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农村小额信贷的政策效应及风险防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农村小额信用贷款是在农村金融体系改革过程中的一项金融创新项目。近几年来,该业务在改善农村信用社经营效益、增加农民收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以及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等方面取得了较显著的效果。但它在运行中也存在着不少问题,潜伏着一定的经营风险,值得认真关注和研究,以促使其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一种行之有效的扶贫到户方式———小额信贷模式已在全国大面积推广应用起来。目前在我国试点推广的小额信贷 ,基本上采用了孟加拉乡村银行的模式。陕西省为完成“八七扶贫攻坚计划” ,把扶贫攻坚的重点放到了扶贫到户工作上 ,于 97年底也开始全面推广实施小额信贷模式。从这一年来的实践情况看 ,成绩是突出的 ,效果是显著的 ,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一、小额信贷的特点所谓小额信贷系指贷款与存款两方面的小规模的信贷活动和金融服务 ,是建立在为穷人服务基础之上的金融服务体系 ,其服务对象是城乡中最低收入阶层。它不单纯是金融机构的一种金…  相似文献   

3.
《学理论》2017,(7)
校园网贷因其借款门槛低、放款速度快等特点迅速挤入高校借贷市场,成为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借款首选。一方面,校园网络借贷平台的飞速发展大大刺激了学生们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诸如信息审核不力、放款资金流向不明等问题却极大地增加了校园网贷风险。通过分析近年来校园网贷发展情况,认为其中主要存在信息泄露风险、法律合规风险以及资金流向风险,并从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角度对此做出了解释,最后针对这些风险提出了一些防范建议。  相似文献   

4.
银行逾期贷款增加、呆滞贷款和呆帐贷款增加,致使不良资产比例不断增长,造成信贷资产质量下降的问题,近年来一直是困扰国有商业银行的一大难题。 如何有效防范信贷资产风险,提高信贷资产质量,成为我国金融体制改革过程中备受关注的热点。  相似文献   

5.
网络信贷走进校园生活,有助于满足大学生的消费需求,但非法借贷尤其"校园贷"引发了一些严重的社会问题。使用全国大学生调查数据,对大学生的信贷消费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两成大学生使用过贷款或分期付款,"校园贷"高风险人群集中于家庭背景或高等教育背景较弱势的大学生,就读于高职院校或普通本科、学习成绩较差或很差的大学生更可能使用高风险贷款平台和高风险贷款利率,来自低收入家庭的大学生更可能使用高风险还款方式。研究发现对了解消费主义的作用机制、社会不平等和高校学生工作具有一定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银行作为经营货币的特殊企业,既受现实经济生活中各种复杂因素的影响,又受政府或中央银行经济、贷币政府宏观调控。在多种因素的作用下,银行经营风险相对来说高于一般企业。长期以来,由于受计划经济影响,我国银行信贷管理体制不健全,约束机制不完善,加之外部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导致银行信贷资产质量流失严重,风险愈来愈大,应收未收利息居高不下,严重威胁着银行的生存和发展。如何提高银行信贷资产质量,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已成为当前金融工作中的当务之急。本文拟对信贷资产质量低下的原因及防范和…  相似文献   

7.
一、信贷扶贫是扶贫工作的关键环节现在对扶贫工作有很多提法,如“扶贫先扶智”“扶贫先治愚”等等,但从解决温饱的实际看,还是得资金先行。没有资金的投人,解决温饱问题就肯定会成为一句空话。另外,虽然需要社会广泛的参与扶贫,并且确实已动员起社会力量扶贫。如“文化扶贫”、“希望工程”、“光彩事业”等。但扶贫攻坚毕竟是政府的责任,社会参与扶贫只能是补充。而代表政府拿扶贫资金的只有财政和银行两家。从当前国情和发展趋势看,国家将越来越系统地运用银行信贷扶贫。1994年,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成立,将原来由人民银行、农业银…  相似文献   

8.
小额信贷是指面向穷人的小规模金融服务 ,其出现有深层次的制度原因 ,它是同国家扶贫战略转变相伴生的金融制度安排非均衡的结果 ,是使被排斥在正规金融安排之外的弱势群体获得信贷的金融创新。区域开发式的扶贫战略强调对贫困地区的经济开发来带动脱贫 ,增强了贫困地区的经济实力 ,然而 ,这种瞄准地区而不是贫困农户的战略使得处于开发项目辐射以外的农户无法受益。这部分在艰苦环境之中生存下来的农户 ,只要有小额的资金和技术支持 ,便可为脱贫创造有利条件。 1994年 ,中国政府“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付诸实施 ,不到三年时间中共中央于 …  相似文献   

