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芒市非遗资源现状 目前,全市共有在列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55项,其中国家级项目3项,省级项目4项,州级项目11项,市级项目37项.国家级项目"傣族剪纸"作为"中国剪纸"的子项目于2009年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全市6乡5镇1个街道拥有代表性传承人64人,其中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7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8人,州级代表性传承人24人,市级代表性传承人25人;有省级传统文化生态保护区1个(三台山乡德昂族传统文化生态保护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基础设施20个(其中传习点12个:国家级非遗项目傣族象脚鼓舞5个、傣族剪纸2个,省级非遗项目傣族银器制作技艺2个、傣族传统土陶制作技艺1个、德昂族酸茶制作技艺2个;展示点3个,展馆5个).  相似文献   

2.
中国景颇族有十万余人,主要聚居在西南边陲的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他们每年春天有个最盛大的传统节日,叫做"目脑纵歌"(意即大歌舞).我这次千里迢迢从北京到该州首府芒市参加这个节日活动,其富有魅力的民族特色给我留下难忘的印象.芒市坐落在一个广阔的河谷盆地中,有几条小河穿城而过.这里凤尾竹成林,古榕树成荫,风光绮丽,是个优美的亚热带城镇.我进城时,只见芒市已披上节日的盛装,全市洋溢着一派欢乐的气氛.宽敞整洁的街道上摆满了鲜花,市中心的广场上彩旗招展,鼓乐喧天,人声鼎沸,这就是"目脑纵歌"的会场.这个传统节日,随着改革、开放的新形势,其活动内容和方式也有了新变化.为了加强民族团结,促进城乡以及同州外地区的合作交流,盛会由乡间移到了城里,内容从文化扩展到经济.为此,东道主芒市地区人民以传统的民族仪式热烈欢迎各地的代表.广场中央用竹篱笆  相似文献   

3.
奔小康是九十年代农业和农村工作总任务、总目标。当前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农村奔小康的状况如何,有何经验和问题?带着这个题目,我行]到潞西县风平乡进行了专题调查。一风平乡位于芒市坝中南部,是一个傣族聚居乡。全乡有5个行政村,84个农业社,28064人,其中傣族27841人,占全乡总人口的99.2%。全乡土地总面积23.55万亩,人均8.39亩,其中耕地59876亩(水田44030亩,旱地15644亩),人均2.13亩。风平乡挨近自治州首府芒市,地理和自然条件优越:一是交通便利,320国道和潞梁公路由北向南,由东向西贯通全境,乡村道路四通八达,…  相似文献   

4.
云南省博物馆中存放着两幅傣族织锦,中间为毛主席像,正上方为3颗五角星,左右两边分别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的字样,下面为"毛主席万岁,保卫世界和平,中国边区民族".较旧的一幅制作于1954年,表达了边疆傣族人民对党中央、毛主席,对中国共产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热爱感激之情;新的一幅出自芒市芒核村的傣族群...  相似文献   

5.
"摆"——古印度巴利语,傣语外借词,意为"佛事、法会、仪式"。傣族的"摆"总伴随着傣族人民的日常生活,与每个人的一生密切相关。傣族的"摆"主要有:摆干听、摆干朵、摆过广母筛、摆刷纯糯、摆赏建、摆路赕、摆旱尚、摆毫洼、摆娥洼等等。做"摆"的目的是通过个人修行悟道并教化感化他人而得到善果。傣族的"奘"(寺院)是一个庄严、肃穆、洁净的场所,是傣族人民心灵的圣殿,是傣族村寨的标志性建筑,它不仅仅是傣族信教群众虔诚供佛,  相似文献   

6.
出家记     
<正>今天的主人公是12岁的傣族小伙陶建,三天前,爷爷带着他来到景谷县勐卧总佛寺找到住持"萨迪",经佛寺管理小组的老人们同意后,由"萨迪"择日,专门安排时间为他举行出家仪式。普洱市景谷县有6万多傣族人口,景谷傣族全民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全县境内有85所佛寺。傣族男子在10岁左右要到佛寺升小和尚,一般在"赕"的时候举行二三十人的集体出家仪式。出家时间至少三天,  相似文献   

7.
象脚鼓、葫芦笙伴着傣家儿女柔婉的清歌从水边竹楼里荡出,西双版纳的夜总是充满音乐歌舞。对于45岁的傣族女子玉光来说,这种飘浮着乐符的夜晚是十分忙碌的,有时要为慕名而来的游客唱几首傣歌,有时应邀到附近的村寨唱上一个通宵。虽然很累,但玉光喜欢这样的生活,谁让她是一位大名鼎鼎的傣族“赞哈”呢?“赞哈”在傣语中意为“善唱的人”。傣族人常说:“没有赞哈,就像菜里没有放盐巴。”一个出色的“赞哈”,会用歌谣记载傣族历史,也即兴诵唱新事物,深受傣族群众的欢迎和尊敬。现有100多万人口的傣族,主要聚居在云南西双版纳傣族…  相似文献   

8.
《今日民族》2010,(10):24-25
提起傣族女干部板喊石的名字,芒市风平镇的干部群众无不称赞。作为风平镇副镇长的她一贯恪尽职守、甘于奉献,为风平镇经济发展和民族团结工作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9.
<正>想做唱傣族民歌的"小卜冒"傣族民歌以其舒缓柔美的旋律广受世人的喜爱。在众多的傣族民歌喜爱者中,保山市隆阳区潞江镇库老村景坎寨农民郑延康尤其引人注目。郑延康,汉族,保山城原同丰街人,1966年,11岁的他跟祖父母一起,被疏散到隆阳区潞江坝傣族村寨景坎,  相似文献   

