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正>"汉族题材云南少数民族古籍译注"丛书是我省首次整理出版的受汉文化影响颇深的云南少数民族叙事长诗类图书,标志着具有云南民族团结史文物价值的民族古籍进入了翻译整理出版规划。少数民族古籍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不可再生的珍贵文化资源。而在洋洋大观的云南少数民族古籍中,又存在一批深受汉文化影响而形成的少数民族叙事长诗。这批文学古籍,有的来自汉文正史或野史,有的来自古典小说、唱本、戏剧,大  相似文献   

2.
民族古籍工作重要意义的再认识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各民族人民共同创造了璀璨的古代文明,使中国成为屹立于世界东方的文明大国。五千年的文明史为我们留下了卷性浩繁,汗牛充栋的文献古籍。这些古籍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凝聚着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少数民族古籍是祖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抢救、整理民族古籍有着极其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即可以把我国各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妥善保存下来,不至于失传,这是历史所赋予的重要使命;可以为学术研究,尤其是民族历史文化研究提供较为真实可…  相似文献   

3.
少数民族古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蕴涵了各民族的文化审美和精神理念。少数民族古籍的出版,对赓续中华文脉、弘扬民族精神、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有着重要意义。作为从事民族古籍出版的民族出版机构,须以挖掘、保护、传承、弘扬优秀民族传统文化为己任,把祖国宝贵的文化遗产保护好、传承好、发展好,打造优质民族古籍出版项目。文章以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彝族古歌》的出版为例,探讨了出版环节对民族文献的出版赋值以及民族古籍出版精品的打造,以期对民族古籍的进一步挖掘、整理、出版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4.
《人大论坛》2013,(4):45-46
王继超代表:少数民族古籍是文化建设的重要战略资源 贵州民族文化源远流长,民族古籍资源丰富。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各少数民族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5.
分析整理民族古籍与处理民族关系,民族古籍与民间关系、民俗关系学科的关系。提出整理民族古籍,要以继承和发扬各民族优良传统文化,为促进两个文明建设服务为目的。  相似文献   

6.
民间古籍是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和宝贵财富,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民间散落湮藏着大量民族古籍。通过田野调查发现,五峰土家族的古籍文献资料主要有民间家谱、金石铭刻、文书及讲唱等四大类,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然而,由于这些古籍文献长期散落于民间,加上当地少数民族古籍保护和整理人员极度缺乏,其古籍文献面临失传的危险,因此,必须进一步采取措施抢救、整理和保护五峰土家族珍贵的古籍资料。  相似文献   

7.
舞魅人生     
<正>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以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这个主张,强调文化惠民的群众性、精神性,对我们理解民族文化工作提供了重要方向。省民族宗教委实施的"双百"工程一直对少数民族文艺创作给予很大支持。著名舞蹈家马文静的《舞魅高原》演艺剧目,就是众多获得过"百项精品"项目资助的民族文化工程之一。马文静成长于边疆,深受少数民族文化的滋养。成长为舞蹈家后,  相似文献   

8.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 ,除汉文古籍外 ,少数民族文字的古籍和借用其他文字书写少数民族内容的古籍也是宝贵的文化遗产。民族古籍是中国古籍的一个重要部分和特殊部分。目前 ,有关民族古籍图书的分类和馆藏 ,未形成规范统一。造成这一原因主要是 :民族古籍没有形成一个权威概念 ;《中图法》没有具有的类目。为此 ,本文就民族古籍馆藏概况和民族古籍的特征进行介绍和讨论 ,意在解决民族古籍馆藏的认识问题。  相似文献   

9.
我们党和国家对少数民族古籍的整理出版工作,历来重视。尤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党中央的领导关怀下,我省少数民族古籍整理工作得到正常发展。为建立健全必要的工作机构,做到组织落实,经省人民政府批准,于一九八五年九月正式成立“贵州省少数民族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下设办公室,有关地州市也相应建立了少数民族古籍整理出版工作机构。今年二月又召开全省首届少数民族古籍整理出版工作会议,邀请专家、学者和  相似文献   

10.
贵州省安顺地区,近年来,在中央关于整理古籍发扬民族文化方针的指引下,对流传在该地区的少数民族古籍,进行了大量的收集,获得了许多民间珍藏的抄本。并初步翻译、整理出布依族丧葬祭祀歌: 《古谢歌》、《超荐经》、《开路词》等经书。 这些经书都是在布依族丧葬时,由本民族经师(布摩)口诵的祭祀词。原文基本用近音汉字作为符号记录布依词语,还有少量是汉字布音或自造的“土俗字”,也有一些地方全部借用汉  相似文献   

11.
如今,我国少数民族文化还没有显示出其应有的功能,经济、社会、文化效益均不明显.其原因主要在文化本身.即不少地方的少数民族文化开发存在"旧、同、浅"现象.要使民族文化不断地弘扬,其出路在于产业化.产业化是商品化,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就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做大做强,必须要在"特、深、新、大"上做文章.特.就是要有民族的个性.深,就是要深挖少数民族文化的内涵.新,就是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用高新技术进行表达,使民族传统文化富有时代性.大,就是要把少数民族文化做大做强.  相似文献   