9.
贫困是我国一直以来根深蒂固的重大问题,解决贫困问题亟须从政府单中心扶贫模式向以政府为主导的多元中心模式转变,其中志愿服务在满足贫困户的基本需求和帮助贫困户脱离贫苦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综合运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进行分析,认为当前志愿参与扶贫中存在志愿者安全意识不强和风险防范机制不够健全等现象,提出了建立和完善我国志愿服务参与扶贫的保障机制路径,以多维度优化志愿服务参与扶贫机制,落实志愿服务参与扶贫工作的志愿者和农村贫困群体的权益保障,促进社会公平和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0.
我国小额信贷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额信贷在我国扶贫工作中发挥了极具重要的作用,但也面临持续发展的难题,必须重新审视和确定我国小额信贷的目标设计,健全运行机制,优化外部环境,并要积极探索发展城市小额信贷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11.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政府也对农村小额信贷给予了更多的关注.农村小额信贷旨在通过金融服务为贫困农户或微型企业提供获得自我就业和自我发展的机会,促进其走向自我生存和发展.发展我国农村小额信贷应做好以下几点:加强风险防范;拓展资金来源渠道;建立多元化的农村金融服务机构;因地制宜创新小额信贷产品和服务.  相似文献   

12.
冯楠 《瞭望》2004,(35)
全球网民数量为6.1 亿,即便每台计算机使用率不到10%,每天的安全攻击次数也十分惊人。我国互联网健康发展须高度防范安全风险。部分具有高技术水准的犯罪分子将虚拟网络空间作为犯罪活动  相似文献   

13.
今年是继续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一年。今年发展环境虽有可能好于去年,但面临的形势极为复杂。各种积极变化和不利影响此长彼消,短期问题和长期矛盾相互交织,国内因素和国际因素相互影响,经济社会发展中两难问题增多。为应对这种复杂形势,中央明确提出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为此,今年在去年9500亿元财政赤字的基础上,又安排财政赤字10500亿元,这是新中国成立60年来财政赤字首度  相似文献   

14.
《瞭望》2004,(29)
为有效化解人口风险,防止因人口问题处理不好而产生局部或全局性危机,保证我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协调发展,应采取如下应对措施。 第一,提高人口风险意识,树立科学的人口安全观。我国人口系统是一个巨型的社会大系统,在其运行过程中不仅涉及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等诸多方面而显得十分复杂,同时也因内部结构、巨大惯性和较长的周期而使其较难驾驭和控制。经过20多年的努力,我国有效地遏制了人口过快增长,大大减缓了人  相似文献   

15.
农村金融风险及其防范肖俊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乃至整个社会经济生活的一件大事。尤其是在农村金融领域,当前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显得迫切和重要。一、农村金融风险的表现形式农村金融风险是与农村金融的经营行为相...  相似文献   

16.
由于市场经济因素的多样性和多变性,风险几乎无所不在。任何一个经济行为总是可能伴随着或大或小的风险。与自然风险和人为风险不同,经济风险不适宜通过参加保险的方式来转移和规避,只能进行必要的风险管理来防范与化解。会计与经济有着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经济风险管理的每一程序都与会计信息有关。然而,不确定性是一种普遍现象,会计信息自身也存在风险。本文讨论会计信息在经济风险防范中的作用以及会计信息自身风险的防范。  相似文献   

17.
迈向后扶贫时代,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一项关键性任务是有效防范规模性返贫风险。规模性返贫风险受诸多因素影响,自然灾害巨大冲击、基层政府扶贫政策偏差、政府行政逻辑代替市场逻辑以及贫困农户内生动力不足等都能使脱贫农户和边缘农户面临较大返贫致贫风险。要从健全防止返贫的监测和帮扶机制、巩固完善扶贫政策、发挥市场主体支撑作用以及构建返贫风险防控的智力体系等方面,积极探索防止规模性返贫的根本路径。  相似文献   

18.
李娟 《学理论》2009,(14):38-40
依靠物质资本和依靠消除信息不对称实现信用增级均无法彻底规避农村小额信贷风险,而社会成员通过彼此之间存在的社会资本以及连带责任对借款人还款积极性的影响,依靠社会资本实现信用增级却不仅可以较好地适应农村小额信贷客户缺少资本、消除信息不对称成本过高等客观制约,可以降低农村金融机构发放小额信贷风险,还可以提高农村小额信贷的效率,保持农村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为防范行政执法廉政风险,应加强制度建设,夯实防范基础;规范执法流程,加大制约监督;加大科技投入,强化科学管理;加强队伍建设,提供人才支持;严格纪律要求,严惩执法腐败。  相似文献   

20.
针对大多数国家的政府在建设电子政务项目时出现的问题,我们需要防范电子政务的三大风险。首先,通过合理规划发展模式等措施来防范政治风险;其次,通过预先筹备隐私和安全事项等措施来防范技术风险;再次,通过重政务、重“民本”和重改革来防范管理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