10.
<正>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芒市三台山乡是全国唯一的德昂族乡,居住着德昂族、景颇族和汉族,其中德昂族占全乡总人口的59.1%。这里山好水好人好,有着"古老茶乡"的美誉,流淌着"金齿国"的传说。"请温总理放心,我一定抓好办好这三件实事!"2008年4月1日,一个阳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日子,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深入三台山乡允欠一组看望群众。在走访中,温总理紧握时任乡长线加强的双手,满怀深情地嘱咐他:"昨晚我问你怎样当好乡长,你说关键是一个‘实’字。这几年你要抓好  相似文献   

11.
陈德金 《创造》2016,(1):34-41
正芒市推进结构性改革正在源源不断释放改革红利。芒市是滇西连片贫困区内的发展性、辐射性城市。芒市位于祖国西南边陲,与缅甸毗邻,国境线长68.23公里,是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是全州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国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中,芒市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是"昆瑞"经济带上的重要节点,是国家"一带一路"和孟中印缅经济走廊连接交汇的战略支点,  相似文献   

12.
正抗战时期,云南的民族研究,跟南迁的西南联大学者群体有密切关系。这里将要为大家介绍的一本书,亦是那个时代的产物。作为人类学者田汝康的代表作,《芒市边民的摆》是对德宏芒市的摆夷(现在被称之为傣族)及其宗教生活的研究。这本书是作者于1940年到该地陆续进行了近10个月田野调查后所写。田汝康,1916年生于昆明,抗战前曾求学于北京,  相似文献   

13.
赵芳 《今日民族》2016,(4):13-15
正锣鼓喧天、水花飞舞,4月12日下午,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芒市广场上,泼水狂欢节拉开序幕。傣族泼水节又名"浴佛节",傣语称为"桑堪比迈"(意为新年),是云南西双版纳、德宏等地最盛大的节日,也是云南少数民族节日中影响面最大、参加人数最多的节日之一。与往年相比,今年的泼水节更加热闹。4月11日至14日,以"泼水送吉祥,合作促发展"为主题的"中华一家亲·相约美丽德宏——2016海峡两岸各民族欢度泼水节"系列活动在德宏州隆重举行。德宏迎来了  相似文献   

14.
梁河     
《小康》2021,(27)
正(图1)文化地标位于梁河县城以西的勐底大金塔建于2008年,佛塔高57米,房屋500平方米,广场20000平方米。虽说没有芒市勐焕大金塔的气势恢弘,却有小家碧玉般的玲珑可爱、天生丽质。它不仅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展现出浓郁的傣族文化,更为南甸梁河增添了一个旅游景点,增添了一个市民休闲散步的好去处。  相似文献   

15.
<正>有人说,司法公正这句话在云南需要用26种语言才能表达,也有人说,该是50多种才对。因为云南有50多种民族,其中26个是世居民族。真正用不同语言表达这句话的人,却更加关心怎么才能把这句话表达得更美更精准。走进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芒市的傣族村寨芒晃村,我们首先被民居墙上色彩艳丽的宣传画所吸引——身穿民族服饰的  相似文献   

16.
<正>需要一位彝族俐侎人母亲花上2年才能为女儿做好的整套新娘服;以村为单位,每年泼水节上都要上演的歌舞比拼;能唱上三天三夜不停歇的拉祜族"古根";以及经由傣族姑娘最轻柔的手才能做出来的"构树皮"古法造纸……在临沧,多种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各美其美,在创新传承中焕发着别样生机。传承民族文化润校园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的打歌调和谐地衔接为一体,踩着节拍,身着各自的民族服装、挂着天真可爱笑容的孩子们跟着老  相似文献   

17.
<正>傣族是一个历史悠久、地域分布广阔、文化绚丽多彩的民族,是一个勤劳又充满智慧的民族。傣族人民认为人与自然是和谐共处的关系,人与自然的排列顺序是:林、水、田、山、人。在傣族地区,流传着这样的谚语:"有了森林才会有水,有了水才会有田,有了田地才会有粮食,有了粮食才会有人的生命","有了青山才孕育了河水,有了河水才有了土地,有  相似文献   

18.
傣族在历史发展中是否有过奴隶社会?这是一个有争论的学术问题。我个人对这个问题的答复是肯定的。论据是:当傣族进入阶级社会的初期,在傣族分布地区的四周,全都是奴隶社会,傣族社会不可能超然于时代环境之外;古代的越人,大都建立过奴隶主政权,傣族  相似文献   

19.
<正>从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芒市出发,继续向西前行,抵达瑞丽。这里已经临近国境线,五星红旗高高飘扬,大街小巷的人群操着不同的口音,往来于国境线两边,来自南亚东南亚的特色小商品、农产品在这里流通交易,祖国的繁荣富强让人深深骄傲。尤其是当我们得知,通过一站式服务、涉外纠纷调解及审判等,中国法律的公平公正和法律服务的贴心周到,甚至已经让外籍边民信赖时,自豪之情更加深了  相似文献   

20.
正仪式是破解"传统"的"魔方",透过仪式我们能探究到他者的文化和社会的深层核心。而作为傣族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的仪式——摆,则可称之为傣族文化的典型缩影。傣族人生不可或缺的摆傣族人从出生到葬礼都受宗教的影响。在德宏,每个传统傣寨都盖有奘房(即佛寺),既是供奉佛像、僧侣生活的场所,更是傣族乡民进行仪式活动的核心领域。傣族一年之中的各种大小仪式不断。当地人这么说自己:"我们傣族就是一天唱唱跳跳,爱赶摆。一年啊,差不多三分之一的时间都在赶摆。"生长在傣寨的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