司法解释,对正确适用刑法规定是非常有利的。但在司法实践中,仍有一些值得深入探讨的难题,即:如何把握黑社会性质组织的含义;如何区分黑社会性质组织与黑社会组织、恶势力、恐怖组织、普通犯罪行为,怎样正确认定入境发展、包庇、纵容犯罪行为。对上述疑难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对黑社会性质组织的判断失灵及对其犯罪实体的错误认识,导致目前司法实践中立法目标与实际效果的失谐。社会化的组织运行模式是黑社会性质组织的根本特征,黑社会性质组织的成立与这一组织所造成固定的非法控制危害共同构成了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实质条件。  相似文献   

17.
黑社会性质犯罪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社会性质犯罪在我国呈上升趋势,如何将黑社会性质犯罪控制并消灭在萌芽状态,防止其发展成为黑社会组织犯罪成为当务之急。为了控制黑社会性质犯罪,首先,在司法实践中要正确认定黑社会性质犯罪;其次,在立法上对黑社会性质犯罪加以补充完善;第三,要加强对黑社会性质犯罪的社会控制;第四,加大对黑社会性质犯罪的打击力度,坚决打击洗钱及金融机构、财政部门的滥用职权、玩忽职守等犯罪活动。  相似文献   

18.
黑社会性质组织作为共同犯罪的基本形式,与共同犯罪的其他形式如犯罪团伙、犯罪集团、黑社会组织、黑社会等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对其构成特征的认定标准可以较黑社会组织构成特征降低一个档次。黑社会性质组织的行为特征表现为,违法犯罪行为的多重性和行为违法犯罪的多罪性。  相似文献   

19.
重庆打黑行动结束后,几乎所有涉黑案件的犯罪分子都被检察机关起诉犯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然而,几个主要案犯都否认自己组织、领导黑社会性质组织。究竟什么是黑社会性质组织,尽管立法机关已经做出立法解释,但司法实践中仍然难以把握。因此,必须设立一套认定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程序规范,使打击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形成“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机制。  相似文献   

20.
对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与团伙犯罪进行比较分析,找出它们之间的区别,正确把握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概念和特征,严格界定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可为准确、快速打击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提供法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