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林琳 《世纪桥》2011,(9):151-152
人类发展至今,一直在不断思量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事实上,回顾我们发展的历史,人与自然的关系也不断发生着变化。随着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的实现,人与自然的关系从被奴役到征服,二者并没有找到更好的定位,这也使得人与自然的共同发展受到制约。本文从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入手,试图从生态哲学的角度分析如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局面。  相似文献   

2.
古今中外和谐思想源远流长。三代中共中央领导核心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继承了和谐发展的思想并不断发展创新,他们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集中体现在人与自然的和谐、社会关系的和谐和国际关系的和谐三个方面。系统学习和深入研究他们的这一思想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一、从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演变到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确立纵观历史,人与自然的关系并不是凝固不变的,而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在古代时期,人类处于蒙昧阶段生产力低下,人类以采集和狩猎为生,完全顺从大  相似文献   

4.
何瑾  丰鹏  柏汇崧 《世纪桥》2010,(23):42-43
纵观人与自然的关系,特别是对于发展的理解,人类经历了这样几个阶段:从崇拜自然到改造自然、征服自然到现在大力提倡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本文试图通过对发展观之演变的论述,揭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对于人类社会的重大意义,初步探讨我国实现和谐发展的制约因素以及如何更好地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5.
正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党的十九大强调:"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在十九大报告中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十四条基本方略之一。习近平总书记还进一步指出,要"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这就要求理论界进一步加强关于人与自然之间关系方面的理论研究。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人与自然、资源与发展的矛盾也日益突出,不断挑战生态环境的承载极限,要解  相似文献   

6.
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一个历久而恒新的主题,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重要内容。在新时期,人与自然的关系在经历了"和谐—失衡—再和谐"的曲折发展历程后,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面对现实困境,建构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平等观与价值观、生态伦理意识、生态文明、文明休闲和制度环境等是实现人与自然终极和谐的有效路向。  相似文献   

7.
邵欣怡 《世纪桥》2024,(4):16-18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色,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文章主要从理论、历史、现实三重视角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生成逻辑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中国式现代化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思想的提出是对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继承、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本质的探索、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生态智慧的弘扬、对中国共产党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路积极成果的承继、对西方国家生态现代化内在缺陷的反思。中国目前还面临着一系列生态文明建设问题的困境,因此,要不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思想普及,才能推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终建成美丽中国。  相似文献   

8.
生态危机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巨大障碍,它强化了人与自然、自然与社会的关系不和谐。面对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人们开始重新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文明之路,逐渐成为共识。我们党提出的和谐社会的一个基本内涵和重要目标就是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社会和谐寓于人与自然的和谐之中,社会和谐离不开生态文明。因此,构建和谐社会必然要走生态文明之路,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9.
《奋斗》2018,(1)
正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两个一百年"目标顺利实现。党的十九大报告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必然选择,是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保障,表明了我们党持之以恒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强国,不断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新贡献的坚定意志和决心。人与自然是命运共同体,只有尊重自然、顺应  相似文献   

10.
《世纪桥》2016,(9)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批判继承了西方文化中关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思想,深刻揭示了人与自然关系的本质内涵。人与自然辩证统一,人为自然所缔造,在认识自然的基础上通过能动的劳动实践不断地再生产整个自然界。一旦这种再产生发生异化,就将破坏人与自然乃至社会内部的和谐共生。当今中国正是面对着这样的发展困境,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恶化、生态失衡将反过来制衡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观为保护生态环境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为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指明方向,为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了思想先导,对推进建设美丽中国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