12.
何平 《贵州民族研究》2006,26(4):173-178
许多学者在探讨南岛语民族的起源时,都认为这个民族群体与中国古代的越人有关系,还有人认为与越人和濮人都有关系。我的看法是,今天的南岛语民族的先民并不是直接源自中国古籍中提到的越人和濮人,只是与越人和濮人有着共同的祖先。在南岛语民族或广义的马来人这个群体中,体质特征较为古老的“原始马来人”形成较早,他们与濮人的祖先有密切的关系;而有着较高文化的、体质特征与壮侗语言诸民族相似的“续至马来人”则与古代越人的祖先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是,不能说今天的南岛语民族直接源自中国古籍中提到的越人和濮人。  相似文献   

13.
向朝芬 《今日民族》2004,(12):58-59
少数民族古籍是少数民族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形成的、独具特色的精神文化。它几乎囊括了少数民族千百年来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所有精华,是少数民族进步发展的根基所在。少数民族古籍与汉族古籍一样都占有同样重要的地位,是中华民族宝贵文化遗产的一部分。然而,多年来少数民族古籍的搜集保护却未得到应有的重视。从目前少数民族古籍现存的状况来看,已到了消亡的边缘,再不采取收集、抢救、保护等积极措施,将永远失去这些珍贵的精神文化遗产。作为文献收藏机构的图书馆,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的公共图书馆,理应加入到抢救、保护少数民族古…  相似文献   

14.
少数民族也有自己的梦想,但每一个少数民族的梦想都是与"中国梦"分不开的,与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共同的梦想也是分不开的,应该朝着共同的方向实现"中国梦"。我是哈萨克族人,从少数民族角度来说,我认为,实现"中国梦",就是要建设"和谐、繁荣、强大、统一"的祖国。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新中国成立后,通过民族识别并经中央政府确认的民族共有56个。汉族以外的55个民族人口较少,习惯上被称为"少数  相似文献   

15.
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是指导我们一切工作的纲领。 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揽云南民族工作的全局,首先必须明确: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的根本要求,就是要进一步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抓住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这个根本;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要弘扬各民族优秀文化,吸收和借鉴国内外一切文明成果,促进民族文化大省建设,实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和生态协调、持续发展;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要从实践党的根本宗旨,从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为实…  相似文献   

16.
《今日民族》2001,(5):49-50
长期以来,特别是“九五”期间,云南省民委高度重视保护、弘扬、发展各民族的优秀文化,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以及有关部门的支持配合下,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为推进民族文化大省建设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1.圆满完成了一批被列为国家、省级“八五”、“九五”重点规划出版的图书、丛书的组织、策划。出版工作,主要有《云南民族文化大观丛书》、《中国少数民族医药丛书》、《云南少数民族文学史丛书》、《云南民族古籍丛书》、《云南少数民族文化史丛书》,大型画册《盛世盛会──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五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  相似文献   

17.
文化权利在国际人权体系中构成特定的类别,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少数人群体(包括少数民族)保持其传统生活方式的权利(《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第27条),本文将其称为少数民族基本文化权利。少数民族的文化自由包含于少数民族的基本文化权利之中,少数民族的基本文化权利又包含于集体文化权利之中。由于少数民族传统生活方式是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因而少数民族保持其传统生活方式的权利应成为少数民族文化权利的核心,即少数民族基本文化权利。  相似文献   

18.
<正>法,古字写作"灋",其中,"廌"就是獬豸,是传说中一种拥有非常高的智慧,能明辨善恶是非的神兽。至于偏旁部首"水",表示法律公平如水,很多人理解为执法如水——公平公正。而在云南,或许还含有另一种含义——上善若水,云南民族法制建设如水一般滋养着云南的民族团结,为云南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作为全国少数民族最多、跨境民族最多、民族自治地方最多和实行区域自治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云南拥有最  相似文献   

19.
新时期,"治理"以其"多元、民主、合作、互助"的特质代替"统治"成为国家使用公共权力维护少数民族地区稳定与发展的手段。少数民族地区的多民族、多宗教、多文化等特质使得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势在必行。而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是创新少数民族地区社会治理体制的基本要求,也为其提供了广阔的思路和视野。坚持群众路线,就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少数民族地区社会治理,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坚持群众路线,就是要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鼓励在少数民族地区生活的各族人民群众主动参与社会治理实践中来。  相似文献   

20.
黔西北毕节地区杂居着包括彝族、苗族在内的多个少数民族,在各族民族的智慧创造下,多数民族都形成了丰富的民族文化,其中彝族的文化积淀更是丰厚,在多个彝文专家的努力下,彝族古籍文化已经成为毕节地区突出的文化亮点。据不完全统计,毕节地区传世有四千多册纸质彝文古籍、二千余幅彝文金石遗存,这些彝族古文献记录了古往今来彝族及其周边民族的人、事、物等历史变迁,对研究民族发展具有独特的文献价值。由于多种原因,目前彝族古文献大多散藏民间,保养与维护工作艰巨,文献资料的整理研究更是一项浩大的工程,解析彝族古文献的留存概况及文献价值对文献保护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